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XXX
标准分类号
代替GB/8733—2000
GB/T 8733-200X
铸造铝合金锭
Aluminum alloy ingots for casting
预审稿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
GB/T 8733-XXXX
目 次
3
前 言
GB/T 8733-XXXX
本标准是对GB/T 8733-2000《铸造铝合金锭》修订。此次修订是根据国内铸造铝合金锭贸易迅速发展,参照美国ASTM B179、日本JIS H2211、JIS H2118等标准,结合我国生产、使用实际进行修订。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合金锭牌号表示用数字式和化学符号式,取消了原合金锭代号。
——增加了新合金品种,并直接引用了部分美国ASTM和日本JIS牌号。
——对铸锭的针孔低倍级别明确规定;并对针孔低倍检验和取样和制样做了细致规定。
——本标准中共48个牌号,保留了GB/T 8733—2000中所有牌号,新增加了11个牌号,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铸造铝合金锭四位数字系统牌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新旧合金牌号和代号对照表”(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第几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8733—2000。旧牌号在过渡期间仍可继续使用,但新编制的技术文件应使用新牌号。
本标准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包头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铝山东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T 8733-XXXX
铸造铝合金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铝合金锭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铝合金铸件用的铸造铝合金锭。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87(所有部分)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7999 铝及铝合金的光电光谱分析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YB/T 025 包装用钢带
JB/T 7946.3 铸造铝合金针孔
3 要求
3.1 产品牌号
铸造铝合金锭(以下简称铸锭)牌号用数字式和化学元素符号式表示,其数字式表示方法遵照附录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化学元素符号以Al加主要合金化学元素符号及表明合金化元素质量分数组成。
3.2 化学成分
铸锭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及表2的规定。用于食品、卫生工业的铸锭其杂质Pb、As、Cd的质量分数均不大于0.01%。分析数值的判定采用修约比较法,数值修约按GB/T 8170有关规定进行,修约数位应与表1及表2中所列极限值数位一致。
3.3 表面质量
铸锭表面应整洁,不允许有霉斑及外来夹杂物。但允许有轻微的夹渣及修整痕迹或因浇注收缩而引起的轻微裂纹存在。
3.4 铸锭针孔低倍不低于三级。
3.5 其他
3.5.1铸锭形状、规格应便于包装、运输及使用。
3.5.2铸锭断口应致密,不允许有熔渣及夹杂物。
3.5.3铸锭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由供需双方商定。
3.5.4需方对铸锭的化学成分和形状、规格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4 试验方法
4.1 铸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可按GB/T 6987或GB/T 7999的规定进行。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GB/T 6987的规定进行。
4.2 铸锭表面及断口组织用目视法进行检查。
4.3 铸锭针孔低倍检验按JB/T 7946.3的规定进行;铸锭疏松和缩孔不作为低倍针孔检验级别评定的依据。
4.4 铸锭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5 检验规则
5.1 检查和验收
5.1.1 铸锭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 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不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的2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 组批
铸锭应成批提交检验,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熔炼号的合金组成。经供需双方商定,也可由二炉或几炉熔炼的合金组成,但批重应不大于5000 kg。
5.3 检验项目
5.3.1 每批铸锭应进行化学成分、表面质量及针孔低倍的检验。
5.3.2 10kg以下铸锭每炉(批)进行断口组织检验;10kg以上铸锭断口组织不做常规检验,但应定期进行。
5.4 取样和制样
5.4.1 化学成分分析试样的选取:
供方在铸造阶段自行选取代表其成分的试样;从铸锭上取样时,在铸锭端头耳部,截取试样加工。当对化学成分有异议时应在供需双方均在场的条件下按5.4.1.1~5.4.1.6的规定进行。
5.4.1.1 从该批产品中任取三块铸锭。
5.4.1.2 采用钻孔法取样。钻样前先去掉0.5mm~1.5mm深的表面氧化层。用直径 15mm-20mm 的钻头,在铸锭表面沿对角线等距离至少钻取5个孔,并钻透锭的整个厚度。钻样时,应尽可能避免任何杂物的混入。钻样过程中,可采用无水乙醇作冷却润滑剂,但不得加入其他油类。
5.4.1.3 将钻出的铝屑混合均匀并进行磁选,将所有在制样时带进的铁屑弃去。
5.4.1.4 仔细检查所得铝屑,保证除去制样时偶然带入的任何杂质。
5.4.1.5 所得铝屑质量应大于4倍分析需要的量,且质量不少于100g。
5.4.1.6 将充分混匀的铝屑分成3等份,分别包装和密封。一份给供方;一份给需方;一份封存供仲裁用。
5.4.2 断口检验用试样,应从该炉(批)铸锭中任取一锭,在浇口对面锭长四分之一处,由底部锯至不大于锭厚三分之一处打断取得。
5.4.3 铸锭针孔低倍检验试样,从该批铸锭中任取一锭,在浇口对面锭长四分之一处锯切厚度为25mm~30mm的试样,将其断面加工至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μm。并用汽油、酒精或丙酮清洗干净。
5.4.4 表面质量检验取样:铸锭应逐块进行表面质量的检验。
5.5 检验结果判定
5.5.1 化学成分仲裁分析结果与本标准规定不符时,判该批不合格;
5.5.2 针孔低倍及10kg以下铸锭断口组织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则取双倍试样复验。复验后仍有一个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则该批(炉)判定为不合格 。
5.5.3 铸锭表面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按块处理。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6.1 标志
铸锭表面应清晰地标注生产厂标志、合金牌号、批号或炉号。
6.2 包装、运输、贮存
6.2.1 堆垛应整齐。
6.2.2 铸锭打捆形式采用“#”字形。
6.2.3 铸锭打捆可采用钢带或其他材料,但应保证不散捆。
6.2.4 打捆用的钢带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选用时应按YB/T 025的有关型号选取。
6.2.5 铸锭按牌号堆放、贮存,不得混号。并注意防雨、防潮、防腐蚀,运输、贮存铸锭的场所应清洁。
6.3 质量证明书
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注明:
a) 供方名称、地址;
b) 产品名称和牌号;
c) 注册商标;
d) 批号或炉号;
e) 净重和件数;
f) 质量检验分析结果及技术监督部门检印;
g) 本标准编号;
h) 出厂日期。
7 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所列合金锭牌号的订货单(或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合金锭的牌号;
c) 数量(重量);
d) 本标准编号(含年号)。
e) 化学成分、包装方式等其他特殊要求。
表1 砂型,金属型,熔模铸造铝合金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合金锭牌号
Si
Fe
Cu
Mn
Mg
Ni
Zn
Sn
Ti
Zr
Pb
杂质
总和
Al
数字式
化学元素符号式
201C.1
ZAlCu5Mn—1
0.30
0.20
4.5~5.3
0.6~1.0
0.05
0.10
0.20
0.15~0.35
0.20
1.0
余
量
201C.2
ZAlCu5Mn—2
0.05
0.10
4.8~5.3
0.6~1.0
0.05
0.05
0.10
0.15~0.35
0.15
0.40
203C.1
ZAlCu4
1.2
0.6
4.0~5.0
0.10
0.03
0.20
0.01
0.20
0.10
0.05
2.2
204C.1
ZAlCu5Mn—3
0.05
0.13
4.6~5.3
0.6~0.9
0.05
0.10
Cd0.15~0.25
0.15~0.35
0.15
0.40
205C.1
ZAlCu5Mn—4
0.05
0.10
4.6~5.3
0.30~0.50
0.05
B 0.01~
0.06
0.10
Cd0.15~
0.25
0.15~0.35
0.05~0.20
V0.05~0.30
0.30
207C.1
ZAlCu3RE5
1.6~2.0
0.50
3.0~3.4
0.9~1.2
0.20~0.30
0.20~0.30
0.20
RE4.4~5.0
0.15~02.5
0.8
301C.1
ZAlSi7Mg—1
6.5~7.5
0.45
0.20
0.35
0.30~0.50
Be 0.1
0.20
0.01
0.20
Ti+Zr0.15
0.05
1.4
301C.2
ZAlSi7Mg—2
6.5~7.5
0.12
0.10
0.05
0.30~0.50
0.05
0.05
0.01
0.08~0.20
0.05
0.6
301C.3
A356.2a
6.5~7.5
0.12
0.10
0.05
0.30~0.45
0.05
0.20
0.6
301C.4
ZAlSi7Mg—3
6.5~7.5
0.12
0.01
0.02
0.30~0.40
0.005
0.03
0.005
0.08~0.18
Ca 0.003
0.005
0.05
301C.5
ZAlSi7Mg—4
6.8~7.3
0.10
0.02
0.02
0.30~0.40
Sr0.020~
0.035
0.10
0.10~0.15
Ca 0.003
301C.6
ZAlSi7Mg—5
6.5~7.5
0.15
0.05
0.05
0.30~0.40
0.05
0.7
301C.7
AC4C.1b
6.5~7.5
0.40
0.25
0.35
0.25~0.45
0.10
0.35
0.05
0.20
Cr 0.10
0.10
1.4
304C.1
ZAlSi9Mg
8.0~10.5
0.45
0.10
0.20~0.50
0.20~0.35
0.25
0.01
Ti+Zr0.15
0.05
1.2
305C.1
ZAlSi5Cu1—1
4.5~5.5
0.45
1.0~1.5
0.50
0.45~0.65
Be 0.10
0.20
0.01
Ti+Zr0.15
0.05
1.3
305C.2
ZAlSi5Cu1—2
4.5~5.5
0.15
1.0~1.5
0.10
0.50~0.65
0.10
0.01
0.05
0.4
306C.1
ZAlSi8Cu1
7.5~8.5
0.50
1.0~1.5
0.30~0.50
0.35~0.55
0.20
0.01
0.10~0.25
0.05
1.1
307C.1
ZAlSi7Cu4
6.5~7.5
0.40
3.5~4.5
0.30
0.10
0.20
0.01
0.05
0.9
308C.1
ZAlSi12Cu2
11.0~13.0
0.40
1.0~2.0
0.30~0.9
0.50~1.0
0.30
0.20
0.01
0.20
0.05
0.8
309C.1
ZAlSi12Cu1
11.0~13.0
0.40
0.5~1.5
0.20
0.9~1.5
0.8~1.5
0.20
0.01
0.20
0.05
0.8
合金锭牌号
Si
Fe
Cu
Mn
Mg
Ni
Zn
Sn
Ti
Zr
Pb
杂质
总和
Al
数字式
化学元素符号式
309C.2
AC8A.1b
11.0~13.0
0.7
0.8~1.3
0.15
0.8~1.3
0.8~1.5
0.15
0.05
0.20
Cr 0.10
0.05
余
量
310C.1
ZAlSi5Cu6
4.0~6.0
0.50
5.0~8.0
0.50
0.30~0.50
0.30
0.50
0.01
0.05
1.5
310C.2
AC2B.1b
5.0~7.0
0.8
2.0~4.0
0.50
0.50
0.35
1.0
0.10
0.20
Cr 0.20
0.20
311C.1
ZAlSi9Cu2
8.0~10.0
0.35
1.3~1.8
0.10~0.35
0.45~0.65
0.10
0.01
0.10~0.35
0.05
1.0
314C.1
ZAlSi7Mg—6
6.5~7.5
0.15
0.10
0.10
0.50~0.65
0.10~0.20
0.6
315C.1
ZAlSi5Zn1
4.8~6.2
0.25
0.10
0.10
0.45~0.7
Sb0.1~0.25
1.2~1.8
0.01
0.05
1.0
316C.1
ZAlSi8Mg
6.5~8.5
0.05
0.30
0.10
0.40~0.60
Be0.15~0.40
0.30
0.01
0.10~0.30
Zr 0.20 B 0.1
0.05
1.0
317C.1
ZAlSi10Mg
9.0~11.0
0.2~0.5
0.2~0.5
318C.1
ZAlSi20Cu2
19~22
0.50
1.0~2.0
0.30~0.50
0.05~0.08
RE0.6~1.5
0.10
0.01
0.20
0.10
0.05
402C.1
ZAlSi12
10.0~13.0
0.6
0.30
0.50
0.10
0.10
0.20
1.6
403C.1
443.1a
4.5~6.0
0.6
0.6
0.50
0.05
Cr 0.25
0.50
0.25
0.35
403C.2
443.2a
4.5~6.0
0.6
0.10
0.10
0.05
0.10
0.20
0.15
501C.1
ZAlMg10
0.30
0.25
0.10
0.15
9.8~11.0
0.05
0.15
0.01
0.15
0.20
0.05
1.0
503C.1
ZAlMg5Si1
0.8~1.3
0.45
0.10
0.10~0.40
4.6~5.6
0.20
0.20
0.7
505C.1
ZAlMg8Zn1
0.20
0.25
0.10
0.10
7.6~9.0
Be0.03~0.10
1.0~1.5
0.10~0.20
0.9
701C.1
ZAlZn11Si7
6.0~8.0
0.6
0.6
0.50
0.15~0.35
9.2~13.0
1.6
702C.1
ZAlZn6Mg
0.30
0.40
0.25
0.10
0.55~0.70
Cr0.40~0.6
5.2~6.5
0.15~0.25
1.25
901C.1
AlMn1
0.20
0.30
1.50~1.70
RE0.03
0.15
0.15
注1:表中含量有上下限者为合金元素;含量为单个数值者,铝为余量,其他杂质元素为最高限。“其他”一栏系指未列出或未规定数值的金属元素。表中未列出的某些元素,当有极限含量要求时,其具体规定可列于空白栏中。
注2:有上下限值的主要组元及铁为必检元素,其他元素可定期分析。
a为直接引用的美国ASTM标准;b为直接引用的日本JIS标准。
续表1
合金锭牌号
Si
Fe
Cu
Mn
Mg
Ni
Zn
Sn
Ti
Zr
Pb
杂质
总和
Al
余
量
数字式
化学元素符号式
304Y.1
YAlSi9Mg
8.0~10.5
0.8
0.30
0.20~0.50
0.20~0.35
0.10
0.01
0.15
Ti+Zr 0.15
0.05
0.15
312Y.1
YAlSi8Cu3页:1
与AD10.1相同
7.5~9.5
0.9
2.5~4.0
0.6
0.30
0.50
1.0
0.20
0.20
0.30
0.15
312Y.2
A380.2a
7.5~9.5
0.6
3.0~4.0
0.10
0.10
0.10
0.10
0.15
313Y.1
YAlSi11Cu3
9.6~12.0
0.9
2.0~3.5
0.50
0.30
0.50
0.8
0.20
0.15
313Y.2
AD12.1b
9.6~12.0
0.9
1.5~3.5
0.5
0.3
0.5
1.0
0.2
317Y.1
YAlSi7Cu5
16.0~18.0
0.9
4.0~5.0
0.50
0.50~0.65
0.30
1.5
0.30
0.15
402Y.1
YAlSi12
10.0~13.0
0.9
0.30
0.40
0.25
0.10
0.15
402Y.2
AD1.1b
11.0~13.0
0.9
1.0
0.30
0.30
0.5
0.1
502Y.1
YAlMg5Si1
0.8~1.3
0.9
0.10
0.10~0.40
4.6~5.5
0.20
0.15
0.15
506Y.1
YAlMg3
1.0
0.6
0.10
0.4~0.6
2.6~4.0
0.10
0.4
0.10
注1:“Y”为汉语拼音“压”的第一个字母。
注2:表中含量有上下限者为合金元素;含量为单个数值者,铝为余量,其他杂质元素为最高限。“其他”一栏系指未列出或未规定数值的金属元素。表中未列出的某些元素,当有极限含量要求时,其具体规定可列于空白栏中。
注3:有上下限值的主要组元及铁为必检元素,其他元素可定期分析。
a为直接引用的美国ASTM标准;
b为直接引用的日本JIS标准。
表2压铸用铝合金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规范性附录)
铸造铝合金锭数字式系统牌号表示方法
附录A
A.1 铸造铝合金锭数字式系统牌号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如下的合金系:
按主要合金元素划分组别
铜 2××C. ×
硅,加铜和(或)加镁 3××C. ×
硅, 4××C. ×
镁 5××C. ×
锌 7××C. ×
钛 8××C. ×
其他元素 9××C. ×
备用组 6××C. ×
A.2 除改型合金外,铸造铝合金锭组别按主要元素来确定。主要合金元素指极限含量算术平均值为最大的合金元素。当有一个以上的合金元素极限含量算术平均值同时为最大时,应按以上元素顺序来确定合金组别。
A.3 为区别由于杂质含量的改进或优质合金的同一合金组别的不同合金,在数字牌号小数点之后加阿拉伯数字1、2、3、……开始表示。
示例1:
3
0
1
C
.
1
↓ ↓ ↓ ↓
合金组别 顺序号 标识代号 1、2顺序号
(压铸合金“C”为“Y”)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砂型、金属型、熔模铸造铝合金锭新旧合金牌号和代号对照表
表B.1
数字式
旧合金代号
新合金牌号
旧合金牌号
201C.1
ZLD201
AlCu5Mn—1
ZAlCu5MnD
201C.2
ZLD201A
AlCu5Mn—2
ZAlCu5MnDA
203C.1
ZLD203
AlCu4
ZAlCu4D
204C.1
ZLD204A
AlCu5Mn—3
ZAlCu5MnCbDA
205C.1
ZLD205A
AlCu5MnC—4
ZAlCu5MnCbVDA
207C.1
ZLD207
AlCu3Re5
ZAlCu3Re5Si2D
301C.1
ZLD101
AlSi7Mg—1
ZAlSi7MgD
301C.2
ZLD101A
AlSi7Mg—2
ZAlSi7MgDA
301C.3
A356.2
301C.4
AlSi7Mg—3
301C.5
AlSi7Mg—4
301C.6
AlSi7Mg—5
301C.7
AC4C.1
304C.1
ZLD104
AlSi9Mg
ZAlSi9MgD
305C.1
ZLD105
AlSi5Cu1Mg—1
ZAlSi5Cu1MgD
305C.2
ZLD105A
AlSi5Cu1Mg—2
ZAlSi5Cu1MgDA
306C.1
ZLD106
AlSi8Cu1
ZAlSi8Cu1MgD
307C.1
ZLD107
AlSi7Cu4
ZAlSi7Cu4D
308C.1
ZLD108
AlSi12Cu2
ZAlSi12Cu2Mg1D
309C.1
ZLD109
AlSi12Cu1
ZAlSi12Cu1Mg1Ni1D
309C.2
AC8A.1
310C.1
ZLD110
AlSi5Cu6
ZAlSi5Cu6MgD
310C.1
AC2B.1
311C.1
ZLD111
AlSi9Cu2
ZAlSi9Cu2MgD
314C.1
ZLD114A
AlSi7Mg—6
ZAlSi7MgDA
315C.1
ZLD115
AlSi5Zn1
ZAlSi5Zn1MgD
316C.1
ZLD116
AlSi8Mg
ZAlSi8MgBeD
317C.1
AlSi10Mg
318C.1
ZLD118
AlSi20Cu2
ZAlSi20Cu2Re1MgMnD
402C.1
ZLD102
AlSi12
ZAlSi12D
401C.1
443.1
401C.2
443.2
501C.1
ZLD301
AlMg10
ZAlMg10D
续表B.1(完)
数字式
旧合金代号
新合金牌号
旧合金牌号
503C.1
ZLD303
AlMg5Si1
ZAlMg5Si1D
505C.1
ZLD305
AlMg8Zn1
ZAlMg8Zn1D
701C.1
ZLD401
AlZn11Si7
ZAlZn11Si7D
702C.1
ZLD402
AlZn6Mg
ZAlZn6MgD
901C.1
ZLD501
AlMn1
ZAlMn1D
表B.2
压铸用铝合金锭新旧合金牌号和代号对照表
数字式
旧合金代号
新合金牌号
旧合金牌号
304Y.1
YLD104
YAlSi9Mg
YAlSi9MgD
312Y.2
A380.2
312Y.1
YLD112
YAlSi8Cu3
YAlSi8Cu3D
313Y.1
YLD113
YAlSi11Cu3
YAlSi11Cu3D
313Y.2
AD12.1
317Y.1
YLD117
YAlSi7Cu5
YAlSi7Cu5D
402Y.1
YLD102
YAlSi12
YAlSi12D
402Y.2
AD1.1
502Y.1
YLD302
YAlMg5Si1
YAlMg5Si1D
506Y.1
YLD306
YAlMg3
YAlMg3D
━━━━━━━━━━━
ICS XXX
(京)新登字XXX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标 准 名 称
标 准 编 号
*
XXXX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地址)
XXXXXXXXX印刷厂印刷
XXXXXXXX发行 XXXXX经售
版权专利 不得翻印
*
开本 880X1230 1/16 印张 X 字数 XX千字
20XX年X月第X版 20XX年X月第X次印刷
印数 1-XXXXX
书号:XXXXXX.X-XXX 定价 X.XX元
*
标 目 XXX-XX
XXXX-XXXX T/BG
*
编 制 说 明
1 概述
1.1 GB/T 8733-2000是由GB/T 8733-88修订而来的,于1998~1999年修订,2000年6月发布的。
本标准修订后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贸易要求。随着铸造铝合金锭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特别是在汽车轮毂、缸体和交通运输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GB/T8733—2000中的牌号体系及化学成分与国际贸易流行的牌号及成分系统截然不同,且无法对应,不利于贸易和交流。
近3年来铸造铝合金锭的品种在不断增加,又研制生产了一批新合金,产量也在不断扩大。GB/T 8733-2000中的品种已不足以满足贸易要求,生产已不足以满足用户要求,因此在修订GB/T 8733-2000时要考虑国标的所有要求和内容,补充新品种,要反映该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发展水平,要有利于全国范围的生产、使用和贸易及国际贸易。
1.2 GB/T8733—2000《铸造铝合金锭》国家标准修订任务是由有色标委会确定由包铝股份、山东铝业股份公司等单位承担的项目。
2 修订工作过程
由包铝、山东铝组成的标准草案编写组走访调研和函调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一汽铸造有限公司、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上海一阳五金制造有限公司、东大材料学院、上海交大等国内30多个生产、使用和科研单位,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对标准的修订建议, 查阅了美国ASTM、日本JIS及欧盟等国家的大量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生产、使用的实际拟定了该草案。
2004年12月由有色标委会主持召开了标准草案的予审会,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根据会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3 修订原则
3.1 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3.2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3 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
3.4 充分满足顾客使用要求
4 关于牌号和代号
4.1 现行的国家标准《铸造铝合金锭》分牌号和代号两种表示方法,合金牌号由铝及主要合金元素的化学符号组成。主要合金化元素后面跟有表示其名义百分含量的数字。在合金牌号前面冠以字母“Z”和后面加“D”表示铸造铝合金锭,与GB/T 8733配套的标准GB/T 1173《铸造铝合金》牌号表示也是由铝及主要合金元素的化学符号组成,只是后面不加“D”。
合金代号是由字母Z、L及其后面的3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合金系列,其中1、2、3、4分别表示铝硅镁、铝铜、铝镁、铝锌系列合金;第二、三两个数字表示顺序号(其后加“A”者为优质合金锭)。
4.2 目前贸易中牌号表示有以四位数字的,有以化学元素符号的,有以日本AC系列表示的,有以德国EN加化学元素符号的,还有以合金代号表示等等,这么多种牌号表示方法,不仅在市场上表示方法混乱,不利于贸易交流,更不利于化学成分的对照统一。
4.3 建立统一的适合贸易发展的牌号表示体系,积极采用国际贸易流行标准中相关内容已是当务之急。近几年国内外贸易流行的牌号以铸造铝合金锭国际注册牌号(用美国ASTM标准)的四位数字表示和化学元素符号表示为主。以合金代号表示及其它方法较少。在调研中多数用户提出对牌号修订的必要性,要求以美国ASTM B179和日本等国的牌号及化学成分供货,还有部分生产单位和用户对牌号提出修订意见,建议牌号采用比较直观明了的命名方法,如美国ASTM的表示方法或ASTM表示方法+合金规格。为此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以四位数字和化学元素符号对应表示的牌号体系(具体的编号方法见附录A的规定),基本保留了原标准合金锭牌号用化学元素表示的方法,简化和方便使用,取消了原来的 “D”字母。取消了合金锭代号栏目。
4.4 原标准牌号合金系与新的数字系统牌号合金系对应分别为:
原合金 现合金
1系 3系
2系 2系
3系 5系
4系 7系
5系 9系
4.5参照美国、日本合金锭牌号、代号的表示方法对GB/T8733—2000《铸造铝合金锭》的牌号进行重新排序,主要以Al-Cu系、Al-Si系、Al-Mg系、Al-Zn系排列。
4.6对等同采用美国ASTM和日本JIS的合金牌号,其数字系统牌号也编入新的牌号序列中,同时把美国ASTM和日本JIS的代号列上,以便直观反映出来。
5 关于栏目设置:
5.1 取消原标准中合金锭代号;
5.2 元素排列顺序改为与AA协会标准相同,以便于与国际成分表对照。原标准中化学成分分为合金元素和杂质含量。AA标准与ISO 3522及GB 3190均采用上下限或单个数字的方法表示,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6 关于编写格式,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编写。
7 关于化学成分
7.1美国ASTM B179牌号分的很细,仅对应我国AlSi7Mg成分的有356.1、356.2、A356.2、357.1、A357.2,日本也如此,JISH2211—1992中对应我国AlSi7Mg成分的有AC4C.1、AC4C.2、AC4CH.1、AC4CH.2。
7.2修订标准要体现科技进步又要考虑用户和生产单位提出的建议,为此收入了近几年来新近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销售的合金(如AlSi7Mg -5、AlSi7Mg -6加Sr合金等)和直接引入AA ASTM(及AA协会注册)的部分国外合金,标准中铸造铝合金锭增加的A356.2、443.1、443.2、AC4C.1、AC8A.1、AC2B.1、317C.1、301C.3、301C.4、301C.5十个牌号,其中A356.2、443.1、443.2是等效采用美国ASTM B179-96标准中合金锭牌号,AC4C.1、AC8A.1、AC2B.1是等效采用日本JIS H2211标准中的合金牌号,317C.1是等效采用DNI1725中G- AlSi10Mg(Ca)的合金锭牌号,301C.3、301C.4、301C.5是近几年来研制试验成功并稳定批量生产充分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且标准体现出301C.3、301C.4化学成分中对Ca、Sr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山东大学提出:Ca等元素的含量在实际生产中被广泛检测,在国标中应加以体现)。
7.3压铸用铝合金锭增加的312Y.2(A380.2)、402Y.2(AD1.1)和313Y.2(AD12.1)三个牌号,312Y.2是等同采用美国ASTM B179-96标准中A380.2合金锭牌号,402Y.2和313Y.2是等同采用日本JIS H2118标准中的AD1.1和AD12.1合金牌号 (山东铝业股份公司提出增加ADC6和ADC12的两个牌号与原标准中的YAlMg3D和YAlSi11Cu3D成分一致,因此没有放到本标准中) 。312Y.1对应JIS H2118 AD10.1,317Y.1对应JIS H2118 AD14.1,506Y.1对应JIS H2118 AD6.1
7.4 对于再生铝锭,根据生产和需求情况,生产时必须调整到GB8733要求的成分范围,用户需要的也是满足GB8733要求的合金,故在标准中没有体现。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