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南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梅传强.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81131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梅传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南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梅传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修订者:梅传强 西南政法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制 编写及使用说明 一、本课程的基本属性与目的:本课程是我校法学专业、刑事侦查专业、法学二学位、辅修法学二学位的本科生开设的限定选修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犯罪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各类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了解预测、预防犯罪的心理学规律,以促进学生对我国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了解与学习。《犯罪心理学》教材共分十七章,为配合教材的使用,编写本大纲。 二、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为学习其他法律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能运用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法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如刑法学中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格特征等),拓展其法学知识面,促进对法学理论的深入学习。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法学本科、刑事侦查本科、刑事科学技术本科、治安学本科、法学二学位、辅修法学二学位。学时:30学时(说明: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现有30学时讲授不完本课程,每章中的学时数只能作参考)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运用了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结合了法学中的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民事诉讼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门课程。因而需要学生在已经具备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本门课程。 五、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演示、心理测验。 六、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课程负责人:梅传强,王敏 七、推荐教材: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最新修订版,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八、推荐参考书:附后。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 2007年8月 目 录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明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以及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了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 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理论方面的任务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指导原则 二、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步骤 三、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四、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及国外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索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一、 我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 国外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展望 第三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有关犯罪原因形成的主要流派理论,掌握犯罪生物学派、犯罪社会学派、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 一、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 二、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一、 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 二、 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一、 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 二、 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人类需要特点的分析,了解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掌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为预测预防犯罪奠定理论基础。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 一、 心理与行为生成的基础 二、 人类需要的特征 三、 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 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与规律概述 一、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概述 二、 犯罪心理的实质与规律 第五章 缺陷人格的形成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缺陷人格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缺陷人格与犯罪的关系,了解缺陷人格的主要内容和形成机制。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缺陷人格的形成与主体身心因素的影响 一、 缺陷人格形成与生理因素的影响 二、 缺陷人格形成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缺陷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 一、 缺陷人格的形成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 缺陷人格的形成与学校因素的不良影响 三、 缺陷人格的形成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缺陷人格的形成机制与实质 一、缺陷人格的形成机制 二、缺陷人格的实质内容 第六章 犯罪动机的形成与转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犯罪动机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知识,掌握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和转化规律,了解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要能够根据犯罪动机的基本理论分析具体案件中,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犯罪动机的概述 一、 犯罪动机的概念 二、 犯罪动机的特征 三、 犯罪动机的功能 四、 犯罪动机的分类 五、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 一、 由内在需要引起的犯罪动机 二、 由外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 三、 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犯罪动机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转化 一、 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 二、 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因素 第四节 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 不明显的犯罪动机 二、 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犯罪人在决意、实施、犯罪后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过失犯罪产生与犯罪人的认识、注意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心理学依据。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故意犯罪心理 一、 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 二、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三、 实施犯罪后的心理表现 四、 故意犯罪的行为方式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 一、 过失犯罪心理的概述 二、 产生过失犯罪的心理原因 三、 过失犯罪的认识特征 四、 注意与过失犯罪 五、 过失犯罪与其他心理因素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年龄与犯罪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与犯罪的关系。 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 一、 犯罪率方面的年龄差异 二、 犯罪类型上的年龄差异 三、 犯罪手段上的年龄差异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 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 二、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三、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中壮年犯罪心理 一、 中壮年人犯罪的身心基础 二、 中壮年人犯罪的特征 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 一、 老年犯罪的身心基础 二、 老年犯罪的特征 三、 老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四、 老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进一步掌握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况 一、 我国女性犯罪概况及基本特征 二、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社会成因 第二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一、 女性的生理发展 二、 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 三、 犯罪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 女性性犯罪心理 二、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 三、 女性财产犯罪心理 第十章 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的一般特征;明确初犯、累犯、惯犯在犯罪心理上的不同特点以及预防对策。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人概述 一、 对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分类概述 二、 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初犯心理 一、 初犯的心理特征 二、 初犯的主要犯罪类型 三、 初犯的心理转化及预防 第三节 累犯心理 一、 累犯的人格特征 二、 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 累犯的经验 第四节 惯犯心理 一、 惯犯的心理特征 二、 惯犯的行为特征 三、 惯犯的习惯及对策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共同犯罪的心理基础和行为特征;进一步了解有组织犯罪的特点以及有组织犯罪形成对犯罪人心理的影响作用。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二、 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一、 共同意向性 二、 目的统一性 三、 心理趋同性 四、 心理相容性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一、 犯罪集团的特点 二、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基础 三、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由于课时关系,本章内容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 第一节 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 第二节 预审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 第三节 审判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 第十三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上)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几种财产犯罪、暴力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以及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的意义。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一、 诈骗犯罪的心理分析 二、 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一、 暴力犯罪心理的概述 二、 杀人犯罪心理 三、 抢劫犯罪心理 第十四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下)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毒品犯罪、变态犯罪的心理成因、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明确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性和矫治变态犯罪的措施。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三节 毒品犯罪心理 一、 毒品犯罪的特点 二、 毒品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三、 吸毒的危害和心理演变 第四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 一、 变态心理的概述 二、 变态人格与犯罪 三、 性变态与犯罪 四、 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 五、 变态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矫治措施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对犯罪心理预测的几种方法。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概述 一、 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 二、 犯罪心理预测的分类 三、 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 一、 直观型预测法 二、 探索型预测法 三、 规范型预测法 四、 反馈型预测法 五、 初犯预测与再犯预测法 六、 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步骤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原理及重要性;明确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及基本途径。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一、 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 二、 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一、 人格塑造功能 二、 心理调节功能 三、 社会控制功能 四、 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一、 加强社会教育──促进人的持续社会化 二、 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第四节 刑罚预防的心理分析 一、 刑罚一般预防的心理功能 二、刑罚特殊预防的心理功能 一、 三、对刑罚预防效果的心理分析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的矫正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犯罪心理矫正的可能性,对犯罪心理诊断的必要性,掌握矫正罪犯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心理矫正概述 一、 犯罪心理矫正的概念 二、 犯罪心理矫正的可能性 第二节 犯罪心理诊断 一、 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 二、 犯罪心理诊断的功能 三、 犯罪心理诊断的种类 四、 犯罪心理诊断的内容 五、 犯罪心理诊断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 一、 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二、 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三、 罪犯心理矫治的分类 四、 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方法 附录: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 1.梅传强 王敏 编著 :《犯罪心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罗大华主编:《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版。 5.罗大华主编:《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6.邱国梁主编 :《犯罪与司法心理学》,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8.宋晓明主编:《犯罪心理学教程》,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9.宋晓明、董晓薇、张赛宜、吴兴民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王 敏主编:《社会心理学导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11.张保平编著:《犯罪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12.沈 政主编:《法律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12月版。 13.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版。 14.蔡墩铭 著 :《犯罪心理学》(上、下册)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9年版。 15.张甘妹 著 :《犯罪学原论》, 台湾汉林出版社1985年版。 16.梅传强 赖明才 主编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17.梅传强 主编: 《法制心理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8.张远煌 :《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6月版。 19.樊树云 刘文成 主编: 《犯罪学新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20.罗大华 何为民 主编 :《法制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1月版。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