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3291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精选-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摘 要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后,学生心理健康倍受关注,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旌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研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直影响教师自身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南京市5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努力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探索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疏导教师心理问题的有效实践操作模式,从而提高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师身心的和谐发展。研究发现,南京

2、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中学教师,且差异明显。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观上与教师的不良人格特征、认知偏差及成长经历有关,客观上与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及管理方式、职业竞争、物质待遇等直接相关。对教师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必须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进行:前者包括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变革管理方式、提高物质待遇等;后者主要借助于教师心理援助中心这样一个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情感与专业支持,向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个人情绪的处理技巧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对教师团体的

3、辅导、组织教师的互助沙龙活动。这样里外兼治,才能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疏导教师的心理问题,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对策一、选题缘由及意义(-)背景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后,学生心理研究倍受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蓬勃兴起,且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极端静止走向动态平衡。教师角色不仅要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还必须有情感的大量投入,不但要有较高的“升学率”,还要求学生“全面

4、发展”,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大量优秀教师流失,来自教师的校园暴力时有发生,教师与同事、领导、学生、家人的冲突事件不绝于耳,教师自杀的恶性事件也不罕见。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抽样调查,168所学校的2292名教师,有51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忧,有说不出的不安感,烦躁,睡眠障碍等。不可否认,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市教育局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南京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通了学生心理问题咨询电话“陶老师热线”,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逐渐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注意。那么,南京市中小学教师

5、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呢?2003底,笔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南京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申报立项,课题组对南京市中小学青年教师进行了抽样测试和调查,发现南京市青年教师的心身健康水平也不容乐观。接近四成的人感到经常不舒服,185的人经常失眠。三分之二的青年教师经常有“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等消极情绪。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工作因素导致的。感到工作压力感程度较高的青年教师达564。教师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无论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对于学生,显然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意义朱春红灵魂工程师的心理困扰【J】大众心理学,20

6、03,(3)IV1提升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教师心理素质。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的模范公民,是蜡烛,是春蚕。这一观念一直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全心全意的献身精神”似乎成了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教师也不应当有自己的教育自由,不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意念。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和课程的革新,各种理念、计划和建议泛滥成灾,似乎要把教师从多年的切身经历中异化出来,变成真正的公仆,甚至工具,其职责就是将别人作出的决定付诸行动不是教师认为什么需要教,而是市场认为应该教什么,教师的专业权利遭到了空前的凌越。但问题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教师又能把握多少

7、呢?由此带来了教师心灵的困惑与挣扎,焦虑与蜕变,也带来了人们对教师的不满和指责,对教育质量的担忧和抱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这样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有志之士纷纷从国家的前途、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利害关系出发,呼吁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受到重视。问题是我们不应当只从教师工具性价值的一面看待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赋予了社会角色期望的“教师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是否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不仅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影响其家庭关系与生活质量。所以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不应当只是发于教师的理想模

8、式,单纯地将教师专业社会化过程中期望教师应有的行为及专业价值内化于其人格中,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教师应该怎样才有益于教育和社会的进步,而首先应当将教师作为主体的人来看待、评价和期望,关注教师作为人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加理智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教师作为人的生命质量。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某种意义上,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幸福感2促进受教育者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

9、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V“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一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 cGinott)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科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替代不了的。”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成正相关,

10、并且相关程度较高2。近年来,有关师源性心理障碍和伤害的报道并不鲜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在生命中的某一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它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简言之,有机体在关键期比在生命的其它时间对环境的刺激作用更敏感。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指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极不稳定,处于模仿体验、实践探索、感悟修养和逐步定型的认知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另一方面是指这一时期是孩子个性心理培养的最佳时期,环境和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负起这个责任来。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人生观和态度品质方面的,也

11、有个性及情绪情感方面的,还有认知和学习品质方面的,这里不作赘述。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身心健康的角度,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必要的。二、研究综述及趋势(一)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尤其是西方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教师知识的研究;教师观念的研究;教师能力的研究;教师行为的研究。1951年,美国斯坦佛大学Fenton教授考察了241名教师,其中187(776)名教师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教育这项工作能有良好的适应,其余542王加绵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报告明辽宁教育,

12、2000(1)VI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人患了神经症,有的在人格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接受心理咨询专家的治疗。1961年,Shipley的研究发现,当时美国人口中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四分之一,而教师人数则高达三分之一:另据美国所作的有关教师不适应症的研究,600名抽检者中175患过神经质或神经症;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日本的堀内敏夫教授曾调查东京市50所小学的1140名教师,发现其中适应不佳的有109名,占总数的9麟:1975年,加腾诚研究指出,教师比一般劳动者患心理疾病的比例要偏高国外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则更多如Natrass(1991)认为压力是教

13、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Dunham(1976)调查发现,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的和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反应更为严重;Traver和Cooper(1993)发现教师的压力水平比一般普通人群高,等等。(二)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93年,贾德善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了基层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一文,自此,很多学者开始进行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研究。从中国期刊网上的搜索来看,19942003年十年间,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文章有一百多篇;从2004年至今,又有200多篇关于此方面的文章发表。如:贾林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14、的调查研究(1999),董文军的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002),叶一舵的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问题与展望(2002),戚瑞丰的关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调查研究(2003),滕春燕等的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人格调查研究(2003),张淑芳等的郑州地区初中教师SCL-90调查分析(2003),张建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困惑分析及对策研究(2004),李百珍等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2004),冯维等的(243名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2004),向祖强等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2004)等等。以上这些研究,一般

15、都是对当地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很少是跨地区的,采用的工具大都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其中独立使用居多。得出的结论一致性程度较高,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有近70的研究结果是教师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总体上看,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有如下特点:1研究工具单一,重复性研究较多。目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工具主要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康乃尔健康问卷(CN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焦虑症状和特质问题(sTAD)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ScL_90症状自评量表,它的特点是容量大,反映精神症状面广,采用5分制计分,能较准确地判断各症状的程度,省时

16、间,易操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但该量表的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因为它主要是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它的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对象是有精神问题的:另外,该量表的常模还是1986年制订的,没有及时更新,单一使用该量表的科学性也值得深思。重复性研究较多。大多数此方面的研究多采用量表对教师的健康水平进行评估,针对一般性的影响因素(主客观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大多侧重于心理测量和经验描述,缺少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2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缺少专业性。大多数研究者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探讨的,教师的职业特征并不明显,或不系统,缺少操作性。笔者将众多的标准概括成六条:(

17、1)积极的自我观念。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的优点,也接受自己的缺点。(2)良好的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有效地适应环境与工作要求。(3)热爱职业,勤于工作。能从工作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并提高自我价值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心境,活在现实环境中,撷取过去的经验,并策划未来。(5)能控制各种感受与情绪,真实地感受,并恰如其分地控制,不至于太过或不及。(6)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标准也适合普通人群,教师的职业特色并不明显。3侧重于数据调查的多,干预和维护方面的少。众多的研究重点都是对现状的数据分析,如:与常模的比较,差异分析等,但

18、维护和干预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即使有所涉及,也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VIII和一般性经验介绍的基础上,缺少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模式。笔者也作了归纳,此方面的探讨有以下几点:(1)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2)从教师个人的角度谈心理的自我调适;(3)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改善教师待遇、当前的大教育环境,但也是泛泛而谈,没有系统的操作方法。(三)发展趋势1研究工具走向科学化、多样化在没有更好的教师心理健康诊断工具的情况下,SCL-90仍然是较好的选择,但要谨慎而科学地使用,只能据此推测,不能轻易下结论另外,单一的心理测量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运用多量表测试是研究

19、的趋势。同时,将量表测试与问卷调查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白评与他评相结合;在注重面的调查的同时,加强个案研究。动态研究、人际互动也是将来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2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兼于目前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许多概念还很混乱,而且多源于欧美或个别群体,所以导致了在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论知识匮乏的阻碍。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应得到进一步加强。3教师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走向系统性和规范化。如前所述,目前教师心理的干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少有效的干预方案和实践模式,也没有明确的、合法的专门机构来从事这一工作,更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经济支持。笔者相信,此方面的

20、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课题将尝试在此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三、有关概念界定和说明1关于心理健康心理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心理健康”的解释是: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亦称“心理卫生”,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态等)保持正常或良好的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明0)关于3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词典(下)【hq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95IX“心理健康”的说明是: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且在个人的身体上

21、、心理上以及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应无疾病;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在社会环境中能有效地适应。这两个定义虽然有一定的出入,但都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不妨碍别人;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的功能把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对于如何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心理健康的,存在两种原则,一是众数原则,另一种是精英原则4。众数原则基于两个假设:1在任何时候,组成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是少数;2社会是健康的,不健康的只是个体。耪英原则来自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倡导,以-lasl曲的自我实现理论为代表,提倡个体的内在本性得到充分发展。比如,Ma

22、slow(1956)认为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是:接受自己、别人和自然的能力;深厚的人际关系独立于文化和环境之外的自主性:创造性;高峰体验;伴有同情心的幽默感等等。表面上看,它们两者是对立的,实际上,众数原则强调的是心理健康的适应性标准,按照这个标准,适应不良的人就不是心理健康的人;而精英原则强调的是发展性标准,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本性和潜能。他们两者是同一连续体上的不同阶段,适应性标准之下,通常被看作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下,甚至是病态的;发展性标准是高层次的标准,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个标准。大多数人界于适应性标准和发展性标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环境和文化,但还没有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

23、自我实现或高峰体验。但一般认为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2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存在一些差异。有人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当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偏离了这个标准,则是不健康的,而也有人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应当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要体现其职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不管怎样来确定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首先不应该将健康与不健康绝对化,认为教师的心理要么是健康的,要么是不健康的,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人格特征,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是有情景性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应当单一地强调适应环境、顺应社会,而要更多地着眼于个体未来的发展和

24、自我实现,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4杨双等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X善的过程。在笔者看来,一个教师,只要他或她情绪比较稳定,没有长期的心理问题,热爱工作,乐于在工作中表现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乐于或愿意同他人交往,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觉察以及接纳自己,敢于面对实际问题并积极谋求解决的办法,那他或她的心理就是健康的。有人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由此出发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因为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每个教师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不同的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障碍,不能因此就说该教师心理不健康。诚然,一

25、些比较明显或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教师的职业压力症、适应不良、人格障碍及人格缺陷、人际交往障碍等,还有一些心身疾病等等的发生,可以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以上各类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现状如何,寻找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谋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办法,从而改善与提升教师生命的质量,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优化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教师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的实践操作模式,从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师身心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26、。(-)研究内容1现状研究(1)南京市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2)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扫描;(3)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2干预研究本研究的出发点或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因此,从关注教师本体出发,从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和生态环境出发来研究教师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是必需的。(1)指向组织层面的干预策略,即着力于教师生存物理环境的改善、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制度的变革,努力消除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根源;(2)指向个人层面的干预策略,即通过教师心理援助中心的构建和运作,从情感支持的角度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组织教师参加团体辅导、互助沙龙,向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个人情绪的处理技巧

27、等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等。(-)研究方法总的来说,本课题既采用了量的研究方法,又大大依赖质的研究方法。在对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闯题现状进行分析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某些问卷和量表。在样本与工具的选择上,我从本市城区、郊区、县区的中小学教师中,在考虑到中小学、重点与普通学校、男女性别构成的基础上,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了约530人构成大样本成为调查和施测的对象。拟选用SCL-90量表,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此方面研究的较科学的量表,为什么选择这一量表前文已有表述。同时针对该量表使用的不足,自编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检验。在进行量的研究的同时,我也在试图将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28、通过较长时间地深入到现场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多方收集资料。我在文中的很多分析源于我对许多教师进行的座谈和访谈,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在“教师心理援助中心”的建立与运作方面,有理性思考,更有与教师的交流与碰撞,而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充分尊重教师们的前提下进行的。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致力于较为全面地分析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客观因素方面,笔者希望能寻找一些新形势下的新因素,诸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否会给教师心理带来影响、目前盛行的“聘任制”、“淘汰制”是否会给教师带来压力等等。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指向个人的干预策

29、略的研究,即如何借助于教师心理援助中心的构建与运作,为教师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包括专业支持和群体的情感支持,而这种支持系统可能是当前最可行和最有效的干预办法。在笔者的积极倡导下,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3月18日,被视为“新生事物”的江苏省首家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秦淮教师心理援助中心”挂牌成立,她在我的课题研究和日常工作中成长着。XIl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30、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第一章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第一节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2004年底,我选用SCL-90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对南京市13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量表及问卷523份,收回有效量表及问卷500份。为了使调查结果更有代表性,本次调查通过分类、分层的方式,尽可能兼顾中学和小学、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男教师和女教师的比例。调查对象的具体特征情况分布如下:峙源 学校类别 学校性质 性别么教 中学 小学 重点 普通 男 女人次 271 229 249 251 177 323百分比 542 4

31、58 498 50,2 354 646一、南京市中小学教师SCL-90量表测查结果(一)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量表得分与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表一:南京市中小学教师 国内常模项目 t检验值MSO(n=500) MSD(n=1388)总均分 145374288 129963876 8036木率唪躯体化 165058 137048 10892车木女强迫症状 179059 162O58 6627木幸人际关系敏感度 162O51 165O6l I540抑郁症 17206l 150059 7783术半幸焦虑症 158056 139043 7565料幸敌对症 175065 I46055 9926栩津恐怖症 13704

32、5 123041 6725木料偏执症 155O。50 1。430。57 5225宰宰丰精神病 145046 I29042 7892枣乖木(说明:木表示PO05,料表示PO01,翱陴表示PO001,下同。)表内数字显示,南京市中小学教师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对均值的进一步检验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度”这个因子外,其它因子和总分与全国常模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各因子的得分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度、强迫症状、抑郁症、敌对症、偏执症、焦虑症、躯体化、精神病、恐怖症。当然,将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量表得分与90年代测查的全国常模进行比对,其意义是有限的,因为它不能反映当今时

33、代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成人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但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是不容乐观的。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国其它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本研究下面将做进一步比对。(二)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量表得分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量表得分的比较表二:南京市 浙江省 河北省 宁夏自治区项目 T检验值(n=500) (n=547) (n=924) (n=631)总均分 145374288 14394361 13634950 14214-4361 O55躯体化 165058 152048 151054 15l042 394掌_肆强迫症状 179059

34、180049 155057 170048 -0299人际关系 162051 176O54 162058 169042 -424#抑郁症 172061 164048 160061 164048 2353*焦虑症 158056 154046 148054 146041 125敌对症 L 754-065 L65053 157060 158士050 274幸掌恐怖症 137045 139046 1414-050 1530“ -696槲偏执症 155050 163050 150054 1544-048 -267哮精神病 1454-046 1464-042 139士O,47 150038 2O(说明:表中

35、的T检验值反映的是与最高分值组的差异。)表中其它三个地区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省、中部地区的河北省、西部地区的宁夏自治区,这三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SCL-90量表得分都是十五期间测2查的结果,与本研究基本是同一时期的。其中杨宏飞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一文中指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处在前四位的是人际敏感、敌意、强迫症状和抑郁5;王景之等人对河北省中小学的924名教师进行测查的结果也显示高于全国常模,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6;丁风琴对宁夏Oed,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其总分、总均分和lO个因子得分也高于全国常模,尤其以恐怖、精神病性、和躯体化最为

36、明显7。表内结果显示,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在总均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症、焦虑症、敌对症这四方面得分高于其它三个地区,进一步t检验发现,在躯体化、抑郁症、敌对性因子上,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在人际关系、恐怖症、偏执症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地区。(三)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表三:类别 总均分 F检验值性 男(n=177) 1481645664144别 女(n=323) 143844127类 中学(n=271) 1421940466265*别 小学(n=229) 149134538性 重点(n=249) 146954273400质 普通(n=251) 1438043601中

37、小学教师SCL一90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三、表四)男教师的总均分高于女教师,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O05),说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女教师。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除“恐怖症”外,男教师在其它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女教师,特别是“敌对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O001),在“偏执症”和“精神病”因子上,也与女教师有明显差异。2中学与小学教师SCL-90得分的差异比较(见表三、表四)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5杨宏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6王景芝,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_,】闸北师大学报,

38、2004,(1)7丁风琴宁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习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6)体水平不如中学教师。尤其是在“躯体化”和“敌对症”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12的情况来看,阳性人数检出率比较高,特别是在“敌对症”上,人数分布最多,接近三成的教师在这方面有较明显的症状,其次是“强迫症”、“抑郁症”和“躯体化”,人数分布比例也比较高。但因子得分13的人数和比例都不高,这说明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有严重心理症状者并不多。6表六:南京市中小学教师SCL-90阳性因子分布(n=500)因子 2阳性例数 百分率 3阳性例数 百分率躯体化 118 236 19 38强迫症状

39、 149 299 30 6O人际关系 99 199 ll 22抑郁症 12l 242 25 50焦虑症 97 194 15 3O敌对症 159 318 33 66恐怖症 50 10O 6 12偏执症 87 174 12 24精神病 54 lO8 8 16二、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为了弥补量表本身的不足,也是为了收集更多原始资料,笔者同时自制了一份问卷(见附录一)。为了提高问卷的效度,我首先在部分学校以“自由短文”的方式进行初步了解,如“你经常的主导性心境是什么?”,“导致你这种心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寻找出现频率多的条目,初步归纳分析后,设计出封闭式问卷,然后将设计好的问卷在一些学校试测,再根据试测情况进行修改。尽可能在有限的题目中涉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体力的、经济的、新课程改革的、人际关系的等等方面,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包括他们对职业的态度、情绪、自我压力感程度以及相关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