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SEO
芝麻开门的商业神话
仿佛一夜间,一个叫做“非常小器·圣雅伦”的名字出现在各大传媒中——非常小器:玲珑、小巧;圣雅伦——一个令人过目不忘、雅俗共赏的品牌,横空出世。
2001年,“非常小器·圣雅伦”风靡大江南北,红遍欧美大陆。司空见惯的小小指甲钳,创下了年销售额逾亿元的产值。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经济神话,一个凡夫俗子的商业传奇。
在商界,流传着一个“非常小器”的故事:
1998年朱镕基在接见全国轻工业职工代表大会时说,我没用过一把好的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两天就剪不动了,使大劲也剪不断。朱总理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指甲钳说,这是台湾人送的,我从上海一直用到北京,仍然非常好用。(1998年4月5日《深圳特区报》)
小小指甲钳能在总理心中挥之不去,可见这决非小事。梁伯强在读到这篇文章时,久久不能释怀:这个市场的空白占领,正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于是,梁伯强开始行动。他考察了国外几十家指甲钳生产企业,走访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指甲钳生产国。经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研究,并请专家反复论证后,梁伯强决定投资1000万生产指甲钳,在研究借鉴国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传统工艺,经过11个月的攻关,命名为“非常小器·圣雅伦”的新一代指甲钳问世了。经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严格检验,各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称霸国际指甲钳市场的韩国产品,而“圣雅伦”的价格只是韩国的60%。
以后的3年时间,“圣雅伦”指甲钳品种达300多种,销售额逾亿元,产品热销国内及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成为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并进入世界指甲钳行业前三甲。
◇第一桶金
1962年,梁伯强出生在广东小榄镇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幸运地成了小榄固力锁厂的一名工人,每月有20元的工资收入。可是这份工作却因为人为的因素而没有长久。1979年,17岁的梁伯强以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开始安排自己的命运。
那时,一海之隔的澳门在人们眼里是金碧辉煌的天堂。1980年4月,一心寻找机会的梁伯强冒险加入了偷渡的行列。靠着澳门的同乡,他才成为了一个最原始的出卖劳动力的搬运工。
辛苦干完一个月,只能获得30澳元的微薄收入。一个月后,凭着自己国画的功底,梁伯强找到了一份为仿古家具画古代仕女和山水画的活计,画一幅画能卖20元,一个月下来他能挣到1800澳元的收入,比当搬运多了59倍。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踏实和认真得到了香港老板的赏识,老板让他承包了外加工的活儿。于是,梁伯强用挣来的3万澳元,买下一个铁皮屋,做成了有两个帮工的小老板。可是那时他只有澳门的临时身份证,不久便结束了在澳门偷渡的日子,返回家乡。
1984年,改革的春风悄然吹遍神州大地,他再次来到澳门。
梁伯强进入了一家香港人的首饰厂,并被老板任命为厂长。梁伯强领导着10个福建女孩,不到两个月时间,工厂就壮大到五六十人的规模。
当时正是香港投资大陆的高潮时期,梁伯强的务实和聪明让香港老板大喜过望,老板看中了他这个难得的人才和他的大陆背景,于是让他回到中山办厂。1986年,梁伯强回到家乡小榄,成立了一家人造首饰厂,梁伯强成了那位香港老板大陆工厂的厂长,拿到了5000元的月薪。24岁的梁伯强充满了激情,在他的领导下,工厂发展到600人,初具规模。
希望之门在一瞬间朝他打开,却又在一刹那轰然关闭。直到有一天海关来查封了工厂,他才知道香港老板常驻广州的弟弟因违反了进口原料产品销售的规定。一夜之间,工厂不复存在,梁伯强从高空跌入平地。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好事。短暂的迷惘之后,梁伯强幡然醒悟;自己懂得技术,为何不建立自己的工厂呢?
有着完全的技术、人员、工艺、渠道,梁伯强顺利进入了五金行业,开始了他的事业成功之旅。
1985年,他办起了一个作坊式的家庭工厂。给港商打工的经历,使他有了一些销售渠道和网络,他先做来料加工,后来自己拿着产品跑销售,那时,人造首饰低廉的价格正好适应国内消费水平不高的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只一年时间,梁伯强就积累了100万元的资产。
◇非常小器·圣雅伦
1987年,梁伯强在香港注册了聚龙有限公司,将小榄作为生产基地,产品也由单一的人造首饰扩展到旅游纪念品系列。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梁伯强如鱼得水,到1992年,已拥有了3家分公司,公司人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壮大到300多人,资产已达到上千万元。1996年,梁伯强一鼓作气,在世界各地开了6家公司,资产增值到上亿元,成为小榄名符其实的亿万富翁。
1998年,梁伯强从朱总理的讲话中得了启发后,对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明确的方向。
位于广东北部的中山小榄镇,虽是一个只有20万人的弹丸之地,却藏龙卧虎。这里有名声赫赫的乐百氏、华帝、固力等全国知名品牌。在小榄的小五金行业,梁伯强虽然是龙头,已具亿万资产,但与同时代创业者的差距仍让他耿耿于怀,沉浸于这个行业10多年,想树立一个响亮的品牌更是他的梦想。早在1993年,但一直没有寻找到突破口,现在小小的指甲钳让他抓住了机会。
早在20世纪,国内指甲钳五大巨头(天津“天”字牌,北京“京”字牌,广州“555”牌,上海“双箭”牌,苏州“双菱”牌)曾在计划经济时代辉煌一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却因为缺乏创新而纷纷破产倒闭。在上海,梁伯强亲眼目睹了双箭被法院贴封的戏剧性的一幕。国营指甲企业全军覆灭,指甲钳的生产流入到个体经营户手中,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可是,仅国内就有200多家指甲钳企业,市场是否已经饱和?带着这个疑问,梁伯强考察了20多家指甲钳企业,结果他发现,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因为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简陋,致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这些产品占领的也只是低端的部分市场,高端的市场却成了一块空白,韩国的“777”和“绿钟”却轻松地占领了国内的中高档市场。仅韩国“777”一个产品,每年从中国市场就能拿走2亿元人民币。
为此梁伯强选择了到韩国“777”偷师学艺。
他做起了“777”的经销商,每进一批货回来,就组织科研人员研究。近一年的时间里,他飞了韩国近20次,进货1000多万。即使如此,警惕的韩国人仍不让他靠近生厂区半步。梁伯强只好使出了杀手锏,一次一次找碴打击对方:“你们的指甲钳有质量问题”,“你们的产品不符合标准”,“我的货全压在仓库卖不出去”。“不行,我退货”!牛气冲天的韩国人被激怒了,“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绝对不可能!”老板亲自领梁伯强到生产车间,到开发、研制部门,还对他担出的疑问做出了详尽的解释。
梁伯强天生聪明好学,在五金行业里也已经浸泡了10多年,业内的活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梁伯强一看就明白,梁伯强的产品很快研制出来。指甲钳样到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后,协会负责人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小梁呀,你们的产品很精美!压在梁伯强心里的一块石头“咣”地落了地。可是,梁伯强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喜悦,第二天,电话又来了:小梁呀,你的产品精美是精美,可是选材不对,质量过不了关!一盆冰水从头浇下,梁伯强凉透了心。为攻关,梁伯强紧急请来了各路专家。广州指甲钳厂原技术副厂长来了,杭州原张小泉剪刀厂高级工程师来了,原电子部一家直属研究所的计算机专家来了……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研究借鉴国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传统工艺,尤其是对刃口进行技术创新,将传统的挤压型改为剪切型,从而提高了锋利度。
上海SE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