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
2、级,第五级,*,情绪调节与管理,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前言:,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与人的需要、认知和行为相联系。,情绪具有,自我保护,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和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表现为外向、活泼、充满激情、情感丰富,更趋于稳定和心境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情绪的波动和矛盾性,情绪表现容易极端化。,大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人格长成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面对挫折,、,适应环境,的基础。,主要内容,一、情绪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了解什么是情绪,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
3、,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三、大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与调节,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一、情绪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情绪及其表现、情商,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功能,情绪的适应与控制,一、情绪及其表现、情商 1、情绪的含义,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的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一、情绪及其表现、情商 2、情绪的构成,情绪的基本要素:,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心理体验,情绪的行为表现,情绪的表现形式,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语态表情,情绪接力,高兴,悲哀,迷茫,兴奋,沮丧,愤怒,激动,苦闷,嫉妒,无聊,3、情绪的表现与类型,七情之分,喜,怒,哀,惧,爱 恶
4、 欲,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基本情绪(情绪):,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等。,社会情绪(情感):,情感(,Feeling,)是相对于情绪而言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表现为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作为大学生的善恶感、责任感、羞耻感、内疚感、荣誉感、美感、幸福感等。,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所表现出来。,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层次不同,情绪层次低,情感层次高,形成不同,情绪先天性,情感后天性,稳定性不同,情感比情绪稳定,联系:,相互制约,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情感是情绪中稳
5、定的因素,相互依存,情绪受其形成的情感的制约,情绪又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绪的三维理论,(美)普拉奇克,(,Plutchik.R,),不愉快,兴奋,愉快,紧张,松弛,抑制,心境、激情与应激,心境(,mood,),是指一种深入持久、又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如愉悦、安详、忧郁、沉闷、或松弛等。,激情(,intense emotion,),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应激(,stress,)又称为应激状态(,stress state,),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所引发的情绪状态。,3、情绪与情商,情商(,EQ,)并非一个科学的概念。有人认为是指一种社会智
6、力。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功能,1,、什么左右着我们的情绪,情绪与情境,情绪与需要,需要(,need,)是指人的某种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马斯洛关于人的5个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作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关联系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情绪与行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与“不是”,情绪与生理生物钟说,有人认为情绪与人
7、的情绪、体力、智力的生物周期变化相关。,高潮度,日期,智力,33,天,体力,23,天,情绪,28,天,情绪与个性个性气质说,还有人认为情绪与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相关。例如,内向性格的人,沉静;外向性格的人好动。,情绪波动,情绪平稳,内向,外向,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情绪与早期经验,早期经验说,剥夺,印刻,内化,(8)情绪的钟摆效应,2、情绪的功能,人的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自我保护的功能,人际沟通的功能,漫画:循环报应,选自,皮德漫画,洪佩奇、卢浩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3,版,循环报应,信息传递的功能,三、情绪的适应与管理,情绪适应(,emotio
8、nal adjustment,),指对情绪和发生情绪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某种调整,使之相互适合。即对情绪进行积极地调节。,1,、情绪的适应,2,、情绪的管理,情绪管理,包括选择情绪反应的方式和内容,以及情绪反应的程度。,3,、情绪适应不良,不良情绪与负性情绪的关系,负性情绪,通常是指那些不愉快甚至引发人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例如,压抑、生气、委屈、沮丧等。,但是,负性情绪并不等同于不良情绪。负性情绪也有其作用和功能。,情绪适应不良的表现,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负性情绪超过了本人所承受的强度,负性情绪出现了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情绪状态已经构成了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良影响及伤害,情绪适应不良导致严重的,
9、情感障碍及心理疾病,【,思考讨论题,】,1,、当,时,会使我很愤怒;,2,、当我愤怒时,我通常会,3,、当我对某人愤怒时,我会,4,、当某人对我愤怒时,我通常会,5,、当我对某人生气时,我会,做出一些有关我的情绪暗示,让对方能感觉到;,把我的情绪感受直接告诉对方;,马上避开这个人,知道我气消了,平静下来为止;,对他发脾气,并且让他离开;,用讽刺的方式,挖苦对方;,6,、当某人对我生气时,我会,不理睬他;,以生气的方式回应他;,要求对方说明生气的理由,并以坦率的方式面对;,不问理由地先向他道歉;,暂时避开他,待对方情绪平息后再问原因,开个玩笑,尽量用幽默方式来缓和双方情绪;,从此尽量疏远他;,第
10、二节、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本节共为三个问题:,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二、如何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大学生共性的情绪特点,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大学生中常见情绪困扰,一、大学生情绪特点 1、大学生的情绪表现,外向、活泼、充满激情。,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波动性与两极性,冲动性与爆发性,矛盾性与复杂性,内隐与掩饰性,想象性,2、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男女生的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二、如何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2,、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情绪年龄(,emotional age,),是人的情绪发
11、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志。,决定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一是看其情绪反应符合什么年龄段的认知和逻辑水平,二是看其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和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3,、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4,、测试自己的情绪状态,气氛圈测试,3,很愉快,2,比较愉快,+1,有些愉快,0,-1,有些不愉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2,比较不愉快,-3,很不愉快,3,很积极,2,比较积极,+1,有些积极,0,-1,有些消极,-2,比较消极,-3,很消极,积极,消极,愉快,不愉快,-3 -2 -1 1 2 3,不满区,愉快区,悲观区,充沛区,骂人,运动,砸东西,听音乐,摔门,找人打架,购物,生闷气,写日记,找朋友倾诉,
12、当我很生气时,我会做,来平息怒火,适当选择,中性选择,不当选择,听音乐,运 动,写日记,找朋友倾诉,做深呼吸,哭,吃东西,购 物,撕 纸,喝 水,骂 人,找人打架,摔 门,生闷气,以牙还牙,砸东西,当我很生气时,我会做,来平息怒火,三、大学生中常见情绪困扰及调节,1,、表现为情绪反应过度造成的情绪困扰,愤怒,效率,焦虑度,应激,肌体对外界强烈刺激而引发的一种心理过激的反应。,情感危机,在遇到挫折后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躁。,情感危机的五个阶段:,呆滞期,麻木,侵袭期,恢复意识,冲突期,不愿接受现实,消化期,开始接受,重建期,寻求新的心理平衡,忧郁(,melancholy,),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
13、现为情绪反应强度的不足。,忧郁情绪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较持久的消极情绪状态。,它表现为没有激情、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反应。,2,、表现为情绪反应不足的情绪困扰,冷漠(,indifference,),是一种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也是一种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无气力,不关心,无欲望,3,、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泛化引发的情绪困扰,4,、因不能接受或不可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引发的情绪困扰,第三节、大学生的情绪自我 管理与调节,本节共为三个问题:,一、大学生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二、合理情绪理论介绍,三、情绪管理的方法,一、大学生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马斯洛关
14、于健康情绪的描述:,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有清醒的理智;,适度的欲望;,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正常情绪的特征:,客观与统一性。,健全与丰富性。,相对稳定与适度性。,效能与自控性。,2,、保持健康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勇于宽容别人。,掌握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二、合理情绪理论,情绪管理与调节的重要方法,1,、什么是合理情绪理论,合理情绪理论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提出的。,合理情绪理论中认为,在人们情绪的过
15、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Beliefs,)和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es quinces,),因此合理情绪理论又简称为,ABC,理论。,事 件,认 识,情 绪,20-,77,A.,事 件,N.,情绪改善,E.,新认识,D.,辩 驳,C.,不良情绪,B.,旧认识,合理观念与不合理观念的对照,不合理观念 合理观念,我无法接受被人轻视,我希望被别人喜欢,我必须要考个好成绩,我希望能考个好成绩,我应该比别人做得好,我力争比别人做得好,我的学业彻底失败了,我这次英语考试失利,
16、失恋让我无法忍受,失恋让我感到痛苦,大家总是对我有成见,有几个人对我有成见,4、分辨合理/不合理观念的步骤,(2)是否是事实,(3)寻找关键词,(4)对不合理观念的纠正,20-,83,改变非理性观念,人从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还是理性的,?,诺贝尔奖实验,落水的故事,体验,:,人在什么时候最理性,什么是非理性想法,?,-,不客观,不合逻辑,绝对化的想法,达尔文进化论,太阳系,一组数字,权威,20-,84,改变非理性观念,什么是理性观念?,客观、合逻辑的、不绝对的,什么是理性?,行动和目标一致,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追求幸福快乐,20-,85,改变非理性观念,人从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还是理性的,?,诺贝
17、尔奖实验,落水的故事,体验,:,人在什么时候最理性,什么是非理性想法,?,-,不客观,不合逻辑,绝对化的想法,达尔文进化论,太阳系,一组数字,权威,20-,86,改变非理性观念,什么是理性观念?,客观、合逻辑的、不绝对的,什么是理性?,行动和目标一致,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追求幸福快乐,20-,87,非理性观念的三大特征,20-,88,1/3:低挫折耐受力,关键词:,丢尽了人,天生如此,绝对不好,绝不可能,总是,20-,89,人生七苦,一苦:生,二苦:老,三苦:病,四苦:死,五苦:求不得,六苦:爱别离,七苦:怨憎会,20-,90,非理性观念的三大特征,20-,91,2/3:要求过高,关键词:
18、,必须、应该、一定、绝对,20-,92,2/3:要求过高,指责别人对你缓解压力没有任何好处,这样你会有一种被困住、无助的感觉,你把自己看成一个受害者,就失去了选择应对的能力。,理性的想法:没有人应该照顾你或保护你,他们都在忙于照顾和保护自己。,“,我不为我谁为我,但是,如果我只为我那我又算是什么,”,人才,20-,93,非理性观念的三大特征,20-,94,3/3:绝对化,关键词:,彻底失败了,世界末日到了,全完了,20-,95,改变非理性观念,无常。无常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无常意味着痛苦可以换来幸福,当然,享乐也会换来痛苦。因为,任何事都无常,得失就再正常不过了。,例证:太极图、,9
19、11,、台湾作家、创伤后的成长、好了歌,20-,96,改变非理性观念,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入世即出世,无为却处处有为,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三、情绪调节的方法,1,、躯体运动法,2,、自我安抚法,2,、系统脱敏的方法,3,、角色训练方法,躯体活动,贴近大自然,健康是走出来的,病是吃出来的,烦恼是想出来的,自我安抚法,冰山理论,角色扮演的方法,四、解决情绪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自律,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多维支持系统,多维评价体系,多维情感支持系统,凳子理论,祝大家快乐!,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
20、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21、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2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3、,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
24、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
25、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
26、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
27、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
28、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
29、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
30、”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
31、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
32、,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
33、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
34、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
35、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
36、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
37、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
38、,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
39、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
40、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
41、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
42、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
43、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
44、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