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94384 上传时间:2025-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20062010)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在总结我省“十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研究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我省“十一五”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五”期间全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

2、就 1、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经济发展规划,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十五”期末,我省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员在80万人以上,全省城镇从业人员已达到900万人。全省有265万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1)各级、各部门认真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落实力度,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开发适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公益性

3、岗位,鼓励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改组中减员增效、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全省劳动保障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17万本,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税务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征)税金4.45亿元,工商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类收费1.03亿元。 (2)努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职业培训取得明显成果。“十五”期间,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工作。2001年至2003年全省组织实施了“三年百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1.83万人,培训后实现再就业62.2万人;2004年起开始实施“三年两万技师培养计划”,已考评技师13500名。民办职业培训

4、机构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36万人,创业培训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91万人,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17万人。另外,积极推行职业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十五”期间,全省有1178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03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目前我省在外务工人员达1557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占43,劳务总收入730亿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劳务输出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1)“十五”期间,“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进“中心”的859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保险

5、费代缴率均达到100,并轨工作稳步推进,“十五”期末,全省18个省辖市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全省17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100,从2004年7月1日起,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标准。(2)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省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55万人、6818万人、6407万人、404万人、2283万人。全省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1348亿元、116亿元、376亿元、34亿元、071亿元。(3)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多层次

6、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按照省政府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通知要求,省辖市已全部实现预定目标,省劳动保障部门拟定了五项社会保险费合并统一征缴的方案;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更加规范,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社保基金监管机构,基本实现了“基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3、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各级劳动部门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加强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建设

7、,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十五”期间两次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155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5.26亿元,追缴社会保险费1152亿元。“十五”期间,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2万余件,年末结案率均达90以上,“十五”期间,尽管劳动争议的立案数不断增加,但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共同努力,及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法处理,有效的缓解了职工与企业的劳资纠纷,维持了双方当事人劳动关系的和谐,对促进我省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全省劳动保障信访机构认真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五年来接待来访群众9

8、0余万人次,处理群众来信2万余件。处理了一批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4、劳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各级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城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组织逐步完善,“金保工程”工程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全省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已初具规模,网络应用得到完善和扩展。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劳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将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 1、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就业任务繁重。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全省乡村人口7700多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80

9、0万人,转移就业困难大。据预测,我省每年城镇新生劳动力在35万人以上,大中专毕业生30万人以上,复转军人8万人以上,失业人员35万人以上。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每年约有150万农民变市民,其中有75万以上的人需要就业。但是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在城镇中、特别是部分地区、重点行业和社会群体仍然是就业再就业难点。另外,由于我省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完善,制约了劳动保障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了我省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我省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断档,后继乏人。据对我省机械行业14家省(部)属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63万名技术工人中,取得高级证书的有8843人,占14,

10、高级技师、技师仅占263。 2、社保基金总体支撑能力比较脆弱。表现在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弱。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无力缴费,受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影响,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企业年金等工作尚未全面有序开展;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失业保险面临失业人数增长过快,过于集中、参保缴费人数下降,失业保险费拖欠严重,前清后欠。失业保险支付压力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困难企业职工及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个别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因医疗困难失去生活信心,贯彻实施

11、工伤保险条例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 3、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单一,地方财政困难,基金支付能力弱。随着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和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足额发放任务艰巨。 4、职工工资水平低,2004年在全国排名处于后3位,直接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5、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处于变革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劳动关系趋于复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争议逐年增多。 三、“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12、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等项建设,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创业环境,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万人以上。改革就业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初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认真组织好农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13、就业新增750万人(年均增加150万人),“十一五”期末达到2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2、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十一五”期间,每个省辖市建成一至两所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60个劳务输出基地县,每县建成一所技工学校。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力争培养高技能人才20万人,紧缺技能人才3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达到500万人次,着力培养和建设三支队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育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适应转岗就业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队伍。 3、完善社会保障

14、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完善省级统筹调剂金制度,在“十一五”期间,由市级统筹过渡到省级统筹。健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失业保险省辖市级统筹,增强省级调剂功能,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障能力,全面推行各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缴。继续保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努力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到“十一五”期末,参加基本养老参保职工达到

15、880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0万人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66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到9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80万人以上,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在300万人以上。 将非公有制企业、有条件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实现个人账户实账运行。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公平合理享有社会保障。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 4、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由劳动

16、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我协商机制,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劳动信访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左右。 四、“十一五”期间的政策措施 1、就业和再就业 (1)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把就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城镇就业人员充分就业双重并进。要大力发展非公

17、有制经济、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为城镇劳动者和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渠道。要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再就业资金投入,加强再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继续抓好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的落实,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3)推进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重点建立完善

18、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出资购服务和培训制度,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实现服务专业化。实现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推进就业服务社会化,要面向社会服务、动员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4)统筹城乡就业,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要全面落实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办法(省政府第93号令),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实行政府搭台、市场推动,信息引导、规范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协调配合,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减少农民

19、工外出就业的盲目性。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和有效配置。要消除各种歧视行政规定,逐步统一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总体规划,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促进就业。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大力加强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培训基地的作用,不断扩

20、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办出特色,形成人才品牌。 (2)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序,并与国家就业准入、技能人才和企业工资制度相衔接。推进技师考评制度的改革,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3、社会保障 (1)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和符合参保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外出农民工为重点,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

21、制度并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实行目标管理,把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社会保险费合并征缴,按险种分别记账办法,加强社会保障稽核清欠,建立专项公示制度和企业参保缴费诚信制度。 (2)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逐步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完善省级统筹调剂金制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流动人员社会保障衔接,研究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后养老保险配套政策和编制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加强企业年金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年金管理。逐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

22、险体系,进一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3)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探索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挂钩,制定个人账户管理办法,规范统筹项目和缴拨方式。 (4)失业保险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强化扩面征缴,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确保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失业保险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失业登记和失业预警调控机制,加强基础管理,推行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发挥失业保险的双重职能,规范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效能,促进再就业。 (5)医疗保险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建设。

23、推进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以用药和诊疗为中心,加强定点协议管理,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信用等级制度,研究建立医疗保险监测体系、运行评估体系和基金预警体系,继续落实河南省省直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和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做好省直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工作。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认真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和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6)工伤保险 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工伤保险工作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7)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监督管理

24、地方各级财政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按照国务院关于财政预算不低于15用于社会保障的总体要求,切实安排好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建立省、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督,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开展反欺诈工作,严厉查处打击少缴、漏缴、虚报冒充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强化基金决算和监管举报制度。 4、劳动关系与企业工资分配 (1)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在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就业人员为重点,企业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

25、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2)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体系。推行以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基本工资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大对企业工资支付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 (3)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和调解制度。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信访制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规范办案程序,规定时效结案率达100,年未结案率达90以上

26、。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监控、预防和处理工作,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预案,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4)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以国务院劳动保障监督条例和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开展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企业用工参加社会保险、禁止使用童工、劳动者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积极探索建立监察执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险法律监督员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险诚信制度。 5、法制和保障能力建设 (1)加快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做好立法计划的报送、修改、协调有关工作。制订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并完成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的修订。组织对劳动合同法

27、、社会保险法、促进就业法等重要法律的征集意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地方劳动保障立法工作;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省政府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妥善处理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2)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完善、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议要求,初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整合数据,推动全国联网。加强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与各经办机构间的联网,延伸至街道社区和重点乡镇。加大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服务,逐步开辟网上办事的通道。实现业务互动,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3)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制度,探索建立社会保险预算制度,加强规划财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注重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树立服务理念。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努力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益高的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