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CT技师考试大纲2012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90417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CT技师考试大纲2012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CT技师考试大纲2012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CT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含普通X线诊断技术部分) (2012年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人 才 交 流 服 务 中 心 说 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收集几个有用的群,与大家分享。 放射治疗LA医师交流群93738256 放射治疗LA物理师交流群124340723 放射治疗LA技师交流群187871501 CDFI医师交流群219088941 CDFI技师交流群232710356 MRI医师交流群211963859 MRI技师交流群205691899 CT医师交流群232673553 CT技师交流群219086547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CT技师考试大纲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CT/MR 掌握 握 熟悉 悉 了解 解 第1章 CT成像技术概述 1.CT的发展和应用 1.1 CT的发展历史 1.2 CT的应用范围 1.3 CT的优点和缺点 1.4各代CT机的结构特点 1.5 CT的发展趋势 ∨ ∨ ∨ √ √ 2.专用和临床研究型CT扫描仪 2.1 CT透视扫描仪 2.2电子束CT扫描仪 2.3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 2.4移动式CT扫描仪 2.5微型CT扫描仪 2.6双源CT扫描仪 ∨ ∨ √ √ √ √ 3.CT机的基本结构 3.1 X线发生装置 3.2 X线检测器装置 3.3机械运动装置 3.4计算机设备 3.5图像显示及存储设备 ∨ ∨ ∨ ∨ ∨ 第2章 CT成像原理 1.CT成像基本原理 1.1 CT与普通X线摄影的差异 1.2 X线的衰减与衰减系数 1.3 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1.4 CT值的计算和人体组织CT值 1.5 CT窗口技术 ∨ ∨ ∨ ∨ ∨ 2.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1体素与像素 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 2.3原始数据 2.4重建与重组 2.5算法、重建函数与滤波函数 2.6卷积 2.7内插 2.8准直宽度、层厚与有效层厚 2.9螺距 2.10扫描时间和周期时间 2.11重建间隔 2.12重建时间 2.13扫描视野和重建视野(FOV) 2.14时间分辨力 2.15层厚敏感曲线(SSP) 2.16球管热容量和散热率 2.17部分容积效应 2.18周围间隙现象 2.19常规/普通与螺旋CT扫描方式 2.20逐层扫描与容积扫描 2.21纵向分辨力 2.22物体对比度与图像对比度 2.23接收器分辨力 2.24动态范围 2.25零点漂移 2.26头先进与足先进 2.27扫描覆盖率 2.28灌注参数 2.29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 2.30准直螺距和层厚螺距 2.31共轭采集和飞焦点采集重建 2.32窗口技术 2.33各相同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章 螺旋CT概要 1. 单层螺旋CT 1.1单层螺旋CT的扫描方式 1.2单层螺旋CT的硬件改进 1.3单层螺旋CT的扫描特性 1.4单层螺旋CT的图像重建 1.5单层螺旋CT的优缺点 ∨ ∨ ∨ ∨ ∨ 2.多层螺旋CT 2.14层和其它多层螺旋CT的探测器 2.2数据采集通道和螺距 2.3多层螺旋CT的图像重建 2.4多层螺旋CT的优点 ∨ ∨ ∨ ∨ 第4章 CT的临床应用概要 1.CT扫描的方法 1.1常规扫描 1.2增强扫描 1.3定位扫描 1.4动态扫描 1.5目标和放大扫描 1.6薄层和超薄层扫描 1.7重叠扫描 1.8高分辨力扫描 1.9 CT定量测定 1.10胆系造影CT扫描 1.11多期扫描 1.12灌注成像 1.13心脏门控成像 1.14 CT血管造影 1.15CT透视 1.16电子束CT ∨ ∨ ∨ ∨ ∨ ∨ ∨ ∨ ∨ ∨ √ √ √ √ √ √ 2.CT的图像后处理 2.1图像评价处理 2.2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处理 ∨ ∨ 3.CT检查程序 3.1病人的登记接待 3.2扫描前病人的准备 3.3CT机的准备 3.4扫描程序 ∨ ∨ ∨ √ 4.CT扫描检查的基本要点 4.1关于病人的准备工作 4.2扫描参数的选择 4.3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 ∨ ∨∨ 第5章 非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 1.颅脑非螺旋CT扫描 1.1颅脑扫描定位线 1.2颅脑扫描技术 1.3颅脑CT横断面解剖 ∨ ∨∨ 2.头颈部非螺旋CT扫描 2.1头颈部非螺旋扫描技术 2.2头颈部CT横断面解剖 ∨∨ 3.胸部非螺旋CT扫描 3.1胸部非螺旋扫描技术 3.2胸部CT横断面解剖 ∨∨ 4.腹部非螺旋CT扫描 4.1腹部非螺旋扫描技术 4.2腹部CT横断面解剖 ∨∨ 5.盆腔非螺旋CT扫描 5.1盆腔非螺旋扫描技术 5.2盆腔CT横断面解剖 ∨∨ 6.脊柱非螺旋CT扫描 6.1脊柱非螺旋扫描技术 6.2脊柱CT横断面解剖 ∨∨ 第6章 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 1.颅脑与颈部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 1.1颅脑CTA 1.2颅脑灌注CT 1.3颈部CTA ∨ ∨ ∨ 2.胸部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 2.1胸部高分辨力CT 2.2胸部低辐射剂量普查 2.3胸部肺动脉栓塞 2.4胸部肺功能评估 2.5心脏冠状动脉CTA 2.6 心脏冠状动脉钙化计分 ∨ ∨ ∨ ∨ ∨ ∨ 3.腹部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 3.1腹主动脉CT扫描 3.2肝脏多期CT扫描 3.3胰腺多期CT扫描 3.4胃CT扫描 3.5肾脏肿瘤CT扫描 3.6结肠CT扫描 3.7肾脏、输尿管、膀胱扫描 ∨ ∨ ∨ ∨ ∨ ∨ 4.四肢螺旋CT扫描 4.1下肢CTA ∨ 第7章 CT的图像质量 1.常用CT图像质量测试方法 1.1分辨力测试 7.1.2体模测试 ∨ ∨ 2. CT的图像质量 2.1空间分辨力 2.2密度分辨力 2.3噪声 2.4伪影 ∨ ∨ ∨ ∨ 3.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 3.1X射线源 3.2几何因素 3.3重建算法 3.4影响空间分辨力的因素 3.5影响密度分辨力的因素 3.6影响噪声的因素 ∨ ∨ ∨ ∨ ∨ ∨ 4. CT图像质量控制 4.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4.2 CT质量控制的内容 4.3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4.4验收测试和质控测试 ∨ ∨ ∨ ∨ 5.质控基本内容的测试方法 5.1水模平均CT值测试 5.2 CT值的均匀性测试 5.3噪声水平的测试 5.4高对比度分辨力的测试 5.5低对比度分辨力的测试 5.6层厚的测试(非螺旋扫描) 5.7层厚测试(螺旋扫描) 5.8检查床定位精确性测试 5.9定位线指示灯的精确性测试 5.10散射线剂量和防护测试 ∨ ∨ ∨ ∨ ∨ ∨ ∨ ∨ ∨ ∨ 6. CT的辐射防护 6.1概述 6.2 CT的病人剂量及防护 ∨ ∨ 普通X线诊断技术考试大纲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DSA/CT/MR 掌握 握 熟悉 悉 了解 解 第1章 X线物理学基础 1.X线的发现与产生 1.1 X线的发现 1.2 X线的产生 ∨ ∨ 2.X线产生的原理 2.1 X线产生的原理 2.2连续放射 2.3特征放射 ∨ ∨ ∨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3.2 X线特性 3.3X线的产生效率 ∨ ∨ ∨ 4. X线强度 4.1 X线强度的定义 4.2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 4.3 X线质的表示方法 4.4X线的不均等性 ∨ ∨ ∨ ∨ ∨ ∨ 5.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1 相干散射 5.2光电效应 5.3康普顿效应 5.4电子对效应与光核反应 5.5 相互作用效应产生的几率 ∨ ∨ ∨ ∨ ∨ 6.X线的吸收与减弱 6.1 X线的吸收与减弱 6.2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减弱特点 6.3X线的滤过 6.4X线在物质中的指数减弱规律 6.5减弱系数 6.6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 6.7X线诊断能量中的X线减弱 ∨ ∨ ∨ ∨ ∨ ∨ ∨ ∨ 第2章 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及影像质量分析 1.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 1.1摄影的基本概念 1.2 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 1.3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 ∨ ∨ 2.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分析基础 2.1影响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2.2对比度 2.3清晰度 2.4颗粒度 2.5影响影像质量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 ∨ ∨ ∨ 第3章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及其标准 1. 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1.1 ROC曲线的概念 1.2 ROC曲线的应用 ∨ ∨ 2.影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2.1影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2.2客观评价在屏/片体系成像质量分析中的价值 2.3客观评价在焦点成像质量分析中的价值 2.4客观评价在体位设计的质量分析中的价值 ∨ ∨ ∨ ∨ 3.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 3.1综合评价的概念 3.2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标准 3.3其他部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标准 ∨ ∨ ∨ 第4章 数字X线摄影 1.数字成像技术概述 1.1数字成像技术的兴起 1.2模拟与数字 1.3数字X线摄影的发展与需求 1.4X线数字影像的获取方式与比较 1.5数字成像基本用语 1.6数字图像的形成 1.7影响数字成像质量的因素 ∨ ∨ ∨ ∨ ∨ ∨ ∨ 2.计算机X线摄影(CR)的概念 2.1 CR的称谓与简史 2.2 CR系统的构成 2.3CR的成像原理 ∨ ∨ ∨ 3.CR图像的处理 3.1读出参数 3.2影像灰阶处理 ∨ ∨ 4.CR 的新进展 4.1双面阅读(成像板) 4.2结构化存贮荧光体(针状成像板) 4.3线扫描 4.4其他新发展 ∨ ∨∨ ∨ 5.相位对比(PCM)乳腺摄影技术 5.1概述 5.2相位对比成像原理 5.3相位对比技术在X线诊断上的运用 ∨ ∨ ∨ 6.数字平板探测器 6.1电荷耦合器 6.2非晶硅探测器 6.3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6.4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 ∨ ∨ 7.数字平板探测器的高级临床应用 7.1双能量减影 7.2组织均衡化 7.3计算机辅助诊断(CAD) 7.4图像无缝拼接 7.5骨密度测量 7.6体层合成 7.7时间减影 7.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 ∨ ∨ ∨ ∨ ∨ ∨ 第5章 激光打印技术 1.激光打印机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1.1激光打印的优点 1.2激光打印机的构成 1.3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4激光打印机的分类 ∨ ∨ ∨ ∨ 2.激光胶片 2.1激光胶片的分类 2.2激光胶片的结构与特性 2.3激光打印机与激光胶片的匹配 ∨ ∨ ∨ 3.激光热成像 3.1激光热成像胶片的构成 3.2 PTG胶片成像层各组分的功能 3.3PTG胶片的种类 3.4PTG的成像过程 3.5PTG干式激光打印机 3.6PTG的优势 ∨ ∨ ∨ ∨ ∨ ∨ 4.直热式热敏成像 4.1微胶囊式直热热敏成像 4.2有机羧酸银式直热热敏成像—TG成像 ∨ ∨ 第6章 放射卫生防护 1.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1.1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概念 1.2随机性效应――致癌效应 1.3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 1.4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1.4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 ∨ ∨ ∨ ∨ 2.辐射防护常用的量和单位 2.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2.2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率 2.3比释动能与比释动能率 2.4当量剂量与当量剂量率 2.5辐射权重因子与组织权重因子 ∨ ∨ ∨ ∨ ∨ 3.辐射防护原则与标准 3.1辐射防护原则 3.2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3对被检者的防护 ∨ ∨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