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思维月刊创刊号(总第001期)word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66677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思维月刊创刊号(总第001期)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思维月刊创刊号(总第001期)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思维月刊总第001期 新 思 维 月 刊 (创刊号) 博客: Email:13701222124@ QQ群:120879314 合作:http://M 编辑:刘承沅 出刊日期:2010.8.4 所谓新思维,即非新思维,是名新思维 第34页 目录 刊首语 失落与探寻 04 《第十二个天体》初版前言 06 《生命终极之门——解密黄帝内经》自序 08 史前超文明 参悟求真 12 两种见地 16 思想的清道夫 失败的大多数 19 《童话人格》后记 21 活该与舔摸 23 解决青年问题的我见 意象世界 32 从祖父手中 32 大火 33 引导者 34 绞刑 刊首语 套用金刚经的三段,所谓新思维,即非新思维,是名新思维。 这么说,对于本刊的宗旨,是非常贴切的。 所谓新思维,并非限定在某个时间与空间的范围,或者说被人提出过的思维学说,就不能算新思维了,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日光之下还有新鲜的事,所以本刊的重点不是在新,而在思维二字。 新思维月刊初期,只做电子媒质,限于人力有限,以及编辑的喜好取舍,难免与大众或主流的审美观有着较大差距,如读者能甄别而取之,则幸甚。 本刊的宗旨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神秘学以及有价值的学说或诗文,其目的是从大历史的角度出发,纠正人类现有的价值观及世界观,从而朴素人们的思想,理清人们的思维,于人于宇,增强对世界的使命感以及对后世的责任感。 新思维创刊号共分4个栏目,分别如下: 1、失落与探寻,对于各种神秘现象,如特异功能,风水命理,神话及神秘主义的探索式求解,提出假说并提供思路; 2、参悟求真,旨在对中外古籍与文化的参悟中求取真经,真经不取,即取,当等闲视之; 3、失败的大多数,文字为分析人类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的有效平台,不论你,还是我,无不生活在各种失败以及失落中,我们只是失败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如此而已; 4、意象世界,中国本是诗歌古国,而若是为了拾古典以及外国诗歌的下脚料所作的诗歌,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诗的出路在于对历史以及未来的文化正见及统治,如若忽视了这一点,文学终将陷入茫茫黑夜当中。 新思维初期选稿部分来源于网络,为非商业目的,不代表月刊观点,不理会版权等任何责任,概以知识共享的方针选文,少量约稿。字数不超5000字,体裁不限,以能够提供广义价值为主,专抠边角或迷于自乐的文字不会入选。 欢迎有意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月刊将明示感谢。 ——新思维月刊 失落与探寻 《第十二个天体》初版前言 Z·西琴(译:宋易) 《旧约》(Old Testament)伴随着我的童年。大约五十年前,当它的种子植入我的心灵时,我完全不知道它与进化论之间的激烈争论。但是,当一个年轻的学生学习一门叫“起源出现在古希伯来”(Genesis in Its Original Hebrew)的课程时,我心中出现了一次和自己展开的冲突。 当时,我们阅读到第六章,上帝打算发动大洪水消灭人类。在那个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之前,所谓“众神之子”,也就是那些娶人类的女儿为妻的生物,还居住在地球上。 在希伯来的古文中,他们被叫做“Nefillm”,老师解释说,纳菲力姆就是“巨人”的意思。但我反对说:“难道它不是应该直接被解释为‘被放下的人’(Those Who Were Cast Down)吗?他们是不是曾经真的到访过地球?”因为nfl这个动词是“降落”、“堕落”、“掉下”、“放下”的意思,nfil是nfl派生出来的动名词,意思是“从上往下降的人”,而nflm则是它的复数形式。所以,他们不该被意译为巨人──哪怕也许他们可能真的是巨人,但“巨人”二字却未能指明他们最重要的身份属性:从上(意为“天”)往下(意为“地”)降的人。可见,Nefillm的准确翻译应该是“从天而降的人们”。 当然,我被老师指责了一番,并被要求要接受传统的解释。在老师看来,我不能对人们诵习经年的《圣经》钦定译本的权威性表示怀疑,可正是老师的这种态度反而增添了我的疑问。 在接下来的年月里,由于我已经学习了古代近东(Near East)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和考古学,“巨人/纳菲力姆”就成了一个长期的困扰。考古发现和对苏美尔、巴比伦、亚述、赫梯、迦南(Canaan)以及其他一些古代文字及神话的解密,更加证明了《圣经》经文中对王国、城市及其支配者,还有那些相关的地点、寺庙、商路、人造物品、工具和当时的文化风俗的描述,具有多么一致的准确性。 那么,现在是不是到时候该来接受这些如此相似的远古文明带给我们的信息,并相信所谓的“巨人/纳菲力姆”其实就是从天堂到地球来的访客? 《旧约》中不断重复说着:“耶和华的王座在天堂”、“在天堂里主注视着凡间”云云;而《新约》(New Testament)中也反复说:“我们在天上的父”。 但《圣经》的可信度因进化论的出现而有所动摇,后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果人是进化来的,那么很明显,他们不可能一次性就被某个神创造出来,并有预谋地建议:“让我们把亚当(Adam)造成如同我们自己的形象或式样。” 所有古代人都相信神灵曾从天堂到过地球,并且他们有能力随时朝向天空,突然升起。然而这些神话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是可靠的──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被那些刚刚入道的学者们定义为杜撰的故事。 古代近东的一些写作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它们都非常清晰地指向一个星球,并说明,那些太空人和“神灵”都是来自那里的。然而,一百五十年前,当近东的学者们辨认和解读那些写在古代的宇宙学清单上的天体时,我们的天文学家们还不知道冥王星的存在(直到1930年)。 当时他们是如何去尊重并接受这个突然出现在我们星系的新成员的存在的?就和我们现在一样:古代人知道土星以外的行星,为什么就不接受来自古代的、能证明“第十二个天体”存在的证据? 当我们自己开始太空冒险,一个全新的视野出现了,对古代经文中描述的认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现在我们的宇航员已经登陆了月球,无人飞船也在探索其他的行星,这足以表明,在外太空,比我们更加先进的文明曾派遣他们的宇航员登陆地球并不是不可能的。 的确,很多流行作家都曾猜测古代的一些人造物,诸如金字塔或者巨石阵,都是由来自外星的更加先进文明的访客指导完成的──那些古代人难道可以靠自己去掌握那些科技吗? 那么看看另一个例子,苏美尔文明,在6000年前它们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由于这些作家们通常无法清楚地表述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过程,最重要的是,没有查明那些古代的太空人是从哪里来的,因此,他们留下了令人好奇的问题,却没有答案──有的是对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通过三十年的研究,我回到那些古代留给我们的信息之源,还原它们的真实面目,并且,还原一个合理的、无间断记录史前事件的编年史。所以,本书旨在带给读者一个可以回答那些特殊问题的真实故事,关于时间、过程、原因──所有这一切究竟从何而来? 我的引述、列举和证据,主要来自于那些古代的文字记录或图片本身。 在本书中,我试图去破译一个古老的宇宙进化论,它的观点似乎和现代的科学理论极为相似──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外来的行星进入了太阳轨道,之后地球和其他部分也相继被带了进来。 我所提供的证据包括了一幅从那个行星──第十二个天体──飞至地球的空间宇航地图。然后,依次是:在纳菲力姆引人注目地建立了第一个地球“殖民地”之后,它们的领导者被加上名字,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的爱与嫉妒、成功和奋斗,都被描绘了下来,成为了“永恒”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本书的目标是追溯那个导致人类被创造的重要时刻。 接着,我指出了人类和他们的主人之间的混乱关系,还对伊甸园、巴别塔和大洪水的解读有了新的突破。 最后,人类──也就是我们身上,那些被创造者赋予的生物特性与物质特征被确定下来,在众神离开地球之前。 本书表明,我们在太阳系中并不孤独。作为一个普遍的信念,它也许会在世界范围内增强而不是减弱。因为,如果纳菲力姆创造了人类,他们只可能是在执行一个巨大的、大师级的计划。 《生命终极之门——解密黄帝内经》自序 李卫东 可以肯定的是,在漫长的两千多年里,从来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地研究《黄帝内经》及中医学。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书中的结论所震惊。但仔细回顾一下书中使用的方法、逻辑、资料,我们又实在没有理由不去坚持这些观点。 于是对自己说:谬误并不可怕!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部错误百出的书可以流传千古,我们用不着害怕被别人嘲笑而妄自菲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部真正的好书会被少数人永远封杀,所以我们也用不着因为人们不接受此书观点而耿耿于怀。 当然,我们也希望世人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本书的观点。现在的人讲科学的多,但讲科学精神的少,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貌似维护科学尊严的人,在肆无忌惮蹂躏着科学精神,甚至否定人们探索与假设的权利。 人们总认为历史的进步和智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表示:离我们现在越近,历史就越进步,人类智力也就越发达;反之,离现在越远,历史就越落后,人类智力就越低下。这种观点无论有多少证据依托,但对中医而言它是个谬论。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时间不能确定),突然有一天,中国祖先们的智慧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的智慧水平,达到了一个我们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茅塞顿开的祖先们,不知道用了一种什么方法,彻底看清了人类生命的真相,顿悟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通晓了天人合一的法门,知道了铲除疾病的根本方法;最后,他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可惜的是,中国祖先的慧眼在灵光闪过之后却永远地闭上了。后代子孙们苦苦探寻了几千年,至今无法完全通晓祖先发现的真义。从秦汉之后,对《黄帝内经》有所感悟的人,大多成了历代名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理解整个中医体系。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三玄”之一。 打个譬喻:中医理论就像是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那座大楼,它高大豪华、精美绝伦;而我们目前的中医所有实践就像是北京南城的小平房,低矮破旧、灰头土脸。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实践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理论的成就。 不得已间,现代中医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其实就是用西医学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于是,中医的完整理论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高喊中医现代化的人最终发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药的制作可以现代化,但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不能现代化;尤其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最终会消灭中医,而不是发展中医。所以,中国人的问题还得中国人解决。 在这部书中,我们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个简明直观的中医理论框架,目的是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走出目前中医理论解说不清的怪圈,让更多先前不懂中医的人也能明白中医。 实质上,中医理论永远属于《黄帝内经》,直到今天它依然超级稳定,高不可攀。我们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是重新整理、重新挖掘,最多只是个还原性的工作。我们所谓的发现其实早已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中医学? 绝大部分人常会这样回答:中医的研究对象与西医差不多,都是人体解剖生理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就叫中医学。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我们的解释是从人类生命结构开始的。我们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两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命系统。两套生命系统相互结合,就产生了一个隐匿的生理系统,我们称之为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中医将其称为“藏象系统”。 这个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的关系就像是放电影,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就是放映机,解剖生理系统就像是一块大幕布,幕布上晃动的影子(人体的疾病表现),都不是由幕布产生的,而是由放映机产生的。这就是中医核心理论——藏象理论的全部内容。 因此,中西医的研究对象截然不同。西医研究幕布和影子,那都是表象的东西;中医研究的是放映机和影子的关系,那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中医的研究核心是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所以可以简单地将中医称之为“第二系统医学”。 由于第二生理系统是由两套生命系统结合产生的,它具有沟通双方的特点,所以处于两者的中间,是个中介体,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中医称为“中介医学”。《生命终极之门》的基础点正在于此。 本书的完成与原信联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宏生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早在1999年,王宏生先生就对我“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假设给予肯定,鼓励我继续研究下去,并提出了许多相当有创见的思想,对我启发极大,好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在此深表感谢。 《圣经》里说:“通往天堂的门是道窄门。”中医学正是这样一道揭示人类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而且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成就中,它是惟一的一道门。 通过这道窄门,最终人们会发现: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争议的许多话题,比如宗教问题、灵魂问题、神秘主义等等,其实都是寻常的医学问题。 史前超文明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 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 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 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5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 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大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 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 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参悟求真 两种见地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根据佛陀的教法,一件事物可以从两种观点来分析:“它的显现”以及“它的本性”。每件事物都包含这两面,连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因为你所受到的影响,所以“它”显现为一本书;对于一只小虫子而言,它可能显现为一种食物。因为所受到的影响不同,所以它的显现也就不同。与这共存的另一真理,则是超越一切影响的本性。 记住,一种见地,只有当有人持有它的时候才存在。假设甲、乙两个人同样看着某座雪山,甲用自己的肉眼直接看雪山,乙则戴了琥珀色的太阳眼镜。太阳眼镜干扰了乙对于山的观察,所以在乙的观点中,山呈现琥珀色。甲可以直接看山,没有干扰,所以“雪山的显现”对他而言是白色的,同时也是“山的本性”;乙虽然可能知道雪山应该是白色的,但只要他戴着太阳眼镜,就只能看到“山的显现”,而看不到“山的本性”。不仅这样,如果乙一出生就戴了有色眼镜,那么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白色,对这样的乙来说,世界上存在的雪山全都是琥珀色的。 事物的显现与事物的本性,并非分离的两种真理,而是一体的两面,只有当有非实相的见地时,才有所谓实相的见地。对甲而言,“山的显现”与“山的本性”完全一致,因此,所谓两种真理,也就是有一种状况叫做实相,另一种则是歪曲掩盖实相的虚假状况的概念,根本无从产生。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甲所知道的白色的“山的显现”与“山的本性”一致,而乙所知道的琥珀色山就不是呢?那是因为我们明白琥珀色眼镜干扰了乙的色觉,使他根本不可能见到“山的本性”——乙的看法经过过滤,甲则没有。所谓看见“它的本性”,其实就是在观看时没有受到干扰罢了。 现在我们要用太阳眼镜和雪山的例子来说明两种真理,也就是古典佛教哲理中的两种见地。戴太阳眼镜看山的乙,代表了主体自我透过烦恼的滤光镜看客体世界。如果主客体之间或是观察者与景色之间存在着某种干扰或滤光镜的话,所得到的见解就称为无效的或相对的真理;两者之间没有干扰或滤光镜存在,所得到的见解就是绝对真理。换句话说,相对真理就是透过滤光镜的“它的显现”,绝对真理则是实相没有透过滤光镜的“它的本性”。 “自我”是一种假设、一种决定、一种受干扰的见地。这表示自我的观点因为受到过滤,所以是扭曲的。以道德的立场来判断自我是好、是坏,或者判断它是否真实存在,都没有意义。如果你认为自我不好,就可能徒劳无功地责备自己;另一方面,认为自我不存在,执着虚无式的无我,可能会感到徬徨迷失,这也没有益处。所以,与其评断自我,不如检查它。 “自我”是一种误解,但却被当成了正确的见解,它只是一个幻相。根据佛教,“我”和“我自己”的这种持续感,既是无明,也是无明的结果。无明就是不明白,没看到全豹——你可能只见到片断、零星的东西,却不了解全盘的情况。这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尾巴,认为大象就像一条绳子;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身躯,认为大象就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认为大象就像一条蛇;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认为大象就像一棵树。最后,这些人为了争论大象到底像什么而互相杀戮。 当自我是主体的时候,它就是无明;当自我是客体的时候,它就是无明的结果。为了说明自我如何既当主体又当客体,我们再度用乙来代表那个戴着琥珀色眼镜看东西的主体。这一次呢,山也代表自我,客体自我是主体自我透过妄见滤光镜所见到的。自我在看其他东西的时候,它有主体的作用;自我看它自己的时候,它就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的作用。自我的二元化脚色,在这样的话里反映出来:“我无法控制自己”、“有时候我并不了解自己”或是“我为我自己高兴”。 什么是“干扰”?自我又是如何被干扰的呢?首先,“我”、“自我”、“我自己”等等名字无法指出实质的东西。通常,当你为某种事物命名时,总有个东西存在,因此能为“它”取名,但是提到自我的时候,自我在哪里,而它又是什么呢? 仔细考量一下,我们就会了解: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连自己也不清楚“我”指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一边说“我”,一边手指着自己的胸部,标示“我”就住在这个肋骨笼中。如果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我们会说:“你踩得我好痛!”——“我”又变到脚趾上去了。这表示我们对于“我”到底是指什么并不确定,同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所或发源地。如果你打电话给好朋友,你可能会说:“喂,是我啊!”好像确定沿着电话线传播的声波就是你。如果女朋友离你而去,你可能会告诉别人:“当我失去她的时候,也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这表示“你”是可以分割的,“你”的各部分不一定都在同一个身体内。 这些话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以较深的层次来看,它们表示了我们对于自己是谁?是什么?在哪里?隐藏着疑惑。 造成这种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感到自己是实质且真正的。特别是当我们情绪爆发的时候,这种真实感这样地强烈,以致于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个实体的东西存在,而不是幻觉,也不是由歪曲看法所引起的错误见解。 问题还不只是幻觉而已!由于我们太习惯它了,因此不知道除了它之外还有什么——所有的生命都以它为根本。我们在自我上投资庞大,所以与它片刻不离,而且不惜代价地保护它。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拿来擦亮这一付琥珀色的眼镜,设计美丽的新镜框,一直相信事物透过眼镜所显现的样子就是事物的本性。 因为我们执着于这种幻觉,又缺乏任何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自我不是个幻觉,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收集某些情况下的证据,以证明自我的存在。有一种证明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自我可以比对的“对方”,这是以证明客体存在的方式,间接地证明了主体的存在。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因此只要客体存在,主体也必定存在(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是以自我为主体、现象界为客体,而不是前面“以自我同时当主、客体”的情况。然而,这两种情况并没有真正的差别,因为以现象界作为客体,只不过是把原来以自我作为客体的观念加以延伸,变成比较复杂的状况)。 分离的“自我”幻相存在的同时,“他人”也存在了;也就是有个分离的我“在这里”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另一个东西“在那里”。因为要成为区别的、分离的状况,在你以外就必须要有另一个东西来区别和分离。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能分离和区别了。在定义中说,主体伴随着客体,而自我则伴随着他人。 “他人”又逐渐分成了“她”、“他”、“他们”、“它”等等,然后把一些当成朋友、一些当成敌人,其他则当成微不足道的而加以忽视。太多的“他人”不但不能确立自我,反而有威胁,因此就在这些“他人”之中建立了种种的“我们”,以提供进一步的安全感,并加强自我是一个实体的信念。“我们”的形式,包括了社会阶级、友谊、婚姻、宗教组织、政党、国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也制造了各种意识形态、心理状态、社会制度等等,以便把对他人的行为正当化、合理化。 自我创造了一个非常精密的生存体系,并发展出坚固的模式,让我们觉得它既自然又似乎是天生的。不必提消灭自我了,仅仅去除一些习惯模式,都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岁岁年年的主要心思,都用来建立、扩展、支持和保护这个称为“自我”的大厦。 由于“无我”和我们的体验差异极大,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很难捕捉“无我”的概念。试着去相信我们最珍贵的自我可能不存在,会让我们感觉不踏实;除此以外,这整个概念听起来完全荒谬,因为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我们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无我是佛法的菁华,除非了解无我,否则佛陀所教导的全套系统或修行之道,不可能建立起来。 不论我们个人的感觉和信仰如何,理性地来看,除了我们对自我所持有的概念之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自我的存在呢?佛陀的说法是,现象除了我们对它的概念、感觉、观察和体验外并不存在。否则,现象对我们而言就好比蓝色对天生的瞎子一样。瞎子对于蓝色根本没有概念,所以蓝色对他而言根本不存在(如果一个人本来有正常视觉,后来才变瞎,那么即使他不能够再看到蓝色,蓝色还是存在的,因为他对于蓝色仍然留有一些概念);同理,除非我们对现象有某种概念,否则那种现象对我们而言根本不存在。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离于你的概念而独立地、真实地存在,那么它就一定离于存在与不存在这两个极端,因为存在和不存在是对一个主体而说的。真正存在的事物不须要依赖其他事物的存在与否来证明它自己的存在——它超越了自他、主客、存在与不存在等二元对立。 当你谈到自我的时候,除了概念之外,就只有你的身体、你的心或名字了。但是如果在这些之中详细地搜寻“自我”,你永远找不到它。除此之外,如果你分析一下身、心和名字,你会发现,其中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明确地指着它来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心”、“这是我的名字”——在一些没有本质的东西里去找自己的本质,看起来是不会有结果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我”并不一定代表自我不存在。“无我”表示自我并不是依照我们认定的方式存在着——了解这点并牢记在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自我一直存在,直到成佛,自我才不存在”的想法中。对佛教的一个常见错误观念,便是认为佛教的目标就是要除掉自我,然而佛教真正教导的是,我们没有什么须要除掉的——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有的只是我们认为自我存在的幻觉,我们相信并紧抓着这种幻觉,以为它是真的。 六世纪的印度学者月称〖编按:月称,南印度沙满多人,婆罗门出身。是中观具缘派僧人,曾主持那澜陀寺,编集有龙树的《中论注》、提婆的《四百论注》等〗,以“二轮马拉战车七支”做了一番有趣的分析。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二轮战车了,所以就用汽车代替二轮战车来作说明。汽车就是轮子、车身、地板、座椅、驾驶盘、保险杆、引擎、车灯、电池等东西的连续现象。相对层面上,月称接受传统性的见地——车子就是车子。如果有人请他坐车,他不会经过一番理论的分析来证明车子是不存在的,他只须上车就是了。月称常常引用《父子相遇经》里佛陀说过的一段话:“世人所说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也说这些是存在的;世人所说不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也说这些是不存在的。” 在相对层次上,当人说“这是一辆汽车”时,“汽车”只是一个有用的标签,月称并不会为汽车是什么而争论。但是在分析绝对真理的时候,会发现汽车中没有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单独拿出来叫做车子;车轮是车轮,不是车子。再进一步分析每一部分的各自成分,轮子又是由橡皮、铁、螺丝等组成的;最后就能知道,我们所称的轮胎里面根本找不到任何基本物件可以叫做轮胎,就好像汽车里根本找不到任何基础可以叫做汽车一样。 你可能想问:“那又怎么样?你的分析很好,可是汽车还是在这儿!”月称并不担心有没有车子,相反地,他甚至可能想得到一辆车子——他关心的是,心执着于一个没有基础与根本的东西。人们争论着甲车比乙车好、丙车又比丁车快,认为某人有一辆劳斯莱斯的车子,就一定是个值得认识的人物;甚至于夸张地认为,某一种车子能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让他们得到快乐。 好比湖中的月影,人们可以当它是月影来欣赏,而不用做一些不实的假设或者骤下无凭无据的结论,就像下面的故事中一群猴子所做的事一样:有一次,某只猴子看到湖中的月影,它相信月亮掉到水中了,于是把这件事禀告猴王。猴王说:“我们必须拯救月亮来帮助这个世界!”所以所有的猴子都爬到垂在湖面的一条树枝上,链子般地拉着前面猴子的尾巴,使最后那只猴子可以抓住月亮拉出水面。突然间,爬满猴子的树枝断了,所有的猴子都掉到水中淹死了——在月称的眼中,我们就像是那群猴子。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车子的每个部分都包含了一点车子的本质,那么当这些都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有车子了。月称辩解说,如果像螺丝这样的任何零件都含有车子的本质,而且它就是车子的一部分,那么同一根螺丝就绝不能用来盖房子——假如把它拿来盖房子,那么这幢房子就成为车子的一部分了,因为本质是事物不变的特性,事物不能变成和它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是我们知道,一根螺丝可以用来做许多不同物体的零件,因此,事物的组成部分并不具备事物的本质。 如果某事物的本质是它特定的识别物,它就必须永远是这样,它必须真实、坚固、不能改变,而且只能做这个事物。月称对于我们“叫事物是什么,它就真实地是什么”不能苟同。因为如果同样的东西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就一定得是许多不同的东西;既然它的名字可以改变,那么这些不同的东西就不可能包含了某种不变本质。假设“小孩”的特性是真正存在的,那么小孩就绝对不能成为大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小孩是会长大成人的。同理,一位女子既是她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男朋友的女友、她先生的太太、她女儿的母亲,这些身分都不能显现出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从前印度有位国王,他的宰相唱歌给他听,歌词说:“每一个人,连国王都是瞎子。”国王听了很生气,他想知道宰相为什么唱这样的歌。于是宰相用一块布包住自己的臀部和腿部,大家都说他穿了一条裙子;宰相用这块布包在头部,大家就说他戴了头巾;最后,宰相把同一块布包住颈部,大家就说他戴了围巾——一块布竟有这么多称呼。国王立刻了解到:宰相示范的是,人们因为把事物当成是一种坚实的东西,所以变得盲目。 了解两种见地非常重要。除非你知道什么是假的,否则就不能知道什么是真的。普通人不明白见地并非只有一种,因此经常认为佛教互相矛盾,这造成了许多误解。有时候佛陀赞美布施,有时候他又说没有什么叫做布施,因为没有给予的人、接受的人,以及所布施的东西。有时候佛法说禅定非常重要,有时候却又说没有理由去修禅定,因为根本没有禅定者。如果你知道这些不同的教法是在不同情况下,有些从绝对的观点、有些从相对的观点来说的,那么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东西就不会再让你感到困惑了。依据弟子和他所能领悟的程度,有时候佛陀从相对真理的观点开示“它的显现”,其他时候则开示“它的本性”。 思想的清道夫 牛小冒 夏季的夜晚开启着令人畏怖的光,黑暗之光。 正像每一个渺小的人一样,我畏惧着命运这个充满理性又毫无感情的神的宠物。如果确定善和美是令人快乐的,那么神就不是快乐的,并且,我的快乐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快乐了。你瞧,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徒劳着运动着,由于神并不具备善的性征,所以偏向于规避善的人都将靠近着拥有一部分神格。 而我们,不过是他宠物的宠物罢了。 所以之前我所称之为探索的东西,也都具有了否定性,它们不过是记忆,而由于记忆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我所学习到的每一个知识,不论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将是一个回忆,而不能称其为发明,或者其他。 正如一个仙人球上的每一个细胞一样,不论是在仙人球内部还是外部的细胞,都在面临着一个长大、膨胀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仙人球本身是独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