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案例32 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3
一、教学内容与案情分析
这部分教科书介绍了溶液组成的含义以及常用的表示方法。这是溶液组成溶质的深化,是从量的方面认识溶液的组成,并为进一步研究溶液问题作准备,关于溶液中质量分数计算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培养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联系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溶液的组成,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运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稀释时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媒体:电脑投影。
五、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课
复习溶液的有关知识。(略)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都喜欢品尝甜美的糖水。其实糖水也是一种溶液。现在就让我们配制两份糖水,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小实验:取两个洁净透明的水杯A和B,A中加入1小勺糖和10g水,B中加入2小勺糖和30g水,振荡至完全溶解,制成两份溶液。(1小勺约盛2g糖)
提问:此时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别是什么?
请几位同学品尝两份溶液。
提问:哪杯溶液更甜一些?为什么?
思考。
回答: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回答:A杯。因为A杯糖水浓一些,B杯糖水稀一些。
提出问题
讲解:的确,两杯溶液的甜度不一样是因为两杯溶液的组成不同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A杯糖水比B杯浓呢?哪些因素在影响溶液的组成,又怎样表示溶液的组成呢?
让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现在向A中再加1勺糖,糖完全溶解了。
那么此时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
不知原因,引起兴趣。
回答:A溶液中含糖量变大。
归纳小结
讲解:当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溶液的组成将发生变化。
同学们能自己总结一下这样的变化吗?
讨论小结:
1. 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变大,溶液会变浓。
2. 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变小,溶液会变稀。
3. 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液质量变大,溶液会变稀。
4. 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变小,溶液会变浓。
设置情境
讲解:浓溶液和稀溶液只能大致描述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多或少,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并不能准确表明一定量的溶剂中有多少溶质。但很多情况下准确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
投影:
肌肉注射青霉素用量
小儿 5-10万微克/次 2-3次/日
成人 40-80万微克/次 2-4次/日
* 若小儿注射青霉素过量,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 若成人注射青霉素不足量,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讲解:看来,小儿和成人注射青霉素溶液时,溶液的组成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过这样的例子吗?
回答:用农药杀灭害虫时,农药的浓度适当时才能既满足杀虫的需要,又节约农药而不伤害农作物,溶液过浓或过稀都不合适。
新课讲解
的确,这些情况都要求准确地确定溶液的组成。那么,怎样表示溶液的组成呢?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请大家给出定义式。
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A杯比B杯糖水浓了吧!大家计算一下开始时两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吧。
变化后,A与B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溶质的质量分数=
回答:A=16.7%,
B=11.8%。
回答:A=28.6%,
B=0.09%。
总结
原来,A的溶质质量分数始终比B大,所以A溶液比B溶液甜。同学们在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数学表达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而并非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运用时应注意分清。
(2)因为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还可以写成:
(3)运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计算时,应灵活掌握式子的变化形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理解,记录。
练习运用
投影例题1:小明的爸爸准备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在要配制150g这种溶液,你知道小明应准备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
解: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g×16%=24g
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50g-24g=126g
答:小明应准备氯化钠24g、水126g。
投影例题2:王老师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了一瓶5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为了给同学们准备实验,王老师要把这瓶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你能为王老师计算一下他需要的水的质量吗?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0g×98%=x×20%
x=2450g
需要水的质量=2450g-500g=1950g
答:王老师需要的水的质量是1950g。
跟随老师的板书和讲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实现对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的灵活运用。
学习溶液稀释这一类型题的解法,掌握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这一基本规律。
巩固反馈
练习1:某温度时,蒸干35g氯化钾溶液,得到10g氯化钾,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2:某化工厂实验室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9g/mL)多少毫升?
课后练习:
1. 请替小明配制一份150g溶质质量分数16%的食盐溶液,并记录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2. 已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求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后回答:
1. 28.6%。
2. 2211ml。
点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认为杜芳老师的教案设计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
本节课由学生所熟悉的糖水开始由浅入深、不断深入地探讨出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影响浓度的因素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在整个教案的设计中,杜老师在选题上特别注意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内容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能深深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也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