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8063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教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5.守株待兔课题守株待兔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内容,再根据注释、插图及课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前准备1.收集一些寓言故事。(师生)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3.根据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

2、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句意,明白道理。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你们都爱听故事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寓言故事。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谁?他在干什么?3.板书课题:守株待兔。1.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类型。2.看图说说图片的内容。3.齐读课题。读准 “待”字。1.多音字组词。二、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3.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学生读课文、认生字,注意读准下面的字。宋(sn

3、)耕(n)释(sh)冀(j)2.学生通过拼读、书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3.听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2.一字组多词。守( )( )待( )( )触( )( )释( )( )三、理解内容。(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逐句读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课件逐句出示图片,点名学生看图说意思。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内容。1.借助注释,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耕者 株 走 触 折颈因 释 耒 冀 复2.根据课件图片内容逐句理解意思。3.同桌交流全文意思。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因释其耒而守株。_四、再读,明理。(用时: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

4、文,把课文读熟。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说说故事蕴含的道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2.理解成语的意思,交流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4.“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5.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笑?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理解文言文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从读通顺到理解内容,到再读明理,学生不仅突破了难点,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也很容易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达到掌握全文,明白道理的目的。6.陶罐和铁罐课题陶罐和铁罐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讲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有趣的故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后半部分讲许多年过去了

5、,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学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学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2.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做头

6、饰。(教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2.板书课题。1.观察图片,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各种罐子的特点。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读词语,自学生字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自学情况。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读准字音,注意读好下列生字的读音:懦(nu)、恼(no)、擦(c)。(2)认读词语。2.联系上下文,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1.读拼音写词语

7、。jio o qin x( ) ( )nu ru chn t( ) ( ) di ji zh( ) ( )三、精读理解。(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点名学生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2.课件逐一出示对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1.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2.对照课件展示,逐步读好对话。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地问。(2)“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地回答。四、角色朗读。(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从对话中,你知道陶罐和铁罐的缺点分别是什么吗?2.男女生分

8、角色朗读对话。3.找两名学生戴头饰情景表演。1.铁罐易氧化,陶罐易碎,这是它们的缺点。2.分角色朗读对话。3.学生进行情景表演。3.理解词语的意思。相提并论:_4.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何必这样说呢?_教学反思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话,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了解得很清楚,分角色朗读和情景表演是对这一理解的深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2.学编寓言故事。学习重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用时:3分钟)1.教师听写词语,检查学

9、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学生写词语。2.学生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述的故事。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8分钟)1.引导学习第19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出示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来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2.引导学习第101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的?铁罐是什么样的?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10、?1.学生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说出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2.学生读文理解“奚落”的意思。(讥讽嘲笑。)3.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读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4.学生自读自学这些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5.学生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5.“奚落”一词是什么意思?写出了铁罐怎样的性格?_6.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写出了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_7.你想对文中的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_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

11、说说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这则寓言将( )和( )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 )。1.学生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2.学生完成练习。8.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四、拓展延伸。(用时:9分钟)布置练笔:请同学们模仿本课,编一则具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练笔。9.请以“笔尖和笔帽”为题,写一则小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12、力。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读代讲,感悟文本。(教学重点)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

13、读。(生齐读)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师:那就请你读一读。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师:读得好不好?生:(齐)好!(热烈鼓掌)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

14、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7.狮子和鹿课题狮子和鹿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中,我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通过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

15、同态度的对比及原因,使学生领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2.收集狮子和鹿的图片及资料。(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学生)2.收集狮子和鹿的图片及资料。(教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动物猜谜导入。(1)草原霸主。(2)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穿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2.板书课题。3.引出鹿说的话,设置悬念

16、。1.根据老师给出的谜面,猜出谜底分别是狮子和鹿。2.读课题。3.读鹿说的话,根据鹿的图片,仔细观察鹿的角和腿的特点。1.根据老师给出的谜面,猜出谜底分别是狮子和鹿。2.读课题。3.读鹿说的话,根据鹿的图片,仔细观察鹿的角和腿的特点。二、初读课文。(用时:20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3.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及多音字。2.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3.梳理故事内容: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水池欣赏着自己( )的身段和( )的角,抱怨着( )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它的( )救了它

17、的命。1.多音字组词。2.理解“欣赏”的意思,并写一句话。_三、读文探究。(用时: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遇到狮子前后,鹿对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不同看法,找出相关句子,画上横线。2.同桌交流以上问题。1.读课文,画出鹿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看法。2.同桌交流讨论。3.一开始,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是什么看法?_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书写生字、词语。2.读课文。1.书写生字、词语。2.自读课文。4.读拼音,写词语。xn shn yn chn(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读理解,教师辅助理解的学习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这个环节,我给出了一个大概的主要内容

18、梳理,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来概括大意;而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看法的句子,发现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看法的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究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2.深入理解,由故事中的道理联想到现实世界中做人的道理。学习重点深入了解鹿的心情变化,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读悟第24自然段。(用时:12分钟)1.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鹿很喜欢自己的角?(2)从哪儿可以看出鹿不喜欢自己的腿?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疑。1.学生读第24自然段,画出鹿喜欢自己的角的句子,找出鹿不喜欢自己的腿的句子。2.读一读这

19、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二、读议第56自然段。(用时:13分钟)1.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谈谈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句子。2.放配乐朗读,让学生从音乐和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情况的危急。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惊险的情景?1.学生互相交流鹿和狮子追逃时惊险的场面。鹿:撒腿跑树枝挂角挣脱出来拼命奔跑狮子:逼近猛扑2.配乐朗读,感受惊险。3.这一惊险是美丽的角带来的。6.是什么让鹿从狮口逃生了?_三、读文明理。(用时:10分钟)1.师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鹿明白了什么,再说说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2.总结:

20、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有什么缺点?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鹿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2.美丽的角差点让鹿( ),而难看的腿却让鹿( )。7.续写故事。最后,鹿对自己的角说:_鹿对自己的腿说:_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讨论一下,小鹿该不该这么做呢?2.本课和陶罐和铁罐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1.学生交流。事物有长处和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扬长避短。2.学生交流本课与陶罐和铁罐的相似之处。8.结合实际谈体会,怎样看待同学的优、缺点?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方式,使

21、学生对鹿角的精美别致和鹿腿的细长难看有了清楚的断定。通过这样的对比,再结合课文最后鹿说的话,学生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清楚明了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狮子和鹿教学片段深入研究,品悟语言。(教学重点)师: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难看的腿救了他的命。最终鹿叹了口气说生: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师: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生:“美丽”和“难看”,“送命”和“逃生”。(师板书:美丽难看送命逃生)师:美丽的角,有多美丽?难看的腿,有多难看?鹿自己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吧。师:让我们一起随鹿去池塘边看看他是怎样欣赏角的?生:

22、“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师:同学们,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觉得鹿的角还像什么?生:鹿觉得自己的角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我觉得鹿角还像树枝。师: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生:鹿此时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从“啊、多么”可以体会到。师: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腿很难看呢?(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师:鹿认为自己的腿难看,不喜欢自己的腿,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生:唉、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师:让我们用充满抱怨的语气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师生齐读)师:鹿的腿

23、确实难看,他抱怨自己的腿,以至于他变得没精打采。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危机却逼近了。(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师: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鹿逼近。鹿能不能逃脱狮子的追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六自然段,师范读)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生:我仿佛看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凶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鹿,鹿则惊慌地逃命。我感受到这种逃生的场面非常紧张。师: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吗?生:逃脱了。师:在这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刻,鹿就是靠他难看但却有力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此时此刻,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他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叹了口气,说(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

24、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8*.池子与河流课题池子与河流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全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安逸、清闲的生活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最后池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及最后的结果,深刻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熟读课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2.熟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3.从池子和河

25、流不同的结果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河流。2.教师课件出示清清的池水和奔涌的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3.板书课题,简介文体。1.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河流。2.交流讨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状态。3.学生交流自己喜欢池水还是河流,为什么。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词语。2.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易读错的字:碌(l) 遵循(zn xn)2.多音字“应”要读正确。3.诗歌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池子和河流不同的

26、生活状态。1.比一比,再组词。三、深入探究。(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诗歌第16节,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状态。2.课件出示河流奔腾、河面上货船、木筏、小船图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河流的生活。3.出示池子安静地躺在泥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它的安逸。4.齐读第78节,引导学生了解河流被人尊敬的原因。5.齐读第9节,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命运。6.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思考其中的道理。1.在体现池子生活安逸的句子下画上“_”,在体现河流的生活的句子下画上“ ”。2.分析两者不同的生活状态。河流:滚滚滔滔,背货船、驮竹筏和小船,贯穿全国。池子:躺在泥土里,像贵妇人。3.画出写河流

27、受人尊敬的原因的句子。4.了解池子和河流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干枯。5.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2.改写句子,意思不变。(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_(2)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_3.你喜欢河流吗?为什么?_四、拓展升华。(用时: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全文,联系实际谈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河流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淘汰。4.从河流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故事之中,真切地感受池子的安闲和河流的滚滚滔滔。最后又引导学生将池子与河流的最终命运进行对比,这样,让

28、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池子与河流教学片段对比阅读,感悟道理。师:读了课文,你能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池子和河流的生活状态吗?生:池子生活安闲,河流长流不断。师:我们先来了解池子的生活状态吧。谁来读一读?生:“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师:这样的生活看上去很好,但这样的生活能长久吗?池子最后的命运是什么?生:一年年淤塞,铺满青苔,芦苇遮掩,完全枯干。师:河流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生1:背着沉重的货船,驮着长串的木筏、小划子和小船。生2:蜿蜒贯穿全国,被诗人歌唱。生3: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师:你是喜欢池子的生活,还是河流的生活

29、?为什么?生:我喜欢河流的生活,河流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人服务,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而池子只顾眼前的享受。师:对,河流不仅为人们服务,它还记住了一条自然规律。生:这条自然规律就是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谈谈你的体会吧。(生齐读)生1: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要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事。生2:如果我们现在只顾玩,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会一事无成。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学会一边听一边想,并尊重别人的想法。2.仔细观察习作中的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积累词语,并能照样子根据具体的情境把句子补充

30、完整。4.学写通知,注意通知的格式。5.书写生字时,要求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6.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学习重点】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2.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补充句子。3.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我们来看看他的班级是怎样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出示课件)2.指名说说本班的班级干部是采用的是什么形式。(民主选举的)二

31、、比较、讨论、交流。1.比一比民主选举和班干部轮流制各有什么好处。2.形成不同意见:(1)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2)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3.分小组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小组讨论。要求: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话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2)推荐代表班上发言,要求:发言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三、汇总意见。1.你认为我们班该采用哪种形式?为什么?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要求:耐心听,不打断,边听边思考。3.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形式。四、总结。班干部轮流制和民主选举制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哪种形式

32、,只要适合自己的班级就行。第二课时(习作:看图画,写作文)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适合一群人一起玩。看,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1.师导入: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们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人到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观察。观察整体画面,说清楚是谁和谁一起放风筝。说清楚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风筝。(2)按顺序观察。(部分观察)观察人物。图中主要

33、的人物是谁?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观察其他的人和场景。三、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板书:想象)2.想想放风筝时遇到的困难。(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上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2)指导写出图中小朋友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师总结: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3.刚才我们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下面你

34、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1)再细致观察。(2)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3)全班交流。(4)老师总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四、谋篇布局,完成习作。1.指导按一定记叙顺序来写。(从整体到部分)2.注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生习作,师巡视辅导。(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五、总结方法,学生习作。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我们学习写看图作文的方法吧。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的时候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

35、主体到细节的顺序,这时候,观察到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靠的是想象让画面动了起来。再透过人物的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是看图作文。六、展示作品,修改习作。1.同桌交换读习作。2.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2.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谁来说一说你从守株待兔读懂了什么?3.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和“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一样,你能举例说一说吗?4.除了本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说一说?二、词句段运用。1.说一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

36、样子写几个。(1)出示第一组词语: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交流总结:这两个词语都是AABC式结构。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课外积累同结构的词语写一写,比一比,看谁写得多。全班交流,积累AABC式的词语。(2)出示第二组词语,用上述方法进行学习。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出示例句: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读出了什么?(鹿对自己的腿不满意)总结:鹿的表情与鹿说的话是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表情就会说什么样的话。(2)练一练。他:“你

37、真是急死我了!”读一读句子。从后面说话内容可以体会到什么?试着填一填。全班交流,评出最合适的答案。(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3.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1)出示通知。通 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在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读通知,说一说写通知需要注意什么。总结通知的格式。(要写清楚通知人以及通知下发的时间)(2)写一写通知。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任选一个写一写。同桌交流,评议:通知的格式是否正确?全班交流。(3)总结:通知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并且注意通知的格式。三、

38、书写提示。1.课件出示:艳、静、植、霜、晴、害、最、集2.指名读一读这些字,说说发现。(这些字横画或竖画都特别多)3.师示范书写这些字,强调: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4.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四、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2.指名说其中的寓言故事。3.补充介绍学生没有说到的寓言故事。4.背诵、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五、快乐读书吧。1.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2.说一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3.提问:你们读过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吗?4.老师简介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5.老师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学生思考: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6.小结:(1)读寓言,先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2)寓言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7.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