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书 山水之村 -称_村 意义:新农村建设_试点村 定位。以山水为依托以生态果品为产业的山水之家。 目的。经后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旅游开始从旅游风景区转向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城市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怎么回避城市化,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让环保和生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这就是_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a、建立_县新村改造的试点村 b、建立_乡新能源节约型乡镇的经济运作模式。 c、新村的农民生态建筑样品房居住中心 d、旧村历史文化的保护 e、一个动物、昆虫等种群共存的“生态井田制”产业结构 f、绘制以村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图 j、建立政
2、府、村委会、村民、绿十字的合作管理机制 h、新农民进城技能培训计划 一、项目概况 “山水之村”概念的核心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倡导公民参与,提倡因地制宜,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生态管理,发展健康经济,体验田园生活,推动绿色经济,固定收入来源,农民长期收益,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个人、自然、生态、经济、文明一体的“山水之村” 二、村基本情况 1、项目地点 位于_西北部_县区,距_70公里。 2、交通 八达岭高速,101国道 3、时间。20xx年20xx年(二年)力争在20xx年奥运会前完工。 4、环境。村的历史625年,居住村民为25代,全镇森林覆盖率92,是_唯一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地域
3、。 现保存的村落极为完整,因有泥石流的危险,危险住宅全部搬迁,遗留村落进行加固,同时泥石流的山体恢复生态植被。 1、村庄情况 全村80户,275人,在册农业人口252人,非农业人口23人,在外打工人员25人,学生37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旧村占地50亩,新村占地22亩,地下水位260米,相对比较稳定,冬天饮用山涧泉水。 村人均收入390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村民收入的52来自二、三产业,当地特产鸭蛋、板栗、山果 日照冬季:8:00-17:00点夏天:6:00-20:00,冬季温度:零下12度夏天:139度,年降雨量300毫米 30年前这里大河
4、小沟有水有鱼,果树植被成林,今天“菜室河”没水了,周围的农户、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生活垃圾90散落在村庄和河沟两岸。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地严重板结。 村民关爱环境和集体意识大不如从前,人的文明习惯和卫生习惯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而提高,要提高公众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公众参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试点村改造的具体内容: 1、实施时间 第一年完成基础设施工作,第二年完成环境与产业调整工作 2、项目规划说明 第一期:规划 在50亩原村庄中搬迁80户中的40户,用22亩耕地作为周转用地,建设新村,在原村庄调整出22亩归还耕地,保留老村28亩遗址村进行改造。 第二期:实
5、施 1、政府(镇、科协)与绿十字具体指导工作 2、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工程进入实施 3、20xx年2月完善前期可行性报告 4、20xx年2月完善耕地周转和新村改造审批手续。3月初完村民搬迁和旧村改造登记手续。4月建设规划设计,4月底进行施工,同时对本村镇农民技术培训(建筑、有机农业、民俗、文化、饮食等)。 5、新村。20xx年10完工主体,11月-12月装修,07年春节前首批农民入住。 6、旧村:20xx年5月_8月进行旧村改造,9月10月环境恢复,公园、中水、资源分类(垃圾)等同时开工, 7、20xx年春天第一件事恢复山体和新村生态系统的树木。以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果树为主体。 8、村边和道路
6、以种植农村蔬菜和果树为装饰,回避城市景观。 第三期:新村建设(二部份): 第一部份新村: 1、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分类中心,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生态建筑),采用地埋式无动力中水回用系统。 2、建立有民族和_文化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白墙小黑瓦),生态小公园,溪流休息停。 3、新旧村统一用本地区的砂土石头做村内道路,主要行车之道用水泥路。 4、节能降耗性的房子、厨房、卫生间、厕所、猪圈和沼气池,杂货间(地窖)。房前屋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书第2页 后有树。 第二部份旧村: 1、整理旧村卫生,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农具和村庄摆放物要有特点,建沼气池、中水处理系统。 2、旧村
7、镶嵌明清古石雕20个,尽力恢复二、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式厕所,风箱、洗脸架、农具、照片。 第四期:产业规划的调整 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同时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遗址村的恢复要以接待游客为标准、公园和丘陵地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第五期: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旧村建立综合服务社 四、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
8、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生态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和谐为原则,以现有的环境为中心,以人怎样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为原则,建筑在树木之间,河道之间,在为人设计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物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建造出它们的家园。 2、建筑材料:全部使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墙砖、石、泥土) 3、公共设施。中水回用、污水净化、中水回用景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确保
9、没有污水流出村,并成为浇花、洗车、厕所冲水、环卫用水。 4、设计力求赋予建筑传统的精神和崭新的面貌。建筑采用_传统的灰色为主色调,使之稳重而不沉闷。 专家顾问: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龚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五山模式理念的倡导者之一、 社会学者 沈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叶齐茂: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新农村建设顾问 仝志辉: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康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系教授,生态环境学者,博士生导师 宋庆华:国家民政部顾问,社区参与行动负责人 李永青:日本东洋大学博士后,资源与环境学者(绿十字日本分会负责人) 赵孟营:_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10、,(_大学)社会学博士 叶榄:中国十大青年志愿者、地球奖获得者,环境教育(绿十字理事) 柳建:皇家建筑设计师(绿十字志愿者) 胡煜:环艺雕塑家,清华大学(绿十字志愿者) 六、投产价值: 用25亩地,人均1。2万,基层实施争取有政府支持,老村争取同样的补助,因为老村改造困难更大,可是老村保留,对未来观光和旅游的价值远比新村更有价值,有较好的升值的空间。 七、置换或补偿 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旧村保留、置换和拆迁工作组,此工作有“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负责。 八、试点村改造的领导小组: 镇领导:乡长孙平农服中心主任李长旺 村领导:支部书记:范长雨村主任:陈宝国 规划设计:_绿十字主任:孙君、李有栋 专家顾问: 九、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将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深入,“_镇”作为一个生态和环境为主题的相结合的新农村,将成为_县和_农村发展的又一亮点。 “山水之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降低经营风险。 (1)与政府合作范围 (2)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手续 (3)减少前期投入成本 (4)缩短资金流转期限 (5)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整体规划 附件: “山水之村”策划书 “山水之村”规划方案(文字部份) “山水之村”联席会机制协作书 “山水之村”合作协议书 _绿十字简介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