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6课
阅读与思考
凯恩斯倡导消费爱国,是为了发展生产,摆脱危机。罗斯福新政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高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是为了缓解危机。
解析与探究
1、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罗斯福认为政府必须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且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2、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保持经济制度的平衡;消除童工;保证工人工资工时。
自我测评
1、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销售矛盾扩大。第二,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和市场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这三个原因,层层递进,紧密相连。上述三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外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的暴跌。
2、危害:①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了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上万家银行倒闭,几百万小农破产,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了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多。②空前严重的危机旷日持久,似的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人群,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情绪弥漫着整个西方社会,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机会:①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②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动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度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的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③国家干预和掉界经济。
3、罗斯福在新政中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法案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并选举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这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但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