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自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弱体群体在我的咨询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尽管我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福利性质的,对于弱势群体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咨询费,但我还是尽力帮助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之所以收取象征性的咨询费(比如一元钱),是因为我要传达给他们一个信息:我的服务是有价值的,我帮助你不是因为我同情你,而是因为你需要帮助,仅此而已。我不想让他背上一个感恩的包袱,而是让他从心理上站起来,因为心若在梦就在。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强烈的自卑感。这是他们最深刻的心理体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自我价
2、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别人欺负他,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其二,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比如,别人真诚地夸他,他会认为是挖苦。他们非常敏感,跟他们交往时,必须谨小慎微,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其三,容易情绪化。他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
3、量。由于他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比如有些民工受老板欺负,会因此自杀。他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动干戈,拳脚相向。有时当他们无力应对危机时,还会自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造成弱势的原因有许多,给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时,求助者往往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社会环境,提出不少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要求。我告诉他们,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只能解决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解决了,就会看到希望。正如刘欢所唱: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就是从头再来。对于弱势群
4、体的心理咨询,我的咨询策略是帮助他们直面自身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鼓励他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可改变的事物上,而是那些可以改变的方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力量非常渺少,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卑本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向上的动力,会使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积极行动,也可以是向内的动力,让一个人行为变得越来越退缩,什么也不敢做。然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验到。自卑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做事情时过分谨慎,害怕出错,等到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行动,事实上,无论你考虑得如何周密,在实际行动中会出现很多意外,这些意外往往会给自卑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行动更加退缩,以此作为
5、心理防御机制,避免更大的伤害。在咨询中,求助者用这种强大的退缩力量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这种力量非常强大,怎么能说自己非常弱小呢?如果这种力量向外发展,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成就许多事情。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正是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的起点,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物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据说,从前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一个开洗衣店,天晴的时候老太太忧心忡忡,别人问为什么,她说:我卖雨伞的女儿生意不好,我心里难过。但是下雨的时候她也不高兴,她说:我开洗衣店的女儿生意不好,洗好的衣服晒不干。后来,有人告诉她:其实,天睛的时候你可以为你开洗衣店的女儿高兴,下雨天你可以为你卖雨伞
6、的女儿高兴。老太太恍然大悟。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生活有多面性,你可以选择快乐也可选择痛苦,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一旦协助求助者找到自我价值感,他会从心理上站起来,找到自信,增加抗挫折能力,真正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而是脚踏实地。俄罗斯一位作家说过一句话: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此外,求助者也要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而是找到亲戚朋友倾诉一番,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国的弱势群体人数超过一个亿,需要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现在生活节奏非常快,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给人带来的应激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很容易积淀下来,成为一个永远的心理创伤,非典时期的心理恐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国内开通了不少非典心理援助热线,但毕竟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