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1.2.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唯物,辩证法,7.8.9.10.,社会历史观,11.,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价值观(人生价值观,12,人的存在及价值,唯物辩证法,整体和部分,联 系,发 展,矛 盾,总特征,根本动力,实质与核心,普遍性,客观性,量变与质变,总特征,根本内容,普遍性,多样性,含义和属性,普遍性,特殊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联系,表现,表现,矛盾分析法(全面),发展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树立创新意识,民族进步的灵魂,系统和要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孤立,片面,静止,形而上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第十课,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第 八 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概念,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高考考点,联系,运动,物质,静止,构成,主 体,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3、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低级,高级;简单 复杂,原 奴 封 资 社 共,无,有;少 多,浅显 深刻;错误 正确,考点一、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实质,方法论:,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闪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特别提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应该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几个错误观点,:,以出现的时间早晚为标准来判断新旧事物。,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
4、定新旧事物。,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区别,含义不同,宇宙中一切事物变化和过程,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态或性质的改变,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特点不同,联系,1,联系,2,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状态、性质的改变,,既有上升、向前、进步,也有下降、向后、退步,指明事物中,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都承认运动,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凝固不变,运动引起变化,变化促进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误区警示,】,1.,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5、,提示:不全面。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三者关系如图:,2.,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示:错误。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B,2012,上海卷,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训练,解析,答案,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C,正确,,A
6、,错误。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故,B,、,D,错误。答案为,C,。,(,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3,)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考点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方法论,2,、
7、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旧事物,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小结: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
8、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考点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发展的趋势,前进性:,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关键词,运用:,易错,易混,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新事物必定,旧事物,,总趋势,是,。,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的,过程,,,道路,是,。,坚信,。,准备,。,旧事物,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总趋势,道路,途径,。,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圆圈式,而是,前进,、,上升,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美、中日关系发展、国际形势,:,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潮流,总趋势,道路,而不是,肯定、否定,统一,战胜,
9、前途是光明的,曲折的路,前进的,曲折的,艰难曲折,曲折性,前进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螺旋式,扬弃、批判式继承、借鉴,全盘,照搬,:,艰难曲折、艰辛、反复,前进性,曲折性,重点突破,1,: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
10、式的,有曲折、有起伏。,(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2014,安徽卷,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A,B,C,D,C,命题角度,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012,重庆卷,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实践、实验
11、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B.,C.,D.,训练,解析,答案,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修改自己的理论使之与实践,(,实验数据,),相一致,这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错误,科学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错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的发展。,(2013,上海单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
12、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题组导入,】,训练,解析,答案,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到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说明现代中国文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具体与抽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C,两项不符合题意,;,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D,项排除。故选,A,。,。,含义,特征,表现,量变,事物数
13、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性质不变,,事物还是该事物,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拓展:,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坏变好,(前进性的),一种是由好变坏(倒退性的),质变一定是发展吗?,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考点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谷堆论证、秃头论证
14、、吹气球、积小流成江海,.,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事物的数量不变,但是场所发生变更(结构发生变化),田忌赛马、碳原子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文字游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3,、方法论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依据: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优柔寡断,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误区警示,】,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几个误区,(1),质变一定比量变更重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
15、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发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要避免这个问题的片面性、绝对化。,量变和质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2),质变就是发展,提示: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倒退性的变化。,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3),事物的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就完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
16、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4),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提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认为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的观点是错误的。,(5),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提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并非任何量变都一定能引起质变。,运动、变化、量变、质变、发展的关系如下:,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有:,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6,、勿以
17、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防微杜渐,9,、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整体与部分),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数量、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原理及方法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重视,。,坚持,原则,优化,。,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改变,事物的性质,不失时机,。,关键词,:逐步,阶段,步骤,长期努力,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过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抓住机遇,奋力一搏、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用,易错
18、,易混,只有量变,才必然引起质变,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发展是质变,但质变,是发展,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和,。,(4),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目标,调整经济(产业、所有制)结构、区域协调发展、机构改革,统一,量的积累,必然结果,促成飞跃,适度,必要前提,结构和排列次序,结构,量的积累,适度原则,促成飞跃,优化结构,达到一定程度,不一定,数量的增减 结构、排列次序上的变化,(,2009,广东),“,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
19、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C,命题点,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013,年江苏卷)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训练,解析,答案,本题的题眼是“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最终消失”。由材料中智齿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项
20、说法正确。,B,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说法错误。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项说法错误。,(2011,山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量变质变观点。下列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A,集腋成裘,B,风起云涌,C,祸福相倚,D,千虑一失,尝试,选,_,。,A,(2011,上海,),右图是新华社发布的一张漫画,它反映的是汽车从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到反而成为累赘的过程。漫画蕴涵的哲理,A,事物的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质变是事物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指事物成分排列结构的变化,D,量变的积累
21、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D,下面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C,3,事物发展的,趋势,必要准备,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要求,(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2),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3),坚持适度原则。,知识体系,量变,质变,结果必然,5,
22、发展的原因,内因(内部矛盾)是依据,外因(外部矛盾)是重要条件,要求,对内因要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一分为二,若将,“,腐败,”,二字拆解开来,就是,“,广,”,、,“,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将这六个各具含义的字串联起来,加以提炼和升华,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语便跃然纸上,“,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虽然是文字游戏,所揭示的却是一个朴素的、深刻的、极具普遍性的道理。,4,材料中的这句话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
23、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答案,C,下列和上述材料中揭示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谚语、俗话有,少时偷针,长大偷金咳嗽不是病,不治入膏肓勿以恶小而为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A,B,C,D,答案,A,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A,B,C,D,C,(,2011,北京)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
24、,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B.C.D.,A,(,2011,高考江苏卷,29,)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B.C.D.,D,(,2013,安徽卷,10,题,)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
25、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体现对立统一;,B,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微物莫全轻,”,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对。,【,考点定位,】,自然界的物质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D,2014,山东卷,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
26、们要,(,),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B,2014,四川卷,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B,2014,四川卷,观察下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
27、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A,B,C,D,C,“,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A,坚持适度的原则,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重视量的积累,D,充分重视内因,下列符合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牵牛要牵牛鼻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B.C.D.,C,C,【,典题精练,】(2010,广东文综,),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
28、,“,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关键信息点:“成功吸纳”,信息点,3,:“符合发展规律”,信息点,2,:“认识不一致”,信息点,4,:“何为阐述?”,【,参考答案,】,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
29、抗拒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质
30、变,必要准备,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必然结果,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或优柔寡断,知识结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发展的,趋势,必要准备,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知识体系,量变,质变,结果必然,5,发展的原因,内因(内部矛盾)是依据,外因(外部矛盾)是重要条件,要求,对内因要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