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 文 第 五 册 教 师 教 学 用 书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五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材的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
2、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保留了原教材18篇课文,新选了1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新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五分之二。新选的课文有三个儿子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在南极的日子七色花可贵的沉默中彩那天第六颗钻石不懂就要问难忘的八个字及古诗等。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
3、。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设“积累运用”。本册的2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和“重视语言的积累”,分别在第二、六组中通过读写例话加以提示。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2.课例。包括课文、思考练习或阅读提示。课文。所选课文强调语言的典范性,思想性强,适于教学。每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
4、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出一两个题目,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在项目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动,减少了总量,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新设的训练项目,努力体现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突出了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突出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本册例话,就读的某一点说明训练什么,怎么训练。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
5、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五项。第四、八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将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首先,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由过去比较重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其次,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
6、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降低了要求,调整了内容,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在设计“积累运用”时,还注意到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的联系。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4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在课后方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要求
7、会认的字为85个(只要求认读),安排在看图学文和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后,用横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采取难字注音的办法。上述内容出现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统计之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
8、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5.继
9、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一句话中间、句子之间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后试着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8.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9.留心周围事
10、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三、教学提示(一)精读课文的教学本册精读课文,题材、体裁要多样。注意儿童化,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有散文、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
11、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要求认识的字,能认识即可,不要求会写、会用,不要拔高要求。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要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要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按照教学要求和写字教材的进度,间周学写钢笔字和用毛笔描红、仿影。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
12、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3.思考练习的教学。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
13、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思考练习”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
14、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二)看图学文的教学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文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
15、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两篇看图学文的图画都是单幅图,只能反映课文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册看图学文都是侧重表现人物的,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了解人物之间、人物和景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对人物的行动、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看图时,借助文字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学文时,借助图画在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以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效果。(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
16、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四)读写例话的教学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
17、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五)积累运用的教学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一部分:读读背背本册8组安排了两次名言警句、两首古诗、两次成语和1次对对子、1次谚语。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教师千万不要讲解具体含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第二部分:阅读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进行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运用于阅读实践中,逐
18、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部分:口语交际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接待客人”、“讲笑话,评一评”、“要路还是要树”、“续说故事小摄影师”、“办画展,评一评”、“动脑筋解决问题”。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学生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
19、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第四部分:习作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介绍自己、做做写写(写图片上的内容)、学写日记、编童话故事(发生在几个小动物中间的故事)、看图编故事(完整的情节、多幅图)、写一处景物、写自己最爱做的事情、写我的家(写人、事、陈设均可)。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事、景、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
20、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第五部分:实践活动本册在第四、八组各安排了“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的话”两次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五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
21、和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标题区!作者区!正文区!课文第 一 组本组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积累运用”。课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感情。师生情亲人表现了师生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情感;灰雀三个儿子表现了革命领袖和儿童之间、母子之间的情感。本组课文主要是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懂得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知道为父母分担生活的负担,培养学生珍惜人间的亲情、友情等美好的感情。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看图学文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本组课文的教学,建议用12课时。其中看图学文4课时,
22、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1师生情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了三位女同学在老师生病时,代表全班同学,冒雨去医院看望老师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医院病房门口,三位女同学挤在一起,踮起脚,扒在门上透过玻璃向里看的情景。在她们的身边放着满满的一篮鸡蛋,门旁立着一把雨伞。课文围绕“情”字来写,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三位女同学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作者的联想。在去医院的路上,三位女同学“下午一放学,她们就背起书包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她们多么想早点儿看到王老师啊!”写出了她们的急切心情。在病房门口,她们“踮起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
23、看。可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写出了她们焦急而又耐心。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课文表达的师生之情,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二是继续培养有顺序、有重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能力。本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文中描写三个女同学在路上商量事情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内容复杂的长句子,讲了三个意思:一是要告诉老师班里的情况,让老师安心养病,说明她们了解老师虽然住院还惦记着学生;二是向老师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因为她们代表着全班同学;三是送鸡蛋给老师,让她补养身体,说明同学们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三个意思用“;”分开,又用
24、“首先然后最后”连成一段话,集中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与爱戴。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急匆匆、和蔼、尊敬、爱戴、日夜操劳、劳累、补养、输液、商量、顺从、深情、玻璃、打扰、吊瓶、默默等。练习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养成尊敬老师的美德。3.能结合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三、教学建议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访问老师,了解老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学习课文要注意下面几点。1.预习这篇课文,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应观察图画。观
25、察的时候,要通过人物形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初步了解图画总的表现了什么内容,然后读课文。要对照图画来读,看课文是怎样反映这幅图画的内容的,跟自己的观察有什么不同。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发挥图画的作用,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图画在理解语言文字上的辅助作用,又要发挥课文在帮助看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上的示范作用。因此,不仅在学文之前要看图,而且在学文的过程中,特别是理解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必须注意与图画相对照,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3.在初步了解图意以后,逐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以“
26、思考练习”第1题为依据,先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充分地读,结合图画,体会同学对老师的尊敬、爱戴的感情。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对课文其他内容的阅读,引导学生注意从重点词句中体会这种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有感情的朗读贯穿始终,切忌繁琐的分析。4.第三自然段的第六句是个内容复杂的长句子,主要讲了三位同学“商量”的具体内容。句子用“首先”“然后”“最后”三个分句讲了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包含了同学们的心意,要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5.“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目的是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6.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匆、尊”是平舌音,“输”是
27、翘舌音,要读准;书写“输、玻璃、默”时,要注意左旁的变形。课后可引导同学们给老师写慰问信。班上可以召开“我爱老师”主题班会或诗歌朗诵会。2亲人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由一单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画着一位苗族老奶奶亲热地搂着一个干活儿的小姑娘,是那么亲切。课文写的是在一个苗家村寨里,汉族的母女俩常常帮助苗族老奶奶做家务活儿的事。画面上清晰朴素的线条,画出了苗族老奶奶慈祥和善的面容和从心底发出的喜悦之情。小姑娘是那么腼腆、纯朴、可爱。朴素、真情是画面的主要特色。语言简炼、准确、朴实是课文表达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爱老助老的美好品德;二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
28、方法,养成边观察边想象的习惯。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是课文内容的重点。课文写老奶奶“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与画面相吻合。从老人的动作、神态上可以看出她对小姑娘特别感激。“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是老人善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作者观察画面时的想象,很真实,很准确。小姑娘的言行,表现了她勤劳、纯朴、爱老助老的美好品性。母女俩与老奶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是邻里之间尊老爱老、和睦相处的典范。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及作者想象到的“语言”中,体会“亲人”的感情是学习难点。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29、:汉族、硬朗、县城、经济、毕竟、灵便、及时、替换、干净、笑眯眯、出来进去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3.能看懂图意,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敬老助老是人的美好品德。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人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准备一幅亲人挂图(或幻灯片)。学生可以从查找的文字、图片资料里了解苗族人民的地域分布及生活习惯、服装特征等。2.这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发生在苗家老奶奶与汉族小姑娘之间的事情。图画上,主要表现老人对小女孩的感激之情。课文叙述了老人如此感激的缘由,表达她俩胜似亲人的真挚感情。教学时应注重看图指导与
30、朗读指导相结合。(1)看图指导。图与文相互对应,相互启示。看图的任务是培养观察与思维能力。看图,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把握重点,悟出要领。亲人图,可先看中间,再看两边。重点在人物,看人的神态、姿态,再看背景,并进行思考、想象,悟出图意。图与课文对应部分的内容要紧密结合。(2)朗读指导。重点指导朗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第三段的两句话,是说老人手脚不太灵便,又缺少人手。叙述的语句,读起来一般平直舒缓,没多少语气上的变化。在读第二句时,要突出“毕竟”,在读中感悟这两句话的意思。第五段中老奶奶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了人物真切深厚的感情。朗读时要注意几个重点词,如“真”“亲”“谢”,注意节奏的变化。读文时,脑海中要
31、浮现出图中的画面。3.“思考练习”第1题,“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找出图上没有画出的内容,如老奶奶家就她一个人,妈妈对“我”的教育,“我”利用星期天帮老奶奶洗衣服等,再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想象出这些内容的。第3题对比体会句子的细微差别。第(1)小题,用上“毕竟”“及时”,语言就顺畅,表达就更准确,“毕竟”与上文“硬朗”还有内在联系。第(2)小题,如果没有“总要”这个词,就缺乏与“每天”的逻辑搭配,语气不顺,语感别扭,语意不明。4.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苗族”的“族”,读平舌音,有方言干扰的要注意正音。“硬朗”的“朗”、“毕竟”的“竟”、“灵便”的“灵
32、”、“热心肠”的“肠”、“晾衣服”的“晾”等,都是后鼻音;“县城”的“县”、“买盐”的“盐”、“替换”的“换”,都是前鼻音。“竹篓”的“篓”、“晾晒”的“晾”,要读准声母。有的字笔画易错,如“朗”的第六笔点,“竟”的第八笔横,容易少写。“换”字第九笔的笔顺。5.建议课后每人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或者自己画一幅画,以人物为主体,有背景衬托(便于构思情节)。认真观察图后,用一段话把图意讲清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学生完成后,可在语文活动课上交流。四、参考资料苗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果雄”、“模”、“蒙”。与古史传说中的三苗、九黎部落有渊源关系。7384万人(1990年)。半数
33、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多通用汉语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妇女长于刺绣、蜡染。苗族人民喜爱歌舞。3灰雀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见一个男孩,经过交谈,受感动的小男孩主动放回灰雀。课文表现了列宁对灰雀、对天真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现事件发展的进程,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列宁说的话,既不是质问,也不是说教,其用语准确、得体,巧妙感人。他还很会察言观色,明辨细微,充分表现了列宁的语言艺术和教育艺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
34、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二是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表现在公园里看灰雀、喂灰雀和找灰雀。“找灰雀”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他在公园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时,遇见了小男孩。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是学习课文的难点。列宁的自言自语,好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实际上是说给男孩听的。要引导学生从这里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关爱。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
35、一个诚实的孩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描写列宁的课文。阅读课外书,了解灰雀。2.可以让学生自学生字,针对学生自学情况,提示识记方法。如,“郊、但”中的“交、旦”是表音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读音。“惹、渣”可以用分解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字形。3.教学时,可让学生围绕“惹人喜爱”这个词语,找出文中描写三只灰雀外形的句子来读,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通过朗读,体会“每次”“都要”“仰望”三个词语及相关的句子的意思,从中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可惜”“果然”“诚实”“自言自语”等词语,也要让学生多读相
36、关的句子来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4.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列宁与男孩的对话,表现了男孩的内心矛盾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找不到灰雀时的惋惜。可以这样引导:(1)那个男孩每次听到列宁的问话,他说话时神态、语气是怎么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样想的?你能给他的每次答话加上一些恰当的解说语吗?(2)列宁每次听了男孩的答话,神态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出列宁的心里话吗?(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然后讨论:那只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又是怎样回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果然”“低着头”在句子里的意思。5.要鼓励合作、探究式的
37、学习。在总结全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孩子?使学生明确:(1)男孩听了列宁的话,看见列宁着急的样子,明白自己做错了。(2)男孩对列宁说“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他果然把灰雀送回来了。(3)送回了灰雀,小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6.“思考练习”的第2题是问答题。第(1)题“找遍了”表现了列宁十分着急,尽力寻找灰雀的心情。第(2)题因为列宁“看看男孩”,看见他“低着头”,满脸惭愧的样子,想起他昨天说的话,知道灰雀是男孩捉去后又送回来的,小男孩还在为自己所做的事惭愧,他不想再去追究了,只是表达了自己对灰雀的一种关切,使小男孩更体会到列宁的关爱。7.课后,可以在班上开展爱鸟周活动
38、,活动结束时开一次汇报会,谈谈自己对爱鸟的认识;或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四、参考资料列宁(18701924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原姓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后来用得最多的笔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他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边的辛比尔斯克。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喀山大学,列宁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不久,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流放。押送他的警察对他说:“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还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
39、。”1888年,列宁从流放地回到喀山,当局不准他回大学。于是他就认真自修、研究马克思主义,认真研读了资本论等著作,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埋头读了四年半的书;学了几门外语,并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列宁把彼得堡的20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俄国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协会领导下,彼得堡工人掀起罢工高潮。同年12月,列宁被捕。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他写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1900年初,流放期满,7月出国。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7月,他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
40、中的两种策略,清算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指出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领导这场革命。11月,列宁回到国内,直接领导斗争。1905年革命失败后,列宁于1907年再次被迫出国。1908年他写成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列宁的领导下,大会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此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紧要关头,4月3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宁提出
41、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现在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它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的思想使千千万万工人、士兵提高了觉悟。临时政府把他视为眼中钉。7月,在临时政府的迫害下,列宁被迫转入地下。他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并于8、9月间写成了国家与革命。9月间,列宁制订了武装起义计划。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万分险恶的环境,列宁以惊人的智慧、胆识和勇气,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和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时间。1918年至1920年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粉
42、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多起大规模的反革命叛乱。1921年初,列宁提出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正当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际,由于极度紧张的工作,列宁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了。但他仍在顽强地工作。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中了,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说。1924年2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灰雀小形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为笼养观赏。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课文
43、中说的灰雀为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及辽宁、河北等地都能见到。4*三个儿子一、教材说明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是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通俗易懂,含意深刻。故事的含意之一,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自己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含意之二,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教育学生从小懂得要主动为父母承担责任。学习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
44、,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二、学习目标1.按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3.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三、教学建议1.课前,鼓励学生每天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体验父母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请教自己的父母,说说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父母分忧的。2.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朗读。先自由读,要读得正确、流利;再在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三个妈妈对儿子的夸赞不同,三个孩子见到妈妈后的表现也不同;然后个人默读,想想“为什么老爷爷说
45、只看见一个儿子”,可以画出课文中能帮助理解的语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人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3.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适当指导。如,第一个妈妈和第二个妈妈都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十分自豪,读的语气要明朗高亢;第三个妈妈心态平和,读的语气要平稳。老爷爷的话含意深刻,话中有话,要读出幽默的语气。4.课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给家人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积累运用一、读读背背目的是让学生熟读背诵五个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第一句“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宋)朱熹训学斋规。原文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
46、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第二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帮助。第三句“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篇。原句是:“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第四句“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故:已学过的知识。第五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过的知识,然后按一定
47、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说:悦。对以上句子的解释只供教师参考,不必讲给学生。练习时,主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背下来就行了。二、阅读先让学生把短文读通,再参照短文后的问题,边读边想,读懂文章的主要意思。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讨论交流。1.杨时“很有学问”,“已经40多岁”仍然十分尊敬老师。说明杨时具有尊敬老师的美德。2.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顾不上吃饭”,不怕下大雪。说明杨时追求学问“如饥似渴”,十分好学。3.杨时看到老师在午睡,就“一声不响”地等候,“被冻得浑身发抖”还坚持等待,直到“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这不但说明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更
48、说明杨时尊敬老师,真心诚意。三、口语交际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怎样做客人,怎样接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文的插图画出了一个小学生接待客人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先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接待客人和做客人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做、怎样说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想想长辈做客和待客的情形,模拟各种情境进行表演,互相评说。课前可以和家长取得联系,请学生家长指导学生在家里接待来访的客人,并带孩子到朋友家去做客。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做出简单的评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口语要生活化,不要台词化;态度要自然真诚,不要表面应付。2.要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待客和做客的体验,并说说自己的表现。3.要组织学生交流待客和做客的经验,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形成认识,指导行动。4.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和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