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后反思】小学数学《11的有趣乘法计算》.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71964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反思】小学数学《11的有趣乘法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后反思】小学数学《11的有趣乘法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探究规律”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上活动实践课实际上有点担心,不太好掌控,24乘11,53乘11,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在这种探究乘法计算中的规律,一般需要通过计算后的观察、比较进行综合、概括获得结论,这也是发现计算规律的一般过程。 通过让学生出题我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通过竖式计算两位数乘11的积来验证猜测,分别把有结果的算式排列好,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把竖式里积每一位上的数和两位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比较,初步建立联系,同桌互相交流;再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关系”,由此综合不同算式中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规律。同时,还注意让学生思考规律是“怎样发现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过程,了解观察、比较是发现乘法中这一规律的重要方法。在初步获得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规律写出得数,并笔算验证,以确认规律。运用规律填写得数可以了解规律特征,笔算验证可以确认规律。 “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探究,其思路大致相同。这里所要提出的是关于“验证”教学环节的编排,为什么要设置对规律的“验证”呢?我觉得不光只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规律感知,更对的是遵循的“探究规律”的数学本质,小学阶段对数学规律的探究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法。所谓不完全归纳法,即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相对于完全归纳法而言的,是一种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为数不多的事。基于不完全归纳法的这种本质特征,探究规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安排了“验证”的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吃透教材编排意图,准确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合理设计教学,努力打造有厚度、有深度、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