收藏 分销(赏)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6088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教育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

2、、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

3、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2. 揭示课题。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

4、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

5、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

6、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

7、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

8、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 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就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 富春山居图1650年被烧断,2011年(庚寅),三个庚寅年。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

9、、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富春山居图这张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他从79岁到82岁,在富春江一带,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时快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

10、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因为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86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张画。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回顾,“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流露出来的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 清凉环翠图清代,龚贤(1

11、6181689),纸本水墨,30.2 厘米144.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画面湿润厚重。独创“积墨”画法,墨色浓重苍润,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通过南京此时此景图片的观察对比,感受画家记录的山水变迁。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

12、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淮扬洁秋图清代,石涛(1641约1719),纸本,89.3厘米57.1厘米。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石涛绘画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在于章法,在他的作品中,布局变化多端,新疑奇妙,能给人一种强烈、新鲜的视觉冲击感。且石涛作画无固定章法,纯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皴法方面,石涛也是不拘一格的,此外,他还喜用各种夹叶、圆圈、三角形等来疏通画面,使

13、画面蓬勃灵动,生机盎然,以增加变化。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画中的房屋用粗笔,芦苇用细笔,形成生动的对比。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19071989),纸本,84厘米131厘米。“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生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画家一反平时常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名贵的上等朱砂,集中突出“红色”。整幅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万

14、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赏析此作品重在理解画家通过画作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 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合作,纸本。傅抱石、关山月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所创作,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为了表现中华大地的辽阔,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体会到祖国江山的秀美。四、讨论与交流1.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15、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内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六、作业拓展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装帧形式还有哪些?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

16、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三、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

17、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四、课前准备:收集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图片、课件、水粉颜料、纸张。五、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2、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3、回教室后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

18、哪些不同?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的到吗?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的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六、教师小结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一、教材分析 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讲解透视、视角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畅想理想家园。结合大丰特色,融入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幻想画,想象未来家园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科之间综合

19、渗透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美术课的实用性。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融入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引起品画人的感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有对家乡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 学法

20、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及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树立家乡自豪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识家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实践目标: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情感目标: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人生,丰富精神家园。 (4)创新目标:融入各科知识,挑选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 四、教法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以及学

21、生的基本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小组新型合作,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课堂;适当结合提问,猜测等课堂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我重点介绍下我的“组组合作,队间竞争”的课堂激励法,我把全班分为两个队,红队与蓝队,每个队有四个组,红队与蓝队公平竞争,每节课争星创先,一直到学期结束,每位同学回答的棒时,我们有特色的鼓励,“棒,真棒,你真棒”给学生无比的自信。体现了合作与竞争。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家园模板,影象资料,音乐,板书等。

22、五 、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家之美,合作探究,想象之美几个环节组成。 1.导入(3分钟) 随着一段视频教师展示中国大丰。 (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家园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这样的开头,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好这堂课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讲授新课家之美(4分钟) 欣赏大丰风景图片,通过抽号游戏让同学们快速说出景点名。 通过丰中的校园的变迁前后照片对比,让学生感悟生活之美。 3.做一回小老师(8分钟) 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学楼,请同学上来,触摸出透视线,更加了解透视。 请学过素描的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透视的原则。 4

23、.教师示范(5分钟) 出示学校的图片,教师在纸上快速示范画校园房屋的过程,并有个地方有意画的不正确,让聪明的同学找出来,加深印象。 5.合作畅想未来家园(20分钟) 教师展示上届同学参赛获奖的一些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未来我们的生存空间,新能源,科技的创新,用手中的画笔并结合初一学过的肌理表现手法,去展现未来家园。 小组合作:相互提出自己的大胆想法,并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大家交流神奇的想法(可以多位同学一起完善小组想法)(这个环节给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所有同学对未来家园的畅想) 大显身手:请同学们描绘出你最喜欢的家园,可以带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展示你的奇幻想法

24、。 (作业的设计是经过完善的,而这个想法要感谢我的一位学生,在试讲这课时,有位小男生怯怯的举起手对我轻声的说,老师我可以画我的老房子吗?我怀念我的老房子,有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而如今我住在城市里,周围没有我熟悉的一切。对我来说,确实给我不小的震撼,我当即修改了我的绘画要求) 6.展示、评述、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并在“画卷”展板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想法,并说说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醒大家注意。评选出最佳绘画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科技奖等奖项激励学生。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了解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并能畅想未来无限美丽的家园。希

25、望同学们能把今天这么好的状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你们创造出更多的美。并能用废旧材料制造出立体的家园,参加环保展览。 第五课盛世汴梁一 教 学 过 程新课导入:国宝档案:2002年年末,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展品中,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到它。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二、新授课程(一)分析讨论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

26、,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二)探讨交流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的价值。美术家作者、绘画形式、绘画语言、史学家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社会学家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现代游客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三 欣赏感悟1. 美术家探究小组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

27、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繁华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 史学家探究小组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 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3. 社会学家探究小组画家对桥头闹市的表现,选取了有情节性意趣的生活场景来描绘。请看桥面上的那

28、番情景:一位官员骑马从北端过桥,走到桥面的顶段,不巧和一顶上桥的轿子相遇。这一意外的狭路相逢,迫使骑者的一位随从迅速勒住了缰绳,而另一随从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马则被这一“急刹车”弄得进退两难,无所适从。虽奋力支撑,却乱了阵脚。狭窄而又拥挤的桥面上,出现了“交通阻塞”。四 探究分析清明上河图的3D视频赏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 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便于纳入衣袖里,方便携带与同道分享。2. 在清明上河图中,你寻找到了哪些秘密?茶馆开张了、厨娘在做菜、酒旗、骆驼、房屋、车船、虹桥?画家经过仔细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出了客观又真实的汴梁生活。3. 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

29、有何相同的地方? 沿河的街道布满各式小店,食肆、茶坊、糕点店、修车铺、木器店、酒楼等,极富生活味道。4.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画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出汴梁城内及近郊的生活景象。笔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画”工致精准和“写意画”淋漓活泼的长处,以工带写,使得作品用笔细致,线条遒劲,色彩渲染雅致,各色人物各有身份、神态、情节;各类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各种车马船只面面俱到,细节谨小而又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教师演示画面局部:线条勾勒一货郎人物,展示线造型的魅力。 5. 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哪些? 卷横长,两侧有细木条,可拉线挂画。 轴竖长,下

30、有圆轴,可卷。 册近方形小画,装裱成折叠的册子。 镜片裱成独张,不带挂轴。五 学生作业 1. 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2. 基本要求体会绘画中的线条语言,临摹船只、树木、人物等。或者挑选画面局部,以优美的文笔记录下你的瞬间感受。六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第六课蓝白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蓝印花布作品,感受蓝印花布色彩特点及图案的构成形式,体会蓝印花布蕴含的文化内涵。2过程与方法: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体验蓝印花布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3情感与态度:培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工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31、精神;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认识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体验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寻找简便的方法替代复杂的传统工艺。 教学难点感受蓝印花布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知道南通有哪些民间艺术吗?交流引出蓝印花布。2、出示蓝印花布,引入课题蓝印花布赏析 。3、导入课题:蓝白之美 -走进中国蓝印花布(课件出示课题)二、新课欣赏探讨(一)介绍蓝印花布由来和历史据专家考证,我国的纺织印染技术历史悠久,而极具民族工艺特色的蓝印花布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被广泛地应

32、用于生活中,制成桌布、帐幔、床单和饰品等。(二)观看视频,了解制作过程。1、这蓝印花布可真不简单,请你猜猜看,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交流。2、不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楚,我们还是来看一段录像吧。3、播放蓝印花布制作步骤的录像。4、交流感受。5、出示漏板,进一步感受蓝印花布制作的复杂工艺。6、教师总结。南通蓝印花布是天然纤维织物为面料,采用石灰、黄豆粉为印花防染、棉纸漏版印花、蓝草植物染色,是江南特有的传统工艺品。(二)探索蓝印花布艺术特色(三)研究特点,加深认识。1、这蓝印花布很特别,你能找出它与普通花布的不同吗?交流 2、欣赏蓝印花布(二方连续图案式)你能看出是以什么内容为主

33、的吗?交流。教师总结:大多蓝印花布图案以生活中的动植物为主,具有一定的含义。3、出示蓝印花布实物(四方连续图案式)一块4、小组研究蓝印花布特点。(1)、提出要求: a安静地说 b小组长记录并汇报(2)、请打开信封袋,拿出材料,大家讨论表上的内容,组长记录,完成后组长把小组号码牌贴到黑板上。研究内容:小组讨论a图案由什么组成的?b图案有什么含义?c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蓝印花布图案以一个个独立的点或短线构成图案,图案常常重复排列,而且多用吉祥、祝福图案。那么这些吉祥图案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4)、深入研究蓝印花布的图案含义。出示蓝印花布图案A福寿图 这块布上重复出现了很多蝙蝠

34、,你知道蝙蝠象征什么吗? 交流(蝙蝠福气) B喜鹊登梅图 再来欣赏一块,你能猜到图案的含义吗?交流(喜上眉梢)C凤栖牡丹图 这里的凤凰和牡丹代表富贵吉祥出示蓝印花布实物A 先看看这块画布的名称,教师揭示“年年有余”,鱼和余是谐音,年年有余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B 给花布取名。看屏幕上的另外三块蓝印花布,给它取名。5、教师课件出示总结。(四)欣赏现代纹样和形式。现在蓝印花布也是与时俱进,设计师设计出了很多款式和图案的蓝印花布,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新品蓝印花布图片。(五)尝试表现蓝印花布。1、出示课件:请你为桐乡蓝印花布厂设计一个蓝印花布图案。2、教师示范。利用油水分离法表现。3、欣赏四张典型的范作

35、。4、学生尝试,教师辅导。5、作品贴到展板上展示。试着给作品取名,交流。1、蓝印花布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三、回顾总结1、作业点评 学生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2、课堂小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魅力。手工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与之相关的蓝印花布产品也已经渐渐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作为一名南通本地居民,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她,保护她。第七课泥土的味道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泥土是最普通但又是最特殊的物质,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经火的高温烧结,用泥土塑造的东西可烧制成坚硬的

36、陶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泥土制作的泥偶、陶器至今依然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以泥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 一、教学路径 欣赏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的造物行为之一,如原始彩陶、泥偶,到后来出现的砖瓦、唐三彩、瓷器等等,泥制品始终伴随我们的生活,是人类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泥是怎样被塑造的?是什么让泥土变得如此精彩?这个变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为了造物,这些东西又被做成了什么? 体验由泥成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盘、捏、塑,器皿可以是泥条盘成的,也可以是泥片围合成型的,如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体验由泥成器的

37、各种方法。 应用一方面应用各种泥成型的方法,有目的地制作器型。另一方面或雕或捏,或贴或画,表现和装饰器型。 创造以一种或多种泥成型法制作器型;用雕、捏、画、刻的方法装饰器型,用多个造型相互组合完成新器型。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了解、体验泥陶、泥俑的历史演变和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从紫砂壶引入,结合器型、装饰手法体验和创意完成作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各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了解紫砂壶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知道泥条、泥片、捏等的基本制器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情感目标: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

38、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 教学准备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陶器、泥俑、泥偶的图片,传统紫砂壶到现代茶壶的图片、实物,陶泥或粘土材料、泥制工具、教学课件。 教学的内容要点 1. 陶器和陶偶:从新石器时代至今,陶制品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会在陶器上留下痕迹,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因此从文化的角度讲,不同时期的出土陶制品往往会成为那一时期的文化象征,同时也代表着特定时期的艺术发展水平。 2. 民间泥玩具:泥玩具最早

39、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动物为主,兼有人偶、车马等。其造型稚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创意多变生动。中国的民间泥玩具以区域划分有:河北玉田、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泥塑、北京兔儿爷、无锡惠山泥人,等等。 3. 紫砂茶具: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专用的器具之一,其工艺和器型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在制壶造型工艺中主要包括:手工制作、印模、镶身筒等方法。而壶的造型也被归纳为:贡春、合欢、提梁、硕艳、汉云、四方等等。紫砂壶的制作中包含有“泥、型、工、款、功”五个方面。 4. 陶器的创意:以陶器中的制型为主,其它工艺为辅,利用泥料的强可塑性进行创意制作陶器。以陶器的功能特点进入,注意形与形的结合与变化,可以尝试泥片、泥条、

40、刻塑、挖切、图绘等综合创意。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音乐导课 1. 媒体播放音乐古埙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 2. 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 3. 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 4. 出示实物“埙”,介绍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陶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埙”,类似的还有“陶笛”等。生活中实用的陶器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陶器。学生欣赏,引入课题。 (二)欣赏感悟 1. 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师生共同讨论陶器产生的年代、背景

41、以及背后的故事。 2. 师生重点研究分析作品陶马,了解作品的历史记录及文化价值。 3. 用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为之一,不仅在中国,制陶技艺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媒体呈现各地陶器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 4. 媒体呈现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 5. 教师介绍: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唐三彩的制作,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的新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到了宋代,陶瓷工艺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出现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三)分析探究 1

42、. 教师展示泥玩具实物,学生欣赏、讨论。 2. 教师介绍:泥玩具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在民间颇具盛名。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3. 媒体呈现中外各类泥玩具作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思考以下问题:(1)中外民间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2)各地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3)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色彩有哪些特点?(4)仔细研究民间艺人们运用了哪些方式让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各小组依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做相应的回答。 4. 师生欣赏泥塑制作过程的录像,学生深入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体验对泥土的揉、捏、压等基本技术。 (四)合作创作 教

43、师要求每小组商讨一个主题内容,各小组学生按主题完成一件独立作品,并组合完成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场景。小组欣赏,交流体会与感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自己生活地方的民间玩具,并收集其背景、故事。 相关链接 无锡惠山泥人 无锡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的东南部。无锡惠山泥人,以其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形神俱备的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无锡惠山泥人开始多以“耍货”泥玩具为主,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也应运而生。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

44、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印模、彩绘、开相等。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惠山泥人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围绕人们熟悉的泥土展开美术课程的学习。泥土在地球的陆地中广泛地存在,是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生长的土壤;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来塑造各种各样的形态;泥土还具有一种特殊的烧结特性,遇火高温,就可以凝结成坚硬,遇水不化的陶土,如果用泥土塑造成一定的器型,再经过高温烧结,就能够制成陶器。

45、后来中国人首先发现,一种特殊的瓷泥(高岭土)还可以烧制质坚、洁白的瓷器。 泥土是人类最早用来塑造空间的天然材料,并延续至今;用泥制陶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本课,首先展开的是中外古代用泥材料制作的器具或工具,包括西亚两河流域中的泥板书写,华夏文明中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西汉的陶器,西晋的陶马及唐代的三彩艺术等等。叙述了泥土的特性和人类使用泥土造物的历史。之后,本课转入了民间工艺美术中的泥玩具,包括著名的无锡泥人和西部地区的泥虎、泥猴等的介绍;最后将课程内容落在现代的泥创意设计“平台玩具”。 教材的第二部分,以生活中的壶为例,着重介绍了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和中外艺术

46、家创作的现代壶艺作品。并介绍了用泥材料塑造器具或装饰的基本技巧,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实践体验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泥土的特性, 感悟泥土的味道,丰富对自然的热爱。 认知目标:了解泥土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造物的意义。 技能目标:掌握用泥土材料塑造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创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泥土的可塑造性,并塑造器具。 教学难点: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 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宗教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

47、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 以上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泥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 通过PPT或图片或仿制品,欣赏泥土制作的古代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器物。如泥俑、陶俑、原始陶器、建筑构件、泥塑、浮雕,等等。讲述它们的故事。 在赏析这些作品的时候,简单分析它们的制作方法、用途等。 2. 用泥来塑造。 讲述泥土(粘土)塑造的基本方法: 揉泥、捶泥、搓泥条、拍泥板; 捏塑成型,塑造形态; 在泥坯上刻、划、模印,塑造形态; 盘泥条成型、塑造器皿; 围合成型、塑造器具。 3.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介绍紫沙泥、紫砂陶艺;赏析紫砂壶艺术作品。通过PPT或图片,展示、讲述现代使用泥、陶材料的设计作品,评述这些作品的创意。 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