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赵益元:追梦路上的“牛教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3638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益元:追梦路上的“牛教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赵益元:追梦路上的“牛教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近年来,四川正加快构建以“1+3+N”为主要功能布局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动中央部署要求在四川落地落实。其中,在成都、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之外的其他地区,赋予其“多点支撑”的重要使命,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共同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多个支点。四川是农业大省,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优秀乡土产业人才队伍,方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本期,记者走进基层一线,与一线的农业特色产业人才一起谈乡村变化、话振兴发展。2特别策划赵益元,中共党员,现任达州市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蜀宣花牛技术工作室负责人。是有“南方第一牛”之

2、称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的主要主持者和参与者,被表彰为 2022 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是山里娃,熟悉农村,我想用科学为农民服务。”1988年,赵益元刚跨出四川农业大学的校门,便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达州市宣汉县从事畜牧工作。让更多人通过养牛赚更多钱,是赵益元一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30 多年来,赵益元持续推进蜀宣花牛良种选育和养殖技术推广。育品牌 促群众增收宣汉本地牛肉质比较好,抗病性比较强,但个头小,生长慢,农民养殖一头牛,几年下来挣不到多少钱。工作聚才汇智 铺就乡村幸福路四川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集聚乡村特色产业人才文/陈鹏后,看着村民们时常为养牛收益发愁,赵益元的心中萌生出一个想

3、法:“能不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让牛体型增大,生长速度快一点,让农民通过养牛实现增收。”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赵益元开始了长达 30 多年与牛为伴的潜心研究。为充分掌握当地牛种信息,他走村串户、吃住在村里,先后对 8 万多头次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反复的试验创新,终于在宣汉黄牛为母本的基础上培育出独有的“蜀宣花牛”新品种。“蜀 即四川的简称;宣是指宣汉;花字是因为牛的头尾、四肢和腋下有白毛,身体整体呈现花色。”赵益元解释道。2012 年 3 月,“蜀宣花牛”获原农业部公告命名并颁发畜禽新品种证书。因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耐湿热性气候、耐粗饲的乳

4、肉兼用型新品种,因而有着“南方第一牛”的美誉。“它的个头比较大,成年公牛的话可以达到780 多公斤,相当于之前 2 头牛的重量。”赵益元介绍,不仅重量增加,“蜀宣花牛”产奶量增加,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可达4000 多公斤,相当于之前本地 3 头牛的产奶量。“蜀宣花牛”品种的培育成功,不仅仅填补了我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宣汉县蒲江街道茅岭村的苟中明曾常年在外务工,2017 年回到家乡,依靠着“蜀宣花牛”养殖,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年纯收入 50 万元以上。“我们准备在今年扩大规模,达到 300 头以上。”苟中明兴奋地说。广培训 带动更多人致富为推广“蜀宣花牛”养殖

5、技术,赵益元传授村民良种牛的繁殖、育犊、饲料、防疫等技术要点。他还编写了宣汉奶牛生产技术赵益元:追梦路上的“牛教授”人物名片赵益元。受访者供图3特别策划唐利军,现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协全国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第十四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担任四川山地乌骨鸡原种场技术总监。因在脱贫攻坚战线上贡献突出,他连续两年受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表扬,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6 月 20 日,在一阵欢呼声中,遂宁市大英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兽医师唐利军作为第 13 棒火炬手接过了成

6、都大运会的火炬,开启了新一段的接力。回到大英县后,唐利军又马不停蹄地回到金山村乌骨鸡科技小院投入到工作中去,培训养殖户、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这些已经成为唐利军的日常工作,而他这一干就是 12 年。文/本刊记者 陈胜改良品种提产量唐利军是江苏省泗洪县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全靠卖家里饲养的畜禽交学费,但当畜禽生病时,却没有人可以医治。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兽医。2010 年大学毕业后,唐利军选择来到四川,担任四川山地乌骨鸡原种场技术总监。2015 年,唐利军发现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遂宁会有更大的舞台,毫不犹豫地放弃高薪和优渥的环境,到大英县隆盛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在此期间,他发现山地乌骨鸡

7、品种纯度只有 85%,死亡率高。而且成年后的体型较小,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于是唐利军想到了杂交改良。“杂交改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唐利军说,那时他和团队每天都到鸡舍记录、观察、检测、比对。通过对 18 个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最后选育出 2 个新品种。经改良,四川山地乌骨鸡品种纯度由 85%提升到了 99.5%,体型、成活率、产蛋率均有所提升,原种场入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过去几年,唐利军作为主研人员培育出的新品种“一种新型乌骨鸡的培育方法”及“一种灰羽乌骨鸡的培育方法”也先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其他相关研究成果授权国家专利10 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

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4 项。构建养殖新模式为了用好用活新品种,带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唐利军还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牵头创建了中国农技协乌骨鸡科技小院。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将专家与农民、科研与生产紧密相连,通过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入驻以及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打造了“产学研”一体化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实现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如此,为实现养殖户家庭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双赢,唐利军探索出“前端节水、中断密闭、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蜀宣花牛养殖技术手册等教材资料,组织群众技术培训 2000 余场次。“蜀宣

9、花牛”不断推广,促进了宣汉县奶牛产业基地县和优质肉牛基地的发展。赵益元因持续在新品种培训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付出和成果,2013年12月,被原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3 年 3 月,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达州市“蜀宣花牛”养殖户5万余户,带动全市肉牛出栏多年居全省农区第一位。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 2021 年度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宣汉县成为川东北唯一奶牛产业基地县。“通过我和同事 30 多年的努力,能够育成蜀宣花牛新品种,让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农业改革的成果,是我最大的一件喜事,这也是我们农业人应该做的事情。”赵益元说。LD唐利军:围着鸡舍转的科技大专家人物名片唐利军。受访者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