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语文试卷讲评课“四要”试卷讲评课作为高中语文的一种常见课型,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怎样的语文试卷讲评课是理想的课,是有效的课。根据笔者的观摩与研究,语文试卷讲评课要突出“四要”:一要教会学生精明做题。所谓“精明”,就是要教学生解题的思路、经验、方法,而不能仅是提供答案。如本次月考,考了如下一个词语选择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 突发卫生事件。(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3)像其他国家
2、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给人以繁华之感,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对此题的讲评的基本步骤是:先辨析(静态辨析,说出各组词意思和用法),后说答案。有的教师可能不直接说出各组词意思和用法,而让学生先说,或查工具书,然后再选答案。这样讲评,不能说没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算教会学生精明做题。笔者觉得还应在中间加入动态辨析这一关键一步,教会学生语境分析法。第一句,要抓“突发卫生事件”,从程度上超过了一般事件,从感情色彩上来说,“应付”倾向于贬义,而“应对”,表郑重、重视,应试是褒义词,所以要选“应对”
3、,而不能选“应付”。第二句,一是抓搭配(“营造”视觉感),二是抓两个词的词义关键点(“营造”是“有”,“创造”是“无中生有”)。三句中“高楼林立,交通拥挤”是事实,不是假设,自然不能用“即使也”。多了动态分析这一步,可让学生明白,语境决定着词语选择,要善于抓解题的明示信息和暗示信息。又考了如下一个词语运用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B挂着露滴的鲜花,那样娇弱纤巧,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一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地挚爱它们,觉得它们美轮美奂,不可或缺。C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不孚众望 ,
4、10 月 17 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回到他们日常训练和生活的航天员公寓,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D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讲评此题,也要教会学生一些经验与技巧,不能死记词义。“抛砖引玉”,主要是确认它是谦词,既然是谦词,就只能用于对己,敬词则用于对别人。后三个成语不仅要理解整个词,还要弄清关键字,如“不可或缺”中的“或”表“稍微”;“不孚众望”中的“孚”表示“使信服”,还可用替换法比研究,即“不负众望”不同于“不孚众望”,“负”是“辜负”的意思;“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的意
5、思,而是“涂去”,表“册除”。还考了如下一道病句修改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颇为畅销的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竟是一位美国人所写,他就是花旗集团执行董事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B当人们在人民广场散步时,看到一只只洁白的和平鸽在空中自由飞翔,心情是多么惬意。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病句的修改,一是要教学生的病句分析方法,如主干分析法。还要让学生熟知病句类型特点,如本题中的主宾搭配、时间状语、介宾状语作句首而无主语,主客颠到等。
6、文言翻译要教学生揣摩布分点,告诉学生布分点常集中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这些方面,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译准,要尽量直译,实在译不了才意译。二要堵住相关知识漏洞,特别阅读鉴赏的知识漏洞和方法漏洞等。如月考考了如下一道诗歌鉴赏题: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
7、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此题的答案是B,理由是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讲评仅限于此,是不负责任的。教师应就诗的鉴赏的相关内容给学生作补充性讲解,涉及以下内容:(1) 隐喻、象征、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2) 主体与客体(3) 精神的自由和超越讲清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本诗的准确理解,还有助
8、于学生今后的诗文阅读与欣赏。又如科技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沙被吹移到附近就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
9、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
10、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
11、害也就由此产生。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有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B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
12、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13、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第一题,用下定义的形式考查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明下定义与作诠释(即多角度解说概念)的不同。下定义须得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第二题,要依文解题,要区分“沙尘”与“沙尘暴”, 原文是“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说的是“沙尘”而非“沙尘暴”。 “沙尘暴”只能带来危害。第三题,要
14、教学生用“以文解题”和“以题解题”两种方法。第四题,要教学生用“以理解题”和“以文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介绍错项设置的方法,如无中生有,节外生枝,夸大范围,以偏概全,指东说西,偷换概念,源流倒置,逆情背理,已然未然,乱说一通,或然必然,性质不分,题干选项,毫不相干,深浅肯否,牵强附会。本题主要用了“无中生有”的错项设置方法。教师还要补充科技文的科学做题方法,应有整体阅读意识,不能过早地阅读题支。要学会代入原文,进行信息捕捉、比较、转换、选择等。还要学会审题,加强答题的针对性。三要适当延伸拓展,增宽学生思维视野。如本次月考,考了如下一题。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
15、三)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青翠婆娑的外表下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一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讲评此题目除了前面所说“二要”外(一要善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如“小结”“青翠”“坚韧”“空空如一”进行联想,由竹想人;二要补讲“立意”及其作用),还要适当进行拓展练习,或让学生再做一次同类练习(只换诗),或让学生仿写,可提供多方面特性的事物,如“雪”“月亮”“ 彩虹”“ 气球” “夕阳”“ 流星”“ 蜡烛”“ 筷子”“ 粉笔”“ 圆规”“ 春蚕”让学生仿写小诗。试卷讲评不仅仅是试题本身,对于相关试题来说,它仍是一个“例子”,因此
16、定要做好讲评与订正、讲评与再练的重要工作。四要写下水作文或提供优秀作文,为学生作写作示范引导,还要指导学生做作文升格练习。此次月考的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即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评作文,决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为学生选读考试中的优秀作文,或读教师的的下水作文。读后再讲审题、立意、构思,这样学生收效要大一些。除此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做作文升格练习。在这次月考作文讲评中,我按如上设想进行,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写作大都由初中生层次提高到高中生层次。表现有二:一是所填的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 “勇气” “诚信”“ 文明”“责任”“友情(友爱)”“知识” “文学”“历史”“书中人物” “书香(书籍、好书、好诗、读书)”“音乐(流行音乐等)”“经典”“人间真情” “爱”“ 亲恩(父母、父亲、母亲、家、母爱、父爱)”“快乐”“阳光体育” “安全”“奥运(圣火)”“大自然(阳光、风雨等)” “时光女郎”等,涉及到精神、人和物、情感、事和活动等;二是讲究构思,写出了“同行”过程,融入自我(思考与感悟),写得真切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