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6日XX县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XX县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二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第三节“十二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重大战略 第三节“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 第三章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第二节优化提升第二产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四章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
2、重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第二节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节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第四节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第五节培养引进创新人才 第六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第五章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第二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节加快环境生态建设 第五节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第六章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 第一节推进功能区域发展 第二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三节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六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第七章以凸显生态湿地文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第一
3、节创新发展思路 第二节实施精品战略 第三节营造品牌魅力 第四节拉长产业链条 第八章以彰显三水文化魅力为重点,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第二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第三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四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五节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第六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七节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第九章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节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第二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三节显著改善人民生活 第四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五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第十章以完善市场要素配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第一节加快形成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节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十一章以
4、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会诚信度 第一节推进政府诚信建设 第二节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第三节倡导公民诚信建设 第十二章以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第二节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第三节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节切实加强人口管理 第十三章强化要素支撑和项目建设,推进规划任务顺利实施 第一节支撑条件 第二节保障措施 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6日XX县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姜堰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更
5、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XX县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编制,是“十二五”时期姜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以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不断调整的发展格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实现,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认定标准。 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
6、基础上实现翻番。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1.43亿元,年均增长1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28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1.23亿元,年均增长30.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年均增长25.9%。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8亿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10年排名第67位。2010年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连续六年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10年排名第14位。三次产业结构为7.5:55.4: 37.1,二三产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64.1亿元,年均增长30.9%。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研发经费
7、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5%。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1.74亿元,年均增长15.3%。华侨城项目落户姜堰,一期工程正式对外营业,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命名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61亿元,年均增长4.7%,高效农业面积27万亩,设施农业面积6.5万亩。 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人口达23万人,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五城同创”深入开展,被省政府命名为XX省园林城市,创建
8、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通过省级考核。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公路路网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新增高等级公路180多公里,建设农村公路1700多公里。完成兴泰公路一级化、姜高公路路面改造,328国道改道建设,全面建成溱湖大道,江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启动建设。全市实现通镇公路二级化、镇际公路三级化、村村通等级公路目标。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有效保护。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2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131元,年均增长12.9%。城镇登记
9、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居民财产性收入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8平方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住房、通讯器材、轿车等成为消费热点。“4+2”镇三年经济倍增计划扎实推进,挂钩帮扶持续开展,基本消除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贫困家庭。引长江水主体工程竣工并实施XX县区供水,XX县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西气东输姜堰分输口管道铺设工程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万元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5以上。全市水功
10、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比达87%以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末,全市民营企业达6800家,个体经营户2.7万户,五年累计净增注册资本141.77亿元。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1家,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自营出口15.29亿美元,外经营业额2.97亿美元,外派劳务1600多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规模较快增长。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审批全程代理、规范收费、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
11、、联审联批等制度,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高考万人本科达线人数保持泰州领先,省教育现代化市通过验收评估,被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文化姜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天目山古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溱潼会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服务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不断推进。城乡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率100%。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
12、.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件,连年荣获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称号。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一五”规划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增长比较粗放,产业特色不明显,总体规模不大,竞争力有待提升,工业仍集中于传统制造业,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等资本
13、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物流、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乡二元结构尚没有明显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类 指标名称 别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比重 经济发 列统工业现价产值 展 财政总收入 经济发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技改投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镇化率 城镇 XX县区人口 化 建成区面积 开 实际利
14、用外资 “十一五”计 2010年完成 单位 划(区划调整前)(区划调整后)亿元 280-300 301.43元 30500 40428 7.5:57.5: 7.5:55.4: 335 7.1亿元 600 664.1亿元 50 51.23亿元 17.6 200(累70 亿元 264.76 0) 130(累40 亿元 151.8 0) 亿元 78 92.83% 55 47.1万人 23 23平方公 23.5 25 里 亿美元 2.4(累8) 1.6 放型经 引进民资额济 自营出口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科技人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才 人才资源总量 亿元 80(累300) 亿美元 % % 万人 1
15、.5 60 31.3 4.08 1.8 6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社会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业 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障覆盖率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恩格尔系数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人民生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活 积 农村行政村通灰黑色公路或航道比重 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 90以上 % 90以上 % 90以上 % 98以上 % 100 % 100 元 16000以上 元 8000 % 40以下 % 18以上 平方
16、米 32以上 平方米 40 % 100平方米 部 200以上 台 40 9098.8599.198.1610010020352913135 18.5 31.3 42 100 1829244 城镇登记失业率 万元gdp能耗下降 资源环 森林覆盖率境 城市绿化覆盖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 % % % 分 4以内 20左右 40 85以上 2.86 22.21 41 85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矛盾和挑战。 国际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
17、难以在短时间消除,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孕育新突破,为我市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贸易争端更趋激烈,全球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增大,对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挑战。此外,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凸显,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呼声更加强烈,节能减排的约束将日益加剧。 国内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将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高速增长态势将被全面、协调、可
18、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所取替。同时,随着外部需求收缩,资源等制约因素加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及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创新阶段。 区域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成为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长三角区域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已经进入“一核多极”、次中心不断形成的发展阶段,为我市接受经济辐射、拓宽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随着长三角版图扩大,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升温,沿海板块快速崛
19、起,我市将面临与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同时,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日趋高涨,形成了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有可能带来产业转移和产业空心化的新挑战。 第三节“十二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将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发展方式进入加速转型期。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也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在双重影响下,我市将迎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十二五”期间,姜堰工业不断向规模化、集聚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新兴
20、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物流、商务、休闲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将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经济增长的结构将不断改善。 城乡结构进入调整跨越期。“十二五”期间,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户籍、就业、保障等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将成为我市推进城镇化的最大动力,加快人口向城市集聚。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打破,城镇化水平将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城镇化将处于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内涵更加丰富的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进入均衡提升期。“十二五”时期,随着
2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中等收入人群将不断壮大。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慈善机构等一批社会中间组织快速发展,促使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意愿和动力增强。社会阶层结构优化和社会组织形态多样化,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央宏观政策加快了提高民生质量的步伐,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出口导向转向出口和内需推动并重,给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资源要素进入瓶颈约束期。“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市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项目的产能将逐步释放、大幅增加,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全市节能减排压力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愈来愈重。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将成为我市开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
22、素。同时,水、能源等基础性要素供求矛盾仍将十分突出。推动集聚集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势成必然。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姜堰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3、,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重大战略 (一)实施五大战略 创新开放战略。实施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发展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社会文化创新为依托,全面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相结合,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产业提升战略。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导向,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升级,加快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 二、三产联动为导向,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以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
24、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功能化、优质化和特色化;以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为导向,推进旅游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目标,以统筹城乡建设和管理为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快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以培养和扩大社会中等收入群体为导向,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对黄桥老区和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民富民享战略。把提升民生福利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形成全体居民公平获得发展机会、人人获得社会保障的社会发展态势,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25、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举措,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推进四大转型 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
26、立具有姜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统筹发展和结构优化为核心的城乡转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农民转市民”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中心城市、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建设。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转型。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推行充分就业和人力资源提升;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让老百姓更多的受惠于经济发展。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体制转型。适应经济、城乡、社会转型的需要,优化完善区域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成高效、廉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十二五
27、”发展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努力把姜堰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生态旅游城市、XX省新兴工贸城市、XX市域副中心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继续快于全省和XX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加快追赶苏中第一方阵,经济素质和生活品
28、质进一步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继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5%。 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实现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专利授权数350件,科技进步
29、贡献率60%以上。 民生福利水平达到新高度。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55%以上。加速城乡融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准。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省下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23%以上。
30、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 指标名称 别 单位 20 12015年目标 0年完成 30 地区生产总值 经 404济增长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项) 元 28 75000 性 预期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 年均15以上 性 预期 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比重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4项)工业产值比重 % 47.城市化水平 % 55 40 性 预期 性 30. 预期 % 43 性 % 37. 15 性 预期 预期 亿元1.43 600 指标性质 预期 性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5 预期 性 预期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 % 1
31、5性 预期科技 人才贡献率创新 (6项) 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 科技进步贡献率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万人拥有病床数 公共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服务 (6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比 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 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 件 230 % 55 % % 张 % 98 43. %12 万平 方米 标台 5.3 43 235 60 31 98 40左右 98 75左右 性 预期 性预期 性预期 性约束 性预期 性约束 性 约束 性约束 性预期 性 万公 耕地保有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资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 顷 完成省下目 约束 标要求 性 完成省下目 约束 标要求 性 完成省下目 约束源环境放削减率 % 标要求 (5项) 完成省下目 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 % 标要求 22. 森林覆盖率 % 21 2 3-2. 4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31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