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代的留學教育和留學生(1840-1949)
【內容大綱】:
壹、引 言
貳、留學教育
一、發端(1840-1911)
(一)起步階段(1840-1900)
1.容閎:近代第一位留學生?
2.幼童赴美:近代官派留學生的開始
3.稍後展開的留歐教育
4.留日:新的選擇
(二)初興階段(1900-1911)
1.新政與新的留學政策
2.洶湧的留日浪潮
3.獲得新機的留美教育
4.走向多元的留歐概況
二、擴展(1911-1937)
(一)動蕩階段(1911-1919)
1.政策與政局
2.留歐教育的困境
3.留日教育的起落
4.留美教育的進展
(二)轉向階段(1919-1927)
1.五四運動的影響
2.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興起
3.新的熱點--留學蘇俄
4.其他的留歐教育:不平衡的發展
5.留日教育--走向低谷
(三)中繼階段(1927-1937)
1.基本面的變化
2.留歐教育--多樣化的趨勢
3.留美教育--新的異動
4.留日--在更加動盪的時代
三、過渡(1937-1949)
(一)低潮階段(1937-1945)
1.留日教育的停滯
2.留學英美的的延續
(二)復甦階段(1945-1949)
1.戰後留學他國情況概略
2.成為主流的留美教育
參、留學生--其群體的特徵
一、留美學生群體
出國時,基礎紮實,選拔嚴格
留學中,教育正規,學有所成
回國後,人才輩出,成就斐然
二、留日學生群體
出國時,條件寬鬆,成份複雜
留學中,境況獨特,多學少成
回國後,文武兼備,良莠不齊
三、留歐學生群體
出國時,渠道不一,類別多樣
留學中,國情各異,學風多極
回國後,所涉廣泛,各有所長
四、留蘇學生群體
出國時,選派為主,目的明確
留學中,側重培訓,講求實效
回國後,多居上層,位高權重
肆、各自發展--略談1949年以後的留學概況
一、臺灣方面
二、大陸方面
伍、結 語
【參考書籍和論文】:
1.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上海:中華書局,民15年;臺北:中國出版社翻印,民62年)
2.林子勛《中國留學教育史(1847至1975)》(臺北:華岡出版社,民65年)
3.劉真主編,王煥琛編《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民69年)
4.陳學恂、田正平編《留學教育》(2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5.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1872-1949)》(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6.孫石月《中國近代女子留學史》(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5年)
7.王占勝〈近百年留學大事記〉(《南開史學》1992年第2期)
8.章開沅〈落葉歸根與落地生根--從容閎與留美教育談起〉(《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2004年3月)
9.張文驪《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83年)
10.李盈慧〈容閎與留學事務所--清代首批留學生的派遣與撤回〉(《四海學報》第5期,民75年6月)
11.高宗魯《中國幼童留美史》(臺北:華欣文化事業公司,民71年)
12.傅維寧〈一百年前的中國少棒球隊〉(《傳記文學》第20卷第6期,民61年6月)
13.劉一兵〈早期赴歐留學運動的發生及其影響〉(《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
14.王家儉〈清末海軍留英學生的派遣及其影響(1876-1885)〉(《歷史學報(臺灣師範大學)》第2期,民63年2月)
15.嚴安生《日本留學精神史--近代中國知識人軌跡》(東京:岩波書店,1991)
16.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64年)
17.陳麟輝〈留日運動與中國現代化〉(《學術月刊》1995年第6期)
18.謝長法〈清末的留日女學生及其活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民85年8月)
19.傅潔茹〈美國退還部分庚款及其用於留學教育的經過〉(《歷史教學》1995年第2期)
20.沈希珍〈清華留美學生之研究--以留美預備部學生為對象〉(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年6月)
21.蔣純焦〈近代中國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較〉(《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22.王逸峰〈袁世凱與中國近代軍事留學教育--兼論袁世凱與軍事留學生的關係〉(《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2004年7月)
23.林德政〈留日士官學校學生與同盟會〉〈《成功大學學報》第13號,民76年3月〉
24.黃福慶〈五四前夕留日學生的排日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上冊,民61年6月)
24.周棉〈留學生與五四愛國運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6卷第4期,2000年12月)
25.黃知正〈五四時期留美學生對科學的傳播〉(《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26.王紀霏〈中國留俄學生之研究(1890-194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1年6月)
27.戴學稷〈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二、三十年代的留蘇浪潮與中國革命運動〉(《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28.陳三井《勤工儉學的發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7年)
29.李璜〈留法勤工儉學的理論與實際〉(《傳記文學》第16卷第6期,民59年6月)
30.霍益萍〈20年代勤工儉學生在法受教育實況〉(《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
31.白而曼〈民國初年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歷史月刊》第71期,民82年12月)
32.Paul Bailey,''The Chinese Work-study Movement in France''(The China Quarterly
,No.115, Sept. 1988)
33.王奇生〈留學與救國--30年代留學生的抗日救亡活動〉(《民國檔案》1989年第3期)
34.王春南〈抗戰時期的中國留學教育〉(《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35.周棉〈近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發展、影響之分析與今後趨勢之發展〉(《河北學刊》1996年第5期)
36.陳岱孫等〈留學生是中國近代化的報春鳥〉(《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37.胡相峰、汪敬溪〈留學生與中國的新式教育〉(同上,1995年第1期)
38.丁三青、王玉祥〈近代中國的留學運動與社會近代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3卷第2期,1997年6月)
39.謝長法〈留美學生與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在中的傳播〉(同上,第27卷第1期,2001年3月)
40.王奇生〈近代留學生與官僚政治〉(《歷史檔案》1991年第1期)
41.孔凡嶺〈戰後初期留美學生大部滯留的原因及影響〉(《齊魯學刊》1996年第6期)
42.李佩珊〈歸國留學生1949年以後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收於《中國科技史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84年)
43.江菊園〈政府遷臺後留美學習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1年6月)
44.黃國照〈政府遷臺後自費留美教育之研究(1950-1980)〉(同上,民74年4月)
45.夏誠華〈旅美國學人、留學生對中華民國政治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4年)
46.劉勝驥《大陸海外留學生面面觀》(臺北:永業出版社,民81年)
47.劉勝驥〈大陸劉留美學生語文和學習方面的適應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9卷第2期,民79年12月)
48.王雪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留學生的派出政策--1980年向日本派出的97名本科學生的追蹤調查〉(《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2004年7月)
49.黃新憲〈對留學生''學而不歸''問題的思考〉(《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50.王運來〈近代中國留學大勢透視〉(《晉陽學刊》1990年第1期)
51.王煥琛〈八十年來的留學教育〉(《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1卷第1、2期,民81年6、12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