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总学时 : 36 学分:2
理论学时:32 讨论学时:4(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大纲执笔人:汪四清 大纲编写时间:
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一、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与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无论是基于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与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
(2)能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有意把所学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明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建构,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与设计以及教育传播效果的评定与优化。
难点: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有关媒体理论和效果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章 目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教学方式
或 手 段
课 后 作 业
思 考 题
练 习 题
一
绪 论
4
讲授
√
二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4
讲授
√
√
三
教育传播信息
4
讲授
√
四
教育传播符号
4
讲授
√
五
教育传播媒体
6
讲授(讨论)
√
六
教育传播效果
4
讲授
√
√
七
教育传播中的师与生
4
讲授(讨论)
√
八
教育传播方式
4
讲授
√
*
机 动
2
合 计
36
三、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理解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的涵义,了解本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对传播概念的理解。
第一节 传播及传播学
一、传播的概念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的功能 四、传播学的产生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教育传播
一、教育传播学的概念 二、教育传播的演进
第三节 教育传播学
一、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 三、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四、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
2、简述传播的功能。
3、试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4、简述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传播及教育传播过程的实质,领会构建教育传播模式的原则,能够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进而学会自己建构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及对教育传播模式的理解。难点是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模式内涵的理解。
第一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
一、模式的概念 二、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三、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过程分析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含义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第三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构建教育传播模式的评价原则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模式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模式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模式、传播过程、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VR教学模式。
2、陈述建立模式的几种方法。
3、用香农模式说明课堂教学传播过程。
4、阐释三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
5、陈述坂元昂等教育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
6、目前发展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与特征,教育传播信息的特征与种类。掌握教育信息开发与利用方法。通过对信息化时代信息特征的了解,养成自觉培养信息素养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重点是教育信息的属性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难点是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的理解。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三、信息的本质 四、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一、狭义信息的度量 二、广义信息研究的前景
第三节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一、教育信息的来源 二、教育信息的分类 三、教育信息的特性
第四节 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一、机器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育信息的量化和科学化研究
第五节 当代教育内容(基础教育环节)改革及发展趋势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机器信息、信息源、信息体、信息量。
2、阐述信息产生的过程。
3、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征。
4、阐述教育信息的来源渠道。
5、阐述教育信息的类型与特性。
6、谈谈如何有效开发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符号学的有关原理,理解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懂得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原则、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各类符号解读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两类符号系统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理论。
第一节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
一、符号的类型 二、符号的本质意义
第二节 语言符号
一、语言的本质 二、语言的意义理论 三、语言的一般特性及运用原则 四、专业符号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
一、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二、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三、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四、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功用
第四节 教育活动中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一、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 二、教育活动中的非语言传播 三、教育活动中的多种符号传播系统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号、符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体态语、目视符号。
2、阐释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3、从结构与社会两方面特性分析语言符号的本质。
4、简述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及运用原则。
5、举例说明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传播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育传播媒体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媒体概念,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了解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懂得根据原理进行教学媒体的组合设计。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及设计原理,难点是媒体学说的内涵的理解
第一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一、媒体的含义 二、两类媒体的功能比较 三、媒体学说 四、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简介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和特点
一、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 二、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第三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一、表现力 二、重现力 三、接触面 四、受控性 五、参与性
第四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设计原理
一、最大价值律 二、共同经验律 三、抽象层次原理 四、重复作用原理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媒体、教育传播媒体、视听型媒体、共同经验律。
2、评述麦克卢汉学说。
3、阐述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4、简述媒体的设计原理。
5、从两类媒体的功能比较,谈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问题。
第六章 教育传播效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典型的传播效果理论的内容,明确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内外因素,掌握评定教育传播效果的方法以及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途径。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如何评定及优化教育传播效果,难点是对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途径的深刻理解。
第一节 概述
一、效果概念 二、受者的行为 三、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一、子弹论 二、有限效果论 三、使用与满足论 四、采用——扩散论 五、文化规范论 六、强效果论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
一、大众教育传播效果研究的启示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三、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第四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定及优化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组成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评定 三、教育传播致效因素分析 四、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途径
【思考题】
1、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特点及表征方法。
2、试述各效果理论的主要内容。
3、如何使教育传播致效?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师与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主体地位与要求,明确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是取得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师生的传播行为分析,难点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
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一、教师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 二、教师的传播行为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一、学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地位 二、学生的传播行为 三、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 四、学生有效接收信息的条件
第三节 师生间的互动机制
一、基本概念 二、教育传播中互动机制的类型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分析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 把关人、电子教师 、目标性行为、互动、假相倚、非对称性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性相倚等。
2、分别说明教师、学生的传播行为。
3、如何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动?
第八章 教育传播方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教育传播形式,明确其功能和特点,掌握其实践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几种形式传播特性的理解,难点是如何把握网络传播的实质。
第一节 课堂教学传播
一、基本概念 二、课堂教学传播中的教学设计 三、讲课 四、教学媒体应用
第二节 远程教育传播
一、基本概念 二、远程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三、远程教育传播的类型、系统与过程 四、远程教育传播的媒体
第三节 自学传播
一、基本概念 二、自学传播的基本技能 三、自学传播方法 四、自学传播的效果
第四节 网络传播简介
一、基本概念 二、网络传播的特性与功能 三、网络传播的控制
【思考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 课堂教学传播、远程教育、自主传播、网络传播等。
2、阐释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3、阐述远程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4、说明有效的自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课程考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查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绩由期终考试、课堂讨论及作业三部分组成,分别占70%、10%、20%。
四 、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参考书目】
1、高蕴奇等编著《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邵培仁编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魏奇、钟志贤著《教育传播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美)沃纳·赛佛林等著《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