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2609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汇-专业教育培训网站,上万家培训机构,海量培训课程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1.(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毒害气体一般在密闭容器或通风橱中进行B白磷(P4)和Na都应保存在水中C苯酚溅到皮肤上会有灼痛感,马上用NaOH溶液清洗D将乙醇、乙酸缓慢加入到浓硫酸中搅拌均匀,再加热制取乙酸乙酯2(山东莱阳一中2008 -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段检测)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B酒精及其它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扑盖;钠、钾等失火应用泡沫灭火

2、器扑灭C汞洒落后,应立即撤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面的排气扇D学生实验时应戴防护眼镜,万一眼睛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不要用手揉眼睛),然后请医生处理3(08天津大港一中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D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4(2008泰州第一次联考)用0.100mol.L1的硫酸溶液滴定20.0mL0.100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并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必须选用的仪

3、器是( ) ApH计 B胶头滴管C滴定管 D量筒 5. (浙江嘉兴市2009届高中学科基础测试)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干燥Cl2 B检验K2CO3中的K+C石油的蒸馏 D吸收NH36(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期中考试)配制0.10molL-1的含有2.0g溶质氢氧化钠的溶液,可能用到下列仪器托盘天平 500mL烧杯 100mL烧杯 50mL容量瓶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漏斗 酒精灯 移液管。其中必不可少的仪器是( ) A B C D7(福州三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半期考)下列各项中在容量瓶上必须表明的是( )容量 刻度线 温度

4、 压强 物质的量浓度 用于配制酸溶液或碱溶液A B C D8(福建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检测)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09年度高三开学水平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可用于制取乙炔的是( )10. (辽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在实验室中,下列叙述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白磷保存在冷水中Na保存在CC14中 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 AgNO3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ABCD11. (福建省南安华侨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5、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的干燥的NaC1固体B中和热和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C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包含洗涤烧杯上下12.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目标管理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检测)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molL1Na2CO3(aq)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A B C D13.(山东济宁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采取正确的实验操作,注意实

6、验安全:(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印有如右图所示警示标志,说明浓硫酸是一种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有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 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进行加热c把用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d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e配制硫酸溶液时,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f用右图所示装置吸收氨气14. (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

7、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样品

8、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

9、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15.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 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

10、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 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没有进行A操作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c.定容时俯视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B)

11、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 。16(山东诸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评估)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装置I制取某些气体,制取气体的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是 。 (2)利用装置、II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O2,改进的方法是 。丙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 。(3)利用装置I、 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

12、)。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 ,C中加 ,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 17(2008佛山)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样品a g250.00mL溶液25.00mL溶液沉淀红棕色固体盐酸水操作操作溴水过量氨水过滤洗涤灼烧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 ,(填仪器名称)操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编号) A50mL烧杯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 D25mL滴定管(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加入氨水要过量的原因是 。(3

1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4)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 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 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参考答案1. 【解析】A项为了防止中毒,实验室制备毒害气体一般在密闭容器或通风橱中进行;B项Na不能保存在水中;C项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D项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再加乙酸,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14、答案】A2. 【解析】B项中钠可与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应迅速用砂覆盖,故B项错误。【答案】B3. 【解析】A项防止水倒吸以炸裂试管;B项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试管;C项正确;D项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答案】D4. 【解析】本题易漏选A而多选C,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为弄清实验要求,将“中和滴定实验”与“绘制中和滴定曲线的实验”混淆。纠错本题是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来完成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所以需要酸碱式滴定管,又因要绘制曲线,所以需精确知道pH值,所以需要pH计。【答案】AC 5. 【解析】A项中干燥Cl2时,应长进短出,故A项错

15、误;钾离子的检验时通过蓝色的钴玻璃,故B项正确;石油的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故C项错误;NH3易与稀H2SO4反应,故如图所示NH3吸收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6. 【解析】依据配制0.10molL-1的含有2.0g溶质氢氧化钠的溶液步骤为:计算(500mL溶液)称取(托盘天平)溶解(烧杯、玻璃棒)冷却到室温转移(500mL容量瓶)洗涤振荡摇匀定容(胶头滴管)振荡摇匀。故所选仪器为B项。【答案】B7. 【解析】容量瓶的瓶体上标有容量、室温,瓶颈上标有刻度线。【答案】A8.【解析】A项应长进短出;B项实验室制取NH3是固体与固体的反应,且NH3密度小,故该

16、项正确;C项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CO2时应长进短出;D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方蒸馏烧瓶的支管处。【答案】B9.【解析】依据乙炔实验室制备的原理,可知制取装置为:固体液体气体,且固体电石易与水反应变成粉末状物质,不能用装置D,只能用装置C。【答案】C10.【解析】白磷保存在冷水中,Na保存在煤油中,HF与玻璃反应,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内,故正确,所以A项正确。【答案】A11.【解析】A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B项中和热和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还有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C项

17、正确;D项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重新配制【答案】C12.【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时左物右码,故错误;读数时,眼睛应与刻度线向平,故错误;振荡摇匀应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上下来回旋转振荡,故错误。【答案】C13.【解析】(1)依据图示可知,浓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2)a中用水封住防止水银的挥发,而水银常温下与硫粉反应生成无毒硫化汞;b中夹持试管及加热方式正确;c残渣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强氧化物质,易发生危险;d中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液体暴沸而发生危险;e中量筒不能稀释液体;f中氨气不溶于CCl4,这样可防止倒吸现象。【答案】(1)腐蚀性液体;(

18、2)c、e。14.【解析】(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0,又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2)A项未洗涤凯氏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液的浓度偏小;B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D项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液的浓度偏小。(3)N的质量分数为100%10.73%。(4)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100%66.7%。【答案】(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

19、塞1800,又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B。(3)10.73%。 (4)66.7%。15.【解析】(1)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8mol/L,所取盐酸体积为:0.0021L2.1mL;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250mL;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依据配制的步骤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3)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防止溶质减少,避免配制成的溶液浓度偏小;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因容量瓶只能盛放室温下的溶液

20、;(4)没有进行A操作,致使溶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是非常精确的,若出现了题目所给的情况,则应重新配制【答案】(1)2.1;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 BCAFED;(3)避免配制成的溶液浓度偏小;容量瓶只能盛放室温下的溶液;(4)偏低;偏低;偏高;(5)重新配制;重新配制16.【解析】(1)依据装置的特点,可知所制取的气体的特点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2)由于装置II中经K1的进气管为短管,收集的气体应

21、是密度比空气小的,而O2的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NO能与氧气反应;若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收集NO、O2,应将装置II加满水,利用排水法收集;若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2气体,由于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可将装置II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由于A中加浓盐酸,则B中加KMnO4固体,产生Cl2,从而验证了KMnO4氧化性 Cl2,然后将产生的Cl2通入到装置中与Br反应,置换出Br2,依据Br2溶于水溶液呈橙色来判断Br2的产生,从而验证Cl2的氧化性比Br2强【答案】(1)固十液反应(或液液反应);反应不需

22、加热;(2)O2的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NO能与氧气反应;将装置加满水;将装置II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KMnO4固体;NaBr溶液;溶液呈橙色。17.【答案】(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各1分) D(2)2Fe 2+ Br2 2Fe 3+ 2Br (1分) 使Fe3+充分沉淀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合理的答案均可得分)(4)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g (5)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原因可能是: 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变为 Fe2O3 。教育汇-专业教育培训网站,上万家培训机构,海量培训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