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知识精讲试题考点分析和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 知识精讲 一、把握说明对象 无论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有其特征,阅读时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了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阅读说明文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
2、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
3、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子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二、理清结构顺序 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目的来确定的,把握住了说明顺序,也就
4、把握住了说明文的结构。有的说明文是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特征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那么结构划分就可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顺序决定层次结构。 说明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作者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古代的书、近代的书和现代的书籍,介绍了书籍的发展演变的历史。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顺序依次介绍。例如核舟记一文中,作者依次介绍了核舟的
5、各个部分,也是运用的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围绕着“无论站在哪一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讲究亭台轩树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也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学习说明顺序要注意相关的语言因素,时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方位的词语,逻辑
6、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三、辨识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很多。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综合使用。因而,分析时要认真阅读,仔细辨别。例如:“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七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这两句话综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再如”,列数字也有具体的数目“七八个”、“上千种”,这两种方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还须注意两句话的内容前后对比,突出了人工选择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影响作用,这就表示这里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
7、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l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000公斤,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这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那又以哪一种为主呢?粗看数字较多就断言以列数字为主,那就错了。因为,以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来决定的。仔细推敲后,不难发现,本题中列数字只是手段,作比较才是目的。通过列数字来作比较,从而突出“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这一优点。因此,这里的说明方法以作比较为主。 另外,分析说明方法时,还须澄清两个模糊认识。有些同学常常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相混淆。其实两者服务的对象和表达
8、效果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记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达得更形象、更生动;而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还有些同学看到叙述性文字,就一概认定是“举例子”,其实有时是引用传说、故事来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想像和兴趣,有时只是一般性的叙述,是文章写作的一种技巧。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第二段开头记叙小学读书时大师兄的“能文”和我对两句引言的认识过程,这并非举例子,而是为了引出鹦鹉和猩猩的所谓“语言”,从而通过它与人类语言作比较,突出人类语言的特点。 分析说明方法,第一步是辨识说明方法的类型,而重点在于体会它所起的作用。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
9、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难于说清的事物特征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还须从具体的语句和语言环境来综合考虑,实事求是地分析。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合理“填空”-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
10、事物的特征。 四、体会说明语言 阅读说明文常遇到关于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如:词语的选择、更换。增删、调动等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平实的特点。语言是否准确关系到说明内容的真实与科学;语言的平实与否关系到说明内容被人理解的程度与层次;语言的生动与否关系到说明内容的可读性的高低。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
11、下几方面: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明确无误。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试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1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我国的建筑 B苏州园林 C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 D建筑布局绝不讲究对称 2.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C苏州园林要求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是美术画,不是图案画。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下面备选答案的括号内画 A下定义()B举例子()C作比较()D打比方()E列数字()F分类别()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去掉其中加点的字行不行?为什
13、么? 解析本题是从四个方面考查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引文很短,只有四句话,先逐句阅读弄清每句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运用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就能选出准确答案。第1题要求准确判断说明的对象。四句话都是介绍有关建筑的对称,第二句就清楚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所以应选C。第2题是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要求准确、全面。引文第一句话概括说明我国的建筑布局在一般情况下是绝大部分是讲究对称的。而苏州园林不同于我国其他园林的地方在于建筑布局绝不讲究对称,这是第二句话的内容。第三、第四句则说明了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为了讲究自然之趣。分析完全文,可见其特征是绝不讲究对称
14、。因此应选B。第3题是对说明方法的分析、判断。完成此题时要认真、仔细、避免漏选,举例子、列数字这两项比较明显。我国的建筑,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句话,将古代的建筑与苏州园林建筑相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容易被忽略。另外用图画来比方,对称是不讲究对称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因此答案应是A、D。第4题要求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绝大部分不能去掉。因为去掉绝大部分就成了全部,意思变了,变成了都是对称的。 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例2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武汉市中考试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15、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
16、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拢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A布局层次映衬B映衬布局层次 C布局映衬层次D层次映衬布局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句中“”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介绍
17、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选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4.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
18、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7.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A举例子摹状貌B作诠释作比较 C举例子下定义D摹状貌举例子 8.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取的
19、是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9.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解析本题从几方面全面
20、地考查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第1题对三个词语进行不同的排序。填写正确的应是C。第2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句中的“图画”二字贯穿全篇。选文第二段中的“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和选文最后一句与总特征相照应。第36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阅读原文,仔细选择出正确的答案。第3题从游览者感受的角度突出假山堆叠艺术效果的句子是“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加点的“这”字指代“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第4题正确的是B。第5题理解有误的是D,因为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讲究艺术美,是不追求对称的。第6题中技术和艺术是递进关系,艺术比技术更进了一步,故应选B。第7题文中二段举了桥梁安排等例子,对假山池沼进行了描绘,所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摹状貌,选A。第8题说明的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文段用了逻辑顺序,第一段是总说,第二段介绍假山池沼是分说,两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9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文段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