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66469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卷 命 题:嘉善高级中学 金 昊 陈华其 审 题: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范 萍 德清高级中学 王燕霞 新昌中学 潘明红 校 稿:范 萍 考生须知: 1. 本科目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 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祛暑qū 嬗变tán 纤细xiān 大笔如椽chuán B.狷介juàn 菡萏dàn 剽窃piāo 厚古薄今bó C.痤疮cuó 罅隙xià 祈祷qǐ 切肤之痛qiè D.倾轧yà 消弭mǐ 脂肪zhī 请君入瓮wè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北方山河雄壮,蕴育出粗犷豪放的北方人文,呈现出恢弘大气的阳刚之美;江南山清水秀,滋养出秀美聪慧的江南人文,呈现出精致灵动的阴柔之韵。 B.《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是个博采众长、兼融并蓄、才华卓著的小说家,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雕细琢之后的艺术珍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C.编撰《平凡的感动》的目的就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让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力量。 D.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我们无不痛心疾首,怒斥那些唯利是图、有恃无恐的不法奸商,对食位素餐、渎职的有关官员进行无情地鞭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漫步瑞丽著名的珠宝街头,放眼看去,到处是林立的商铺,珠圆玉润的珠宝,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充分显示出这条商业街的繁华。 B.在乳业频频曝出丑闻的环境下,卫生部制定的生乳新国标被消费者称为“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引发公众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C.在群众文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工作者适应社会角色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修炼和养成不是一挥而就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D.北大教授程郁缀谈交友之道,善于把古代诗词典故和历久弥醇的现代醒世故事交错在一起,纵横捭阖,让听众彷佛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实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B.杭州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破解。 C.由于目前正值秋冬转换之际,冷空气的活动愈加频繁,早晚气温较低,朋友们需格外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D.宁波市委、市政府就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 5.将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3分) 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做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当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节,针对湖南罗霄山脉及新化、新邵、桂东等地“千年鸟道”上大量迁徙的鸟类遭受猎杀的现状,国家林业局22日向湖南省林业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迅速调查候鸟迁徙线路涉及地区猎杀候鸟情况,坚决查处猎杀候鸟违法行为。   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已派出由保护司、政法司、森林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赶赴湖南,督促当地做好查处工作。同时,向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开展排查活动,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候鸟迁徙的安全。 7.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老人摔盘子离席”这一事件的看法。(80字左右)(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暑假里,很多城市里的家长送孩子走进了主打“吃苦”特色的夏令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为何希望孩子去“受苦”?作为父母,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55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52.9%的人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河北省某高校学生李肖对刚入学那一幕记忆犹新,她自己拖着大包小包走进宿舍时,室友小宋正坐在椅子上喝可乐,边喝还边喊热。她爸在床上给她挂蚊帐,她妈蹲在地上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什么时候该穿哪件衣服,要多久换一次衣服,衣服脏了就送到洗衣店去等等。   “都上大学了,还什么都不会干,难道要父母照顾她一辈子吗?”李肖说。后来大家轮流宿舍值日,每次轮到小宋,就嫌桌子不好擦,地难扫。   调查表明,59.1%的人认为在财富过多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60.8%的人认为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前不久,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   调查中,73.5%的人赞同财产不应该全部留给孩子,12.4%的人持相反态度。此外,67.5%的人认为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62.7%的人认为财富过多会让孩子坐享其成,不思进取;54.2%的人认为家庭富裕会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也缺少对社会的了解。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没有经济上的顾虑,只要肯努力,他们就会比同龄人站得高,走得远。”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小夏说。   调查显示,44.3%的人认为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27.7%的人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思维活跃。   对于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22.6%的人认为父母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孩子存钱,44.5%的人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教育“买单”,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也有21.6%的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尽力给孩子提供蜜罐似的生活。   调查中,66.0%的人认为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65.7%的人认为应该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64.5%的人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这样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B.小宋的事例为了说明“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C.比尔·盖茨捐赠自己的慈善基金,是因为“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D.“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和“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家长希望孩子去“受苦”。 B.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往往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 C.约有一半的人认为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 D.培养孩子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凭本事打拼”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10.请概括“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要求写出四点)(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20分) 被移植的树 李 浩 树的移植:我知道它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看见”。有时,在春天或者秋天的公路上,我会遇到装载大树的卡车。那些树已经足够高大,甚至都小有沧桑,硕大的树根和根部的泥土被粗草绳仔细地包裹起来,伤掉的细根似可忽略不计。它们将会被移植到城市,路边或者公园,携带着这一小点儿的“故土”然后开始新的生长。它们会长得更高大些,部分的根须会获得延展,把原属于异乡的土也一并紧紧抓牢。 我要说的并不是树。我要说的,是贵州,安顺,一个叫屯堡的地方,和那里生活的“少数民族”。屯堡居住的“少数民族”其实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汉人,他们的祖上来自明朝时的中原,是征战和屯兵的结果。 这些来自中原的将士被安插在屯堡,之后他们的家人,妻儿,或者在中原被招募、被迁移的男男女女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就像……就像树的移植,它的根要被拔起,同时,为了它的成活,带给它一些“故土”。是的,就像是树的移植,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土。 那一小点儿的故土:这些迁徙者和他们的子孙,曾经固执地将它固执地守住,让它尽可能地不融化,不变异——这是他们从中原所带过来的,我们可以从这份固执中看到迁徙者们的“念念不忘”。那一小点儿的故土是:语言,服装和发式,被称为“地戏”的传统戏剧,生活习惯,也许还包括家族观念,邻里关系……进屯堡的路上,有一个专门的纪念馆,在那里,我见到了屯堡人的传统服装,见到了地戏表演用的面具。据说,地戏表演内容以“杨家将”、“薛家将”为主,很中原化。是的,这一小点儿的故土在一个中原的汉人那里也变得古老而新鲜了,变得异质了,他们固执的坚守竟使得自己完全地区别于“中原”,他们至少在六百多年的时间里,远离中原的风起云涌,少受其它文化文明的冲击。 这种坚守:使他们这些人成为了恒久的“少数民族”,成为了恒久的异乡人,即使在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我想他们的归属和认同也不会强烈,他们大约有一种永恒性的局外感。在不被融合、融化的固执里,除了怀乡这种病症,我想大约还有着某种精神上的高傲。 我们在雾中上山。有雾掩映的屯堡其实更有独特的美,有它自己的时间史,有它自己的时间长度和额外宽度,有单独属于它的时间粘稠——这点,在云山屯更为明显,更为强烈。走在古老的石阶上,走在石质的、木质的古老房子之间,那种时间的粘稠感是显见的,让人仿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中,仿若进入到了历史。何况那雾,遮住了向更远处望见的雾。在“我们的”时间之外,这是屯堡给我的强烈感觉。当战事平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在这片陌生、偏僻的地方得到安顿,休养生息,刻意而固执地保持着祖辈的文化和习惯,慢慢,它和“我们的”时间脱开了,它有了自己的坚固。在云山屯,它们保留的是明时的建筑,至少是明时的风格,它们也成为树的根部的小片故土,慰藉着一代一代的怀乡病。六百年,在屯堡之外已几度风雨变幻,当他们把和“外界”的路一一打开,突然发现,那个臆想的、被记忆的“故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云山屯,它的静寂让我意外。它的静寂更凸显了它的质感和美,它几乎是空的,旷的,单独属于我们这少数几位来访者的,它允许你向任何一处探幽。远处有些许的鸡鸣,引得近处石房角落里的鸡也跟着叫起来,那一刻,我都想停下来,止住呼吸——在云山屯,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任何一个人都是外在于这个时间这片土地的,在进入到它们的地域里,我们必须保证对“主人”的敬重使它们免被打扰。我们走远些的时候,回头,有几只鸡缓缓走上了石阶,走在我们刚走过的路上,它们安然的样子让人感动。朋友们说,这座屯堡除了少数的老人外,其他的人多数已经下山,他们接受与“我们”同样的教育,穿同样的服装,泡吧,上网,经商或外出打工……屯堡的“少数民族”正在普遍地汉化,重新成为汉人。屯堡,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象征,一种旅游资源,一种可在“外人”面前展示的、不具根脉感的文化。 在屯堡博物馆里,讲解的小姑娘给我们叙述的只有博物馆墙壁文字上提供的那些,她远不如一个“外人”,博学的杜应国先生对屯堡知道得更多,包括她服饰中的文化内涵——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指责,甚至有小小的欣慰。当然,我对这份欣慰也有些忐忑和质疑。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1.文章从树的移植说起,有什么作用?(4分) 12.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固执”来修饰屯堡人的“坚守”?(3分) 13.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乡。(2分) (2)我对这份欣慰也有些忐忑和质疑。(2分) 14.请简要赏析文中倒数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1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读了文本的启发或感悟。(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穀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四十五年,上南巡,赐“布泽安流”榜。 寻迁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荒赋。福建米贵,请发帑五万巿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 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①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于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学问醇正,志操洁清,初不令知。平日齮龁②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废公乎?” (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 【注释】①会题:联名上疏。 ②齮龁(yǐhē):本指啃咬,这里指因意见不合而忌恨。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即家运钱米 值:适逢 B.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 与:赞许 C.擢福建巡抚 擢:提拔 D.俗多尼,鬻贫家女 鬻: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 其皆出于此乎 C.故学莫先于主敬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置学舍,出所藏书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皇帝称赞他是最难得的清官,他勤于供职,在官时所举荐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守清廉的人。 B.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时,发放仓谷,赈济灾民,而布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他,为此张伯行睡不好觉。 C.张伯行破除地方陋习,重视教化。福建百姓祭祀瘟神,他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塾,祭祀朱熹。 D.张伯行重视教育,他建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丛书,用来教育学生。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 布 政 使 宜 思 恭 以 司 库 亏 空 为 总 督 噶 礼 劾 罢 上 遣 尚 书 张 鹏 翮 按 治 陈 鹏 年 以 苏 州 知 府 署 布 政 使 议 司 库 亏 三 十 四 万 分 扣 官 俸 役 食 抵 补 伯 行 咨 噶 礼 会 题 不 应。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4分) (2)平日齮龁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7分)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1. 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 23. 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 ,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夕阳古道无人语, ▲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________ ▲ 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4)其间旦暮闻何物, ▲ 。春江花朝秋月夜, ▲ 。 (白居易《琵琶行》) (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曾被要求当场简明扼要地回答“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她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恭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或体验?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C B D 1.B(A嬗变shàn C祈祷qí D请君入瓮wèng) 2.C ( A .孕育; B.兼容并蓄; D.尸位素餐) 3.B (A .珠圆玉润 :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C.用错对象。一挥而就,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应改为“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合语境。 4.D (A.语序不当,将“实施启动”改为“启动实施”; B. 缺少宾语中心语 ,“缓解……的状况” ; C.搭配不当,把“造成”改为“引发”) 5.(3分)①联合国安理会起草了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②这一草案被看成是再次为西方的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 ③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这一草案。 (评分:每句1分) 6.(4分) 国家林业局(1分)紧急制止(或“急令查处”)(1分)湖南等地(1分)猎杀候鸟违法行为(1分) 7.(5分)示例①老人摔盘子,是对儿孙冷落自己的抗议。这也教育和警示我们:不要因为手机和网络,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感情;不要成为“手机控”,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和亲人聊聊天,老人需要关爱,多从情感上关心他们。 示例②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却冷落了最基本的亲情!对于长辈而言,他们很孤独,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老人所摔的不是盘子,而是子女遗落的那份孝心。子女应该把这份孝心捡拾回来,出门在外记得给年迈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好或者借助网络进行视频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写出事情本身说明什么,2分;对于我们的启发,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D ( A. 52.9%的人公众认为;B.小宋的事例为了说明“财富过多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不能干真正独立起来,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C.文中没有讲到比尔·盖茨捐赠财产的原因;D.从“66.6%的人认为”和“65.7%的人认为”可得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 9. D (“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孩子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时候培养选文中没有明确叙述。只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10. ①接受挫折教育;②富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③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④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⑤培养责任感,多让其了解社会;⑥培养孩子“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⑦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⑧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评分:答出4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2分) 11、①引出下文。 (1分)“树的移植”是个隐喻(比喻),目的引出贵州安顺屯堡被“移植”的人(1分)。树移植时需要携带一小点儿的“故土”。被迁移的男男女女,虽然“根”被拔起,但他们刻意而固执地守住那一点“故土”——祖辈的文化和习惯,所以能顽强活下去,并得到发展。(1分) ②呼应文章的题目(1分)。 12、凸显屯堡人“念念不忘”祖辈的文化和习惯,凸显不愿融化,不愿变异的信念(1分);同时也表现出屯堡人某种精神上的高傲(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坚守的敬佩之情(1分)。 1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扎下了根”“获得了伸展”,说明了那些被迁移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的生存能力之强(1分);“抓牢那小部分的故土”,点明了他们心中的坚守,“紧紧”表现他们的执着(1分)。 (2)作者对屯堡人走出自我封闭,打通“外界”的路,感到欣慰(1分),同时,作者认为,“打通”可能会淡化屯堡的文化黏稠,破坏屯堡的文化根脉,作者对这种“打通”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和不认可。(1分) 14、借物抒情。写鸡的适意就是写人的闲适。鸡,安然的样子,缓缓地行走,凸显云山屯生活的平和安宁之美,同时也凸显云山屯人恬静闲适生活中的心灵安宁(2分);以声衬静,鸡鸣声打破了云山屯的安静,写出了云山屯人的闲适之趣(1分)。表达了作者对云山屯静谧的环境,安宁、祥和的生活,人心灵的恬静闲适的赞美。(1分) 15、那些中原人因为驻守的需要,携家人被“移植”到贵州安顿,因为他们刻意而固执地守住那点祖辈的文化和习惯,他们创造了自己粘稠的历史,且生活得宁静而安详。当今社会,人或许因为种种情况,主动或被动地被“移植”,到异乡去生存、去发展。生存环境也许很不如人意。但只要坚守住心中的信念,紧紧抓住那一小点儿“故土”,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评分:结合文意内容理解2分,联系现实谈看法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B (被举荐) 17.A (连词 ,来 。B.其:前一个,代词,他,他的;后一个,副词,表猜测,大概;C.于:前一个,介词,比;后一个,对;D.所:前一个,“所”与“藏”组成所字结构;后一个“为……所”表示被动。) 18.B (“张伯行睡不好觉”理解错误,文中“乃得寝”意思是,经过张伯行的辩解,“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寝”,息,止。) 19.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 / 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 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 / 议司库亏三十四万 / 分扣官俸役食抵补 / 伯行咨噶礼会题 / 不应。 20.(1)皇上有旨救灾,(1分)不能说是独断专行。 (1分) 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 (1分)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1分) (2)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1分),开诚布公,同心协力,(1分)没有一点怨恨。(1分) 2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子(游子)的愁苦情怀。(2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及情”,1分;情感,1分) 22.(共5分)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分) 23.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1分) 24.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 (1分) 孔子着眼于操作。(1分) 《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1分)《礼记》偏重于理念。(1分) 【参考译文】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接近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就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能够做到关系亲近融洽、学习轻松容易、学生深入思考,这就可以称为善于晓喻学生了。 25.(6分)(评分:默错、有错别字不给分) (1)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2)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3)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还独倾 (5)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26.作文(6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经考选,授内阁中书,又改任中书科中书。 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仪封城北原有堤,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因遭大而被冲垮,伯行招募民工用口袋装土来堵塞。河道总督张鹏翮巡视黄河后,上疏推荐张伯行能够治理河务。四十二年,张伯行被授为山东济宁道。适逢灾荒之年,便从家乡运来钱和粮食,并缝制棉衣,用来解救百姓的饥寒。皇上命令按各道救济灾民,张伯行便拿出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余赈济所属汉上、阳谷二县。山东市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伯行说:“皇上有旨救灾,不能说是独断专行。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四十五年,皇上南巡时,赐予张伯行“布泽安流”匾额。不久,张伯行升为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皇上再次南巡。到苏州后,对随从的臣子们说:“我听说张伯行任官特别清廉,这是最难得的。”当时曾命负责管理江苏的总督及巡抚推荐德才兼备的官员,而张伯行并没有被推荐。皇上见到张伯行说:“我很早就了解你,我来推荐你。如果将来做官做得很好,天下都会认为我是知人善任的。”于是,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予“廉惠宣猷”的匾额。张伯行上疏请求免去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因灾荒而欠交的赋税。因为福建的米价很贵,张伯行请求动用国库的钱五万购买湖广、江西、广东的米平价出售。建鳌峰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正谊堂丛书》,用来教学生。福建百姓祭祀瘟神,张伯行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学,祭祀朱熹。民间多尼姑,有人卖贫苦人家的女子,以致削发为尼者成百上千,张伯行命令这些人家赎回自己的女子,为她们选择配偶。有家境贫穷无法赎回的,由官府出钱赎出。 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救济淮安、扬州、徐州三府的灾荒。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布政使职务,建议布政司库所亏空的三十四万,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张伯行便自己上疏,皇上得知后命张鹏翮一并调查。张伯行另外又上疏说明了噶礼的不同意见。皇上对廷臣说:“看了张伯行的这个上疏,知道他与噶礼不和。作为臣子,应该以国事为重。我办理机务将近五十年,未曾让一个人施展他的私欲。这个上疏应当放置不予理睬。”不久,张伯行以身体多病为由提出辞官,皇上没有允许。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入圣人的门庭在这里呀!”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 “敬庵”。又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利。老子贪生,信佛的人怕死,烈士追求名声。这都是属于利。”在官时所招致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行清廉的人,而且开始不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做官的。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开诚布公,同心协力,没有一点怨恨。他说:“已得到皇上的保全,怎敢以私而废公呢?” 金昊 13362302381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