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三语文市一调模拟卷(一)参考答案4一基础题1.答案:D(A.jio/ jio shn/sh zhng xin/jin B.qio/ke zh/shn xio/xu zh C.xin zhu/zho g si/s D.p/p y/q y/y chng/chng)2. 答案:B. 解析:“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多指事情,与“违法乱纪活动”搭配恰当,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鲜艳繁多,与前文“稻田初红”的景色搭配恰当。“五颜六色”仅指各种色彩,一般不用于写景,第句中用“五颜六色”较贴切。“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与前文“千百朵气球”搭配较贴切。3.答
2、案: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1点2分,2点4分,3点5分)4、(4分)滥用 抗生素 耐药性(耐药菌) 威胁二文言文5. B(誓: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6. D(句式对姜才的概括性评价,不属“表现”; 句式说姜才的军队大战前纪律严明,要求严格; 句表现了姜才的细心和忠义,“以兵护庭芝第”是为了防备李庭芝投降。)7.B(原文说“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欢日:步帅遁矣。”由“步帅”二字可知是“宋军喧哗说:步军统领速跑了。” )8.(1)他的儿子该去参加战斗,回来报告事情,姜才见了误以为兵败而归,就拔出佩剑差一点把他杀了。(“当
3、”、“白”、“几”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姜才带兵归孙虎臣指挥,担任先锋,与在丁家洲抗击元军。(“以”、“属”各1分,语句通顺1分。)(3)元军万户史弼带兵夺饷,姜才和他战斗到天亮,史弼几乎陷入困境。(“达旦”、“殆”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姜才,濠州(安徽风阳)人,身材矮小强悍,年少之时曾被掳往河北,年龄稍大就逃回,来到淮南从军,以作战勇敢闻名。但因从北方敌占区回来的人不得做高级的官吏,所以姜才只做到了通州副都统。当时的淮南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但骁勇善战没有一个能超过姜才的。姜才深谙兵法,精通骑射,爱兵如子,但临阵时军威严整,军纪严明。有一次,他的儿子该去参加战斗,回来报告
4、事情,姜才见了误以为兵败而归,就拔出佩剑差一点把他杀了。 (宋朝宰相)贾似道出兵,姜才带兵归孙虎臣指挥,担任先锋,在丁家洲抗击元军。元军在江边架设大炮和弓弩,江中数千艘战船,旌旗遮天蔽日,击鼓顺流而下。姜才率军奋力迎战。宋、元两军已经交锋,宋军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妻妾乘船逃跑。宋军见了喧哗说:“步军主帅逃跑了。”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败。姜才也收兵退守扬州。元军乘胜攻打扬州,姜才用“三叠阵”战法在三里沟迎战,取得胜利。后又在扬子桥再战元军,(由于)天黑军中混乱,姜才被流矢射穿,他拔出箭挥刀向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逃避。不久元军在扬州城外筑起长长的围墙,自扬子桥至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决心
5、长期围困。 第二年正月,宋朝亡国。二月,元军派遣五奉使和一位阁门宣赞舍人拿着谢太皇太后的诏谕招降姜才,姜才发弩箭射退来使,后又率兵在召伯堡袭击五奉使,大战一阵之后退走。不久,(元军押着)恭帝(去大都)途经瓜州,姜才与李庭芝痛哭流涕地动员将士,要誓死夺回太皇太后和皇帝。 将士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都流下眼泪。于是分发所有的金银玉帛来犒赏军队,率四万人乘夜直捣瓜州,奋战三个多时展,元军(见势不妙慌忙)扶持恭帝逃走。姜才在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浦子市,天黑了也不退兵。元军将领阿术派人招降他,姜才说:“我宁可死,哪肯做投降的将军呢!” 六月,护饷经过马家渡,元军万户史弼带兵夺饷,姜才和他战斗到天亮,史弼几
6、乎陷入困境。扬州主帅李庭芝因被围困已久,找来姜才议事,屏退身边的人,谈了很长时间。只听姜才厉声说道:“(扬州失守后)相公不过就是忍一时的疼痛罢了。”身边的人听了都吓得大汗直流。从此姜才率兵保护着李庭芝的府第,期望和他共同赴死。 这年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的官职,召姜才。姜才与李庭芝向东来到泰州,将要入海。元军将领阿术率兵追上,并将泰州围困。阿术派使者去招降姜才,姜才不答应。阿术驱赶扬州士兵的妻儿到泰州城下,正赶上姜才肋部生了一个疮不能作战众将于是打开城门向元军投降。都统曹安国进入姜才的卧室,抓住他献给了元军。 阿术喜欢他忠义勇敢,想招降并重用他,姜才放肆地说些无礼的
7、话;阿术责备李庭芝为什么不投降,姜才说:“不投降的是我姜才。”继而怒骂不止。阿术大怒,于是在扬州用剐刑处死了姜才。临刑前,叛将夏贵出现在姜才身边,姜才咬牙切齿地斥责:“你见了我还不羞愧而死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照应题目,点出“回忆”(1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1分);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铺垫)(1分)。(2)本词是从形态、色泽和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2分)主要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2分)(3)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1分)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原的志向和抱负。(2分)解析这
8、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丙集,题作谢叔良惠木樨。叔良即余叔良,与稼轩有唱酬,沁园春答余叔良云:“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可知是一位声气相应的朋友。“木樨”为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词题虽曰“赏木樨”,并非只是咏物,而身世之感,隐然其中。上片忆往昔。少年时曾于秋夜开怀痛饮,醒来后,面对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那时候,一轮明月正映出岸上桂树高大的影子,那浓郁的香味仿佛刚燃烧过的水沉香,香飘十里,弥漫在江面和山岭。词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下片写桂香。金黄色的桂花不过像妇女涂额的“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它却使人
9、间这般芬芳。最后别出新意:或许是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词人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吗?稼轩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桂花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稼轩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四(1)猿鸣三声泪沾裳(2)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知者乐 仁者寿(6)会挽雕弓如满月五11表现曹大平夫妇为了挣钱(或“眼前利益”)不
10、惜冒险的形象;与大鲁二鲁的不为所动形成对比;承接了上文大多数金井人的表现;预示了金井人的悲剧(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取向)。(6分,一点2分,得满6分为止。)12由都柿的“皱纹累累”和“蔫软”联想到自己的老迈(“孤独”、“悲苦一生”),内心充满凄凉(或“由都柿的甜让她更加感觉到处境的苦”,2分);把“都柿当酒吃”,且“一发而不可收”是想要以酒解愁,摆脱内心的苦楚(2分)。13先天愚钝(智障,1分),但坚守传统和诺言(1分,或“老实本分”、“质朴”),勤劳肯干(1分),热爱生活(1分,或“爱美”、“乐观”等)的农民形象。14隐喻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或“批评现代人对金钱的崇拜”等
11、);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或“遵循传统的生活和劳动方式”);启示人们要控制欲望(或“抵制金钱诱惑”、“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舍本逐末”等)。(6分,每点2分。其他理解,如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六15.答案:同,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分)异:士,具有依附性,缺乏独立性;(2分)现代知识分子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2分)16.答案:思想上,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和独立精神有明确认识并能始终坚守;实践中,一贯的为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而斗争。(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首先提出知识分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接着在与士的对比中论述现代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然后着重指出鲁迅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和典范,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七作文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