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主讲:贾 茵,Email:jiayin_cn,Tel:18628028080,1/54,一、讲课班级、课程类别、参考书,园林、园林(景观)01、02、03,64课时(58理论)必修 1-9周,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朱建宁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园林艺术过元炯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
2、96。,2/54,二、注意事项,1、恪守课堂纪律,手机调至静音;,2、认真复习,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3、严格出勤。,三、考评方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兼,顾考勤、课程作业、课堂纪律等。,3/54,绪 论,4/54,一、学习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国近代园林史、中国当代园林史、西方园林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造园艺术原理方法。,二、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主要遗产。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3、三、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意义:,继承是创新前提,创新是最好继承。,5/54,五、园林概念,1、园林(园林学)研究范围和功效作用是伴随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不停地充实。,2、,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照科学美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现实生活境域。,3、国外:改进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早期)。,4、当代:改进生态系统,为可连续发展服务。,6/54,六、园林艺术概念,1、艺术:人类对社会和自然形象(具象、抽象)表述、提炼、升华。,2、园林艺术:是经过园林物质实
4、体(要素组成)按照园林匠师审美意识所创造出时空动静空间艺术。,3、特殊性:物质、精神两方面。,4、园林美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7/54,自然美,:人们对自然和自然现象所产生审美意识。,泰山日出,8/54,云南石林,9/54,艺术美,:,人们对本身创作艺术作品所产生审美意识。,10/54,11/54,生活美,:,人们面对本身活动和社会现象所产生审美意识。,12/54,13/54,七、中西方园林体系:规则式、不规则式,14/54,1、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西方: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2、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一样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
5、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15/54,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6/54,第一节 世界园林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关系:亲和。,河南: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17/54,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破坏不突出,人与自然关系:亲和。,此阶段园林,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为主要目标,并非自
6、觉表达社会环境效益。,秦始皇阿房宫(公元前212年),18/54,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终止,当代园林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大范围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对立。,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19/54,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不一样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全部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全部、向群众开放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不足,从封闭内向型转为开放型。,3、兴造园林不但为了取得视觉景观
7、之美和精神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进环境质量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场地社会效益。,4、由当代型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规划设计工作。,20/54,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当代园林实施可连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发展又出现了新趋势。,重新审阅人与环境关系,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多元化研究。,引发园林内容和形式性质改变:,1、私人全部园林早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地以及户外娱乐交往场地扩大,城市建设发展都建立在城市生态系统概念中,成为一个完整系统。,21/54,2、园林绿化真正表达“以人为本”思想,以创造合理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任务。,3、园林艺术已纳入城市景观
8、艺术、环境艺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跨学科综合性与公众参加性成了园林创作主要特点。,4、东、西方园林相互借鉴、融合、影响而出现更多同一性。,22/54,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儒、道、释,三家学说组成中国传统哲学主流。,儒家,:以仁为本、以礼为关键;君子比德;中庸之道、和为贵。,君子比德:是一个导示人们从伦理、功利角度认识大自然意识形态。就是说,大自然山林之所以能够引发人们美感,在于大自然形象表现出与人高尚品德相类似特征。是决定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一个精神原因。,“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3/54,道家,:自然天道观;返璞归真;神仙境界。“一池三山”,佛家,:众生皆有佛性;
9、强调“意”、直觉。,24/54,意识形态:,1、“天人合一”: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起源于周代。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一体,人类政治、伦理等一切社会现象是自然直接反应。这种哲学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起到非常主要作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寄情山水”:社会风尚;山水文化。,3、“崇尚隐逸”:隐士;隐逸思想载体。,25/54,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一、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1、,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
10、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起伏,加以艺术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26/54,如: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27/54,2、,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改造、加工。关键在于选择基址。普通建在城镇近部山野风景地带。,如:承德避暑山庄,28/54,二、按园林权属关系,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都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皇家园林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
11、苑,”,之分。,29/54,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30/54,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如:圆明园,31/5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或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久居住,处理朝政地方。,如:避暑山庄,32/54,2、,私家园林,:属民间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全部。受到封建理法制约。不论内容上或形式方面都不一样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位置在邸宅后部“后花园”,成前宅后园格局。,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33/54,3、,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隶属园林,包含寺观内外园林环境。,政教分离
12、;在中国相对于皇权来说一直屈于次要、隶属地位。,世俗住宅扩大和宫殿缩小,考究内部庭院绿化,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如:杭州灵隐寺,34/54,以上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主体,另外还有,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等非主流园林,数量并不亚于主流园林,但作为园林类型来说本身还未成熟,就不做重点讲述。,35/54,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从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370
13、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36/54,37/54,第五节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三、诗画情趣;,四、意境涵蕴;,38/54,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式园林;绝非普通地利用或简单地模拟自然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改造、加工,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经典化自然。,筑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和土堆筑假山技艺称“叠山”;造园叠山格调大致可分南方叠山,北方叠山;南方叠山造型细腻,北方叠山造型浑厚、凝重。,39/54,理水,:,最富魅力一个要素,是刚
14、柔相济、动静结合一个“奇物”。,颐和园,大水面平静、幽深、凝重,其艺术结构常以影为主,40/54,扬州片石山房,小水面波折有致,用山石点缀岸、矶,手法更为细腻、精巧,41/54,植物,:,园林是以种植花木起家,(圜、囿)。,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或景名形成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呜,42/54,苏州拙政园,远香堂,43/54,“岁寒三友”,:松、竹、梅,44/54,树种选择上灵活,既可选择一个树重复种,又能够用不一样树种配置种。,在栽种上不考究成行成列植,但也非随意参差,而是利用少数量树木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气象万千。,同时园林中树可起到,一是衬托陪衬建筑物,二是点缀庭院空间
15、,三是可丰富空间层次改变,四是加大景深以示深远。,总之,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主旨。,45/54,二、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中国园林建筑形象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建筑群体可变性极强。,网师园,爬山廊,拙政园,水廊,如:廊,46/54,西方:建筑控制一切。中国:与山、水、植物等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友好互补。,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通透,把建筑小空间与自然界大空间沟通起来。,47/54,三、诗画情趣,文人造园。有皇帝、众臣,也有诗人,画家(杜甫,白居易,王维)。,诗情,:把诗人一些境界在园林中以详细形象复现出来,或者利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伎俩对景园作直接点题。,还借鉴文学
16、艺术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似文学艺术结构。形成一个有前奏、起始、高潮、转折、结尾连续流动空间。在这个序列中能够利用多样园林艺术手法,如对比、隐现、抑扬等。,48/54,画意,:,风景式园林或多或少都含有“画意”。,中国山水画重视写意,西方风景画重视写形。,英国,斯图海德园,49/54,四、意境涵蕴,意境,:创作者把自己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思维共鸣、感情激动及理念联想,到达托物言志。,“三境”,: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三境”之说来评诗(主要指山水诗)他说诗有三种境界:“只写山水之形者为,物境,;能借景生情者为,情境,;能托物言志者为,意境,。,50/5
17、4,园林意境表示方式分为二类:即,直接表示方式,,,间接表示方式,。,一、,直接表示方式,:就是在有限空间内,凭借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四构景要素,创造出无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1、形象表示;,2、经典性表示;,3、游离性表述;,4、联觉性表示;,5、含糊性表示。,51/54,二、,间接表示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比前法愈加委婉感人。,1、利用一些植物特征美和姿态美作联络;,2、光与影在创造园林意境作用很大;,3、色彩;,4、声响;,5、香气感情色彩;,6、气象因子。,52/54,利用园名、景题、石刻、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经过文字艺术来表示,深化意境涵蕴。,云南,大观楼,扬州,个园,53/54,思索题,1、园林概念及四要素。,2、世界园林发展四个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按园林权属关系),4、中国古典园林史五个分期。,5、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