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伶官传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一代文宗欧阳修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会选择宋代,更是北宋那个有你欧阳修的时代。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对饮,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你不会介意,因为你有宽广的胸怀。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权重。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之上。但你不,你勇于推荐提拔有才之人,你推荐提拔王安石,他成为宰相,官居你上,他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你奖掖“三苏”,让他们的芳名远播,
2、成为“唐宋八大家”,你的大度让人不得不佩服。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你政治上不得意时,被贬为滁州太守。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好一般豁达。你曾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文著释一千卷,一棋盘,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问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从小在沙地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知事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赏读: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
3、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传赏读:君子和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和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误事。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3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毒鸩中矣。菜根谭赏读:正如古人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人生就是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永远是真理。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朝)韩
4、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2背景简介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
5、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预习作业1字音识记仇雠()伶官()仓皇()勖() 遗恨() 沾襟()俳优()
6、答案chulnhunxyjnpi2古今异义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_今义:_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_今义:_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_今义:_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_今义:_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古义:_今义:_答案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a.人情事理;b.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a.做;投身到(事业中去);b.按某种办法处理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a.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b.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3
7、文言句式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4一词多义(一)实词(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答案兴盛装旺盛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围困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答案告诉祭告禀告(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微小的事悄悄地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如果没有
8、(二)虚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其皆出于此乎?()答案副词,一定语气词,表程度,多么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5词类活用负而前驱:_而告以成功:_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乱者四应: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仓皇东出:_一夫夜呼:_答案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使兴;使亡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6文白对照结构图示重点突破一、文章如何通过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答:_提示文章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
9、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告诫北宋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恨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
10、,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二、伶官传序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_提示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显示出成败由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引用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对中心论点进行印证。一、阅读延伸伶官传序“三矢”探究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即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事论证“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此文在记叙庄宗得天下的境况时,提及其父李克用在临死前赐予他“三矢”。“三矢”,顾名思义,就是三
11、支箭,那么其父为何要给庄宗三支箭呢?其实,“三矢”即三桩遗愿。李克用临死之际,赐“三矢”的同时,告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短短六句,交代了晋国面临的形势:李克用虽施恩于燕国、契丹,但二者均背弃晋国,投靠了晋国的仇敌梁国,三国结为同盟国。未能灭掉“三国”,这对于李克用而言,无疑是三大憾事,正是“此三者,吾遗恨也”。所以“三矢”代表着李克用的三桩遗愿,也代表着李存勖要替父完成的三件大事。第一支箭代表着讨伐燕王刘仁恭,占领幽州;第二支箭代表着讨伐契丹,解决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支箭代表着讨伐仇敌梁王朱全忠。可为何是“矢”,而不是其他的武器呢?首先,中国古代武
12、器种类繁多,箭虽适合远程射杀,但不一定就能射中目标人物,更不一定会一箭致命,而且箭也不是最锋利的,并且相较于其他的暗器,箭也不利于隐藏。其次,据史书记载,李克用死于重病,与“矢”无关,不可能是因为死于箭,而要求其子用箭替他报仇雪恨。此外,燕王刘仁恭因被其子刘守光囚禁,最终被李存勖带领的晋军生擒;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最终因病去世;而梁王朱全忠,被冯廷谔用刀杀死。这些人的死均不是被箭所伤所杀,那么李克用为何要赐“矢”呢?许慎说文解字有言:“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也就是理解“矢”意,需联系弓箭的形状和构造:弓箭一头是锋利的箭头,一头是燕尾状的羽毛,目的是使箭在前进中不至于偏离方向,所以“矢
13、”是定向的,坚定不改变的,而古人认为誓言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矢”即“誓”,成语“矢志不渝”就保留了此意。因而李克用才会在临终之际,赐“三矢”,并以不容许拒绝的命令语气,谆谆嘱咐其子:“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见,李克用赐“矢”的目的,就在于让庄宗发誓立志,一定要替他完成三桩遗愿。而接受父命的庄宗李存勖藏“三矢”于祖庙,将其与祖宗灵位置于同室。同时,李存勖出兵时必将其取出,“负而前驱”。而从祖庙取出“三矢”并非任意而为,必须有一系列的庄重严肃的仪式:祭告祖庙,请出“三矢”,锦囊包装,负而前驱,凯旋收藏。李存勖对待“三矢”的态度,足见他对“三矢”珍视和恭谨的程度。李存勖背负的“三矢”,也
14、没有用来杀敌,凯旋之际,再次藏于祖庙。李存勖眼中的“三矢”,不再是客观的三支箭,也不再是简单的冷兵器,而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李存勖对其父的承诺,更象征着李存勖精神的信仰。所以背负“三矢”出征,李存勖身负使命,备受激励,充满着斗志和勇气,出入战场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最终替父完成三桩遗愿,建立了强盛的后唐王朝。总之,李克用赐“三矢”的目的,在于让李存勖发誓立志,一定要替其完成三桩遗愿。而李存勖不辱父命,视“三矢”为承诺和精神信仰,激励自己,完成父命,建立了后唐。二、写作迁移【角度】后唐庄宗李存勖二十四岁继晋王位,历经十余年鏖战,终于执杀刘仁恭父子,迫使朱梁魏州来归,于公元923年称帝魏州。然而,这个得来颇不容易的天下,不到四年工夫,竟又在庄宗的手里丧失。“得之难而失之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慨叹并进而追本溯源了。请思考这个历史史实,写一个议论性片段。答:_【写作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唐庄宗的一盛一衰,不正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吗?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