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2 YWG3 071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
训 练 篇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高考复习暨会考复习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一、阅读《项脊轩志》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选出下列句中“先”字用法分别与例句相同的项
例句: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②先妣抚之甚厚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果不如先愿
E.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以为士卒先
F.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2.与“已为墙”中的“已”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B.言已大笑,先生亦笑
C.日过午已昏 D.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E.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到
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B.先妣抚之甚厚 抚:抚养
妪每谓余曰 每:每次
C.大母过余 过:看望
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整天
D.大类女郎 大类:很像
比去 比:等到
4.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以手阖门( )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 )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瞻顾遗迹( )
⑤令人长号不自禁(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再变矣。
译: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
二、阅读《五人墓碑记》中一段文字,完成1—5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寥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抵罪 (抵偿)
B.不能容于远近 (容纳,收容)
C.荣于身后 (使……荣耀)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悲痛)
2.分别比较厂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轻重固何如战
斯固百世之遇也
②则今之高爵显位
赠谥美显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显”字不同。
B.两个“固”字不同,两个“显”字不同;
C.两个“固”字相同,两个“显”字相同。
D.两个“固”字相同,两个“显”字也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赠谥美显 (皇帝给予已死的臣下或其家属的荣誉叫赠,朝廷对死者生前事迹评价性的称号叫谥)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本义是门、窗,此处指代家)
C.则尽其天年 (人的自然年寿)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没有学识、没有官职的人)
下列4—5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A.或者摆脱厂惩治而逃跑了,却不能容忍于远近的人。
D.有的摆脱厂惩治而逃跑了,却不能被远近的人所收留。
C.有的摆脱了惩治而逃跑了,却不能容忍于远近的人。
D.或者摆脱了惩治而逃跑了,却不能被远近的人所收留。
5.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A.凡是各地的读书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
B.凡是四方有才能的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
C.凡是各地的读书人,没有不拜访五人墓,而且跪拜哭泣的。
D.凡是四方有才能的人,没有不拜访五人墓,而且跪拜哭泣的。
三、阅读《登泰山记》中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
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戊申晦 晦: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B.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尽。
C.绛皓驳色 绛:大红。
D.正赤如丹 丹:朱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B.或曰:此东海也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其远古刻尽漫失 世皆谓之天门云
A.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也相同
B.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也不同
C.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
D.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5.下列句子与“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今以钟磬置水中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须臾成五采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颜色。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B.①一会儿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C.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色彩。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D.①一下子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7.依据文意,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里是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得像樗蒲,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反衬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精彩纷呈,逼真如画。
四、阅读《病梅馆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欹
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
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鬻:卖。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夭折。
C.悉埋于地 悉:全部。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烈:酷烈。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乃誓疗之:纵之顺之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C.杭州之西溪 D.梅之欹之疏之曲
3.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的一项是( )。
①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吾从而师之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⑥约为婚姻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④⑦ C.⑥⑦ D.①⑧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以曲为美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吾妻之美我者
A.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也相同
B.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不相同
C.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相同
D.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也不相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中“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删其密
C.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6.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未之多见也 ⑥木置中绳,鞣以为轮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⑧使不辱于诸侯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D.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7.依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点出三个著名的产梅胜地,引出论述对象,并以此作为一个引子,由“梅”引出“病梅”。
B.“正”“直”在文中喻正直的人才,“旁条”喻奸佞之人,而“文人画士”则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C.斫正、删密、锄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
D.“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江浙之梅皆病”,这也正是作者在《己亥杂诗》中所揭示的“万马齐喑究可哀”。段末一句满怀义愤的议论——“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行。
[参考答案]
一、1.D与①同,均当“以前”讲;C与②同,均当“已故的”讲 2.E 3.B 4.①关闭;②效果;③上朝;④瞻仰、回忆;⑤大哭 5.①总共变动了两次。②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③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
二、1.D 2.B 3.D 4.B 5.A
三、1.A 2.D 3.B 4.C 5.D 6.B 7.B
四、1.B 2.D 3.C 4.D 5.C 6.A 7.B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