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7828259 上传时间:2025-0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15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改善民生福祉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济、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基层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围绕省市重点工作,提高残疾人民生福祉 1.推进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2015年度我市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为每年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为1800元,高于省标准。2015年有8万余名残疾人享受此项专项救助。 2.落实市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市残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关于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残联〔2015〕151号),提高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资助标准,资助无法达到社保规定年限、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进行延缴、趸缴。实施后预计有5.48万残疾人受惠,实现残疾人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响应社会关注热点,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1.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市政府研究室、市综治办、市国资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残联等24个部门制订了《市关于促进视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市管企业等按比例安排视力残疾人就业的力度。年内市残联还研究制订了《市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试行方案》、出台了《市康园工疗机构管理服务规范》、编写了《关于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训练津贴补助标准的通知》(初稿),初步形成扶持各类残疾人各种形式就业的制度保障体系。 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化建设。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残联积极推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修法工作,现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上报省人大审批。市残联同时编写《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修正稿),已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意见,拟送审。在经济新常态下,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残联制订出台《小微企业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办法》,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前提下,支持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3.响应社会不断提高对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市残联启动《市残疾人康复经费管理办法》修订调研工作。同时市残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56个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定点机构、确定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承办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督导机构,进一步规范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行为。 (三)下沉工作重心,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 1.配合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工作,建设“五个一”服务平台。开发残疾人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系统,实现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系统数据与市残联电子政务平台数据的互通共享。上半年在xx区试点成功,残疾人业务工作台帐入网格达100%,涉及残疾人服务27项,方便了残疾人群众,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番禺、海珠正参照xx区模式实施,南沙、荔湾、天河等各区均开始启动该项工作。 2.开展群众体育走进社区系列活动,引导残疾人融入社会。全年先后在8个区开展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推广培训,举办市特奥日活动、4个区举行“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在助残服务周举办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并举办了盲人中国象棋比赛、残疾人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比赛、聋人飞镖锦标赛等群众体育比赛,举办10余场科学健身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累计参加人数约5000人次,为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场次、人次最多的一年,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代表队在我市全民健身日主会场作现场展示。 3.开展残疾人潜能开发项目,推进基层共建点建设。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每周面向全市残疾人免费组织开展合唱、舞蹈、书法等潜能开发项目,累计开展培训313课2353人次。市追梦天使艺术团等9个单位或团体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免费开展残疾人舞蹈、乐器、肢体律动、乐器指导、曲艺指导、小乐队排练、中国手语艺术、轮椅舞蹈和轮椅国标等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培训280课时2248人次参加。 (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1.残疾人康复。全市建成12个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18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截至11月9日,有8435名精神残疾人和577名重性精神病人分别获得免费精神病门诊资助和住院资助,有62名残疾人获得残疾矫治手术资助,有70名、121名、440名和352名0-14岁残疾儿童分别获得聋儿语言训练、脑瘫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资助,有1750名残疾人获得肢体残疾康复训练,配置辅助器具8211件。国家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七彩梦”和国家福彩救助项目累计救助智力残疾儿童120人次、孤独症30人次、人工耳蜗手术筛查13例、助视器适配200人。配合完成全国耳病调查地区实施工作、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防控工作会议分会场组织工作。 2.残疾人教育、培训与就业。开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调研,探索构建符合残疾人发展需求的“医教结合”康复训练体系、“零拒绝”教育体系和“训岗对应”的就业培训体系。市就业援助月活动将350名失业残疾人纳入实名制年度培训计划,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评选活动分别有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吸收残疾人较多的企业入选。全市投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资金50余万200人户残疾人受益。2015年,670名残疾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生活补助;2575名残疾学生、4226名贫困残疾人子女获得教育生活补助;862名普通寄宿残疾学生、105名贫困寄宿残疾学生获得福彩资助。7名残疾人入选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5人获优异成绩。截至11月27日,25612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本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492人,新增残疾人培训2970人,举办1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149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3.残疾人托养、日间训练。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拓展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床位。2015年民办托养服务量比2014年增加10%,为3126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寄宿471人,居家托养2655人)。全市建成康园工疗站184个,为4987名残疾人提供日间训练服务。 4.社会环境建设与营造。市城建委、市残联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检查验收工作。市交委、市残联安装公交导盲系统,实现市区公交线路全覆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市园林局、市残联、xx区政府共同建设爱心公园。市司法局、市残联在各区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市人大、市政协、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开展“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眼日”系列宣传活动。与人民网签署合作协议,完成残疾人事业宣传的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多平台覆盖,刊播新闻152条,转载650篇次。全年制作播出《静海慈航》、《用心爱世界》节目各52期。团市委、市残联在179家康园工疗站开展“志愿在康园”活动,打造“爱心”品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5年共募集捐款约158万元,物资约1.3万件(价值3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残疾人、发展残疾人组织、开展残疾人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共约230万元,其中资助资金约197万元,捐赠物资价值约33万元。 5.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市5个专门协会独立法人登记工作。市残联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干部档案,加强残疾人干部培训和管理。番禺、南沙、从化按标准配备了社区(村居)残疾人事务员或联络员。组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将残疾人证管理权限下放至区级残联,责权相配,精细管理。康复实验学校、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康宁果园场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我市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已完成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分页阅读第1页: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问题。全市现有持证照残疾人机动轮椅车6900多辆,其中大部分车龄超过15年,另约有2000辆参加非法营运。目前,我市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正在加大五类车整治力度,遭到参与营运及通过出租出借牟利残疾人车的残疾人的反对。同时,残疾人对车辆置换工作也持不同意见,以代步为主体的残疾人要求尽快置换,以营运为主体的残疾人反对置换,双方意见无法统一。 (二)助残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我市助残社会组织较为活跃,积极参与残疾人公共服务,但普遍存在场地租金高、承接项目定额低成本高、人员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自下而上状况堪忧。 (三)残疾人就业扶持问题。我市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对集中就业基地无障碍设施改造、对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都十分有限,残疾人就业仍存在困难。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我市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政策、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残疾人综合津贴政策等残疾人较迫切需求的政策、措施还在调研论证之中,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编制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搭建“一套政策法规制度,两项社会保障,三个动员,四级组织,五个方面保障,六大服务”事业发展框架。 (二)提高残疾人社会救济和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残疾人养老保险资助政策,保障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发放到位,推动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综合津贴的政策出台。 (三)增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能力。完成《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市残疾人康复资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建立覆盖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的制度体系。 (四)推进各项业务创新和持续发展。试点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完善康复工作网络,推进居家康复工作。研究制定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推动残疾人分散、集中、支持性就业和创业。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和规范化水平,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置换工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公交导盲app的上线使用。完善100个“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实现残疾人体育“一区一特色”建设。推进市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片制作展播工作。 (五)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容量。加快市属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设,协调市重点办加快推进代建项目进度。贯购彻落实中国残联、民政部《关于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市残疾人公共服务目录》,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残疾人服务项目,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程序,启动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工作。 分页阅读第1页:市残联年度民事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