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175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2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积累词语若干个。 2、 能根据提示预习课文;能根据“说写双通道”的建议,组织语言实践活动。 3、 正确朗读4篇课文、一篇古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4、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阅读文言短文《勤读》,并知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道理。 5、 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特点,体会积极向上的精神。 1. 燕子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 2.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 4.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生交流:韩愈: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 ……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开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理解“黄绿眉眼”: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 理解:光彩夺目 聚拢(找近义词) (3)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光彩夺目。) (4)齐读句子 3.这幅艳丽的春意图,有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加入,更是富有生趣。 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男女生读 4.这段文字,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1)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2.交流反馈: (1)出示:俊俏 吹拂 增添 演奏 活泼可爱 光彩夺目 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区分:拂——佛 泼——拨 理解:俊俏 波光粼粼 (2)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伶俐可爱、灵巧、轻快、俊俏……) (3)重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三、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一)了解燕子的外形,体会它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一节,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活泼可爱 (3)“凑”是什么意思?“凑成”能否换成“组成”? “凑”的意思是聚集,文中指几个部分合起来。“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便栩栩如生。 (4)小结:燕子外形描写采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 指导感情朗读。 (二)从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姿态,体会小燕子的轻快灵活。 1.小燕子长得活泼可爱,它们飞行和停歇时的姿态也十分优雅。 2.自由读课文,先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同桌讨论。 出示: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还有几只( )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 有几对燕子( )倦了,( )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3.交流第一个填空。 (1)重点指导:“掠”。“掠”能换成“飞”吗?(掠——轻轻擦过的意思,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板书:轻快灵活 (2)指名朗读第3节,想一想,还有从哪里体现出燕子的轻快灵活? (3)感情朗读课文第3节。 4.交流第二个填空。 (1)重点指导:“落”。指名读第4节,文中的“落”能与后面的“停”交换吗?(“落”既展现了燕子动态的美,又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 (2)齐读第4节 5.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嫩蓝的填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什么比作什么?(把细线比作五线谱,燕子比作音符。) (2)燕子正待演奏的将会是什么曲子? 6.男女生朗读课文3、4节。 四、总结全文、理解感悟 1.齐读全文,师总结: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2.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课文背诵。 (2)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抓住他的外形特点,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外形 活泼可爱 1.燕子 飞行 轻快灵活 春的使者 停歇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的重点是描写燕子的段落,燕子的外形、飞行和停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再深入地学习。要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就要抓住关键字词。整堂课的学习,我运用抓句——字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巧妙,通过这些字词写出了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活的特点。如学习燕子外形时抓住“凑”,把燕子写得栩栩如生。“掠”“落”这几个动词更写出了燕子动作的轻快、灵活,为春天带来了生机。学生通过品词、品读,理解感受到了春天的光彩夺目。 课文第一节描写了燕子的外形,运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课后我也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来描写,如狗的耳朵、鼻子、尾巴,兔子的眼睛、三瓣嘴、短尾巴等,写得缺少特点,缺乏生动。 2、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2、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继续预习课文并从反馈交流情况入手。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区别“清亮”“清脆” (“清脆”是形容小溪流在山谷里的回声,侧重说明悦耳动听;“清亮”是形容小溪流本来的声音,侧重说明“十分响亮”。) 2、引出课题,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样的一首歌呢? 二、整体感知 1、交流预习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小溪流从山谷里奔流而出,一路上他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他总是________,最后他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节 小溪流遇到许多友好的朋友,跟他一起玩,一起前进。 第二部分:第3——8节 小溪流遇到阻碍他前进的人,但他继续向前。 第三部分:第9节 小溪流终于长大,冲向大海。 二、阅读教学: 1、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2、出示关于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让学生填写完整。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3、读第2、3小节,思考:你觉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样的特点? 4、交流: (1)第2小节,从“快乐”入手。 从四个“一会儿”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顽皮的性格。 默读第2节,圈出小溪流动作的词语。 体会“拍拍、摸摸、挠挠”等用词的准确。 板书:活泼欢快 出示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小题,思考为什么小树叶和小蝌蚪的行动都不用“跑”? 展开想像,训练表达:一路上,它还遇到了谁,做些什么?(提示:推推、追追、幢幢、挥挥) 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 (2)第3节,感受小溪流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品质 围绕“不怕困难”来交流,抓住“轻轻跳跃、一股劲儿、什么也阻止不了”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第2、3句 小溪流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巨石代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4)分角色朗读4——8节 感受的小溪流的不知疲倦、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5)最后一小节,扣住“不知疲倦”,归纳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积极向前永不停息的前进之歌。 三、拓展训练: 1、思考:想想还会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难?哪些是积极的好朋友,又会给予哪些帮助?选一个内容说一说 2、推荐阅读《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 2、小溪流的歌 活泼欢快 不知疲倦 勇往直前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词语及动词的准确,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工具书,学生能叫清晰的区分“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难点是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的活泼欢快、积极向前。课中让学生自读课文2——8节,讨论小溪流的奔跑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溪流的动作表现,再通过朗读感受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也就迎刃而解了。 课中说话训练设计学生学着第二节运用动词说说小溪流还遇到谁?怎么做?指导学生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人物的特点。课后写话训练,学着4——8节写写小溪流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做的?学着写人物的语言、神态。 3 笋芽儿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字词,继续学习如何整体感知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 3 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和太阳公公的帮助和鼓励下,勇于锻炼,终于茁壮成长。初步培养血色还能够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和太阳公公的帮助和鼓励下,勇于锻炼,终于茁壮成长。初步培养血色还能够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 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竹笋是怎么来的?(可以事先查资料)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齐读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三、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娇嫩的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谁?给了笋芽儿怎样的帮助? 2、轻声读课文,思考: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四、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出示:笋、竹图。说说他们的区别。 2、四人小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师板书: 破土而出——长出一层层笋壳——脱下笋壳——长成强壮的竹子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五、总结课文: 师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说写双通道: 哎呀,还有一些笋芽儿未钻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对他们说些悄悄话,让他们尽快破土而出吗? 板书设计: 3 笋芽儿 竹子 春雨 小草 钻出土 春雷 勇 敢 太阳 坚 定 泥土里 柔 弱 笋芽儿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时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请找出谁帮助过笋芽儿,找到有关语句,通过朗读指导体会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和太阳公公的帮助和鼓励。 第二层次是重点,找出描写笋芽儿的表现,通过对比,感受它的变化:柔弱——坚定——勇敢。 4、勤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学生准备: 搜集古人勤读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的? 3、通过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里?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篇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读正确。 1、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指导难读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齐读课文。 三、再读懂意思。 1、借助注释和译文,让学生逐句理解意思。 2、重点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积累文中表示“说”的词语(云、言、问) 四、三读明道理。 1、关于“勤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师点拨: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地读一、二遍。书一定要多读,这就是“勤读”啊! (2)苦渴无日——不要总是推脱没有时间,要善于挤出时间读书。 五、总结拓展 1、总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或少读书,而要借用你的空余时间来多读书,因为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2、交流古人勤读的名言。 (1)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板书设计: 勤 读 当以 三余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古文,课上指导学生先读通课文,解决字音。随后,让学生借助注释试着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或借助译文解决难理解的字词,读懂课文。 古文的重点句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最后指导学生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练习中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掌握,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关键字词理解不了。 5、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 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等词。 2、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4、 了解爸爸对孩子的希望,引导学生喜爱读书,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2、 从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书)每学期爸爸妈妈都会为我们买许多书,最近,他们给你买了什么书呢? 2、这些书得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作者的家里也有一百多本书,都是爸爸买的(板书:爸爸),但他们与爸爸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若想知道,就让我们一同学习第5课。(补全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检查初读情况。 明确课文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他希望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三、 深入课文,理解重点段。 1、《黄帝的悲哀》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板书:《黄帝的悲哀》) 2、就这么一本破旧不堪,连伙伴都不愿翻阅的书却为什么是我最珍贵的呢?默读第3——13节,边读边思考: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 3、交流: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是省下了乘车的钱。(板书:生活贫困) 4、那天路过旧书店,我宁可买书,也不乘车回家,然而事实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轻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讨论) 5、反馈(出示第7——12节) 理解重点句子: (1)“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车强!” 体会在路远天寒的情况下,爸爸用反语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分角色读 男女齐读 齐读第8、9节 (2)“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爸爸的话包含了他对孩子的理解,及他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个别读 小组读 (3)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爸爸那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的来之不易,所以视书为珍宝一般。 个别读 齐读 6、观察插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当时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始终是热乎乎的,很高兴。 7、现在能说说为何对我来说,这本《皇帝的悲哀》是最珍贵的? 因为在家里生活贫困的情况下,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 乘车的钱买了这本书,同时,是它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它最珍贵。 8、齐读第3——13节,体会这本书背后那耐人寻味的意义。 9、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贫困了,那它还坚持买书吗?自由读第14——16节,其中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动? (1)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得了知识,即使省吃俭用也开心。虽然我们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 (2)理解最后一节。板书: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四、总结全文 1、在学生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写了我回忆爸爸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了一百来本书,给全家带来欢乐,包含了爸爸对“我们“的希望,使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2、学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哪些乐趣? 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愿大家心中始终充满阳光,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翱翔。 板书设计: 爸爸 和 书 买 生活贫困———— 《皇帝的悲哀》 省吃俭用 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的学习以“薄薄的童话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为主要问题,先学习3——13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一是这本书是在我家生活贫困的情况下买的;二是我和爸爸省下了车钱买来的,结果冒着严寒走了很长的路回家,得来来之不易;三是“我”从这本书中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结合学生的理解,抓住词句指导朗读,从读中感受书的珍贵。 课文后几小节重点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抓矛盾之处质疑,“生活如此贫困,为什么还开心地笑了?”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认为我们虽然生活贫困,但我们从读书中得到了快乐,精神是富有的。 课后设计让学生积累有一对近义词和有一对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并积累一些读书的名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和读后感。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词语,注意轻声;把词语补充完整,注意用词确切;能抓住一种动物的特点写一两句话。 2. 能正确朗读诗歌《春的歌》,并能体会春先生的感情;写几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短文并交流;熟记有关读书与惜时的名言。 3. 能用钢笔在横格线上正确地抄写4个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一种动物最有特点的几个方面来介绍。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短文和诗歌。 收集有关读书以及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导入:一个单元又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综合练习。(板书:综合练习) 一、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念轻声。 1、 出示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带点的字,读时要注意什么? 2、 指名读,正音。 3、 男女生对读。 二 、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其中一个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 1、讨论例子。体会“沙哑”、“清亮”等不同的词语来形容嗓音。 2、出示三组题目,按要求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一组相应的词语,其余自由填写。 三、读下面的句子,选一个你最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外形、声音、动作……)写一两句话。 1、读句子,找出句子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外形、声音、动作)用不同的记号标出。 2、学写句子。 仿照例句,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小狗、小兔、小乌龟、金鱼等),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从突出的三个方面来写。 四、读下面的诗歌,做后面的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有趣的儿童诗,体会诗中用了九个“怎么会”,表达春先生怎样的感情? 2、师生合作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3、读读描写春天的词语,再写几个。 4、完成第3题填空。 5、展开相像的翅膀,说说春先生的好朋友还有谁? 五、语言实践活动,赞“春天” 1、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春天的短文和诗歌,选出一名同学。 2、各小组代表在班中交流。 3、把积累的美文在班中展出。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谈谈你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2、熟读成诵。 3、积累有关读书以及珍惜时间的名言。 七、写字 1、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些字在横线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生在书上写。 4、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八、教学效果反馈: 描写动物的外形描写,指导学生从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写,写的结构要按先概括在具体,同时要抓住所写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狗的耳朵、鼻子,猫的眼睛、胡子、尾巴,兔子的耳朵、嘴、胡子等。 虽然写之前作了指导,但写后的反馈发现学生还是没能抓住不同动物的特有的特点来写,或是特点之处写得太过简单,没有突出特点,不形象生动。 6、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 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 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 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 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原始森林) “摇篮”是什么意思?文中呢?(比喻人类幼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文明地的发源。)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 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 赛跑 污染 神圣 4、 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有些什么回忆?为什么说是美好的、遥远的? 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不被污染? 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博物馆? 二、 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 1、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 指名朗读、交流。“一望无边”找近义词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 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 这些都是——回忆。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为什么说是回忆是美好的、遥远的? 3、 讨论交流,联系人类的祖先在森林中安居乐业的情景。 板书:美好、遥远的回忆 4、 有感情地朗读。 5、 自读第3节,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6、 讨论交流: 理解:神圣 博物馆 (联系人类从树上走下来的历史、大森林为人类提供一切来理解。)原始森林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生态环境的屏障,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不容轻视怠慢。(板书:文明的起点 天然博物馆) 7、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森林是我们的祖先生存的屏障,人类最早在这里安居乐业,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三、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 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 不被污染)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 总结 四、 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 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 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六、 板书设计: 美好、遥远的回忆 天长地久 5、 祖先的摇篮 文明的起点 (原始森林)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馆 七、 教学效果反馈: 学完课文,学生都能意识到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原始森林,是它地久天长。有的学生还说到了人类不要再发动战争来摧毁大自然。但在解决“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博物馆?”这两个阅读中的问题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好。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方法运用还很欠缺。 为了帮助学生能解决阅读中的疑惑,除了联系课文中的内容,还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情景,从而体会原始森林是祖先安居乐业的屏障,人类正是从森林走向了文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后练习3,写比喻句:那( ),是( )的摇篮,先理解“摇篮”的比喻义。学生开始写不出,在个别学生的启发下,想到了许多有生命的生物,如:那蔚蓝的天空是小鸟的摇篮。……但发现学生的词汇还不丰富,不会运用不同的词语,使表达更生动。 7 鸟语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积累“通晓、翩翩飞翔、倍感亲切、搏击风雨”等词语。理解“通晓、犒赏、矫健、疏忽、怠慢”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鸟语”和人鸟对话。 4.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5.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2.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3.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课前学生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查找课文中的鸟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鸟语 齐读课题 2.播放媒体:(树林间各种鸟儿,配上各种鸟儿的叫声)。说说看鸟儿,听鸟叫的感受。 了解课题的意思,鸟语——鸟儿的“语言”。 3. 出示第一节 指名读 理解:矫健 (强壮而有力) 齐读 4.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去听听“鸟语”,和鸟儿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2.预习情况反馈: (1)出示词语:矫健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怠慢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读音:犒赏 呢喃 字形:区分“犒——稿”,理解:犒赏 (2)交流: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 A.介绍公冶长: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传说他懂得鸟语,能和各种鸟儿对话。 B.齐读公冶长的故事。 正音:冶yě 理解:犒赏(犒劳赏赐) 呢喃软语(形容燕子细小、柔软的叫声。) 通晓(彻底地了解)近义词:精通 C.听了这个有趣的传说,我心中也埋藏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引读第3节:我也多么想做一回“公冶长”啊!…… “公冶长”引号表示什么意思?(特指意义,指像公冶长一样精通鸟语的人。) 理解:快意 (3)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A.交流板书:布谷鸟 画眉 喜鹊 黄莺 百灵 …… B.为什么这样板书?(详写和略写)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C.简单交流这几种鸟。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4——9节,和布谷鸟对话。 (1)朗读“人鸟对话”(5——9节):自己练读 师生对读 指名学生对读 (2)师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我听了…… (3)布谷鸟对我有什么帮助? 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说话练习: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仿佛在说:“____________。” 理解:疏忽 怠慢(冷淡,置之不理) 板书:催人奋进 2.学习第10节,和喜鹊对话。 (1)自读第10节,找出喜鹊的话。 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将句子改成陈述句 (2)师生问答,想像对话:你叫些什么?……你报啥喜讯?我报__________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或身边的喜事来报喜。) (3)出示句子: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说说你的理解。(理解:应验。为什么话不能应验,却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并带来乐趣?) 板书:给人希望安慰 增添乐趣 3.学习第11节,和各种鸟儿对话。 (1)自读11节,想像说话: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我们也像作者一样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出示说话练习: 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地叫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__________叫个不停,好像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学习第12节,感受和鸟儿的深情感情。 (1)虽然我没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和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从鸟儿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自己读读。 (2)交流 (3)仿照句式,学习写话。 从亲切啼叫的布谷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感受:学了课文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2.齐读13节,发出由衷的感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3.想想:我们可以为爱护鸟儿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3 2.编写一段你与画眉(或黄莺、百灵等小鸟)的有趣对话。 板书: 7 鸟语 (详写) (略写) 布谷鸟 画眉 (催人奋进) 黄莺 喜鹊 百灵 (给人以希望安慰) …… (增添乐趣)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效果反馈: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好理解,“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从鸟儿身上学到了写什么?学生读了课文后都能解决。文中的词语较多,通过课前的查工具书等方法,再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朗读进行理解。 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渗透了课文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手法,并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略写的部分也学习前文中我和“布谷鸟”“喜鹊”交谈的内容,试着展开想像说说交谈的内容。学生表达得不太理想,说话内容比较狭窄。一是学生对黄莺、画眉、百灵鸟还不够了解,没有抓住这些鸟的特点;二是学生说的内容立意不升,要么仿照布谷鸟,要么就是催我起床。在学习12节,要求学生学着文中的句式,用“从_____那里,我________。”说一说其他鸟儿的品质和精神,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课中虽然我简单地介绍了这些鸟的资料,但毕竟时间有限,非常简单。课后的“读写训练”,写《与鸟儿对话》,编个有趣的故事,我要求学生先去多了解一种鸟儿,再抓住这种鸟儿的特点来仿写。 引号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也有所渗透,掌握较好。 8、拥抱大树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相应的词语。 3、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和感受丹尼尔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丹尼尔为什么要拥抱大树? 他是怎样拥抱大树的? 二、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 出示:拥抱、喃喃自语、真挚感人、离开、大吃一惊、兴武、道歉、承担、采访、真心诚意、恩惠、生态环境。 根据“拥抱大树、拥抱原因、采访收获“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用//表示。 1、汇报自学字词情况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二小节。 (二)第三、四小节 (三)第五小结。 3、学生讲述文章主要内容。 4、抽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