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园景观规划汇报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张超魁 阜阳 236037摘要 大学校园的景观是对高校文化,历史及发展的体现,是一个大学发展、演变的精髓之所在。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不仅凸显校园外在形象,而且还能凸显其学校的精彩风貌、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并感染人并为之奋斗。关键字 景观设计大学校园阜阳师范学院 theappreciationof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zhangchaokuicollegeofphysicsandelectronics201040610248abstractthelandscapeof
2、theuniversitycampusreflectstheuniversityculture,historyand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ofauniversity,wheretheessenceofevolution.campuslandscapedesignnotonlyhighlightstheexternalimageofthecampus,butalsotohighlightthewonderfulcharacteroftheirschools,culturalconnotation,aesthetictaste,andtoprovidealearnin
3、genvironmentforstudentsandteachersandinfectedpeopleandfoughtfor.keywords thelandscapedesign universitycampus fuyangnormalcollege 0引言 校园绿化是学校成功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的新时期,对教育重视也必然体现在为其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化建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设。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校园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校园环境建设很少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大学校园建设逐步开始重视教室以外的校园环境建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
4、发展,由此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 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早在19世纪末,西方现代文明大量涌入中国,西方的综合高等教育也在中国得到建立,并且在国家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批国立大学,它们是今天中国历史性校园的雏形。在20世纪初期,中国国立大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今天中国历史性校园的物质和精神的基础。新中国建立,高等教育经历了1952年学习苏联体制到经济困难再到十年动乱,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经历起伏,有重大成果也有沉重教训,这一阶段的结果成为了今天中国历史性校园的重大转折点。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走向全新的局面,中国
5、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高潮,这一阶段的成果影响了中国历史性校园未来的走势。 我国大学的校园格局形态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开敞式全盘的苏化多元化的发展。学校各功能分区之间,各功能建筑物之间要达到完善组合,丰富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其建筑形态、空间组合必须遵循城市设计的有关原理。这就要求校园的规划设计,必须在把握城市、校园内外环境共性的基础上,根据校园所处地段的城市区位和校园场地的特点,对校园的内外空间形态做出科学的分析,根据特定的设计对象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计。 本文以阜阳师院为对象,对校园景观规划整体格局进行简要鉴赏。(由于时间仓促,阅读文献有
6、限,文中难免有不少错误之处和语言表述口语非专业化,请老师谅解)1阜阳师范学院新校区概况 1.1自然条件 新校区坐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XX市(见图1),是近几年来刚建成的校区,在设计规划,构成形态等方面还处于发展中。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20天,年均降水910毫米左右。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建校50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校现有清河、西湖两个校区,占地9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1.
7、9万平方米。 1.2文化背景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在阜阳颍上,有国家4a级的景区八里河,还有生态文化集中、物种多样丰富的生态园,人文内涵以及迪沟等优美风景区,为阜阳这座城市增添了别具风味的人文自然风情。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2校园景观整体布局 2.1设计理念 我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尽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工建筑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以现代文明风格的线条为主格局,结合传统的的造园艺术手法和水流植被等仿“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韵味,尽可能的反映
8、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尽量做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争取早日建成具有现代大学风格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2.2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新校区的景观的整体布局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2.1传承文化,推陈出新 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笔宝贵的精彩财富,是见证学校发展的一个根基。虽然西湖新校区整体景观设计上要优于清河校区,但论文化底蕴、历史沉淀、绿化面积等方面还与清河校区相差一段距离,因此我们在发展新校区的同时,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新校园的结合。(1)充分利用小区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与“厚德博学
9、自胜勤行”的校训紧紧相结合。(2)校园的建筑、喷泉与小桥、荫亭等要蕴含校园历史与人文精神,同时也要体现观赏休闲的韵味。比如可以在逸夫图书馆门前放一尊苏轼或其他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古代名人的雕像,这样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也给校园增添了光彩。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2.2.2结合平原地域特色 在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到皖西北的一座平原城市阜阳的地方风俗习惯、气候环境等特点,结合在校人数与校园活动面积,避免为了设计景观优美的同时而忽略了人行为活动的心理特点与气候。比如在实验楼前的仿安徽大学而建的“情人坡”(或许目前还只是处于未完工状态),虽然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区与生活区加一“屏障”,但
10、是考虑到阜阳本地气候原因,土坡与教学楼又很近(许多同学会穿过此处去上课),每逢连绵雨天,难免会把许多泥土带到校园其他各处,影响了校园环境美观。 3.校园目前景观构思现状 学校整体以教学主楼、综合楼、逸夫图书馆为主轴,以学生生活区、风雨操场、实验楼为两翼展开而来,延伸校园景观。根据校园经济基础建设,按照先后的规划理念逐步完成对校园的景观建设。再以教学区建成的基础上逐步对外扩大,稳步建成教学区、生活区、科研实践区、行政区、运动休闲区等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大学(现在校园全貌鸟瞰图:见图1)。 3.1喷泉广场景观体现校园风格及行业特色 广场结合喷泉、地面铺装、花园植物造景等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11、,以此来丰富校园景观,传递校园文化(见图2)。 3.1.1阜阳腾飞的校门 位于师院XX县区的北大门(正门),左侧以“f”形的弧形设计灵感(见图3),传递出“阜阳”地名,其舞动向上的造型象征的翱翔天空,不断追求的精神,寓意着阜阳师范学院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走向腾飞。在设计中充分结合了阜阳本地特色,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忘却城市喧闹,走进知识殿堂。 3.1.2喷泉广场 位于学院入口处,是大门与教学主楼的过渡区,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广场中央圆形喷泉的下面布置一旱喷泉,可以多种变化的喷涌方式,喷涌的水柱体现生命的活力,标志着阜阳师院人团结进取,
12、勇往直前的办学精神。 3.1.3教学主楼 结合现代建筑的风格特色,本校区的教学主楼也是以实用性为主,结合美观与多功能性(见图4)。进入校门,对门而立的就是教学主楼,以宽广的阶梯作为中心主轴,保持了中国古建筑的对称美,攀登而上宽广的平台象征着在知识的世界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达到一定的视野。其中央透视性的空间设计,在看到主楼的同时也不失透露出其后面的景观,在有效的视角内接受尽量多的景观,避免了校园对外展示的单一空洞。教学楼宇喷泉交相辉映,成为对外的一道校园风景线。 3.2校园内部景观陶冶校园生活文化 经过喷泉广场,教学主楼的背后就是校园内部风景区,是师生学习与活动的主要空间,图书馆与教学主楼的组建,相
13、得益彰。以图书馆的宽广明亮托起综合楼的挺拔气派,远观之构成一个“上”形,暗示广大师生勤奋努力勇于攀登向上的精神。 3.2.1图书馆与综合楼交相辉映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智慧与文化内涵集中的体现,也是校园发展的体现。图书馆与综合楼交相辉映构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成校园内部景观建设中的一个主体,意在说明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围绕着传播知识与文化为中心(见图5)。 3.2.2植物造景展示文化生态织物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校园的植物设计主要考虑到校园文脉的延续性,突出育人环境,将学科、专业特色荣誉校园绿化中。首先遵守适行适树的原则,在主干道两侧栽种适宜行道树(见图6),在行进过程中给人以阴凉的同时
14、也显出厚重的文化气息。学生宿舍楼前的松树与花(见图7),示意莘莘学子要注重修身气节,在盛开时节,清新花香与朗朗书香四溢满校园。 4结束语 校园环境十多种文化只是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文化的组合。校园的环境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间接影响其人生观与自然观的形成。因此,我校在以后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应,又要具有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熏陶学子。 参考文献 1.简波,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31-32.2.谢雨萍,李丰生.基于景观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探析桂林旅游学院(筹)规划设计的初步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3):5-9.3.肖爱民.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新校区规划设计j.常州工程学院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赏析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5.4.王文菲.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8):64-65.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