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蚯蚓,你订阅了吗?米勒名画拾穗及小创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家都知道这两句出自我国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之笔。不过今天蚯蚓要说的可不是陶大师,而是上面这幅画的原作者,米勒,他是一位田园画家。米勒全名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生于1814,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也是美术史上影响后世,贡献最多的农民画家。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深刻的人道关怀,呈现出人们应有的尊严与内在的淳朴浑厚,刻画出他那个时代一般农民的甘苦与景况。米勒一生留下的油画不多,大约八十幅。拾穗是其中色彩最丰富,线条最细腻,也
2、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目前被收藏在法国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曾经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一道被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拾穗创作于1857年,原名是八月,表现了在一个收获场面中,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对比。米勒在创作出这幅画之后,他周围的几位社会活动家朋友看到了这幅画中可贵的真实,建议米勒修改构图,直至最后前景上只剩下三个拾穗粒的农妇形象。没想到经过修改后,这幅画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果。拾穗在沙龙展出后,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界的广泛注意。一些评论家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是蕴有政治意图的,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这三个拾穗者
3、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象三个司命运的女神。”费加罗报上的一篇文章甚至耸人听闻地说:“这三个突出在阴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 面对种种过激的评价,米勒在一封书信中为自己的艺术作了辩护:“有人说我否定乡村的美丽景色,可我在乡村发现了比它更多的东西永无止境的壮丽;我看到了基督谈到过的那些小花,我对你说,所罗门在他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那山林间的一朵百合花呢!” 米勒相信,“艺术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当他表现穷人的痛苦时,并不是向富人阶级煽起仇恨。”他所要做的,只是尽力弄懂如何用平凡细微的东西去表现崇高的思想,因为那里才蕴藏着真正的力量。而要将这
4、一切和谐、自然地表现出来,不仅需要画家的眼睛和手,更需要他的整个身心。米勒的一位艺术辩护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拾穗:“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当远处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它不像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
5、和维吉尔的诗篇。”这段话给我们欣赏、分析和研究这幅拾穗者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历史见证。它的力量产生于真实,因为它不是谎言,就能使敌人丧胆,让人民振奋。这就是米勒的拾穗的艺术意义所在。拾穗的布景是在晴朗的天空与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里,三位农妇低头拾取田地上收割后的余穗。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整幅画面洋溢着安静而
6、又庄重的情景,红,蓝两块头巾的沉稳浓郁色彩,竟然也和谐的融化在迷人的暖系色调中,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并不仅仅在于米勒高超的画技,而是米勒透过这幅画想告诉我们:一粒余穗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这是米勒对农民的深切惦记。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
7、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她们身后那些堆的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有人发现,在拾穗这幅画中,人物的安排是呈黄金分割的。也就是每二段相除都是1.618,因为符合这个标准的图像是最美的。也有人说,米勒画的拾穗中带有强烈反对帝国政府犯罪意图。因为在画面里出现了一种欧掠鸟,这种集体行动的掠鸟经常会很快速地将
8、田地里遗留下来的麦穗吃光。如此一来农妇全家可能捡不到足够的粮食,极有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米勒的其他作品,例如牧羊女晚祷中,都有描绘到这群欧掠鸟。拾穗画面的远处隐约还描绘出催粮纳贡的骑马官员,监督着一群贫苦的佃农劳动者。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米勒作品的各种言论层出不穷。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相信在蚯蚓给大家介绍米勒的生平之后,大家就会有自己的判断了。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村庄里,十九岁到瑟堡学画,二十一岁拿到瑟堡市政府奖学金赴巴黎学画。他是1849年(三十五岁)来到巴黎附近的小村庄巴比松居住的,成为巴比松画派中的一员,直到1875年辞世。巴比松在枫丹白露森林的边上,居民都是穷
9、苦的农民,再就是还有几个冷清的画家。米勒与这些画家结识,后来他们也都声名显赫,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卢梭。卢梭其人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写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名人传记中,法国画家米勒就是其中一位。罗曼罗兰在他撰写的大地的画家米勒一书中,分四章描述和评析了米勒的生活及其艺术成就。罗曼罗兰以及他写的大地的画家米勒 米勒生活的时代,是法国政治动荡的时代。米勒的一生,大都与贫困相伴:寒冷的冬日,蜷缩在角落;交不起房租,买不起画布,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作画;为了把吃的留给孩子,有一次他竟两天没吃东西,当一位朋友送来政府救济品时,他对妻子说:“我买点木柴回来我太冷了。”1853年母亲病重,直到去世,米勒
10、都因没钱做旅费而没能回去见母亲一面。在他贫困交加的时候,他甚至为了维持生活而去迎合世俗的品位去画一些裸女画。尽管米勒从心底里很不喜欢这些没有价值的画,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却没有别的办法。直到有一天,米勒走上街头,经过一间展有他画作的橱窗,听见有人在评论他的画:这就是米勒的画,就是那个只会画裸体美女而画不出其他好东西的穷酸画家。米勒听了非常伤心,他想起以前祖母对他的忠告:“如果你要做个好画家,先要做个好人。你要为永恒而画画。”经过认真考虑之后,米勒决定不再画裸女画,用心创作一些有存在价值的东西。因为有祖母和妻子的理解,米勒才能在画家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米勒的祖母在临死前还告诫他:记住,你首先是一
11、个基督徒,然后才是一个艺术家。米勒有过两次婚姻,共有9个孩子。在他退隐到巴松比的时候,米勒开始以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入画。他曾经画过自己的家人,这幅名为细心的母亲,画的就是米勒的妻子带着孩子在门口尿尿。在巴松比的日子里,米勒一直都以巴松比的乡村人物作为作画题材,1857年前后的锯木工人,晚钟,牧羊少女等作品,包括蚯蚓跟大家介绍的拾穗,都成为他绘画的巅峰之作。锯木工人晚钟牧羊少女1867年巴黎博览会上,米勒的田园风格画作一经展出,他的“人道画家”之名开始远播。巴黎市民尤其喜欢拾穗,认为这幅画画出了农民的劳苦。从此米勒“农民画家”的名号响彻云霄。当人们逐渐喜欢米勒的作品的时候,米勒已经步入了人生之秋。
12、晚年的米勒开始转性,不再画乡村人物,而是专心创作四季四部曲的画作。这幅名为春的画作,就是他晚年的作品。充满了淡淡的哀伤,显露出米勒的人间心性。1875年,61岁的米勒在巴黎逝世。他贫困却又极有气节的一生,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他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痛苦也许正是能给予艺术家以最大表现力的那种东西。”把痛苦埋在内心深处,尽量保持内心的宁静,不抱怨、不发怒,也不长吁短叹,米勒对痛苦的反映的确让人惊异的确与众不同。之所以能这样,大概就因为米勒手中有一支画笔,它支撑着米勒对大地的眷恋,用它表达着与大地相依的生命的同情(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米勒的拾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是在当下,它仍然是许多艺术家
13、的眼中的圣经。源于对它的喜爱,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拾穗衍生品。下面蚯蚓带大家来看看在米勒的拾穗基础上,大家又创作出了什么样的作品吧。这个是拾穗的真人版,是台南女院美术系某一届毕业展上学生们运用巧思,以真人来代替画中人物,将拾穗这幅名画复活了。到底像不像呢?大家比较下就知道了。瞧这两个可爱的孩子,被拾穗的精神所感染,居然也来了一场真人秀。小伙子,捡到啥了?再回到开篇的那幅创意作品,这件作品可能是Banksy在英国的一个系列创意展中的一件。右边弯腰的妇女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她跑出来了。她的画外音是,腰疼,出来抽根烟,休息休息一会儿。关于这个创意展,蚯蚓就不详细给大家介绍了,过几天给大家做一个专题进行介
14、绍。一位艺术家对拾穗进行了改造,融入了现代元素在里面。我们看到在纽约市郊,代表美国文化的自由女神及可口可乐,还有纽约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但是三位农妇俯拾的却是,制造都市脏乱的冷饮空罐。这幅作品按时了全球化现代所带来的贫富对立,跟米勒的拾穗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意,是台中师范学院学生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三位农妇弯腰捡拾的竟然是钞票!原来他们被歹徒给挟持了。我们隐约听到农妇内心的声音:唉,生活已经够苦了,还要被剥削!不过说真的,我一辈子都没有摸过这么多钱耶!真是痛并快乐着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她们在拾穗之余,还能抽空打个高尔夫,小日子过的不错啊!除了打高尔夫球,她们偶尔还来个赛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这应该是用粗线编织而成的吧,看上去真像十字绣,真是一幅大工程。这是变形金刚版的拾穗么?您三位这是在干嘛,不弯腰拾麦穗,改成指天骂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