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年县农业局主要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14年,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州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根主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实施为重点,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局2014年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的方针,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及其他作物多熟高效栽培种植模式。2014年,全县播
2、种粮食作物(小麦、正复播玉米)22.65万亩,其中播种冬麦13.03万亩,主要品种为新冬22号、33号、石冬8号,小麦平均亩产达373.2公斤,比去年增加2.2公斤,增长0.59%,总产4.9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种植正复播玉米9.62万亩,平均单产373.9公斤,总产3.6万吨。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按照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高品质”的方针,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开展大面积高产攻关活动,推广优良品种、高密度栽培技术、双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节水灌溉、良种引进繁育、精量播种等一系列高产配套技术,使全县棉花品质、单产、总产逐年提高,棉花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2014年,全
3、县种植棉花101.1492万亩,其中基本农户30.8131万亩,大户70.3361万亩;主推品种为:中棉69、中棉49、新陆中36、新陆中46、新陆中52、鲁棉研36;棉花平均单产140.5公斤,总产14207.6万公斤。 (三)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2287亩,1497座(大棚),年均产量8500吨,产值1750万元。2014年计划新建大棚面积500亩、250座。截止目前,新建日光温室55座,185亩,发放杀虫灯150台。 (四)其他作物(瓜果、春播蔬菜等)。全县春播瓜类面积0.81万亩,甜菜面积0.04万亩;积极发展了“红色产业”,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扩大育苗移栽面积、加大
4、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工业番茄获得丰产、丰收,种植工业番茄0.07万亩。 (五)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7家,从业人员达1831人。2014年1月至9月,全县农产品总产值达36307万元,总收入达101777万元,同期增长34.49%,上缴税金达3325万元,同比增长46.67%,利润3220万元,同比下降43.5%。 (六)乡镇企业工作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14年1-9月份,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4208家。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112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249万元),收入达483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56万元,出口交货
5、值5876万元,同比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193万元。 (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7家,州级2家。2014年1-9月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9705万元,总收入达87863万元,同比增长34.6%;出口产品交货值达5875万元,同期增长56%;利润达2442万元,上交税金达3312万元,同期增长47%;直接为社会创造了865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750人。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截至2014年10月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1家,其中养殖业136家,种植业57家,服务业16家,
6、水产业2家,合作社入社成员达2158人,间接带动周边非成员农户1万余户。今年,我县申报并通过5家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作为当地的龙头合作社重点培养。在2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1家办理了商标注册,3家取得了绿色认证,5家取得了无公害认证,1家取得了qs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创业致富。 (九)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强了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截止2014年9月,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联合检测10次,共计抽样监测960个,合格数为9
7、27个,农产品(蔬菜)总体合格率为96.56%。 (十)全面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净化农资市场。截止1月至10月,共出动执法车辆73车次,执法人员294人次,对全县3家种子生产加工企业和正在营业的90余家种子经销网点进行检查;开展农药市场检查6次,出动车辆21车次,执法人员8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销部240余次,检查农药980多个样;处理无证经营农药一起,移送无证经营农药2起。通过加大对农资市场检查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好公平、有序的种子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 二、抓项目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扎实开展“三个千万亩”粮棉高产田创建行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启动的“三个千万亩”粮棉高产田
8、创建行动,继续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粮棉高产。2014年我县承担国家级小麦万亩示范区1个,示范区地点设在群巴克镇、塔尔拉克乡,示范片小麦总面积1万亩,涉及连线的12个村,1320户农户。经测产,示范区平均单产为476.54公斤;落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为1万亩,分别分布于群巴克镇、塔尔拉克乡、阿克萨来乡,平均亩单产700公斤;项目区小麦种植品种以新冬22号、33号、石冬8号为主;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延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关键技术;项目区玉米种植品种正播以郑单958、杰农2828、sc-704为主,复
9、播玉米以新玉9号为主;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大力开展正、复播玉米吨粮田建设;积极推广“多熟制”栽培模式;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其他作物多熟高效栽培种植模式,以多种形式发展饲草生产,减少棉花面积。落实棉花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2个。其中阳霞镇、策达雅乡为1个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万亩,累计涉及农户560户,涉及乡镇数2个,涉及村数4个,指标150公斤/亩;哈尔巴克乡、铁热克巴扎乡为1个亩产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万亩,涉及农户数609户,涉及乡镇数2个,涉及村数4个,经测产,阳霞镇、策达雅乡示范区亩产皮棉172.5公斤,哈尔巴克乡、铁热克巴扎乡示范区亩产皮棉175公斤,每亩增加皮亩2公斤。 (二)认真落实“
10、一喷三防”项目。2014年,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我县小麦“一喷三防”面积为13.03万亩,每亩补助5元,安排补助资金65.15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与带动,使我县小麦“一喷三防”面积达到应防面积的9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高产创建田“一喷三防”面积达到应防面积的10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三)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4年,中央下达我县农机工作补贴资金1500万元,其中:杏烘干设备专项资金128.1万元,完成杏烘干设备推广25台,操作执行了52.5万元;补贴各类机具1435台。各类机具有动力机械665台、联合整地机94台、棉花播种机275台、小麦播种机86台、激光平地机
11、45台、其它农业机械270台,此项目享受补贴的农户有1205户。 (四)认真实施杏热风烘干房制干产地初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2.5万元,其中自治区设备专项资金128.1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00万元,农民自筹50万元。此项目建设规模25座,分别设在哈尔巴克乡、塔尔拉克乡、阳霞镇、策大雅乡和野云沟乡等5个乡镇。今年,25座烘干房全部投入使用,共烘干80余批次,烘制鲜杏227.2吨,烘制各类杏干69.495吨,已营销的杏干价格为4080元/公斤,全县25座烘干房纯收入可达90万元以上。在杏子烘干房全部完工到调试完毕期间,我局积极主动与企业联合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1200人次,就近就地转
12、移劳动力500人次,劳务创收210万元。 (五)认真落实各项惠农项目补贴工作。一是小麦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根据巴财建2014134号关于拨付2014年度自治区种植冬小麦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自治州财政下达我县小麦农资综合补贴面积为13万亩,补贴资金1365万元,补贴标准每亩补贴105元,补贴对象涉及全县10个乡镇1个农(牧)场的小麦种植农户。此项目正在实施中。二是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全面展开。2014年,巴州财政下达给xx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246.88万元,补贴面积86.33048万亩。其中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95.45万元,补贴面积13.03万亩,每亩补贴15元;玉米良种补
13、贴资金96.1553万元,补贴面积9.61553万亩,每亩补贴10元;棉花良种补贴资金955.2747万元,补贴面积63.68498万亩,每亩补贴15元;目前,此项目正在实施中。三是巴州粮食种植直补项目拨付快捷。根据巴财建2014162号关于拨付自治州2014年小麦种植直补资金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2014年小麦种植直补工作,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局制定了2014年度xx县粮食种植直补项目实施方案,对直补进行了细化,落实冬小麦补贴面积13.03万亩,补贴资金130.3万元,根据分解落实到农户的小麦种植面积花名册已上报县财政局。 (六)其他项目。我县还承担的有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
14、xx县项目、2014年中央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棉花高产稳产建设等项目,项目资金共计750万元。目前,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采购基本到位;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物化补贴已发放完毕;棉花高产稳产建设项目土建工程正在施工。 三、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一)深入开展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以“科技之冬”、“阳光工程”为契机,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内容涉及种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大田蔬菜种植、栽培技术、育苗、肥料配方、病虫害防治、农机安全等方面。去冬今春,我局共举办
15、培训班10期,共发放明白纸、技术手册等宣传资料3500余份,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19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户965个,驾驶员安全学习参学率达到82%以上。 (二)认真做好天剑试验示范工作。组织农技中心开展棉花“3414”田间试验和肥效校正试验各4个;创建示范田8个,示范面积达1.2万亩 (二)深入开展测土配肥工作。结合中央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14年我县推广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场65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4800户,发放施肥建议卡650份,制定配方肥配方3个,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5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达7500吨;举办测土配方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人员2057人次;广
16、播电视宣传4次,制作报刊简报16期,墙体广告和横幅125条,网络宣传31条,科技赶集6次,召开现场会18次。另外,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3个,建立万亩示范区3个,20亩村级示范方12个,农民面对面指导服务15场次,村级施肥信息公告栏65个。 (三)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工作。今年农作物病虫调查工作从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对全县冬小麦,杏树介壳虫第一次普查。三月中旬对全县八个乡镇农作物病虫越冬后情况进行调查。并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四定一查”和没半月一次的全县普查,按时撰写农作物病虫情报12期,制作电视预报维、汉各5期,共10期。同时按时上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报表共计400多期。 (四)
17、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预计2014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8268.93万元,比2013年同期的131673.75万元增加6595.18万元,增长5%。第一产业收入127335.2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21514.57万元增加5820.69万元,增长4.8%。其中:农业收入100843.12万元,比上年同期的97585.2万元增加3257.92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收入3027.6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829.04万元增加198.57万元,增长7%。第三产业收入7906.0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7330.14万元增加575.92万元增长7.8%。2014年全县农村劳动力人数40729人
18、,比上年同期40297人增加432人,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21676人,第二产业劳动力人数3092人,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4043人,剩余劳动力人数11918人,比上年同期减少73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1438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5258.8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3181.83万元增加2077.04万元,增长15.75%,外出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五)认真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据统计2014年1月至9月,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9.35万亩,其中棉花受灾38.37万亩(其中基本农户受灾14万亩),设施农业受灾1452.3亩,玉米受灾3804亩,瓜受灾4527
19、亩,农作物经济损失达6148.965万元。目前,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已于5月初全面结束。据统计,全县调拨早熟棉花品种6个,共计267吨,补种棉花8万亩,重新播种棉花6万亩。 四、认真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工作为准确核实xx县棉花种植面积,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2014】64号文件关于印发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县农业局根据文件要求印发了致棉农一封信、宣传提纲等各类宣传资料(维汉)共4万余份,发放给全县种棉农户。为进一步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补助项目的政策内容和重要意义
20、。种植证明是农户交售籽棉的有效凭证,直接关系到棉农能否领取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的问题。县农业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协调经自治区挂牌认可的九家棉花收购企业应当依据农业部门开具的种植证明收购籽棉,并由收购企业向交售籽棉的棉农出具收购发票等,让棉农享受40%的籽棉交售补贴。截至目前,已发放种植证明17525份。 五、2015年主要工作计划2015年,xx县农业将继续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一是在确保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21、采取政府协调、集中连片、开发商投资、承包经营的方式,逐步形成规模化,力争设施农业发展达到3000亩,使之逐步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产业;二是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小麦种植面积1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10万亩,对集中连片种植进行适当奖励,确保粮食自给有余;三是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高品质”的方针。棉花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力争棉花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面积达到20万亩;四是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鸿泰棉业、华隆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棉花、杏子的生产能力,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
22、间“利益共享、风险共但”的合理分配机制,使农民尽可能多的从农业产业链的扩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五是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害监测。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从人力、物资上加强投入,使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8%以上,抓好棉花“两虫一病”的防治,将农业病虫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化服务。六是继续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行使执法权力,维护农业发展良好秩序,搞好农业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农资市场的整顿和管理,组织种子、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专业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执法,不断规范轮台农资市场秩序,严防农业病虫害传入我县。七是抓好农产品
23、质量安全,逐步建成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问题基本解决;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下降;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开展高毒农药整治;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八是抓好技术服务工作。扎实做好小麦收获、复播玉米技术指导、棉花后期田管及病虫害防治、杏树采后病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深入农户,加大落实常规管理技术的力度。对从500名科技示范户中遴选的100户科技示范户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农业技术的示范点,进一步做好
24、“三夏”和“三秋”服务工作,确保播种质量。九是加强农机市场管理。做好农机维修网点换牌、发牌及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继续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抓好田检路查及清理整顿“黑车非驾”,重点抓好轮南镇塔河大桥北岸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十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大改造农区的水、电、路的投入力度。 六、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
25、,使农民能合理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二是扎实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全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鼓励广泛应用良种、良法、良技提升单产,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全面开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训,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新型现代化农民,全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新型农民要求,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积极申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三是抢抓
26、机遇,加大农业项目工作力度,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坚持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以“突出特色、打造优势”为目标,把项目工作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按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多渠道、多方式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沟通,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编制、申报,抓好项目跟踪、服务,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自治区的支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继续向农村能源沼气、粮食安全、植保工程、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设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标准节水灌溉、农作物高产创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展。四是全面启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测
27、报工作,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害监测。依托初建成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覆盖率,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提高农民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损失,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实现区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信息引农,强化服务。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收集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完善全县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功能,开展技物结合的农业咨询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容,改变单一的产中咨洵服务为产前决策咨询、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加工销售信息引导等全程服务。六是加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积极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节约水资源的“三高一节”农业。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