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1405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资料1.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一).危险因素: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二).保护因素: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危险因素:(1).生物学因素:病毒(病毒性肝炎)、

2、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2).化学因素: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5).遗传因素. (二).保护因素: 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3.癌基因(oncogene, v-onc, c-onc, proto-oncogene):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4.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即肿瘤抑制

3、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5.P53基因的功能:DNA结合功能、调控细胞周期、DNA修复、调控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分化和基因可塑性调控。 (1).调控细胞周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G2/M和G0等checkpoint。 (2).与DNA结合,调节转录。P53蛋白诱导P21蛋白,并以此蛋白为介质,抑制细胞分化和增殖,P53蛋白控制细胞从G0到G1期转变,并在G1期生长限制位点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后的增殖。 (3).细胞损伤时,引发凋亡起到抑癌作用。 (4).P5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无限生长。6. 癌基因活化机制:(1)基因

4、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7. 抑癌基因失活机制:(1).基因突变:重要方式。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2).纯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3).杂合性丢失:指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导致一个与突变基因对应的正常等位基因丢失。(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一个等位基因首先因某些原因失活,另一个等位基因被同源染色体复杂拷贝取代、

5、突变、缺失等失活,成为纯合子而失去功能。)(4).抑癌基因产物通过与癌基因产物相结合而失活。8.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征 (1).概念:把细胞外信息转化为细胞内信息并诱导基因表达改变和细胞代谢途径改变,从而使细胞对外界环境做出改变的过程。 (2). 特征:受体+受体后信号通路+作用终端 细胞信号通过受体或类似于受体的物质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触发离子通道开放、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等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不同的信号通路之间有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复杂网络。 (3).过程: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受体+配体受体活化GTP取代GDP同G蛋白结合G蛋白分离(G-GTP、G)G

6、蛋白与受体分离G-GTP结合并激活或抑制某种酶产生第二信使。 产生第二信使主要有两条途径:.cAMP途径:G蛋白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调节cAMP产生。 .IP3、DG和Ca2+途径G蛋白作用于磷脂酶C(PLC)IP3和DG内质网释放Ca2+ 2)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9.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衍生的主要第二信使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 (1).DAG甘油二酯:PLC水解PIP2后生成DAG,激活PKC,把靶蛋白分子上丝氨酸和谷氨酸甲基化。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代谢和转录激活等。 (2).IP3肌醇-1,4,5三磷酸 细胞膜上的IP3分子扩散入胞浆,

7、与滑面内质网上IP3特异性受体(同时也是Ca2+通道)结合,Ca2+通道打开,Ca2+扩散入胞浆,与各种靶分子结合,触发特异性反应发生。10.细胞周期: 指细胞生长、分裂时,依次经过G1,S,G2,M期,一分为二,周而复始的过程;细胞周期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包括正常和异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两大机制为驱动机制和监控机制。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 细胞周期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运动,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这些酶磷酸化适当的蛋白质,进而使细胞周期时相转换。Cyclin负责正调控,与CDK结合使CDK活化,CK2负责负调控,与CDK-cyclin结合,抑制其活性,这三者组成了负责细胞周期运

8、动的驱动装置。11.末端分化细胞: 细胞具有末端分化结构,失去分裂能力,一旦分化形成即维持其分化状态直至死亡。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12.静息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不分裂,但适宜刺激物可诱导其开始合成DNA并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如肝细胞、淋巴细胞。13.死亡受体: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感受器,能识别外来信号,并迅速启动细胞凋亡机制。死亡信号:Fas配体+Fas抗体/可溶性胞外脱落蛋白质。Fas分子与Fas配体结合,通过细胞内死亡域,募集细胞中的Fas相关结构域的蛋白质(caspase-8前提),FADD+Fas+caspase-8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引起细胞或核发生凋亡形态变化

9、,如DNA梯状降解,染色体凝集和凋亡小体形成等。14.TUNEL: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定量测定凋亡细胞的方法。凋亡时,染色体双链会出现许多不对称的断裂点,暴露出3-OH末端,在脱氧核糖核酸酶末端转移酶TdT作用下,不需要模版就可以催化地高辛、生物素或荧光素标记的dNTP结合到DNA的3-末端,再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灵敏、准确、高速。15. 细胞凋亡和坏死有哪些主要区别?16. 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1).物理性:射线(紫外线、射线)、温度刺激(冷、热)(2).化学及生物诱导因子:活性氧基团和分子、钙离子载体、视黄酸、细胞毒素、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正常生理因子失

10、调、肿瘤坏死因子。17.免疫编辑: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免疫系统的选择机制,能够选择低免疫原性肿瘤细胞促进其生长。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免疫系统的编辑作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消除(淋巴细胞识别和消除新的恶性转化细胞)、静态平衡(肿瘤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作用下,进入休眠状态并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和逃逸(免疫系统发生波动和弱化时,潜伏的肿瘤细胞逃逸,进入快速生长,病情恶化)。18.免疫监视: 在癌细胞出现早期,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这些“非己”细胞,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特异地被清除。19. 免疫调节性细胞的种类及其在肿瘤中的应用:(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

11、eg):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针对肿瘤细胞的天然和过继性免疫反应。(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1).经典巨噬细胞M1:杀死微生物、攻击肿瘤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 (2).TAM/M2细胞:调节免疫反应,诱导Th2反应,启动血管新生和组织重建。(三).髓性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主要通过产生NO和高水平Aginase抑制T细胞功能。(四).CD8调节性T细胞:CD8细胞亚群含有Treg细胞,功能上与CD4+CD25+Treg相似。(五).NKT调节细胞 在抗肿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20. 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

12、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21.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早期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形成新生血管转移癌继续扩散。22. 肿瘤微环境: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具有肿瘤组织血供不足、间质压力高、营养相对缺乏等特点,最显著特征是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23. 肿瘤相关的基质细胞有哪些,简述其来源和形成及在肿

13、瘤发展中的作用。(一).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1).来源:肿瘤周围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经过EMT(上皮-间质转化)上皮肿瘤细胞;经过EMT(内皮-间质转化)血管内皮细胞。(2).形成:组织损伤或肿瘤组织产生的不同刺激因子(包括生长因子如TGF-、活性氧簇、补体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作用后形成。(3).作用:TAFs诱导和促进上皮细胞发生瘤性转变;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提高肿瘤恶性程度:分泌趋化因子SDF-1,受体CXCR4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招募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刺激血管生成,修复损伤,上皮细胞层再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浸

14、润;(二).肿瘤相关内皮细胞:不成熟和快速分裂状态;(三).肿瘤相关免疫细胞24. 肿瘤干细胞又称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简称CSC,是恶性肿瘤中能够自我更新及分化形成肿瘤中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原始癌细胞。25. 简述肿瘤干细胞的鉴定(一).致瘤实验:癌细胞群中只有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而绝大多数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因而将少量癌细胞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后,只有CSC能够形成肿瘤,而分化的癌细胞不能致瘤。评估标准:干细胞植入2000个或以下细胞能形成肿瘤,而非干细胞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需增加100倍或以上细胞数量。(二).球体形成实验:成体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性

15、是可以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团,称为球体。CSC也具有球体形成能力,不同来源的干细胞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组合才能形成球体,如神经球培养需表皮生长因子。(三).标记滞留实验:干细胞具有不对称分裂特性。在细胞培养时加入核苷酸前体如溴脱氧尿嘧啶BrdU,使其渗入到分裂细胞的DNA中,然后去除标记物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用抗BrdU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干细胞表现为高荧度强光,因而又称为标记滞留细胞(LRC)。(四).集落形成实验: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而在琼脂糖凝胶或Matrigel生物胶上培养时具有显著的集落形成率,而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通常不能形成集落。(五).侵袭实验:

16、将Matrigel生物胶涂铺在8um孔径Transwell网上模拟基底膜,将待测细胞置于上层小室内,下层孔内放置10%血清的培养基及细胞因子,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在血清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穿越生物胶,可以进行计数定量分析。(六).耐药实验:CSC具有耐药性。一些CSC表达ABC膜转运蛋白,此类转运蛋白的底物MTT比色法、核素标记的核苷酸掺入法、集落培养法等。26.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用于辅助诊断和临床监测。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可以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检测出。不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都能检测出。最尚无明确的临床证据之前最好

17、就能测出。能反应肿瘤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27. 肿瘤分子诊断中的新技术:(一).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原理:将待测样品基因组DNA和正常对照基因组DNA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与正常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抑制杂交,通过检测基因组各个位点两种标记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即可探明待测样本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二).mRNA差异展示技术:原理:根据mRNA末端为polyA结构,而与polyA相邻的两个碱基的组合只有12种。与此对应合成12种引物,即在oligodT后面加上两个相邻碱基(又称锚碱基),形成与polyA的3端结合的锚引物,每种

18、可以锚定mRNA总数的1/12。每种引物可以覆盖1/12的mRNA群体,用每种引物进行反转录,将获得1/12的cDNA亚群体。然后用一个5端的任意引物对每个cDNA亚群进行PCR扩增,来自不同mRNA的扩增产物大小是不同的,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可将500bp以内的分子明显分辨出来。在PCR反应时加入荧光素、地高辛等标记,电泳后进行显色反应,就能发现有差异的DNA片段,即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从电泳胶上切下这些片段,扩增后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即可获得该片段的基因类型或发现新的全长基因或EST。(三).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原理:(1).从转录本

19、3端特定位置分离出该转录本特异的标签包含有足够的能代表该转录本所需的信息,能够唯一确认一种转录物;(2).分离自不同转录本的标签可以被串联成一定长度后克隆入载体,并以连续的数据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对数以千计的转录本进行分析;(3).同一标签的重复次数代表该转录本的表达水平。(四)基因芯片技术:原理:将大量探针(基因或基因片段)有序低固定在固相支持物如玻璃片上,与待测样本中的靶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迅速得出待测样本基因表达信息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一种对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同步分析。(五).蛋白质芯片技术:原理:将纯化的多肽、蛋

20、白质或其它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低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六).在常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探针,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来实现其定量功能。28.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筛选肿瘤标志物?激光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胰腺导管癌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基因芯片(cDNA Microrray)SNP 芯片检测HapMap (

21、人类单体型计划)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双向电泳(2-D gels)SDSPAGE (MW)等电聚焦(pI)蛋白芯片(Protein Chip)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 iTRAQ质谱定量分析举例1.比如定量PCR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1)循环肿瘤或微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微量DNA或RNA的检测;(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该方法需要两种不同标染料记的探针,两个探针中只有一个碱基不同,然后根据扩增信号强弱来判断是否存在突变。(3)基因表达。利用定量RT-PCR能够检测某一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4)甲基化研究。实

22、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DNA甲基化方面更具有优越性,灵敏度和通量增加。举例2.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或其他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的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的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利用该技术快速、简便、高通量平行分析的特点,对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具有诊断或预测价值的生物标记,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29.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1).基因治疗:依靠导入

23、人体外源性遗传物质来治疗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的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或依靠外源遗传物质杀灭病变细胞,或抑制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2).基因诊断:分析DNA或RNA序列,从而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型、突变、修饰或微生物,并用于医学中。30. 病毒载体:是一种整合了治疗基因并经过了改装的特殊生物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载体、单纯疱疹病毒优点:转染率高,缺点:主要缺点是病毒蛋白质可引起免疫反应,使感染的细胞遭到破坏无法重复使用。其他缺点:昂贵、基因材料携带有限、难以进行临床试验所需的大规模生产。非病毒载体: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模拟病毒转染,包括脂质体、聚阳离子及短序

24、列绑定特异性受体如蛋白质、肽等。优点:安全。31.基因治疗面临的关键是什么?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发展?(1).首要问题:能使治疗基因在特定的靶细胞高效表达;(2).缺乏高效、靶向、安全、低免疫原性的治疗载体;(3).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32.基因治疗所用的基因转移系统各有何优缺点?你认为那种基因转移系统的发展前景较好?病毒载体系统基因转导效率高,表达持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在整合过程中诱发突变,且导入的治疗基因长度有限。非病毒载体系统较为安全,转基因大小无限制,但其转导效率偏低。33.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指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经传代后,它的组织

25、学类型明确,移植成活率、生长速度、自发消退率、宿主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主要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两大类。34. 简述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就肿瘤转移的研究而言,体内模型优于体外模型,自发性转移模型优于实验性转移模型,人体肿瘤模型优于动物源性肿瘤模型,原位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优于皮下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临床上癌的转移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而肉瘤的转移则以血道转移为主。但是现在已建的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大多以血道转移为主,只有部分模型伴有淋巴道转移。肿瘤移植性转移动物模型特别是自发性转移动物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恶性肿瘤包括转移在内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没有表现出肿

26、瘤的发生情况。人体肿瘤转移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得出的实验结果只能提供参考,并不能代表临床的实际状况。35.简述抗癌药物(基因)靶向给药的主要策略?(一)利用或逃避网状内皮系统( RES) 摄取的被动靶向肿瘤(二)通过EPR效应靶向肿瘤(三)肿瘤特异性靶向:1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肿瘤表面抗原2受体介导的靶向3肿瘤激活的原药4通过肿瘤血管系统靶向肿瘤(1)通过血管生成机制靶向肿瘤(2)通过肿瘤血管特异的分子标记靶向肿瘤(四)其他靶向策略36. nAChR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NAChR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配体门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由五个亚单位组成的同源或异源的五聚体。新

27、近的研究表明,除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NAChR和其生理激动剂Ach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广泛表达于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包括癌症细胞。神经NAChR一般由7、8、9亚单位组成同五聚体,或2-6、10与2-4组成异五聚体;肌肉NAChR由1与1、组成异五聚体。NAChR相关组分的改变与肿瘤形成或进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烟草主要成分尼古丁(nicotine,NAChR激动剂)是致癌和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接触尼古丁可上调NAChR的表达。尼古丁与42NAChR的亲和力远远高于7NAChR,42NAChR的高亲和力导致其较长时间的失敏。吸烟者42NAChR的生物学功能受损,7NAChR的生物学功能

28、增强。但7NAChR是最强大的刺激癌细胞生长的调节因素,42NAChR不仅本身具有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还能够刺激GABA的释放,后者是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结肠腺癌的肿瘤抑制因子。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癌组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7NAChR表达,而42NAChR难以检测。另外,也发现7NAChR能够刺激胃肠肿瘤及间皮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这些发现无一例外的显示NAChR相关信号的改变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37.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 VGCC)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根据其药理学和生

29、物学特性将其分成不同的亚型:L、N、P/Q、R、T型。其中L、N、P/Q、R型属于高电压激活的钙通道,而T型是低电压激活的钙通道。研究证实:构成VGCC的亚单位主要是1、2、亚单位。其中1亚单位参与通道的孔道形成,决定了钙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和功能,因而决定了不同的钙通道亚型。分子克隆已确定10种1亚单位,按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将VGCC分为三类:Cav1(Cav1.1-1.4)、Cav2(Cav2.1-2.3)和Cav3(Cav3.1-3.3)。L型VGCC由Cav1组成;P/Q型由Cav2.1组成;N型由Cav2.2组成;R型由Cav2.3组成;T型则由Cav3组成。另外,、2、亚单位是调节

30、钙通道功能的辅助单位。近年研究发现:VGCC不仅在神经系统广泛存在,而且在其他非兴奋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肝肿瘤细胞中,钙稳态遭到破坏,其胞质Ca2+浓度明显增加。P/Q型VGCC在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在具有LEMS症状的SCLC患者可检测到针对P/Q、N、L型VGCC的抗体。人的畸胎瘤细胞系NT2-N表达N、L、P/Q、R型VGCC,并且能记录到钙电流。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神经降压素可刺激细胞钙库释放钙及胞外钙内流。利用Q-PCR和confocal研究发现:结肠癌细胞表达L型VGCC亚型Cav1.2,Cav1.2不仅表达量在结肠向癌细胞转化过程中逐渐增加,而且其细胞定位

31、也发生改变,由细胞顶膜向核周转移。以下为上课时老师说的可能考的内容:1.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即是癌细胞会分泌比正常细胞多的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造成肿瘤组织附近血管比起正常的血管物质渗透性高,因此分子体积大的高分子化合物更能渗透、经过癌组织。2.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细胞膜或细胞内膜的亲水性蛋白质微孔道。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离子通道通过其孔道的开放和关闭来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3.EMT:上皮细胞间质转型,在一系列特定细胞外刺激下发生的

32、蛋白质变形和转录改变的集合过程,从而使细胞发生长期的、可逆的改变,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转移。4.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TODDS) 亦称靶向制剂,是指用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以下是次要重点:1.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是恶性肿瘤中能够自我更新及分化形成肿瘤中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原始癌细胞。CSC源自组织中成体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其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恶性肿瘤的起始细

33、胞,具有高度致瘤性。CSC还具有高转移性和耐药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2. Targeted vectors(carriers):能够携带药物到达特定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结构,并能使靶药物在靶位滞留足够长的时间,以发挥药效。3. In vivo:不需细胞移植,而直接将外源遗传物质注射至体内,如DNA通过载体和导入系统(如脂质体)注射,使其在体内转录,发挥治疗效果。4. Ex vivo:将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自体或异体细胞,组成“基因工程化细胞”,经体外细胞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使外源基因表达改善症状。5. 肿瘤微环境: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

34、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具有肿瘤组织血供不足、间质压力高、营养相对缺乏等特点,最显著特征是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6.G protein:即GTP binding protein与膜受体偶联的三聚体G蛋白,由、三种亚基组成,当受体未与配体结合时,三个亚基呈聚合状态,此时亚基与GDP结合,无活性。当受体与配体结合时,GTP取代GDP与亚基结合,G蛋白被激活,随之解聚成G-GTP和G两部分,并且不再与受体结合。通常G-GTP结合并激活/抑制质膜中某种酶,再由这种酶催化产生第二信使。之后G把与之结合的GTP水解成GDP和Pi,G失活,重新与G亚基结合,形成无活性的G蛋白。7.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和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包括多个步骤,可被形象的称为多阶梯瀑布过程。各种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它们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早期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离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癌继续扩散。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