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瓶颈与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20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瓶颈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瓶颈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收稿日期:2023-05-23作者简介:赵世彤(1989),男,教务处科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春明(1969),男,教务处处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此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BIE 210026;主持人:张春明)的研究成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瓶颈与对策赵世彤,张春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摘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改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顶层设计与质量标准,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创新

2、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教师、学生与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数字化人才。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4-053-04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一、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制造业数字化即是指“将新一代数字技术运用到制造企业产品的供应、生产、流通环节中,以此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改善企业营销与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的过程”1。制造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对公司全流程进行全面

3、创新和优化,从而实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客户体验等方面的提升,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可见,制造业数字化是应对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应用技术人才正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因此,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也愈发急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必然选择。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用技术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

4、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定位,不仅需要培养专业技术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培养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以及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培养数字化思维和能力。这是指能够以数据为依据、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率为目标的思维方式,也是指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等的能力。应用技术人才需要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数字软件和硬件,能53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5、期)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够收集、处理、分析、利用数据,发现和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技术人才需要掌握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 等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在智慧物流领域,应用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物联网、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新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二是要培养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素养。首先,应用技术人才应能够跨界不同领域,掌握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机械与电子、机械与软件等,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其次,应用技术人才要能够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在复杂

6、多变的情境中灵活应对和调整。例如,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应用技术人才需要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商业习惯、文化差异等,能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三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指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也是指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能力。对于应用技术人才而言,“具有自主创新乃至变革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应用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结合自身专业和行业特点进行创新思考和创新实验,并且将创新理念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创新成

7、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例如,在新产品开发领域,人才需要掌握设计、用户体验等创新方法,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进行产品迭代和优化;在新模式探索领域,应用技术人才需要掌握商业模式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理念,能够根据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进行模式创新和价值创造。可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反映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和趋势,也反映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因此,高校在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时,必须紧密结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这种定位来设计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8、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瓶颈(一)应用技术人才数量尚显不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修订,现行的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用、模仿研究型高校,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此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整体上仍以研究型教育为主导,应用型教育比重偏低。这导致了应用技术人才的供需缺口和结构失衡,难以满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由于对拥有专业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使得数字化人才匮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突出短板”3。(二)应用

9、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内容滞后于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定位1.专业内容滞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需求和新岗位,但与之相对的是,学校的专业内容变化迟缓,在一项针对浙江省杭州市人才供给的调研中显示,制造业“对专业设置与智能制造服务匹配程度评价 较好的不足 40%,反映出学校在专业布局、结构耦合上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脱节”4。可见,专业内容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应用技术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导致了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人才不足的问题。此外,当下的专业设置往往只注重满足本地区或本行业的需求,较少有针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标准的关注和适应,这导致了应用技术人才在毕业后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和竞争。2.

10、课程设置滞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通信、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广泛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应用技术人才的数字化思维以及跨学科和跨领域的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反映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特点和要求,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导致了应用技术人才在毕业后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工作内容和场景。54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3.评价方法落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的重构和优化,需要应用技术人才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11、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时往往还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以及对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素养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应用技术人才在毕业后难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跨文化交流能力,难以跟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步伐。(三)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缺乏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平台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实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企业、教育与行业有效对接和互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合作平台不够稳定、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利益分配不够合理、沟通机制不够顺畅,这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形

12、成长效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成果。例如,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层面,缺乏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和培养;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只涉及一些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的关注和响应,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高应用技术人才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策略(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根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规划,结合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制造业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以及现有人才的数

13、量和能力水平,确定人才供需缺口和培养目标,以及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层次、方向、规模和结构,制定符合制造业数字化特点和要求的专业组群、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同时,建立健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一套适合数字化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和评价标准,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协同协作能力等,以及相应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跟踪,对培养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提高培养质量。(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数字化特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打破人才培养瓶颈的重要手段

14、。一是要设置与行业和企业需求相对接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专业课程要涵盖制造业数字化的基础知识、核心技术、应用案例等,例如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系统、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通识课程要涵盖制造业数字化的背景知识、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例如信息技术与社会变革、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数据伦理与法律规范等。选修课程要涵盖制造业数字化的拓展知识、前沿技术、创新实践等,例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区块链与供应链管理等。二是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制造业数字化的实际情况和案例,

15、讲解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提出与制造业数字化相关的问题或挑战,或者安排与制造业数字化相关的项目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实践和创新。三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创建仿真场景和情境,开展在线教学和辅导,提高教学趣味性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以上策略,突出数字化技术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强数字技能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和数据能力。(三)

16、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必须从战略层面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提升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举措。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需求、技术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教育与社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55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参考文献:1徐嘉,李子怡.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国管理信息化,2023,26(03):72-76.2石嘉婧,雷金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才协同培育研究J/OL.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2-05-22.http:

17、/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Empower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Positioning,Bottlenecks and CountermeasuresZHAO Shi-tong,ZHANG Chun-ming(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 300350,China)Abstract: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

18、stry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cultivation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Appli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and optimiz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perfect top-level design and quality standards,deepen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s andmethods,and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students,and management services,so asto cultivate qualified digital talents.Key words:Digit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Cultivation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Positioning and Countermeasures编辑朱荣华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