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播内容研究.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725685 上传时间:2025-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内容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播内容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考研论坛   人类社会传播的内容就是以符号为载体的信息,信息是本质上的传播内容,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或流通手段,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表达了特定讯息的符号综合体,可以称之为讯息。因此,对传播内容的研究,就是从信息和符号两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   1.概念: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2.特性:   (1)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2)可识别。信息可采取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3)可转换。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代码。   (4)可存储。信息可以存储。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5)可处理。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6)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7)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8)可压缩。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主要特征。   (9)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10)可共享。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3.相关概念:熵、冗余、噪音/干扰、反馈。   二、符号  1.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或语言,是任何传播赖以进行的基础。  2.符号的分类。     三、结构主义与文本分析方法  1.结构主义的基本主张  语言(langue)和言语(speech);  能指和所指。  “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  而“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p.102)  语义结构三角形    例:汉字“狗”、“狗”的词典意义、家里的一条狗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对应的关系,而是一个切割现实、赋予其结构并使之成为可理解之物的过程。是语言把现实作为一种可理解之物呈现在我们的思想之中的,离开语言也就没有思想,现实也就是混沌一片。这种语言的神性叙事,是结构主义的核心主张。  作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通过语言的表意活动建构起来的,完全客观的真实是不存在的。“‘真实’只有在论及它是如何形成、对象为谁和什么时间之情形下,才能成立,意识从来就不是真实或现实的产物,而是文化、社会和历史的产物。”(陈卫星:《传播的观念》,p.174)  结构主义主张,“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因此,“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总之,任何实体或经验的完整意义只有在它被整合到结构中去时,才能够被意识所把握。(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8-9页。)  后续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拉康、阿尔都塞等。请着重关注罗兰·巴特(神话的概念和意识形态分析)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及其理论)。  意识形态概念溯源(罗兰·巴特):  意识形态,即“理念”的“逻格斯”,“观念学”或“理念学”。这个概念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笛卡尔、康德传统的基础上,这一概念用来意指探讨自我或人类观念的本质的学说。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结构主义的阐释。其意识形态理论进过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认为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意识形态是科学的对立物,是阶级社会中的谬误、虚幻的工具手段,是必须被消解的对象(《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  后期引入结构分析,融会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的元素,提出了成熟的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1)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  国家的存在必须以社会的结构为存在的可能性依据,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必须不断得到再生产。“总体的生产条件是生产条件的再生产”(Althusser,1971),而生产条件的再生产表现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ISAs(意萨司)与RSAs(力萨司):  阿尔都塞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结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功能来考虑。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SAs)和强制性国家机器(RSAs)共同构成了国家的上层建筑。RSAs包括军队、警察、法律等系统,ISAs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播(大众媒体)和文件等系统。(葛兰西的影响)  国家存在并维持的关键点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国家不能赤裸裸地暴露出强制性国家机器的功能,否则就表明国家处在了危机之中。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意识形态大规模地、主导地位地运作着,其次也通过强制力运作,但这是非常微弱和隐蔽的,甚至是象征性的。”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存在的真实状况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Althusser,1971)  两个主题:(1)意识形态再现了个体对其存在的真实状况的想象性关系(而非实存性关系)。(2)意识形态具有物质性。换言之,意识形态无论真假,都是要使主体不断再现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都能够产生实际的效用,引发主体的行动。意识形态以仪式的方式控制实践,为个体创造出一个赖以生存的“自明的”现实世界。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对传媒研究的影响:  结构主义及精神分析的融合开创了大众传媒文本分析的先河。文本作为大众传媒的具体意识形态的承载体,其内在结构正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论为传媒批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范式。  阿尔都塞的理论及其反思冲击了传统的传媒理论,为现代和后现代传媒批判理论打下了基础。(斗争与权力、权力与符号结构、主体的能动性与臣服性、媒体的虚假性和欺骗性、意识形态与潜意识等)  罗兰·巴特(法国符号学大师)  巴特意义上的“神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神话传说,而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特殊用法。当把一个符号(包括一个能指和所指)作为一个新的能指,指向一个新的所指的时候,它就构成一个“神话”,这是对符号的二度使用,如下图所示: 神话 能指1 所指1   符号 所指2 能指2 意识形态  例:请根据你对符号概念的理解,谈谈下列图中包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评价:结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方法,深刻体现了20世纪人文社会思潮的语言学转向的巨大影响。但是,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对立,极端强调了结构的决定性地位,否定人的存在,否定主体性和历史性,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结构主义文本与话语分析方法  意识形态问题被置于核心地位。  文化研究中的文本分析:电影分析、女性主义研究、叙事学、亚文化研究等等。  长处:视角集中,对意识形态的内部运作机制的分析独到深刻。  短处:封闭性,缺乏对语境的关怀,停留在文本环节,而对生产和接受环节视而不见。   四、定量内容分析方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它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内容分析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所进行的文本分析有所不同。文本分析主要采用的是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文本(Text)的结构和意义,探寻受众对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和文本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操纵力量,属于定性研究范畴;而内容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知识对传播的内容(Content)进行分析与归类,目的是为了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的特征等,属于定量研究范畴。  在早期的传播学研究中,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如李普曼等人对《纽约时报》上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进行的三年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运用系统的内容分析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进行了研究。在二战期间,拉斯韦尔又同其他学者共同对战时军事宣传品进行了内容分析。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和媒介的发展,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扩展到各种声音和图像讯息。可以说,内容分析适用于一切可以记录与保存且又有传播价值的讯息内容。  内容分析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具体而言,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确定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有五种基本的单元: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和篇目。分析单元的确定首先必须与研究目标相切合,其次也应该注意到操作上的可行性。  第二,制定分类标准。内容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某一标准来对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常见的分类标准有:题材、体裁、倾向性、主题、时效性、价值取向等。  第三,抽取分析样本。有必要采用抽样手段从数量庞大的信息几何题中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实际分析对象。内容分析的取样过程一般分为抽取特定的“媒介样本”、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和抽取特定的“内容样本”三个步骤。  第四,统计分析。样本收集以后,下一步就是对其加以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指标有绝对数(频次)、百分比、平均数、相关系数等。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某种分析单元出现的频次进行计量;二是对某种分析单元在媒介中出现的形式、位置、篇幅进行加权处理,并在加权赋值的基础上进行计量。  第五,解释与推论。即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和推断可能的结论和关系。  内容分析法应用广泛,它可以用来科学检验假设,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的特征,检查传播中不符合标准的内容,分析说服的方法,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的模式。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第一,内容分析所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报刊、书籍、录音、录像,研究所需费用较低,便于操作。第二,内容分析研究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信息,可以真实表现信源的特征。  内容分析法的问题在于一旦研究者受到主观倾向的影响,在内容选择和分类表制定环节上发生失误,就会影响到分析内容的客观和准确。内容分析如果能和其他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