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计划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计划范文,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xx委发201642号)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结合我区实际,就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
2、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产业研发、产业化发展、创新产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区,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和高效率的创新道路,助力“强富美高”新xx建设,成为我市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板块。 二、基本原则 突出创新驱动和产业导向。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深化面向供给侧的改革,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
3、动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企业主体和人才集聚。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一批应用型高科技创新人才,打通科技人才便捷流动、优化配置的通道,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突出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以开放促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突出聚焦重点和生态营造。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前瞻性地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战略项目。尊重
4、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规律,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体系,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园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三、目标定位 以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积极承接高端产业和技术转移,着力引进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产业创新园区项目,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搭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努力打造xx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板块,使xx成为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创新开放有序、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的产业科技创新活力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区域产业科技创新
5、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以上,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以上,主要创新指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产业科技创新框架体系,力争创成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设一流产业科技创新载体,着力打造产业研发集聚区 1、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筹建。抢抓xx高XX县区申报筹建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牵引性改革事项的重大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研究争取国家、省、市支持xx老工业区创建高XX县区有关政策。按照“一区多园”(即:一个高XX县区,多个
6、高科技园、新兴产业园)的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力推进高XX县区申报筹建,着力引进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特色园区项目,积极推动“专业园、配套园”建设,争取2018年申报创建成省级高XX县区,2020年申报创建成国家级高XX县区,努力将xx高XX县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2016年,设立高XX县区管委会,组建高XX县区投融资平台公司,制定工作推进方案计划,组织编制高XX县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做好省级高XX县区申报筹建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高XX县区范围内
7、棚户区、城中村征收和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农用地征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培育。 2、引进建设公共研发平台。以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为导向,以产业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以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整合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建立由政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参与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重点围绕智能制造、通信技术、半导体、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努力完成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吸纳培育技术创新人才,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8、系统和服务环境,激发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原动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重点依托淮海智慧产业园项目,引进设立xx产业技术国际研究院xx分院;依托我区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设立淮海物流产业研究院;依托我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设立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xx宁电子商务研究院和南京大学xx电子商务研究院。 3、布局建设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区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推动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统筹产业创新布局,推进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空间信息、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
9、培育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引导支持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研发中心、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以及辖区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向社会和行业开放,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支持xx环宇焦化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建的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进大唐电信科技公司,在xx区建立369云服务平台,为企事业单位、高校、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从创意到产品、从投融资到公司化运营的一体化服务。 (二)构建开放式产业科技创新网络,着力打造产业化发展集聚区 4、引进建设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选准
10、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领域,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与服务外包、半导体芯片、空间信息、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积极承接高端产业和技术转移,着力引进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培育形成影响力大、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加快推进淮海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淮海大数据存储中心和服务器生产基地。加快推进xx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园项目建设,设立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省子公司、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xx数据与应用中心,加快引进北斗应用相关产业,设立空间信息应用产业
11、孵化器。引进建设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一体化运营项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运行平台,打造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阿卡文化科技产业园、龟山民博文化科技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和招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业。 5、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网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各创新园区与高校院所共建集技术研发、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载体、协同创新基地和“校企联盟”等产学研组织。支持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和xx市中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国内外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支持xx工业职业
12、学院发挥信息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材料应用技术、化工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等省级重点专业优势,着力突破学科、学校、行业和地区壁垒,更好地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支持中国矿业大学xx海学院入驻xx发展,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物流、测绘、信息专业中心合作,与xx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专业合作。引导、鼓励企业联合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开发研究,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6、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打造层次有序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制
13、定个性化培育方案和针对性扶持措施,推动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打造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一流、产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位居行业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支柱产业中的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推动技术、资本、人才和政策等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共建或自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创新型科技“小巨人”企业。围绕面广量大的中小微科技企业,加强政策性引导,帮助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加快资本集聚、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广大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打造数量庞大、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
14、计达10家以上,科技型小微企业30家以上。 7、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围绕产业链构建自主知识产权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实施专利提质增量计划、专利领航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通过知识产权项目引导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高价值专利,在重点产业领域努力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大专利行政执法,推行执法办案责任制,提升办案效率和质量。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通过
15、政府采购探索知识产权托管、运营服务。支持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盛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继续做大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依托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交易服务。 (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打造创新产业孵化集聚区 8、完善创新创业孵化环境。大力实施楼宇+众创、楼宇+孵化运作模式,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充分利用老旧厂房、闲置房屋、商业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提升,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创业载体融合,发展“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
16、间”相结合的新型众创平台。引进甲骨文技术人才创新基地入驻和信广场,打造区域创新培训中心。支持启迪之星、创客邦、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e+众创空间申报市级、省级众创空间。支持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省级以上科技园区为依托,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集聚研发设计、天使投资、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等创业服务机构,打造众创集聚区。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孵化器搭建“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从项目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服务,构建适应科技企业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9、推动科技服务集群化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引进和培育专业
17、化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支持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xx市中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开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等科技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引导科技服务向规模集团化、服务专业化、功能体系化方向发展。支持科技园区建设科技服务特色基地,鼓励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科技服务合作。 (四)强化人才培育与引智力度,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区 10、围绕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人才队伍。围绕我区“4+2”主导产业和“5+1”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谋划推动人才工作,重点打造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18、站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高科技人才队伍、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人才队伍、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创新成果、能够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一批硕士博士来xx创新创业。发挥“科技镇长团”专业人才作用,积极对接高校、企业,选聘科研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积极推荐辖区中青年优秀专家、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全市“双百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导专家人才在科研生产一线建功立业。 五、保障措施 11、加强组织领导。产业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协调合作、认真实施。成立
19、区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此项工作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整体谋划,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确保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合力推动全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2、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绩效优先考核。切实强化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努力形成人
20、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健全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认真落实各类人才奖励扶持政策,努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13、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聚焦重点、创新方式、上下联动、注重绩效”的原则,整合各类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出台科技创新财政政策,区级财政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滚动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做
21、到应免尽免、应减则减。在财政出资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服务采购清单中,须有5%以上的额度面向中小企业招标采购。 14、加大科技金融结合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和完善政府、银行、投资、担保、租赁“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长效机制。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利用市设立的相关产业基金,设立区重点产业引导子基金,发挥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作用,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重点帮助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积极引进国有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在xx区设立科技支行,其他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部门或团队,扩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信贷投入。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条件成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提供短期过桥贷款。鼓励银行提供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等创新融资产品。积极引进风投、创投、基金等机构,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集聚区。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并购交易。第12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