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模糊到精细试谈转变发展方式的思维模型从1985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经济增长的方式从粗放式经营转变到集约式经营上来”以来,经济发展方式一直不断在转变。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了更加深刻、更加明确、更加紧迫的内涵。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的当务之急。本文试从思维模型角度加以解读。 一、底线思维想事情有两种思维倾向,一种是往前想、图好事,可以称为前瞻式思维;另一种是往后想,防坏事,可以称为后顾式思维或危机思维,从工作角度看,称为底线思维更直白。想拿一百分,先守住六十分的底线。想要奥运会、亚运会办得很精彩,安全保障是最大底线。想要加快发展,
2、先要守住有效增长、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底线。这就是底线思维。用这种思维模型来思考我们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四句话要讲。1、市场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抓住了世界性的产业转移机会,靠低成本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支撑了我们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产品遍销欧美、日韩、亚非拉等地。但西方阵营不愿意看到中国这样抢走市场,抢走就业机会,甚至成为制度示范。未来我国对外市场依赖将难以为继。2、资源难以为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目前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能源产
3、出率偏低。我国目前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如果今后再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发展下去,我们国家的后劲堪忧,前景堪忧。3、环境难以为继。环境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重要因素。过去三十年,我们搞外向型经济,搞加工贸易,搞三来一补发展起来了,但环境代价巨大,像这些年的高排放、高污染,不要说百年之后,现在就已经看到恶果了。那么多的阴霾天气,那么多的灾害气候,就是例证。再这样下去,不用再过多少年,就不适宜居住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低排、低能耗的道路。4、内动力难以为继。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取决于由技术、人才、体制构成的内生动力。三十多年来,我们从进口产品、组装产品、加工产品
4、到制造产品,一步步发展起来,但是,对技术支撑一直处于被动,产业形态还是处于低端。低端、廉价劳动力仍然是企业利润的最大空间。这种情况对于支撑一个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巨大工业体实在难以为继。必须从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造轨道上来。二、有效增长有效增长,是指增长的有效性和“性价比”。增长的效果好,生产效益提高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和资源代价减少了,就叫做有效增长。小平同志在深圳说的那三句话就是有效增长,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就是有效增长。无效增长,就是看起来是增长,实际上没用。比如说,搞数字式的增长,重复式的增长,资源、环境代价巨大的增长
5、。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很多增长都是重复增长、无效增长、低端增长、代价巨大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循环经济未能形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相互攀比式的地区竞争,很多都属于无效增长。例如: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单位发电煤耗高出27.4%;每吨钢的可比能耗高出47.3;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高出58.1。2008年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有一种增长,看似是有效增长,事实上是无效增长,就是重复性的增长。没有提高、没有升级、没有转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的增长。重复性增长有的是技术重复,叫你打铁你就一辈子打铁,
6、就会那两下锤;有的是业态重复,人家办鞋厂,你也办鞋厂,人家义乌办小商品市场,你也克隆一个小商品市场;还有一种是地区重复,重复建设,各搞各的,无序竞争。这种增长,迟早要被淘汰的,在竞争中没有前途。还有一种增长,是错误政绩观滋生出来的,叫做“数字增长”,搞纯粹的数字游戏,自然更是无效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搞有效增长,一是要真真正正提高一个地区的生产水平、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单位能耗的产出率、单位劳动力的产出率高。二是要看清楚了干,想好了干,算好了干,确保有效性。不能不管效果、不管后人、不管旁人的干。有的人想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指标搞上去再说,那样迟早会被取消“再说”的机会和权力。三是要致力于提高增长的内
7、生动力,提高技术含量、人才比重、制度优势,使到增长的有效性在内生动力的推动下,源源不断的提高效益,提高水平,提高竞争力。三、精细发展“精明增长论”,是指大力推行实践型、兼容型、集约型的城市增长模式,主张城市增长的精明化。这种理念,摒弃了过去精英城市论的贵族属性和民主城市论的偏激局限,修正了郊区化、扁平化的极端生态观,吸收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兼顾了城市的协调、均衡、集约、节约,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而从城市增长推及经济发展,似可以再前进一步,就是经济发展必须精细化。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不管黄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在当时,主要基于启动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良,提倡拿来主义。而且,这句话
8、在我们刚刚走出文革的阴影,走出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走出闭关锁国的时候,是非常正确的,非常有针对性的,非常有战斗力的,也是对模糊数学原理的科学运用。但是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必须走出模糊,走入精细,进入高度分工、高度细化、高度精确、高度可操作的精细化时代,而不能老是停留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精细化。把三次产业分工精细到行业、大企业以及大企业、行业的相互关系上。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关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等等,在总集成、系统化、协同化上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2.资源配置精细化。就是要发挥跨境资源为一个产业、一个产品去配置,把各
9、地甚至各国的优势资源进行精细的优化配置,打破国家、区域行政壁垒。这方面澳洲基于“城群之城”(City of Cities)的“片区规划”已经走在前面。我国的体制优势特别有利于片区规划的推行,完全可以在资源配置精细化方面做得更好。3.区域分工精细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说,广东珠三角东岸地区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五个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有近三万亿元(人民币)产值。但是这五个地方土地的开发强度均在30-50%之间。而与它们紧邻的汕尾市,土地面积5271平方公里,是港、深、莞的总和,开发强度才9%,海岸线达455公里,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很大。如果用省一级来指导片区规
10、划,从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实现区域产业分工精细化,完全可以实现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4.人居环境精细化。城乡建设要走出粗枝大叶、拍脑门阶段,进入精细化、人性化、贴身服务阶段。要像绣花那样精细的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使到城市功能在细节上焕发无穷魅力。尤其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要精细化,为市民量身定做就业、教育、消费、娱乐、交通、居住等服务,使到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自在、更自主、更有尊严,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被管束、被同化、被限制。广东省粤东地区最典型的文化是精细化,说话说出八音调,喝茶喝出了功夫茶,炒菜炒出了潮州菜,织网织出抽纱,捡贝壳捡出贝雕,都是在生活中粗料精做、化腐朽为神奇的结果,这对我们发展精细文化不无启发。发展精细文化,实现精细发展,广东正当其时。从这三种思维模型来分析,可以明显看到,我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从过去的GDP单核思维转变到GDP核心、技术核心、效益核心、就业核心、资源核心、环境核心、幸福指数核心的多核思维上来,必须从外向技术依赖、市场依赖、资金依赖转变到技术内向依赖为主、市场与资金内外协调上来,必须从一业主导转变到三产的均衡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来,必须从产业单一环节转变到产、研、销的产业链条上来,必须从一地突破转变到区域分工、区域平衡、区域特色协调发展上来,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