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852448 上传时间:2025-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癌症及抗癌药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癌症和抗癌药的进展匡维波(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09131040106) 摘要:癌症一直在威胁我们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根治癌症的药物方法,虽然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没办法根治癌症,这让癌症的阴霾一直笼罩在人们的心中。癌症,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癌症的治疗的方法迄今已经发展了有十几种之多,例如:化学手术治疗、骨髓移植、光动力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

2、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副作用很大。为了早日找到根治的方法和药物,大量的医学人士投入到寻找治疗癌症的行列里。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关键词:癌症,抗癌,抗癌药1 癌症的发现和癌症中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癌症在中国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噎膈”等“证”的范畴,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

3、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进一步发展了难经的论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不但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和症状,如“症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病证,而且还论述了病因、病机,同时记载了“缝亦有法”的外科手术方法;近代纪福黛编著癌症康复手册中表示:“癌症的起因首先是人体内阴阳失衡,组织细胞在不同的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突变而引起的,它的主要表现是组织细胞异常和过度增生。”癌症即恶性肿瘤,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食管癌: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

4、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胃癌: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同时,体重明显降低。或者,过去没出有胃痛(“心窝痛”)的人,突然出现反复的胃痛;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大肠癌:凡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

5、虑大肠癌的可能。其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结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是直肠癌的信号(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肝癌: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如有亦多是癌前疾病的一些复杂表现。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鼻咽癌:鼻咽癌的早期征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单侧。单侧涕血(指擤出)、单侧鼻血、单侧耳鸣、单侧听力下降、单侧头痛、单侧颈淋巴结肿大。脑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头痛很特别,往往是在清晨醒来时头痛最重,起床后可逐渐减轻,以前额、

6、后枕部及两侧明显。头痛多伴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尤其是疼痛剧烈时,而呕吐后头痛即减轻。肺癌: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如经抗炎治疗2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咳嗽性质改变, 甚至伴有“气管鸣”、“气短”应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此外,还出现胸背痛、胸闷、发热等症状。乳腺癌:乳房发生异常性变化,如摸到拉厚或包块、胀感、出现微凹(“酒窝征”)皮肤变粗发红,乳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等,疼痛或压痛,非哺乳期妇女突然出现单侧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

7、样液体)。宫颈癌: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性交、排便、活动后阴道点滴状出血、血液混在阴道分泌物中。开始出现量少,常自行停止。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出血。 白带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样。下腹部及腰部疼痛。出现上述其中一项以上者都要及时进一步检查。重点是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和白带过多。2 癌症的预防癌症的治疗是困难的,那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去降低癌症的病发可能。许多科学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动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疗可使剩余1/3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当今世界对我们传统的习惯提出了很

8、多挑战,已出现的新的健康观点需要不断认识。个人、家庭及至社区比以往更有责任帮助自己和他人防患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政府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支持个人、家庭及社区的活动。只有将肿瘤预防与控制纳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议事日程中,才能真正起预防作用。 癌症预防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下列几种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和化学预防等。癌症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

9、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2.1避免吸烟:吸烟已经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3-4苯丙芘,多环芳香烃、酚类、亚硝胺等,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时,焦油颗料便附着在支气管粘膜上,经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2.2饮食结构:美国饮食、营养及癌委员会(DNC)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事实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

10、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的预防均有效果。2.2.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种食品应包括谷物与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及纯热量食品等5大类。2.2.2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维护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预防癌症,预防眼疾。2.2.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我国膳食中钙普遍缺乏,仅为推荐供应量的一半。而奶类食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2.2.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全面,赖氨酸含量高;而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的作用。2.2.5膳食与体力活动平衡,保

11、持适当体重。早、中、晚餐的供热量分别为30%、40%及30%为宜。2.2.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我国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约每天1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故应减少食盐量的摄入。2.2.7饮酒应节制。2.2.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包括选购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尤其是绿色食品。2.3其它:如职业、环境、感染、药物等。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按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

12、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第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2.4重视癌症十大危险信号2.4.1.1体表或表浅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2.4.1.2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2.4.1.3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乃至梗噎感。2.4.1.4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2.4.1.5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2.4.1.6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3、。2.4.1.7大便潜血、便血、血尿。2.4.1.8久治不愈的溃疡。2.4.1.9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观象。2.4.1.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2.4.2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2.4.3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粘膜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2.4.4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如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是癌瘤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监测。2.4.5肿瘤自检:对于体表可触及可看到的部位,也可定期进行自检。例如妇女的自我乳腺检查。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第三级预防,

14、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其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治疗(),正确选择合理甚至最佳诊疗方案,以尽早扑灭癌症,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3 抗癌药物的发展新中国诞生以,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

15、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1.更生霉素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报道放线菌素C、J等有抗癌活性,后因毒性大未能推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中国桂林土壤中分离出新的放线菌株1779号即Streptomyces melanochromogenes No.1779,产生的活性成分经药理筛选发现有抗癌作用,深入研究后推荐到临床试用,证明对人绒癌和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颇佳。此放线菌素当时命名为放线菌素K,投产时定名为更生霉素。经过纯化及化学结构测定,证明其中主要成分K2的化学结构与美国同时期

16、报道的放线菌素D相同,当时我国与美国的交往中断,药物研究资料无法交流。后来我国的产品进一步纯化,将更生霉素亦命名为放线菌素D。对更生霉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此药能明显抑制RNA的合成,使癌细胞核仁产生分离现象,以定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证明,它能抑制从 rDNA转录为rRNA,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更生霉素的化学结构和活性之间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合成了许多新衍生物,进行系统筛选,拓宽了药物的种类,有利于临床应用和选择。关于更生霉素的研究当时的报章杂志报道甚多,颇引起轰动,誉为自力更生的范例。科学院等上级单位授予奖励。 胥彬等曾多次到国际学术会议报告介绍此药, 提高了我国抗癌药

17、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2. 氮芥衍生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氮芥类抗癌化合物曾研究过100多种,药理筛选实验显示有抗癌活性的约有20种5,推荐临床试用的有3P、AT-16、AT-222、AT290、AT-346、AT-581、AT-1258等;进入生产的有3P(甲氧芳芥)、AT-581(抗瘤新芥)和AT-1258(消瘤芥或硝卡芥)。当时研究这类药物有一种指导思想,认为国外需合成1000多种化合物才能找到一种有效药,工作量太大,如果从有效基团出发优化原来结构,能明显提高筛选命中率,也就是“我也有”的新药设计思路。这样能节省人力物力,缩短药研周期。实践证明这样的研究思路有一定成效。其中

18、甲氧芳芥迅速正式生产成为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新药,并在1977年收载入中国药典,消瘤芥生产后迅速获得推广,多年来成为我国的常用抗癌药物。它们均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氮芥类新药亦获得类似结果。从原创性角度分析,此类新药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还不够突出,新的氮芥类药很少能跳出原来的作用机制,尤其是作用靶点上缺乏专一性,尽管氮芥类抗癌新药近年来仍有进展,意图从中找到崭新的新药实属不易。现在坚持此种做法的学者已不多,不再是发展新抗癌药的主要方向。当然也不能绝对排除今后仍会出现新的有特色的氮芥类药物的可能性。3.锑类抗癌化合物.在筛选合成化合物时,曾试验了不少针对治疗血吸虫病用的锑类

19、化合物,发现数种有抗癌活性,其中以抗癌锑(Sb-71)的作用较强,经过药理、毒性、药代等研究后推荐临床使用,发现对纤维肉瘤、胃癌等的疗效较好,后来投入生产。药理资料显示,此药能阻止癌细胞的核分裂,对癌细胞微量金属锌有明显抑制作用,有关论文在国际会议介绍和发表后,引起人们重视。可惜深入的工作由于文化革命形势的动荡而中断,第二代的产品未再开发。国外后来研究类似金属铂类化合物时取得明显成效,出现了顺铂、卡铂等。锑类抗癌物质近年来又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厦门大学胡盛志等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提出Sb-71的化学结构有特点,创新性强,研究此类药物的抗癌思路远远超前于国外的设计。4.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我国有丰

20、富的中药资源和临床医学的宝贵经验,天然药物作为一门学科,在不断吸收多学科的成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得以丰富和发展。自从5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药专家根据各民族运用天然抗癌药物的经验,从民族医药中研究开发了不少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的天然抗癌药物,为癌症的防治作出了贡献。80年代以来我国研制的各类天然抗肿瘤药物显著增多,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在合成的化学类抗癌药物中许多化合物亦都是以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为先导的,包括计算机模拟和仿生设计也常常以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为基础。人们对中医药抗癌寄予很高的希望,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与研究所内外医药专家合作,曾筛选了数百种植物成分的抗癌活性。研究较仔细的植物药及

21、中药约有10多种,简述如下。4.1喜树碱类.20世纪60年代国外报道从中国喜树皮中分离的喜树碱有抗癌活性,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先后研究了喜树不同部位的多种成分,包括树枝、皮、叶、果实中的组分和化合物,发现喜树碱、羟基喜树碱、11-甲氧基喜树碱等10多种生物碱,并进行化学全合成、新剂型混悬剂及解毒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比较成功的是10-羟基喜树碱(HCPT),发表了20多篇系统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十分重视。临床上也证明对头颈部肿瘤、肝癌、胃癌、膀胱癌等有效,生产厂家从一家增加到七八家,成为我国的常用抗癌药,发挥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近年来研发的依林特肯(Iri

22、notecan,CPT-11)和拓扑特肯(Topotecan,TPT)从结构上归类都是HCPT的同型物,是当前国际抗癌药的研究热点,为治疗肠癌、卵巢癌及肺癌的有效药物。我国的HCPT正面临国内外产品的竞争,此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需推陈出新,研究其系列制剂及更好的产品,为肿瘤病人服务。4.2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报道三尖杉树中含有抗癌活性成分,并分离出三尖杉酯碱(HRT)和高三尖杉酯碱(HHRT),但未进行系统的药理和临床研究,长期以来未开发成药物。197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筛选出HRT、HHRT等成分,广州、福建、北京等地都开展了

23、三尖杉植物成分的研究,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列为六匹马之一。197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其他单位在福州一同举行鉴定会正式通过此药,将HRT和HHRT研究开发成抗癌药物,许多临床医院参加了此项研究工作,证明对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疗效较好,多家单位都因此项研究获得了科学奖励,此是我国许多单位大协作的成绩,我们在国内外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对HHRT,美国进行了长期的临床试验,近年来才获得批准。4.3紫杉醇.1971年美国化学家Wani和Wall从太平洋紫杉(Pacifi.cyew)树皮中分离提取出Taxol(Paclitaxel)紫杉醇,研究其化学结构, 筛选时具有抗癌活性。但此物难以

24、溶解,进一步临床研究不易进行。1978年研究了新的可溶性剂型。1979年,Horwitz等报告Taxol的作用机制独特,很吸引人。1983年开始临床试验研究,90年代初才完成了临床试用,获得FDA批准,对乳腺癌、卵巢癌等的疗效较好。紫杉在中国植物学志中的学名为红豆杉, 中国科学院、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在20世纪7080年代在云南、四川、东北等地亦发现红豆杉,并从中提取到紫杉醇及类似物,经过药理、药代、毒性等研究, 证明此药确具抗肿瘤作用,经临床验证后紫杉醇已正式生产,市场上有多种产品,该药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到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生长。4.4灵芝子实体提取

25、物(灵芝精粉)和灵芝孢子粉.灵芝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品,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美丽传说,将灵芝奉为“仙草”。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亦论述灵芝的药效作用,被其后的历代医药学家尊为经典,沿用至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灵芝药理作用总结,并提出了“道家栽培灵芝法”的观点,为后人研究开发灵芝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功地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灵芝子实体,随后又研究了灵芝深发酵技术;70年代,我国药学者开始进行灵芝化学结构和药理研究,尤其在“91全国灵芝研究专题讨论会和94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之后,灵芝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出现了迅速的发展。获得国药准字号的“双灵固本散”就是灵

26、芝制剂中的一代表,代表着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的进步。北京医科大学林志彬,报道灵芝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多糖、三萜类)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淋巴细胞的DNA多聚酶活性等,达到预防肿瘤发生和抑瘤细胞生长的效果。实验结果还指出灵芝及其有效成分无直接细胞毒作用,但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而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因此发挥抗肿瘤作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丁健报道,用MTT法、SRB法研究双灵固本散,体外对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和10种不同类型人肿瘤细胞株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利用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双灵固本散在

27、人体内对人肺腺癌LAX-83和人胃腺癌SGC-7901的作用。体外实验显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明显,体内实验显示对人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49.47%,对人胃腺癌移植瘤的抑制率为43.09%。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圣忠报道双灵固本散对放射治疗中的增敏和抗放射损伤疗效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姜永健报道肝癌介入治疗联合双灵固本散的疗效观察;上海绿谷生物医药研究所黄士超报道双灵固本散对肿瘤放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等论文,均证实双灵固本散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作用和一定的功效。4.5沙尔威辛.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生物医药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沙尔

28、威辛(salvicine,SAL)是从药用植物红根草中提取分离的单体,再经修饰优化而得到的全新结构的二萜醌类抗癌物质。抗肿瘤机制主要是特异性地抑制拓扑异构酶(Topisomerase),体外实验表明,SAL对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宫颈癌等人实体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同是植物来源的阳性对照药长春新碱(VCR)和鬼臼乙叉甙(VP-16),目前正在临床试用中。4.6斑蝥提取物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斑蝥为芫青科昆虫,我国大部地区寄生南方大斑蝥虫和黄黑小斑蝥虫,是我国首先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其抗癌主要有效成分为斑蝥素。实验证明,斑蝥素能抑制HeLa细胞和人食道

29、癌、贲门癌、胃癌、乳腺癌、纤维肉瘤、肝癌、肺癌等细胞的生长,斑蝥素的抗肿瘤机制22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去甲斑蝥素为斑蝥素的衍生物,其特点是明显减轻对泌尿系统的刺激作用,并增强抗癌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和胃癌。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的临床应用显示它们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和能增加白细胞的功效。4.7其他抗癌物质.石蒜科植物中含有抗癌活性物质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离了石蒜碱,并制成石蒜碱内铵盐(lycobetaine,LBT),药理实验证明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疗效,临床试用中亦证实对妇科肿瘤有效,但此物质无专利保护,加之有局部刺激性等缺点,未在临床上

30、推广,药理机制研究中表明LBT有不少特点。笔者除对LBT以外,还对氧代赖氨酸(oxalysine,OXL)、-双炔失碳酯、(-anodrin ANO)等的药理也做了许多研究,对一些抗癌药的作用靶点提出了新的设想,学术上有价值,但作为新药需要有专利保护才行。近年来番荔枝科植物引起人们重视,认为是21世纪的抗癌明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协作,系统研究了100多种成分,发现GC-51的抗癌作用有特点,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系统地研发工作仍在继续之中。现在对于癌症肿瘤的治疗多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理论上早诊断、早治疗,早中期手术、放化疗有少数的根治机会(但由于患者因自

31、觉症状就诊时就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所以早期治疗只是美好愿望),结合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手术、放化疗以后利用中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晚期患者利用中药扶正固本、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姑息式临终关怀的有效途径。现在治疗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可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达到提高综合疗效的目的。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日在英国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介绍说,在参与控制细胞凋亡(即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蛋白质中,有的蛋白质负责破坏细胞,有的则负责帮助细胞存活,两者达到一种动态平衡。MCL-1蛋白质属于后者。在针对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等多种常见癌症的化疗研究中,他们发现

32、,MCL-1发挥着帮助肿瘤细胞“躲”过药物攻击继续生长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说,肿瘤细胞同时也会使MCL-1等有利于其生长的蛋白质过度表达,从而使得化疗药物效力大打折扣。在这一研究基础上,他们研发了MCL-1抑制剂类的试验药物,正在进行动物实验。他们希望MCL-1抑制剂能够阻断该蛋白质的活性,从而避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达到更好的化疗效果。5-氟尿嘧啶(5-Fu)属抗代谢类的抗癌药,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临床上为了达到有效的体内血药浓度,往往采用大剂量、持续给药或反复多次给药等途径,这大大增加了5-Fu的用药危险和毒副作用。4 展望从以上抗癌物质的研究中,结合国内

33、外新药研究的趋势,体会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无专利保护的抗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回顾以往成功与失败的事例中,展望未来,有几点经验的值得总结:(1)抗癌新药研究开始立项时,一定要慎重选准研究的对象,考虑其原创性和知识产权。在药源、药效、药代及毒性方面要尽早明确其开发前景,判断正确,将会事半功倍,反之,将面临风险,走向淘汰或失败。(2)发现苗子药后,一定要考虑实际需要和市场前景,迅速将其开发成新药,获得临床肯定后大力推广,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抗癌新药研究有稳定的经济支持,并开发系列产品,以走向良性循环。(3)出现失败是研究新药不可避免的规律,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十分重要。必须深思熟虑,总结经

34、验教训,坚持克服困难,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或另辟佳径。从新理论和新用途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要使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适应周围环境的需求,包括国内外大环境,与其紧密结合,适应客观的要求,谋求多方面支持,把握有利时机,把研究方向和目标推向更高层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任武生,姜永健;肝癌介入治疗联合双灵固本散的疗效观察;中华中西医杂 志;2006,8(16);2212-2214.2黄士超,任武生;双灵固本散对肿瘤放疗、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免疫功 能损伤的防护作用. 实用癌症,2004,19(4):388-391.3郭建芬,李广云,去甲斑蝥素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西

35、安医科大学学报,1994,15(3):227-230.4Hsu B,Xing-wang Wang. Lycobectaine acetate. Drugs of the Future,1997,22(2):123-139.5Xing-wang Wang,Hsu B. L-4-Oxalysine:its antitumor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Drugs of the Future,1996,21(7):727-731.6Hsu B,Xing-wang Wang. -Anodrin . Drugs of the Futre,1997,22(10):1073-1078.7Xing-wang Wang,Hsu B. Several new targets of antitumor agents. Acta Pharmacol Sinica,1997,18(4):289-292.8李朝明,穆青,胥彬, 景洪哥纳香中一个新的抗癌活性成分,云南植物 研究,1998,20(1):102-104.9陈青奇,编著美国抗癌药物化学合成速查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0抗癌药物与蛋白多肽类药物PLGA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毛娟,天津大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