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人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范文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市人社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标对表全会确定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重大部署,高举改革旗帜,集聚改革动能,围绕高水平建设市域技能型社会,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着力推动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再突破、再提升、再
2、上台阶,加快铺就劳动者勤劳致富、技能成才的宽广大道,让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成为*又一张闪亮的“金名片”。下面,我谈几点体会。顺应技能工作新形势,改革优化技能培育资源整合模式。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工程,面对有限的技能培育资源和日渐迫切的培育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优化资源整合模式,让优质资源更均衡、更充分地惠及广大劳动者。我们将统筹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创新拓展“乡镇培训学校+村就业服务点”等载体,以及技能夜校、工匠学堂等形式,加快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深化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加快建设10所一流
3、技师学院和69个高水平专业群,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探索设立市技工教育联盟,推动院校紧密联系、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培训评价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打造行业技能生态圈,为产业链提供集引进、培训、评价、交流一体闭环的技能人才供应链,推动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共育、共评、共享。结合产业发展新需求,改革探索技能人才新型培育模式。现代科技革命带来多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对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显著影响和宝贵机遇,必须适应形势、抓住机遇,持续改革探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新型培育模式。我们将紧紧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技师+工程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差异化补贴制度,推动培训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人群倾斜,进一步提升职业培训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政府、企业同向发力。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发布行业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比照目录,深入推行“一试双证”评价模式,支持重点行业结合实际自主认定人才。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鼓励中小微企业联合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自主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树立技能价值新导向,改革探索“增技、增效、增收”激励机制。“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底层逻辑,是关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
5、动链,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导向。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价值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推动广大职工“技长薪涨”。试点实施技能人才股权激励计划,建立企业与技能人才收益共享机制,让更多技能人才享受股权激励红利,变“打工人”为“合伙人”。探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集合年金制度试点,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技能人才。进一步整合金融、财政、用地等各类资源要素构建外部赋能激励机制,持续创新衍生“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等系列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实际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等量身定制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推动技能型乡村(社区)与“共富工坊”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将加工生产环节布局到农村,以技能赋
6、能工坊业态提升,助力广大村(居)民“家门口”致富增收。回应技能人才新期盼,改革优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只有加快形成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的良好生态,让技能更加“吃香”,才能逐步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将深入宣传贯彻*市就业促进条例,指导各地落实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分别享受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待遇相关规定和法律责任。引导各地结合实际落实*市高技能人才分类目录,分层分类精准划分高技能人才,向下拓展相应分类等级,落实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就业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让高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高水平举办好第三届*技能大赛,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升学、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圆梦舞台。同时,深度挖掘技能领域特色亮点、典型人物、感人事迹,多维度多渠道讲好“技能故事”,让全社会对“技能”的意义、价值和必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吸引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