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1991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资料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

2、极大兴趣。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宝玉 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 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整个梦终成一场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

3、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可能。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理想和

4、精神的化身而出现的,贾宝玉存在的意义,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他负担者巨大的精神矛盾,贾宝玉和林黛玉悲剧,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他是渺小的,以他个人的能力是无法与整个封建社会抗衡,也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抗衡。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在封建的“礼”教面前,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为悲剧,不是由于宝钗的出现,也不是简单地由凤姐、王夫人,贾母造成的。对于这些宝黛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曹雪芹并没有把她们写成像传统的戏剧小说里的小丑一样拨乱其间,而是写她们沿着封建社会不可抗拒的社会法则

5、在进行活动。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是简单地由于 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的确,这是古代女人应该有的美德,也是他从小就被教育的方式。纵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而更可悲的是,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

6、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规则,竟然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地麻木着。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得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 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

7、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贾宝玉的多情,导致了宝黛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是造成

8、这场悲剧的主要因素。宝玉的多情无疑使得宝黛的情感产生了波折。比如他对史湘云的情感。史湘云不是贾府的人,但其与宝玉的关系几可与黛钗鼎足而立,除去书中对她才情品格描写外,还有“金麒麟”一案足以证明。此外还有一个妙玉,与贾府不沾亲不带故,她除了因出身高贵外,也因为同宝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情”的联系。由“品茶”、“乞梅”等情节,特别是贺宝玉生日那一个“遥叩芳辰”的拜帖,可以见出这个“槛外人”已蹈人槛内,不知不觉地为“情”所牵动。此外,贾宝玉同情于画蔷的龄官,庇护过烧纸的藕官,替彩霞瞒赃,为芳官不平,怕和尚的臭气熏了尤氏姐妹,破例接待付家婆子惟恐薄了付秋芳等等。可以这样认为,其上的所有女子,几乎都在不同的

9、层次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诸艳之冠”的贾宝玉或多或少的有关联。也就是说,这些艺术形象,不论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如何,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与宝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感情上的联系,足以揭示贾宝玉性格的特征“多情”。正是由于他的多情,他才能够爱晴雯却不拒绝袭人的诱惑,爱黛玉却又贪恋宝钗的冰雪肌肤。宝黛之间的性格是他们爱情婚姻悲剧的间接原因,红楼梦中两个爱情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不再是以前戏剧小说所常写的“金榜题名”式的才子和温婉贤淑的佳人,而是两个性情乖僻,被当时人嘲弄为有 “痴病”的封建主义的叛逆者。他们不单单是在自由恋爱这点上与那个社会相抵触,而是在许多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上与那一社

10、会相违背。贾宝玉坚决拒绝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生活道路,他对举世趋之若鹜的科举仕进道路非常冷淡,把那些匍匐在功名仕进底下的人痛骂为“国贼”、“禄蠹”,并对封建秩序、精神道德等等都给以激烈地憎恶和否定,甚至把那些宣传封建正统教义的书给烧了。贾宝玉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男人不过是一些浊沫渣滓”。林黛玉虽然口头上说得不多,但在许多实际行动上背离了那一社会的妇道,特别是她对贾宝玉的叛逆行为始终采取同情和支持的立场,不仅对他从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把贾宝玉引为知已、视为生活的终生伴侣。宝黛之间的爱情尽管有着反封建的叛逆色彩,但另一方面又有着

11、浓重的没落贵族的气息。这一方面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由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的爱情生活打上了绮艳轻柔、闲愁万种的情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这一爱情的阶级性,更规定了他们爱情的反封建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他们的爱情,只能局限在大观园那一狭小的天地里,他们无力到荣国府外面去开拓新天地。他们对封建家长还存在着某些幻想,在爱情最后的阶段,他们消极地等待由封建家长做主完成婚姻,以至在封建包办婚姻制度面前失去了斗争的能力。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出现,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宝黛的爱情与当时的封建礼教的格格不入。宝黛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叛逆性格和生活理想,由于不容于当时的社会,由于他们和封建势力的尖锐冲突导致了这一悲剧

12、。宝黛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不是 悲剧。因为在宝黛那个时代,假如两人的生活前途是光明的话,就必须不仅找到一块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的国土,还要找到能够容纳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的国土,找到一块能够容纳他们叛逆的地方。可是,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那么大的贾府,上到贾母,下到丫鬟,没有人支持他们的爱情,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他们横遭干涉,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也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了悲剧。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 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

13、阶级的写照。小说的第四回写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头,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不敢究问。金陵应天府尹贾雨村初上任不知内情,本想依法办理,一个门子止住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通“护官符”的缘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 于是贾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事后又连忙修书二封给薛蟠的姨父贾政,舅父王子腾请他们放心。“护官符”不仅深刻地暴露了当时官场,吏治的黑暗腐败,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有着何等强大的政治势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关

14、系下,在贾府上下看来,贾宝玉如和宝钗结合,他将赢得世俗艳羡和锦绣前程。贾宝玉如和黛玉结合,他将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世俗只能允许贾宝玉和宝钗结合,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综上所述,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宝黛爱情悲剧故事,反映贵族判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规定的生活道路、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的心声,同时因为本质上与封建礼教的格格不入,只能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而宝钗的悲剧在于这个封建礼教的嫡系传人,虽然一心恪守封建礼教,仍然难免被封建礼教所吃的悲剧性结局,这就使得整部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