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思考题1-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 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钨钢:可
2、用高氯酸溶解(可将W氧化为H2WO4);纯铝:可用HCl或NaOH溶解;玻璃:可用HF溶解。 1-4 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 铬铁矿,金红石(TiO2),锡石(SnO2),陶瓷。 答: 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铬铁矿:用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2):用KHSO4熔剂,瓷坩埚熔融;锡石(SnO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陶瓷:用Na2CO3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1-5 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答:用NaOH溶解。可将Fe, Ni,
3、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1-6 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 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1-7 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 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湿式消化法使用硝
4、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1-8 误差的正确正义是(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某一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b. 含有误差之值与真值之差 c. 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d. 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 答:c。 1-9 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误差的绝对值是|Ea|或|Er|,绝对误差是Ea。 1-10 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应控制为多少? 答:常量滴定管读数可准确到0.01mL,每次滴定需读数2次,则读数误差可达0.02mL,故要求相对
5、误差0.1%,滴定时的体积应大于20mL,但要小于滴定管的容量。计算为: 设溶液的体积最少为x,则0.1%=0.02/x100%,故x=0.02/0.1100=20(mL) 1-11 微量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001mg,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应称取多少试样? 答:微量分析天平可称准到0.001mg,每个试样需称量2次(用递减称量法),则称量误差可达0.002mg,故要求称量误差0.1%,则称量试样的质量应多于2.000mg。计算为: 设试样的质量最少为x,则0.1%=0.002/x100%,故x=0.002/0.1100=2(mg) 1-12 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
6、应如何消除? a. 砝码腐蚀b. 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d.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e. 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f. 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g. 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h. 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 a. 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法码。 b. 会引起操作误差,应重新测定,注意防止试样吸湿。 c.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d.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e. 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对照实验。 f. 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空
7、白实验。 g. 会引起方法误差,是系统误差,用其它方法做对照实验。 h. 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天平。 1-13 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0.72, 36.080, 4.410-3, 6.0231023, 100,998,1000.00, 1.0103, pH=5.2时的H+。 答:有效数字的位数分别是:0.0722位;36.0805位;6.02310234位;100有效数字位数不确定;9983位;1000.006位;1.01032位;pH=5.2时的H+1位。 1-14 某人用差示光度分析法分析药物含量,称取此药物试样0.0520g,最后计算此药物质量分数为96.24%。问该
8、结果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 该结果不合理。因为试样质量只有3位有效数字,而结果却报出4位有效数字,结果的第3位数字已是可疑数字。最后计算此药物的质量分数应改为96.2%。 1-15 将0.0089g BaSO4换算为Ba。问计算时下列换算因数中,选择哪一个较为恰当:0.5959,0.588, 0.5884。 答:应选用0.588。质量虽然只有2位有效数字,但是首位数字接近9,换算因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以选择3位。 1-16 用加热法驱除水分以测定CaSO41/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称取试样0.2000g,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试问分析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通过计算可知,0.
9、2000g试样中含水0.0124g,只能取3位有效数字,故结果应以3位有效数字报出。 1-17答:需称取K2Cr2O7:0.020000.5000294.18=2.9418g 2.94180.1%=0.00294g,称量准确到第3位小数,即称取2.942g,便能保证称量质量有4位有效数字。 1-18 标定碱标准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M=204.23g.mol-1)和二水合草酸(H2C2O4. 2H2O, M=126.07g.mol-1)都可以作为基准物质,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答:选择邻苯二甲酸氢钾更好。因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较大,称量误差较小。 1-19
10、 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l的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a. 滴定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b. 称取Na2CO3时,实际质量为0.0834g,记录时误记为0.1824g c. 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l溶液荡洗滴定管 d. 锥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mL蒸馏水 e. 滴定开始之前,忘记调节零点,HCl溶液的液面高于零点 f. 滴定管活塞漏出HCl溶液 g. 称取Na2CO3时,撇在天平盘上 h. 配制HCl溶液时没有混匀 答:使用Na2CO3标定HCl的浓度时,HCl的浓
11、度计算公式为:cHCl=2mNa2CO3/(MNa2CO3VHCl)。 a. 由于VHCl偏高,cHCl偏低; b. 由于mNa2CO3偏低,cHCl偏低; c. 由于VHCl偏高,cHCl偏低; d. 无影响; e. 因为VHCl偏低,cHCl偏高; f. 因为VHCl偏高,cHCl偏低; g. 由于Na2CO3易吸湿,应用减量法称量。称取Na2CO3时,在天平盘上,Na2CO3会吸湿,使mNa2CO3偏低,最终导致cHCl偏低; h. 溶液没有混匀时,很可能的情况是上层较稀,因此cHCl偏低的可能性较大。 1-20 假设用HCl标准溶液滴定不纯的Na2CO3试样,若出现19题中所述的情况,
12、将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答:此题是用HCl测定Na2CO3的含量,Na2CO3=cHClVHClMNa2CO3/mNa2CO3。除了出现d的情况相同外,其它情况时对Na2CO3的影响与19题相反。 1-21 答:用H2C2O4.2H2O标定NaOH溶液的计算公式为:cNaOH=mH2C2O4.2H2O/(MH2C2O4.2H2OVNaOH )。 若将未密封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置于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会使其失去结晶水。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偏高。根据计算公式可知,最终使结果偏低。 1-22 有6.00g NaH2PO4及8.197g Na3PO
13、4的混合物,加入少量水溶解,加入2.500mol.L-1HCl 40.0mL。问所得溶液为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答:nNa3PO4=8.197/163.94=0.0500mol,nHCl=0.0402.500=0.10mol,nHCl=2nNa3PO4,HCl与Na3PO4反应生成了NaH2PO4,溶液显酸性。第二章思考题2-1 在硫酸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的大小次序为:H+HSO4-SO42-,试加以说明。 答:可由德拜-休克尔公式解释。 H+,HSO4-,SO42-的水化离子的有效半径值分别为:900,400,400,H+和HSO4-的电荷相同,故H+HSO4-;SO42-与HSO4-的值
14、相同,但SO42-的电荷比HSO4-高,故HSO4-SO42-。 2-2 于草酸溶液中加入大量强电解质,草酸的浓度常数Ka1c和Ka2c之间的差别是增大还是减少?对其活度常数Ka10和Ka20的影响又是怎样? 答:浓度常数Kac受溶液的离子强度的影响,而活度常数Ka0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对于草酸来说, 因此,随着电解质加入,离子强度I增大,Ka1c/Ka2c会增大,即两者差别增大。主要是第二级解离出二价的C2O42-受影响较大。 2-3 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质子条件。 a. c1(mol.L-1)NH3+c2(mol.L-1)NaOH b. c1(mol.L-1)HAc+c2(mol.L-1)H
15、3BO3 c. c1(mol.L-1)H3PO4+c2(mol.L-1)HCOOH 答: a.NH4+H+c2=OH- b.H+=OH-+Ac-+B(OH)4- c.H+=3PO43-+2HPO42-+H2PO4-+HCOO- 2-4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a. H3PO4-Na2HPO4b. H2SO4-SO42- c. H2CO3-CO32-d. NH3+CH2COOH-NH2CH2COO- e. H2Ac+-Ac-f. (CH2)6N4H+-(CH2)6N4 答:只有f是共轭酸碱对,其余的都不是。 2-5 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a.标定NaOH溶液时,邻苯
16、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b.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情况怎样?若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情况又怎样? c.已知某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约有0.4%的NaOH转变成Na2CO3。用此NaOH溶液测定HAc的含量时,会对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 答: a.使NaOH消耗的体积增大,NaOH浓度偏低。 b.NaOH吸收CO2后成为Na2CO2。在第一化学计量点时,pH=4.7,生成NaH2PO4和H2CO3,转化的Na2CO3全部反应,故不影响测定结果。 第二化学计量点时,pH=9.7,生成Na2HPO4和NaHCO3,转化的Na2CO3只部分反应,需消耗
17、更多的NaOH溶液,测定结果会偏高。 c.测定HAc时,以酚酞指示终点,此时吸收CO2生成的Na2CO3生成了NaHCO3,而NaOH吸收1molCO2消耗2molNaOH,故需多消耗1/20.4%=0.2%的NaOH溶液,结果偏高0.2%。 2-6 与大气平衡的H2O的pH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7.0? 答:与大气平衡的H2O是指水的蒸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水的温度为100。由于解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水的解离度增其H+也增大,故pH7.0。 2-7 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过量标准HCl溶液,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上述设计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18、 答:不正确。因加入过量的HCl后,溶液为HCl和HAc的混合液。应按滴定混合酸方法滴定HCl和HAc,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2-8 用HCl中和Na2CO3溶液分别至pH=10.50和pH=6.00时,溶液中各有哪些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是什么?当中和至pHV2, V20b. V2V1, V10 c. V1=V2d. V1=0;V20 e. V10, V2=0 答: a. NaOH+Na2CO3b. Na2CO3+NaHCO3 c.Na2CO3d. NaHCO3 e. NaOH 2-12 设计测定下列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并简述其理由。 a. HCl+H3BO3b. H2SO4+H3PO4
19、c. HCl+NH4Cld. Na3PO4+Na2HPO4 e. Na3PO4+NaOHf. NaHSO4+NaH2PO4 答: a. HCl+H3BO3:因为H3BO3的酸性很弱,Ka=5.810-10,可加入甘油或甘露醇,使其与硼酸根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增加硼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使硼酸转变为中强酸,从而用NaOH滴定。 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橙色,消耗NaOH体积为V1。HCl滴定为NaCl,H3BO3未被滴定。以V1计算HCl的含量。 在上溶液中加入甘油,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H3BO3的含量。 b.
20、 H2SO4+H3PO4:因为H3PO4被NaOH滴定为NaH2PO4的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4.7,此时是甲基橙变色,设消耗的NaOH为V1;再加入百里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蓝色,NaH2PO4被滴定为Na2HPO4,设消耗的NaOH为V2。H3PO4消耗NaOH为2V2mL,H2SO4消耗NaOH为(V1-V2)mL。 c. HCl+NH4Cl:因为NH4+的酸性很弱,Ka=5.610-10,需要加入甲醛,生成质子化的六亚甲基四胺和H+,才能用NaOH滴定。 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橙色,设消耗NaOH体积为V1。HCl滴定为NaCl,NH4Cl未被滴定。以
21、V1计算HCl的含量。 在上溶液中加入甲醛,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NH4Cl的含量。 d.Na3PO4+Na2HPO4:因为Na2HPO4的碱性很弱,不能直接被滴定,要在溶液中加入CaCl2生成Ca3(PO4)2沉淀,将H+释放出来,就可用HCl滴定了。 取混合液一份,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1。Na3PO4滴定为Na2HPO4,原有的Na2HPO4未被滴定。以V1计算Na3PO4的含量。 另取一份溶液,加入CaCl2,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
22、V2-V1)计算Na2HPO4的含量。 e.Na3PO4+NaOH:用HCl标准溶液只能将Na3PO4滴定至NaH2PO4,再滴定为Na2HPO4。 取混合液一份,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1。NaOH全部被滴定,Na3PO4滴定为NaH2PO4。 在上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至红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2。以V2计算Na2HPO4的含量。NaOH消耗HCl体积为(V1-V2)。 f.NaHSO4+NaH2PO4:因为HSO4-的酸性较强,可用甲基橙为指示剂,以NaOH滴定,此时NaH2PO4不被滴定,再在上溶液中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
23、定NaH2PO4为Na2HPO4。 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黄色。仅有NaHSO4被滴定,设消耗NaOH体积为V1。以V1计算NaHSO4的含量。 在上溶液中加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蓝色,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Na2HPO4的含量。第三章思考题3-1 根据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性质,说明下列络合物中哪些是有色的?哪些是无色的? Cu2+乙二胺,Zn2+乙二胺,TiOY2-, TiY-, FeY2-, FeY- 答:Cu2+乙二胺:有色;Zn2+乙二胺:无色;TiOY2-:无色; TiY-:无色; FeY2-:有色; FeY-:有色。 3-2
24、H2O2能与TiOY形成三元络合物TiO(H2O2)Y, 试问它使TiOY的条件稳定常数加大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答:KTiOY=KTiOYTiOY/(TiY),H2O2对Ti、Y影响不大; TiOY=TiOY/TiOY,因TiO(H2O2)Y的形成,使TiOY的浓度大大降低,TiOY变大,故使得KTiOY变大。 3-3 Hg2+既能与EDTA生成HgY2-,还能与NH3,OH-继续生成(Hg(NH3)Y2-和Hg(OH)Y3-。若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Hg2+,增大缓冲剂的总浓度(即增大NH4+NH3),此时lgKHgY值是增大还是减少?滴定的突跃范围是增大还是减小?
25、试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KHgY=KHgYHgY/(HgY),pH不变时,Hg、Y不变,而HgY=HgY/HgY,当NH3变大时,会使HgY变小,故使HgY增大。 lgKHgY增大,突跃范围随之增大。 3-4 高价金属离子一般较低价金属离子的EDTA络合物更为稳定。但对于Ti()和Ti()来说,KTi()YKTi()Y,试简要说明其理由。 答:在水溶液中,Ti()主要以Ti3+存在,而Ti()则因为电荷/半径大,所以没有简单的水合Ti4+,而是以TiO2+形式存在,其电荷比Ti3+要小,稳定性较Ti3+要差,故KTi()YKTi()Y。 3-5 10-2mol.L-1的Zn2+约在pH6.4开
26、始沉淀,若有以下两种情况: a. 在pH45时,加入等物质的量的EDTA后再调至pH10; b. 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Zn2+至终点。 当两者体积相同时,试问哪种情况的lgKZnY大?为什么? 答:KZnY=KZnYZnY/(ZnY),pH=45时,lgY为8.446.45,pH=10时,lgY为0.45。 在pH45时,加入EDTA后,Zn2+已形成稳定的ZnY络合物,其受溶液的酸度影响较小,当调至pH10时,其KZnY变化较小;但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时,Zn2+已形成Zn(OH)2沉淀,Zn很大,使得lgKZnY变得很小,故lgKZnY是在a的情况时较大。 3-6
27、 在pH1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0.02mol.L-1EDTA滴定0.02mol.L-1Cu2+和0.02mol.L-1Mg2+的混合溶液,以铜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终点。实验结果表明,若终点时游离氨的浓度控制在10-3mol.L-1左右时,出现两个电位突跃;若终点时游离氨的浓度在0.2mol.L-1,只有一个电位突跃。试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有两个突跃即是可以分别滴定,当两种离子的浓度相同时,要求lgKCuY-lgKMgY5。 Mg2+不能与NH3络合,而Cu2+能与NH3络合,使lgKCuY变小,显然,NH3越大,lgKCuY就越小。当NH3浓度为10-3mol.L-1左右时,Cu2+与NH3的络
28、合效应不严重,lgKCuY较大,lgKCuY-lgKMgY大于5,可以分别滴定,有两个突跃。当NH3浓度较大时,lgKCuY较小,lgKCuY-lgKMgY就会小于5,故只有一个突跃了。 3-7 Ca2+与PAN不显色,但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却可用PAN作滴定Ca2+的指示剂。简述其原理。 答:用CuYPAN作指示剂时,是利用置换滴定法的原理。在滴定终点前,CuY与PAN发生置换反应,Cu2+与PAN显色,但在终点时,CuPAN与过量的的Y作用,置换出PAN,生成了CuY,使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由于滴定前加入的的CuY与最后生成的CuY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故加入的CuY不影响滴
29、定结果。 3-8 KB指示剂为酸性铬蓝K与萘酚绿B混合而成的指示剂,其中萘酚绿B起什么作用? 答:萘酚绿B与酸性铬蓝K组成了混合指示剂,使其颜色变化更敏锐,由紫红变为蓝绿。 3-9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的游离HCl时,Fe3+将引起怎样的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可消除其干扰? EDTA,Ca-EDT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答:因Fe3+容易水解,当Fe3+浓度为0.1mol.L-1时,在pH=2.8时即沉淀完全,生成的Fe(OH)3沉淀会影响终点的观察,故要加入络合剂掩蔽Fe3+,可加入EDTA或三乙醇胺。 3-10 用EDTA滴定Ca2+,Mg2+时,可用三乙醇胺、K
30、CN掩蔽Fe3+,但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则不能掩蔽Fe3+。而在 pH1左右滴定Bi3+时,恰恰相反,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可掩蔽Fe3+,而三乙醇胺、KCN则不能掩蔽Fe3+,且KCN严禁在pH6的溶液中使用。试简要说明原因。 答:三乙醇胺、KCN使用的条件是碱性,此时三乙醇胺、KCN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和Fe3+形成稳定络合物,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在酸性条件下可掩蔽Fe3+,是因为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是氧化还原掩蔽剂,以抗坏血酸为例,酸度增大,更容易将Fe3+还原为Fe2+。 3-11 由附表13可知,KFe()Y在pH较大时,仍具有较大的数值,若cFe()=10-2mol.L-1,在pH=6.0
31、时,lgKFe()Y=14.6,完全可以准确滴定,但实际上并不在此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pH过高,Fe3+会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3-12 在pH=56时,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EDTA测定黄铜(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以下几种方法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a. 以氧化锌作基准物质,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作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 b. 以碳酸钙作基准物质,在pH=12.0时,以KB指示剂指示终点,标定EDTA溶液 c. 以氧化锌作基准物质,在pH=6.0时,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 试问,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最合适?试简要说明其理由
32、。 答:C,这种情况下,试剂、指示剂、滴定误差均最小。 3-13 配制试样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含有少量的Ca2+,若在pH=5.5测定Zn2+和在pH=10.0氨性缓冲溶液中测定Zn2+,所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产生的误差大? 答:不相同,pH=10.0误差大,因为此时Ca2+参与反应。3-14 试拟定一个测定工业产品Na2CaY中Ca和EDTA质量分数的络合滴定方案。 3-15 以HCl溶解水泥试样后,制成一定量试样溶液。试拟定一个以EDTA测定此试样溶液中Fe3+, Al3+, Ca2+, Mg2+含量的滴定方案。第四章思考题 4-1 解释下列现象。 a. 将氯水慢慢加入
33、到含有Br-和I-的酸性溶液中,以CCl4萃取,CCl4层变为紫色。 b. EI2/I-(0.534V)ECu2+/Cu+(0.159V),但是Cu2+却能将I-氧化为I2。 c.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3+和AsO43-都能氧化I-析出I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4HF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d. Fe2+的存在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e. 以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 f. 于K2Cr2O7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KI,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蓝变为绿。 g. 以纯铜标定Na2S2O3溶液时,滴定到达终点
34、后(蓝色消失)又返回到蓝色。 答: a、Cl2+2I-=I2+Cl-,I2首先析出萃取进入CCl4层显紫色。 b、I-和Cu+生成CuI使Cu+变小,ECu2+/Cu+增大。 c、加入NH4HF2后,Fe3+与F-生成FeF6+,EH3AsO4/H3AsO3=0.56V,EI2/I-=0.53V,需要较大酸度才能氧化I-,NH4HF2起缓冲作用,使pH维持在3.04.0,此时不能氧化,故不干扰。 d、这是由于诱导反应所致。KMnO4氧化Fe2+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Mn的中间产物:Mn(VI),Mn(V),Mn(IV),Mn(III),它们均能氧化Cl-,因而加速了KmnO4氧化Cl-的反应。
35、 e、反应本身速度慢,但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故反应加速,褪色快。 f、Cr2O72-与KI反应生成Cr3+、I2,I2与淀粉显蓝色,加入S2O32-至终点后,生成无色的的I-和S4O62-,故蓝色褪去,显Cr3+的绿色。 g、纯铜标定Na2S2O3的反应是:2Cu2+4I-=2CuI+I2,I2与与粉显蓝色,滴定反应为:I2+2S2O32-=2I-+S4O62-,终点时,I2全部转化为I-,蓝色褪去,但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I2,故又返回蓝色。 4-2 根据标准电势数据,判断下列各论述是否正确: a. 在卤素离子中,除F-外均能被Fe3+氧化。 b. 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
36、能被Fe3+氧化。 c. 金属锌可以将Ti()还原至Ti(),金属银却不能。 d. 在酸性介质中,将金属铜置于AgNO3溶液里,可以将Ag+全部还原为金属银。 e.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3+和AsO43-都能氧化I-析出I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 答: a、错误。EFe3+/Fe2+=0.771V,EI2/I-=0.54V,EBr2/Br-=1.09V,故只有I-被氧化。 b、正确。理由同a。 c、正确。ETiO22+/Ti3+=0.1V,EZn2+/Zn=-0.763V,EAg+/Ag=0.7995V,故Zn可还原,Ag不能还原。 d、正确。E电池=0.7995-0.337=0.4625V
37、,此值很大,可全部还原(参见p141的例7)。 e、正确。EI2/I-=0.5345V,EFe3+/Fe2+=0 .771V,EH3AsO4/H3AsO3=0.68V,故都能氧化I-,因此在测定时,要注意消除干扰。 4-3 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Fe3+/Fe2+电对的条件电势是升高还是降低?加入PO43-, F-或1.10-邻二氨菲后,情况又如何? 答: 4-4 已知在1mol.L-1H2SO4介质中,EFe3+/Fe2+=0.68V。1.10-邻二氨菲与Fe3+, Fe2+均能形成络合物,加入1,10-邻二氨菲后,体系的条件电势变为1.60V。试问Fe3+与Fe2+和1,10-邻二氨菲形成的
38、络合物中,哪一种更稳定? 答: 4-5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EMnO4-/Mn2+=1.45V, MnO4-被还原至一半时,体系的电势(半还原电位)为多少?试推出对称电对的半还原电势与它的条件电势间的关系。 答: 4-6 试证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H+参加反应和有不对称电对参加反应时,平衡常数计算公式(4-2)及(4-2a)都是适用的。 。 4-7 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配制、标定和保存I2及As2O3标准溶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主要误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I2易挥发,在强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二是在酸性溶液中,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配制、标定和保存I2及As2O3标准溶液
39、时的注意事项:配制I2溶液时,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碘,加入过量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研磨,使I2全部溶解,然后将溶液稀释,倾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保存 I2 溶液时应避免与橡皮等有机物接触,也要防止I2溶液见光遇热,否则浓度将发生变化。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可用已标定好的Na2S2O3 标准溶液来标定,也可用As2O3来标定。As2O3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溶液中,与I2的反应是可逆的,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反应定量向右进行。因此标定时先酸化溶液,再加NaHCO3,调节pH8。 4-8 以K2Cr2O7标定Na2S2O3浓度时,是使用间接碘量法,能否采用K2Cr2O7直接滴定Na2S2O3
40、?为什么? 答:在中性或微碱性中,S2O32-和I2反应生成S4O62-,该反应定量进行但K2Cr2O7与S2O32-的反应,在此条件下,作用不完全,有S析出,且反应速度较慢,故不能直接滴定。 4-9 用KMnO4为预氧化剂,Fe2+为滴定剂,试简述测定Cr3+, VO2+混合液中Cr3+, VO2+的方法原理。 答:在酸性介质中,KMnO4将VO2+氧化为VO3-,过量KMnO4在加入尿素后,用NaNO2滴定。然后用Fe2+滴定VO3-。 Cr3+可在碱性条件下加H2O2,氧化为为CrO42-,过量的H2O2可煮沸除去,酸化后,用Fe2+滴定Cr2O72-。 4-10 怎样分别滴定混合液中的
41、Cr3+及Fe3+? 答:Fe3+用SnCl2还原为Fe2+,用HgCl2除去过量SnCl2,然后用KMnO4滴定Fe2+。 Cr3+可在碱性条件下加H2O2,氧化为为CrO42-,过量的H2O2可煮沸除去,酸化后,用Fe2+滴定Cr2O72-。 4-11 用碘量法滴定含Fe3+的H2O2试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滴定中,Fe3+可氧化I-,应加入NH4HF2掩蔽。 4-12 用(NH4)2S2O8(以Ag+催化)或KMnO4等为预氧化剂,Fe2+或NaAsO2-NaNO2等为滴定剂,试简述滴定混合液中Mn2+, Cr3+, VO2+的方法原理。 答:用(NH4)2SO4(以 Ag+催化)
42、为预氧化剂,可使Mn2+,Cr3+,VO2+三者均氧化为高价态。过量氧化剂可煮沸使之分解。用 NaAsO2-NaNO2混合溶液滴定测得三者总量。用KMnO4为预氧化剂,Mn2+不干扰,可分别测定Cr3+,VO2+两者含量,Fe2+为滴定剂。方法见思考题第9题。4-13 在1.0mol.L-1H2SO4介质中用Ce4+滴定Fe2+时,使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误差超过0.1%,而加入0.5mol.L-1H3PO4后,滴定的终点误差小于0.1%,试说明原因。 答:用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滴定Fe2+时,终点稍提前,这主要是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变色点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外。加入H3PO4后,生成无色稳定的Fe(HPO4)+,使用EFe3+/Fe2+降低,突跃范围增大,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处于突跃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