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7826918 上传时间:2025-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 市财政局全年工作计划2014年是徐州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市财政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出发点,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狠抓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各项改革,持续推进民生财政、法制财政、阳光财政、绩效财政建设,实现财政“四个提升”。 一、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提升依法聚财水平2014年度,全市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12%。一是深入研究财税制度改革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财政局将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改革政策的变化方向、趋势和影响,认真研究消费税从生产环节征收向消费环节征收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烟草生产行业税收变化情况,同时研究车购税等税种下划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分析,积极向上级争取财力转移支付,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二是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大对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调度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防止税源流失,确保应收尽收。以制度规范税收管理,防止虚收空转,禁止混库、拉税、引税等行为,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继续抓好重点税源、个体税收委托代征等工作。加强对“营改增”试

3、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控,组织开展“营改增”试点效应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虚开空转等问题的发生;做好邮电通讯、快递、铁路运输等行业扩大试点范围的协调工作。推行货物销售和安装服务价费分离,促进税收增长。三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研究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的账务核算问题,将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和预算执行系统互联互通,着力健全集“征缴、入库、使用”于一体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水平。加强企业养老金、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基础设施开发配套费等重点非税收入管理,提

4、高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升善政用财水平2014年,突出做好“两增一压”。一是进一步增大民生实事支出。强化“理财为民”理念,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不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比重,市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超70%,加大财政对“三农”、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富民惠民的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民生事业发展的制度、政策、机制和工作保障,注重加强政策间的协同配套,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民生保障共担机制。二是进一步增大支持经

5、济发展支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运用财税政策、财政体制等政策工具,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提出的“两快两带三先”的新要求,积极争取和把握省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后续政策,在抢抓机遇中增创新优势,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营改增”等各项财税扶持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持续加大财政支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力度,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缩小城乡二元差距。高度关注政策变化,全力向上争取新能源、新科技、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加大融资力度,探索投入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力支

6、持“三重一大”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铜山区“两个不变”、突破睢宁、xx县崛起、xx区转型发展、推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档升级等区域发展政策,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三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全面停止编制和拨付新建楼堂馆所经费,规范办公用房管理。按照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相关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规定,规范津贴补贴和各项奖金发放。 三、加强财政改革创新,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不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是确保财政运行科学、规范、高效的有效保障。2014年,财政将重点做好“三项规范

7、”、实现“三个突破”。一是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将政府性债务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完整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储备,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进一步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进一步提高预算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规范的收入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当年预算执行进度与下年预算编制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全过程预算绩效干礼试点部门范围,细化绩效管理目标,逐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在当年预算编制依据中的权重。二是进一步规范市区财政体制。健全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8、对市、区政府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责和支出责任进行科学、准确地界定,逐步理顺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突出科学发展导向,调整完善市、区财政分配关系和激励政策,进一步增强区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市、区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定实施政府债务举借审核审批工作规程,依法规范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强化债务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科学合理设定债务风险警戒指标,多渠道足额筹集偿债准备金,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建立政府

9、债务举借规模与偿还能力、建设需求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风险可控的政府债务管理新机制。四是在资金使用方式上有新突破。深入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改变以往单纯支持项目建设、无偿使用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采用资金改基金、拨款改信贷、拨款改担保等有偿使用方式,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增强资金使用主体责任。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推进专项资金实质性整合,整合跨部门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应;建立市本级专项资金目录,规范专项资金设立依据,对纳入目录的专项资金全部实行绩效评价管理。五是在公开透明运行上有新突破。全面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

10、,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直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不断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逐步推进行政经费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和重大财政专项支出公开。通过公开倒逼,努力提高部门、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财政资金。六是在政府购买服务上有新突破。在20个领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细化公共服务绩效考核目标和验收标准,强化日常监管考核,逐步建立多方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通过市场力量完善城市管理,节约公共支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广电子订单式政府采购,促进采购过程更加

11、快捷、透明。 四、加强财政内部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14年,市财政局将重点开展好三项专题活动、加强两个方面建设,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队伍。三项活动即:党的群众教育活动、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政风行风建设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三项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提高,社会和基层群众对财政工作满意度有新的提升。两个建设即: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形成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加强财政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利用人大、审计监督加强和促进财政管理工作。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加大培训力度,营造“常学习、勤思考”的氛围,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