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区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县区位于江西中部,紧邻XX市中心,吉泰盆地的北边.地理位置东径114251155,北纬26502738。东边为青原区,南接泰和,西连永新、安福,北毗吉州区、XX县区、XX县区。总面积2096.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地形以低丘岗地为主,南、西、北三面环山,逐渐向东倾斜。西南罗霄山脉延伸主峰龙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728.7米。全县地貌构成低山丘陵分布在西、北县界上,平原低丘岗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周围、赣江西岸。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年平均气温18.3,
2、极端最高温度40.6,极端最低温度-8。年平均降水量1458毫米,平均日照时间1814小时,无霜期281天。辖19个乡(镇),315个村委会,281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3229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70人。农村劳动力155683人。县内公路纵横、水系密布,水陆交通比较发达。赣江自南向北穿越县境,过境21公里;105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内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 二、花卉苗木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的经营单位有湘 赣苗木绿化有限公司、澧田苗圃、江西吉安隆回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吉安金泰苗木基地四个经营单位,主要分布在梅塘、澧田、敖城及凤凰几个乡镇,总
3、面积共3800亩。主要培育树种有樟树、桂花、玫瑰花、红豆杉、杜英等树种,苗木年产量有45.6万余株,年产值达到4560万余元。都是以公司或个体的经营模式建立,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近千个。目前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其经营成本(包括亩均基地建设投入1800元/亩、年租地费100元/亩、管护费100元/亩、其它费用70元/亩)。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100亩,企业增加到10个,年产量达到68万株,产值达到10219.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到2020年我县花卉苗木达到7600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株,年产值达到2002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四、政策保障及科技
4、支撑 我县领导对发展花卉苗木发展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县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优惠政策,县财政对连片2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并成立了县林业科学研究所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科技协会。对苗木花卉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篇。沭阳花木产业现状及思考沭阳位于全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属花木生长。沭阳花木栽植历史悠久,在引种驯化、系列栽培、选种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实施“花木XX县区”战略,引导农民进
5、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花木产业,使花木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18万人,年花木销售收入20亿元,产值9.37亿元。颜集、新河、庙头三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基地镇。 一、花木产业现状 XX县区花木栽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花木的商品化生产。近年来,我县瞄准城市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花木业在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特别是苏北抢得了发展先机,并具备了明显的产业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围绕“提升老花区,拓展新花区,着力打造全国第一品牌”的总体思路,我县立足传统优
6、势,坚持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全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扎新路和324省道花木XX县区发展迅速,扎下、庙头、龙庙等乡镇新扩花木面积近6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基地15个,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已拓植花木面积10万亩,建立花木生产基地10个,全县形成了“两区一带”的花木生产新格局,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颜集镇花晏村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金叶女贞之村”,新河镇新槐村实现了“人均十棵果,户均两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 二是产业特色日益明显。目前我们先后引进了比利时杜鹃、马褂木等150多种国内外高档名贵花木,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5大类3000余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7、优势。新河镇周圈村的胡玉珊从上世纪八个年代开始从事盆景的制作,在其带领下周圈很快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市场,周圈村已成为全省闻名的盆景生产和销售基地。 三是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早在1997年,我县就与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建立了花木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2000年,与上海园林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园艺人才;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虞姬花木学院。近年来,我县又主动与中科院、南农大、南林大、中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联系,及时吸收和转化他们前沿、实用的花木科技成果;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等部门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两个花木组培实验室,年可繁育150万株珍稀木本花卉幼苗和150万盆高档盆景及
8、鲜切花。我县花木龙头企业苏北花卉有限公司在其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花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他们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大规格花木的容器苗培育技术,去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建设了占地2万平米现代化的温室,实现了花木种苗繁育的周年化和无土化。 四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启动龙头带动战略,已建立了苏北花木盆景公司、花卉林果总公司、绿苑花木集团公司、虞姬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有力地带动了我县的花木生产。目前,我县已拥有国家二级资质花木企业2家,三级资质花木企业42家,公司资产百万元以上的花木企业50余家。实施品牌战略,为了提高花木知名度,促进花木生产,我县申请注册了花木商标8个,虞姬商标系省著名商标,
9、虞姬牌花木是市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28个省市和地区。颜集花卉建成高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产花木20亿株。实施市场化战略,建成了205国道沿线庙头20里花木市场、虞姬花木市场、新河盆景市场和沭阳花木大世界等花木交易市场。其中花木大世界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花木交易大市场,总投资8000万元,市场年交易额15亿元,提供近5000多人的就业岗位。 五是营销手段多种多样。全县有近两万名花木产业经纪人活跃在花圃苗地。在多年的花木营销中,他们的花木销售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进步,已经从一张嘴二条腿转变为依托花卉协会网、沭阳农业信息网、花乡沭阳等网站,收集、整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花木信息,宣传推介沭阳花木,发
10、布相关广告,建立网上市场。新河镇新槐村的张九大是全国闻名的花木销售经纪人,在许多城里人都不知道网络的九十年代初就在互联网发布花木信息,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 二、花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花木产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花木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花木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技术推广滞后。彩叶花木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比较长,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仍有相当部分的苗圃处于零散杂乱状态,花农仍沿袭传统的“小而全”种植模式,造成一个田块中品种杂乱,花木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成本大;设施花木种植面积小,棚栽花
11、木数量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较弱,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品牌建设正在起步。目前,全县只有一个省著名商标,一个市名牌产品,一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无论从品牌和商标的质量和数量看,都很难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花木市场的竞争。四是花木产业外向度低。全县仅新河有少量的干花出口,还没有自营出口的花木企业,花木产业的外向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和扶持。 三、着力打造花乡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保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大发
12、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花木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投入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型投入机制,加大对花木生产的投入力度。一是坚持以花招商。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强 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外商资本投入花木产业。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促进花木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我县农业开发扶持资金广泛挖掘花木产业资源,精心编报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
13、度。三是整合支农资金。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在“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向花木产业倾斜,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二)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 花木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必须蕴含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引进花木新品种,提高花木质量,提升花木档次是我县花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是抓科技推广。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实施花木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和推广优良、绿色、环保花木品种,提升花木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抓新品种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南北花木过渡驯化理想中转站作用,加快花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新产
14、品,打造地方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把我县花木基地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邀请专家教授来沭阳开办讲座,讲授先进技术,选送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去学习培训,提升我县花木行业的内在品质。花木协会将创造条件组织会员“走出去”,经常与发达地区开展花木技术交流,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抓典型引导。因地、因村、因户制宜,以点带面,提升花木盆景传统工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和商品盆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无土化生产。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苗木繁育体系,积极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以规模生产为重点,全力提高花木产业化水平
15、实践证明,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取得规模效益。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新花木,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优势产业带,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花木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专业化基地建设,尽快建设花木育种基地、试验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整个花木产业的发展。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与花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花木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16、积极探索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四是打响花木品牌。以花木协会为龙头,以企业为载体,以区域特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花木品牌战略,加大花木品牌创建和整合力度。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花木产业外向度 世界花木业近年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 作为传统花木生产区的沭阳,外贸出口才刚刚起步,必须引导花木生产企业和生产者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多了解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拿出特色,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大力发展新的花木流通网络,我县以建设
17、“沭阳花木大世界”项目为契机,鼓励花木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销售网点,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促使我县花木业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要求。 (五)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尽力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围绕花木产业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为花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优惠政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流转规模,扩大规模种植面积,鼓励花农走出去,种植大户到外乡镇承包土地从事花木生产的,在税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花木发展重点区域铺设村村相通、组组相连的黑色路和砂石路,改变花木产区交通困难、花木滞销的问题。同时,加快花区农田水利、电力建设,切实解决了花农的实际困难。 第三篇:
18、XX县区产业发展历程现状规划目标及措施XX县区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主要历程 建国以来,XX县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关键时期。1949年至1984年,粗放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海洋捕捞,后期逐步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至1997年,经济发展腾飞阶段。随着1984年XX省海岛工作会议召开,我县在全国率先实施“耕海牧渔”发展战略,实现了单一的捕捞业向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战略转移,构建了海带、扇贝海珍品养殖新格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成为XX省第一个小XX县区,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居全国14个海岛县之首。1997年至2002年,经济发展困难阶段。1997年以后,由于主导产
19、业栉孔扇贝连续大面积死亡,捕捞资源日趋衰减,海岛的两大支柱产业严重受挫,经济急剧下滑,在全国14个海岛县中,长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已经由过去的首位降到下游水平。2002年至2007年,经济平稳恢复阶段。2002年8月,XX省委、省政府在长岛召开现场办公会,为长岛提出了三年大发展、大变样的奋斗目标。长岛立足海岛自身实际,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多品种养殖格局初步形成,海岛旅游、风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XX省和XX市全力支持长岛科学发展,XX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和海岛特色,确立了一个目标、两大布局、三大产业、四大工程的 “一二三四”发展
20、思路,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县和山东海上明珠,全力打造富裕、魅力、和谐长岛,两大布局就是统筹发展南五岛和北五岛两大板块,三大产业就是做大做强生态渔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四大工程就是营造100万亩海底森林、发展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开发100万kw海上风场和引进100万进岛高端游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展开规划,聘请了中科院、同济大学等单位一起搞好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生态渔业、陆岛交通、电力发展等规划。二是推进项目,围绕四个一百万工程开工建设了县医院改扩建、悦海假日酒店等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1个,基础设施项目39个
21、。三是借助外力、争取政策支持,累计争取各项支持政策29项、支持资金4.27亿元、各类借款9600万元、贷款2.7亿元。四是启动内力,围绕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和财政群众收入双增两大目标,通过培植风电、旅游、航运和加工业拉动财政增收,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和服务业拉动群众增收,长岛经济发展步入发展速度最快、结构最合理的新时期,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亿元,年均增长19.5%;财政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0018万元,年均增长25.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5元,年均增长13.5%。多方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10月16日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长岛局部对外开放。2008年2月4日国家宗教局批复
22、建设庙岛大型妈祖露天塑像,成为全国第四座也是唯一道教塑像。2008年11月 9日蓬长大桥及跨海通道经温家宝总理批示、进入国家层面。2010年8月15日成思危、龙永图、蒙代尔等国内外50为专家学者在海岛经济论坛上就海岛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进行论道。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等称号,第五次荣膺“全国双拥模XX县区”。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上,海底造林和生态养殖达到49万亩、71万亩,捕捞业向海洋物流和海上旅游转变,海底造林和生态养殖引起媒体和上级
23、强烈关注,新闻联播用2分40秒专题介绍,新华社内参和瞭望杂志等均予长篇报道,回良玉副总理专门作出批示,科技部将长岛列为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研究基地,农业部在全国推广10个长岛模板、每项补助1500万元,社科院专家认为这是海洋经济一项革命性工程。两个100万工程建成后,年水产品产量100万吨、优良种质1.3万吨、产值360亿元。 在100万高端游客引进工程上,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一般游客向高端游客转变,重点建设南北长山岛母港和庙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螳螂岛、砣矶岛等子港,南北长山重点建设五星级酒店、分时度假地产、岛陆连接大桥、邮轮港口、公共机场、游客中心和海岛论坛基地,庙岛建设妈祖文化公园,
24、大黑山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小黑山建设特色风情度假区,螳螂岛建设 高档度假区,砣矶以北五个岛建设休闲渔业基地。长岛旅游引起上级高度重视,市委提出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将长岛定位国际休闲度假岛,省委研究室专门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呈报打造长岛高端旅游岛调研报告。吸引100万高端游客来岛后,年门票收入1亿元、直接收入40亿元。 在100万kw海上风场开发工程上,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100万kw海上风场规划、正在进行500万-1000万kw论证,这一资源引起国家发改委和省市政府以及国内外大企业高度重视,我们已经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和维斯塔斯、西门子公司等洽谈,成立长岛新能源开发公司进行
25、风能、海流能、波浪能等新能源开发,并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整机安装等方面进行链条性引进配套,海上风电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整个工程投资1000-2000亿元,一期100万kw建成后,年发电28亿kwh、收入30亿元、利税13亿元,年节煤102万吨、节水840万吨,减排co2和so2273万吨、烟尘灰渣48万吨。 三、发展规划目标 2015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南五岛休闲度假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形成构建以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美元;以休闲度假产业
26、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 点。 2020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国际化水准的休闲度假产业体系和世界知名品牌的旅游精品,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满足中外休闲度假游客需求,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万美元;以休闲度假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四、重点发展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构建海陆空交通网络,海上建设中心渔港、邮轮港口和游艇码头,陆上开工建设南北长山大桥,启动蓬长大桥、
27、西三岛连岛和环岛公路工程,空中建设大黑山岛小型机场;二是搞好电力保障,建设全域双回路输配电工程;三是改善供水条件,推进万吨级海水淡化站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 提速增效、转型升级,将休闲度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与文化、渔业、新能源和海上航运等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突破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全力推进整岛开发,投资90亿元开发星级酒店、度假公寓、游艇俱乐部等高档接待设施,发展海上旅游、度假疗养、美容养生、邮轮游艇、免税购物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休闲度假产业集群;二是着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妈祖文化公园、大型妈祖 塑像、“渔家乐”民俗风情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提升旅游文
28、化品位;三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投资27亿元加快推进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在提供旅游特色美食同时发展渔事体验、渔区观光等休闲渔业,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投资100亿元开发500-1000万千瓦海上风场,为国际休闲度假区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五是积极发展海上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业。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和修造船业,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港建设,开辟国内国际海上邮轮航线,发展邮轮经济;依托国际游艇母港、休闲渔港建设,发展游艇产业。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七都镇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七都镇拥有20公里太湖岸线,区域内空气清新,水质清冽,素以“一级空
29、气、二类水质”而闻名遐迩,是传统的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一年结多熟,天天有鱼虾”是对江南水乡七都镇的高度概括。 七都镇位于XX省XX县区西南部,南临XX省XX市XX县区XX县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02.90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36平方公里。七都镇与XX省XX市毗邻,东距上海90公里,北依太湖至XX市54公里,西达湖州45公里,南到XX市90公里,靠大运河支流,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七都镇主要产业: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主要产业。以“中国光电缆之都”闻名的七都镇,现有40多家光电缆生产企业,电缆生产线168条,生产能力达2500万对公里;光缆生产线31条,年产量300万芯
30、公里,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光电缆已经成为七都享誉国际的名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光电通信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目前,该镇形成了亨通、新恒通、巨通和双塔“四大集团”,成为七都光电缆产业的龙头。该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龙头企业走出七都,迈向全球。七都镇经济以林茶为主,七都镇有山场20.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92万立方米,茶园总面积10800亩,年产干茶200吨。并盛产多种无污染的高山野茶,制作精细,色泽翠绿,汤浓味醇,堪称茶叶佳品。每逢茶季,八方客商和周围数千农户云集七都镇茶叶专业市场,年交易量200多吨,交易额近千万元。工
31、业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有福建客商投资的三林人造板、浙江客商投资的世明扇业、段家木业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在七都镇入户,2008年又引进了总投资3580万元宏峰金属材料公司入户七都镇650亩工业园区内,占地30亩,已投产。 七都镇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自古就是石台东部的商品集散地,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在镇所在地兴建了农贸市场、茶叶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周围7个乡镇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工业品下乡的中转站。还兴建了二条以商业、修理、服务为主的新商业街,吸引了浙江、江苏等省市大批客商来此经营,常年入市的个体工商户260余户,其中大户108户。随着新七都镇的建成,七都镇规模的
32、扩大,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总体方针,七都镇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步伐,树立s325省道中心建制镇新形象,不仅仅是“大大的七都村”,而且是“大大的七都镇”。 (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 当前,七都镇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旅游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存在着强大的需求潜力。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跨国旅游者的长途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将使国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增加,预期旅游消费继续增长,市民出游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业将面临迅猛发展的势头。 从七都镇的资源、产品开发及所处
33、的环境看,也有巨大的供给能力。一是区域发展空间上,特别是环太湖地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二是旅游产品发展空间上,旅游正从一般性的观光向观光与休闲并重,节庆旅游、修学旅游、会展旅游、游船旅游、婚庆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尚未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到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十分有利于七都镇旅游业的发展。七都镇所在在华东地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切有利于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要素,七都镇都将是其最直接的受益者。七都镇所在的吴江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随着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必将带来大批商务旅游者,同时我市有较强的经济作后盾,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旅游条件。 (
34、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七都镇目前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型、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正处于开发之中,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与当前国际上单纯观光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小,度假型和文化型旅游、追求刺激的特种旅游以及复合式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不相一致。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正是七 都镇旅游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旅游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且内部与其它产业之间的配套服务还不完善,经济效益结构性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缺少新的旅游增长点,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也是对今后发展的严重制约。 沿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35、及趋势 一、发展旅游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 第一,区域内各地的旅游资源存在着互补性和优势叠加性。地理位置好,交通网络发达,与国内各城市以及邻国市场往来便利;具有国内外良好的客源基础;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明显、相互搭配、风格互补,形成叠加优势。例如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浙江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及江苏的山湖风光与人造景观资源相互组合,魅力无穷。 第二,市场定位上存在层次性。区域内的大城市一般比较适合中高档市场,而中小城市一般比较适合中低档市场。如上海的优势在于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购物旅游;浙江的优势在于宗教、观光旅游;而江苏的优势则在于民情、观光、休闲康复和文化娱乐旅游。另外,不同地区接待设施和服务水
36、平、消费水平以及已经确立的国内外目标市场也有所不同。这种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档次、不同需求的旅游经营结构,为环太湖旅游区域开展一体化合作、提高整体效益奠定了基础。 第三,客源输出与输入相结合。区域内各地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又是居民出游率高的旅游客源地,这不仅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各主体之间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保障。 二、环太湖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发展的对策选择 第一,综合评价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整合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群,注意衔接和互补,避免雷同性开发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第二,按照各地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交通条件,通过整体设计推出系列旅游线路和整体性旅游产品,注重创
37、造区域的总体旅游特色,形成区域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对区域性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进行联合宣传和整体营销,旨在创建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打响环太湖区域的优质旅游品牌。 三、以客源为导向的环太湖区域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途径 第一,在国内市场方面: 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国内客源是当前环太湖旅游区的主要市场,在开发和改造观光旅游产品时,既要注重突出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高品质,同时又要注重软件的建设,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 发展新型的观光旅游产品。一方面环太湖区域山水风光秀丽、历来是“鱼米之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开发观光农业、生态植物园等新型的观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区域周边临近上海、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
38、的大城市,此类产品能够更好的迎合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休闲的旅游体验心态。 开发度假型旅游产品。环太湖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旅游资源等很适合开发度假和休闲旅游产品,同时,这也是当前旅游热点产品和市场需求的趋势所在。 第二,在国际市场方面: 以观光旅游为主体。观光旅游是本区域的主体优势资源和基础旅游产品,今后力争在传统的静态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保护,突出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适度增添参与性和真实性,加强宣传,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开拓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商务和会议旅游市场。基于区域良好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经济条件、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和接待设施,进一步开拓商务和会议旅游市场,打造环
39、太湖商务会议旅游中心,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产品档次,增加旅游收入。 顺应当今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和本区内旅游资源的特点,推出康体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新的旅游热点产品。 七都镇的旅游发展对策以及发展目标 七都镇原有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如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所以七都镇要想发展旅游业应该着重强调产业升级,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环境的治理保护。1产业升级七都镇原有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如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发展旅游业应当首先处理好这些第二产业的转移,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对于当地的旅游发展是致命的。七都镇地方政府应当和相关企业
40、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产业转移(向内地等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五篇:安集海镇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XX县区安集海镇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基本情况。安集海镇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西段,镇区东距XX县区城27公里、距XX县区55公里,西连独山子、奎屯,北与农八师团等团场相邻,北疆铁路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安下省道纵贯南北,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辖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共有13个行政村16个小组,20个党支部,23个站所、1所学校。共有耕地116600亩。由汉、哈、回、维等13个民族组成,截止2010年底,全镇共有人口19126人,4065户,其中汉族人口13675人,占总人口
41、的71.5%;少数民族人口5451人,占总人口的28.5%,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乡镇。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我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024亿元,较上年工农业总产值7.2625亿元增加了1.761亿元,增长25.8%,其中, 一、 二、三次产业分别为3.296亿元、3.866亿、1.862亿;农牧民人均收入12227.62元,较上年人均纯收入10501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726.62元,增长16.44。完成固定资产4900万,比去年4522.8万元增长了8.3%。2010年,全镇非公有制企业21家,其中辣椒落实议项资金4600万元,引进到位资金760余万元。 安集海镇是典型的平原农业镇,农业基
42、础较好水源充足,水土光热丰富,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以种植辣椒、棉花、小麦、玉米、番茄、花生、黄豆、豌豆、西甜瓜、油葵、蔬菜(豆角、大葱、薯类、洋葱等)为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打造打造红色辣椒产业。辣椒产量大、质量高,特别是“线辣椒”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外观色泽鲜红、光滑、细长,具有皮薄、肉厚、油多、籽香、辛辣适中、营养丰富等特点“朝天辣”以其色鲜、味辣、肉厚、香浓等特点,驰名海内外。2010年种植辣椒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平均亩产量120公斤,总产量9.6万吨,按7000元/吨计算,总产值6.72亿元。已成为种植业中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明显突出
4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0年,我镇农业种植总播面积128600亩,正播面积116600亩,复播1200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867.6亩,占正播面积26.5;其中:小麦7627.6亩、玉米21200亩(其中早玉米1000亩),黄豆1700亩,豌豆34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650亩,占正播面积的31.4%;其中:棉花32500亩,番茄850亩,花生700亩,西甜瓜500亩,油葵1600亩,打瓜500亩;蔬菜播种面积48962.4亩,占正播面积的42%。其中辣椒46439.4亩(含开发地共种植面积达5.2万亩),早豆角1200亩,葱苗1000亩,薯类273亩,洋葱50亩。辣椒种植业的
44、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庄村村民郑雅升与陕西岐山农机部门共同研制的辣椒精量播种机,下种量达300克,普及辣椒精量播种机800余台,播种面积达3万亩地以上,其中远销售到XX县区、金沟河镇、142团等地达260余台。2010年,新增辣椒采摘机4台、玉米采摘机2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20台、引进液压翻转双向犁10架、清选机1台、联合整地机9台、动力驱动耙1台,新建200亩以上的农机化标准作业示范基地共23个,农业机械率达95以上。 辣椒经济人、合作社组织发展壮大,辣椒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目前已成立4个辣椒专业合作社、1个蔬菜综合专业合作社。年收购鲜椒达3000吨、干椒达2000吨。在继续完善合作社“五统
45、一”的基础上,以晒场管理为抓手,以安集海镇大型辣椒批发市场为契机,制定了安集海镇辣椒晒场管理办法,从而规范辣椒晒场管理。通过科技兴镇工作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牧民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程度。聘请XX省XX县区辣椒专家张海明前来我镇现场指导辣椒种植技术和传授辣椒标准化生产模式,组织村干部、工作队员等人农业标准化、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运行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共推广使用杀虫灯14盏。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实施面积达3万亩,其中线椒2万亩、大葱1万亩。以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迅猛发展, 一、 二、三产稳步推进。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摘辣椒捡辣椒等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富余劳动力1/8收入来
46、自辣椒产业。 辣椒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条件好。自然生态条件为遵椒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辣椒资源丰富,已有辣椒品系20多个。辣椒晾晒天然基础条件好,是新疆重要的辣椒集散地。 2、基地已形成规模。农户种椒收入1000元/亩以上,与其它农产品相比产值高,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周边县市辣椒产品大部份都集中在我镇统一销售,不少农户因发展辣椒或从事辣椒经营而过上富足生活。安集海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的美誉。被塔城地委行署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十佳乡镇之一”,安集海镇辣椒、大葱产品通过自治区农业厅环境监测站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成功注册了“安集海”牌无公害蔬菜商标。
47、已上报了安集海辣椒和大葱绿色认证申报工作,安集海的“老岳母”品牌辣椒酱已于今年7月向自治区绿色产品办公室申报绿色产品。共有辣椒加工企业2家,生产辣椒酱、二大系列多种辣椒制品,培育出“老岳母”、“安集海”、等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逐年提高,产品不仅畅销全国。 3、市场竞争优势强。我市辣椒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农产品市场都有我市辣椒干销售,深受人们喜爱,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4、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镇区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西段,北疆铁路、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安下省道纵贯南北,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5、机械化程度高,全镇已购进辣椒采摘机的4台,辣椒精量播种机800余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20台、液压翻转双向犁10架、联合整地机9台、动力驱动耙1台。制约我镇辣椒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辣椒深加工不够,销售的主导产品只是原料,为外地加工企业提供货源或出口原料,真正通过加工增值的产品几乎没有。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有待于研制、开发和生产。 2、缺乏上规模、后劲强的龙头企业。目前虽有2家辣椒加工企业,但销售收入少,生产设备差,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起不到以加促销,以销促产的带动作用。 3、企业、经济人、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