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708022 上传时间:2025-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本文档共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 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秉性、能力。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力求做个耐心的典范。 面前的蛋糕还没吃完,毛毛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巧克力;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毛毛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毛毛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3岁的毛毛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急性子”,遇事没有一点耐心。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

2、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方法1:刻意让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专家点评:以上案例列举的方法对

3、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方法2: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

4、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专家点评: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方法3: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

5、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

6、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你的耐心决定孩子的品格 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动气了,可谓“静心内功”初有小成。 我一直是主张完全说理教育的,当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尽力不打骂孩子,表面上是做到了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很多次心里面总有一股想打想骂的冲动。 现在却终于做到了。 看过美国电影心灵之旅的人都会为主人翁妈妈的付出所感动主人翁是一个盲人,但却有音乐天赋,正因为主人翁的妈妈的信心与不断鼓励,主人翁最终得以成功。 其实,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

7、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与激励的办法,但对孩子却总是不能。 当然静心并不是指永不发怒,如果孩子做不安全的事或不讲礼貌时(这是我给儿子定的最基本的两点),心里没有怒气,但我会在表面上装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可以为,有些事不可以为,虽然这种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说理,但有些情况下必须让孩子知道其严肃性。我之所以努力这么做,也是因为这样做的效果已逐渐显现出来,儿子方方面面进步很大,让人欣慰。 儿子的教育,我目前着重性格形成,完全忽视所谓的分数教育,一学期来,数学考试无数次,我基本上不问分数,甚至每次试卷错了哪些我都不会过问。 实际上孩子暂时得一个好的分数并不难,难的

8、是孩子能拥有一个好的性格,好的品质,而这些更不是一朝一日能有所成的。 在竞争如此剧烈的环境下,父母重视学习分数是理所当然,但一般来说,父母们虽然知道性格与品质的重要,但真正贯彻实施在行动中总是有不断的观望的心理。 好性格,好品质,从小养成,完全取决你的耐心了。 好爸爸耐心地做孩子的听众 耐心地做孩子的听众 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用心倾听,爸爸如果忽视倾听,就无法做一个孩子心目中受欢迎的好爸爸。 家教案例 一天放学后,爸爸去学校接陈虎回家。一路上,陈虎一直在跟爸爸讲自己的事:他和谁闹别扭了;谁有一个新的MP3,他也想要一个;语文老师又批评他了爸爸边走路,边毫无反应地听着。 突然,陈虎的声音弱了下来,

9、他小声说:“爸爸,我差点忘了,老师让我们买新一期的读写算。”爸爸一听,就不耐烦了:“怎么不早说,现在已经过了书店啦。”爸爸很不情愿地往回走。儿子见状赌气说:“你走吧,我自己去买。”爸爸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陈虎也生气地回道:“您听过我说的话吗?一点都不关心我,我真可怜。” 专家解析 倾听,是增进沟通、促进理解、走近孩子的好方法。爸爸想关爱孩子,就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理解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爸爸真正用心倾听孩子的心语,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的一种表现。孩子正在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爸爸总认为孩子的话无关紧要,喜欢随意剥夺孩子表达意愿的权力,也不乐于倾听孩子的意愿,就会造成父子之间

10、的误解,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 爸爸不愿倾听孩子,是因为心理上始终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孩子在爸爸心中是矮小、柔弱、不独立的,需要爸爸来管理好他们的一切。但爸爸却常常忽视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从而角色定位失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意愿。 孩子的自主性意愿包括自由发表言论、自主行动和自己做决定。爸爸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意愿。有些爸爸愿意自己来替孩子做这些选择和决定,而拒绝倾听孩子的心语。这样的爸爸关闭了倾听孩子意愿的耳朵,也会封闭通往孩子心灵的大门。 学会倾听,就是尊重孩子独立性的体现。倾听孩子,不但可以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爸爸也能因此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

11、哀乐。爸爸的倾听,还给孩子带来心灵成长的自由。孩子只有获得了自由,各方面能力才会迅速成长起来。 建议一 给孩子倾诉的时间 爸爸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陪孩子。这段时间里,孩子有对爸爸的支配权,父子间可以谈论一些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爸爸要克制自己去“教”孩子,而让孩子来“教”自己。爸爸用这种方式来陪孩子玩,听孩子倾诉,就能够真正听到孩子的心声。 爸爸陪孩子的时间不在于长,而在于坚持。爸爸坚持做到这点,才能将关爱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消除父子间的误会、隔阂。 建议二 从眼神、表情、姿势中传递倾听兴趣 爸爸倾听孩子时,要用善意、鼓励、略带急切的眼神凝视孩子。爸爸还要用肯定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

12、鼓励孩子说话。爸爸浓厚的倾听兴趣是孩子乐意与爸爸交流的前提。 莫聪喜欢和爸爸说心里话,他的小秘密爸爸全知道。一天,他悄悄用了妈妈的口红。把自己的脸画成了阿童木的样子:一个红鼻子,两个红脸蛋。晚上爸爸一回来,他就把这事告诉爸爸了。爸爸听后,肚子都快笑疼了。 莫聪和爸爸走得很近。他觉得爸爸能够了解他的心思,还很尊重他。每次,他的小故事,爸爸都特别爱听。莫聪看到爸爸乐意听他说,也就更喜欢和爸爸分享自己的心情了。 爸爸对孩子的谈话表现出浓厚兴趣,才能激起孩子倾诉的愿望。爸爸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避免不专心的动作和姿态。 建议三 倾听中要适当提问 爸爸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多听少说,但是不能少了适当的提问。爸爸

13、的提问能够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爸爸要注意,是向孩子提问而不是去向孩子说教,主要还是要做一个倾听者,提问是引导孩子把谈话进行下去。 建议四 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谈话 在谈话的过程中,爸爸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要等待孩子陈述完意愿和想法后,再提出自己的疑问。爸爸直接插话,会让孩子反感。 建议五 以游戏的方式倾听 爸爸可以通过陪孩子玩游戏的方式学做一个倾听者。爸爸让孩子在游戏中担任重要角色,表达出想法和感受。爸爸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向自己倾诉,从而打开孩子的心扉,增进和孩子的感情。 家长请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我们批评孩子爱说“你总是无理取闹。”其实孩子哭闹都是有原因的,倒是大人常常心浮气躁,没来由训孩

14、子一通。 上周末,带3岁的儿子坐车去看朋友。刚上车儿子还挺开心,渐渐地就嚷着要下车。 估计他是觉得没意思,我赶紧指着车窗外逗他。但儿子还是不依不饶:“我就要下车!” 周围的人都在看,我的火一下窜上来,大声训道:“你说下车就下车啊,车能随便停吗?”被我一吼,儿子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一声也不吭。我余怒未了,恨恨地说:“好好说话你不听,非得挨了骂才老实。”平静了没一会儿,儿子突然一呕,吐了一身。我这才慌了神,儿子用小手指了指胸口,怯怯地说:“妈妈,我这里不舒服。”我才明白,原来儿子是晕车了,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嚷嚷要下车。 看着儿子煞白的小脸,我既心疼又愧疚。为什么我不能先弄清楚原因,再想办法解决,孩子心里不委屈,也许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