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和县加强中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办法“留守学生”是我国农村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中小学“留守学生”将长期存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每一个“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得以健康地成长,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为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使“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健全发展,特制定我县“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1、加强工作领导。县局成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肖红副局长任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育股。各学校要成立“留守学生”教育
2、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专门统筹、规划、落实本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政保处或教导处为职能机构,负责本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和实施。2、落实工作职责。各股室站负责对学校开展“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服务、指导、研究工作,教育督导室负责督导、评估工作。各学校要与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同监护人签订“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责任书,明确学校与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的教育管理职责,形成层层有责任、上下共同抓的工作局面,做到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学校要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健全制度,构建机制1、做好调查摸底。各校要作好工作安排,指派专人,
3、设定专门时间,做好“留守学生”的摸底工作,准确掌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数据清理,并于开学当月末上报数据变化情况。学校每学年要将汇总后数据报局教育股。2、加强学籍管理。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严格规范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入、转出手续。“留守学生”转入、转出学校时,其相关档案资料要一并转接。无法取得相关档案资料的,转入学校要登记备案待查。3、加强安全教育。各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提高安全意识。要建立“留守学生”的安全应急机制,制定好“留守学生”的安全应急预案。学生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情,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正确处置,并做到30分钟内
4、告知其监护人或者临时监护人,1小时内上报教育局。4、加强假期管理。要认真做好“留守学生”假期(节假日、周末)的教育管理工作,节假日、周末学生放学回家后监护人应向学校报告,不定期向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在节假日、周末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学生个人档案。重视学生假期的安全工作,做好放假前的安全教育,建立学生假期安全联系制度,适时了解掌握学生假期情况。5、重视心理健康。要配备专职(兼职)心理教师,组织开展心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寄宿制学校配备女生辅导员。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心理教师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时发现并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疾病,使“留守学生”得到重点帮助。6
5、建立帮扶制度。各校要建立“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确定帮扶名单,落实帮扶教师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帮助,确保每一个“留守学生”都有帮扶教师。要通过与“留守学生”过生日,带“留守学生”过周末等活动,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通过开展扶贫助学等活动,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怀和温暖。7、建立表彰制度。各校每学年应举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会,认真总结“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树立典型,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予以表彰奖励,适时举行监护人经验交流会或报告会,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监护能力。8、加强培训指导。运用家长
6、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留守学生”父母返乡时机,采用不同形式,对“留守学生”家长开展培训,专门就如何教育“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三、创新举措,形成合力1、建立学生档案。学期初,各学校要准确填写好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附后),做好“留守学生”的摸底工作,建立、完善并保存好“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要把建立“留守学生”台帐作为搞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台帐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父母和监护人情况,学习和生活情况,特别是教育过程、
7、教育效果等方面情况,定期整理归档“留守学生”的过程管理资料。2、注重家、校联系。要明确“留守学生”的监护人或者代理监护人。学期初和学期末都要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通报“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建议。有条件的要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切实担负起家长应尽的教育管理责任。要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保证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二次,保证“留守学生”至少每月与家长联系一次。3、树立工作典型。要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宣传制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要坚持阶段总结与经常宣传相结合,宣传“留守学生”教
8、育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方法和动态,宣传“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成果。4、强化思想教育。各校要以班、团(队)会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诚实、责任”等道德品质,积极开展健康有趣的教育活动,尤其注重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学校对学有困难的“留守学生”,要指派教师加强督促指导,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舒解学习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学习、学有进步。5、搭建学生桥梁。要建立开展学生之间的“手拉手”结对制度,通过结对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手拉手”等帮扶活动,增进“留守学生”与其他适龄儿童、少年的交流。6、丰富文体活动。学校要建立内容丰富的校园
9、兴趣活动小组,多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班、团(队)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举办各种晚会、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等,使“留守学生”“留心”在学校,对老师、同学信任,对学校产生依赖感。四、加强管理,提高成效1、落实工作责任。各校“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订相应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要经常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学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问题,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2、加强工作督查。我局将进一步落实“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料、信息报送、帮教工作、教育教学效果等是目标管理和考核的重点。县局将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促进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工作机制。各校要建章立制,制订学校相应的“留守学生”管理办法,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考评,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要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使“留守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