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61927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三章考试必背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高一地理必修2 第一二三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3、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不断增长的4、农业革命之前,人们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缓慢5、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原因是耕作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6、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原因是科技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7、世界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

2、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8、新增人口数量取决于人口的基数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9、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10、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增长缓慢,一些国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的下降12、目前在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80%。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

3、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1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其关系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4、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15、原始型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17、发达国家目前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18、按人口年龄结构可把一个国家人口划分为少年型成年型老年型19、少年型社会面临的问题是:低素质人口多,制约社会的发展解决措施是控制人口数

4、量,提高人口素质20、老年社会面临的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减缓经济发展;兵员不足解决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21、老龄化的标志是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2、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和国内发生改变3、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4、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一定时间(1年以上)的迁移活动。5、 19世界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6、 二战以后国际移民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7、

5、 西亚北非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石油资源8、 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9、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10、 新中国成立到80中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迁移方向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到边疆11、 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12、 人口迁移的重要性: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是主要因素;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

6、战争和宗教是重要影响因素14、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中,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但在某些特定时间条件下,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5、 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宗教,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个人发展16、 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

7、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的回流现象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用环境承载力表示2、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是人口数量4、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5、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6、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7、 科技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8、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

8、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二者之间的人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9、 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合理人口容量为8、9亿10、 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11、 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12、 就整个世界来说,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13、 各国各地区应采取的措

9、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类型2、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3、 城市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指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行政区和文化区。4、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和低

10、级住宅区5、 中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并配套有相应的公共设施;低级住宅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6、 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有的大城市还有中心商务区(CBD),其共同特点是建筑高大密集7、 工业区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其厂房、仓库等设施8、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西欧为温带海洋气候常年盛行西风9、 高级住宅区和工业不相邻的原因:工业区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废气废水等,污染严重,环境条

11、件差;而高级住宅区要求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因此不会相邻10、 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1、 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同心圆模式,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由5个同心圆组成;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12、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13、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的高低。14、

12、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15、 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16、 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原因城市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其他活动支付的租金没有商业高,所以市中心为商业区;城市中心附近是住宅区选择这个区位,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支付的租金没有住宅高,所以城市中心附近为住宅区;最外边远离市中心,商业和住宅支付的租金没有工业高,所以形成了工业区17、 影响住宅区的其他因素:收入不同会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的声誉会吸引更多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种族或宗教团体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

13、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18、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种类功能区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异19、 市区工业企业向外搬迁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20、 工业和居民区的布置原则: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等级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2、 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3、 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心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人以下4、 城市的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及城市周围的小城镇

14、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个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线5、 大小城市服务种类和范围的区分: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6、 提升城市等级的条件有资源丰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7、 上海市等级提升的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8、 德国城市的特点中小城市特别发达,并分散在全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9、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10、 在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

15、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11、 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居民点时,把居民点分为三级,尽量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圩田上的全体居民第三节 城市化1、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2、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推力和拉力3、城市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置齐全、交通便捷;而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多、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5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城市化的意义带动区域经济发

16、展;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7、从经济角度看工业看是城市的根本动力8、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被拉平的S形曲线。9、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在中期阶段特点和问题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总是。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成都

17、市人口减少10、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也是最早开始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11、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的问题是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现象解决措施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12、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回事阶段13、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51%左右,处于中期阶段1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目前速度慢、发展趋缓、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1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6、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相关问题城

18、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成都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17、逆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出现的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18、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市发展为城市群19、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0、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的集聚的中心21、城市化对地理

19、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绿化环境。不利影响:对生物圈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的水质、水量和运动的影响;对岩石圈特别是土壤层的影响;改变大气水热状况解决办法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22、 城市道路系统会使城市降雨后雨水渗漏减少,地面径流增加,洪水可能增大23、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无限制增加24、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

20、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大气污染源主要有燃煤排放的烟气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水污染的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的城市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损害人体健康垃圾污染来源于工业生产,建设和居民消费产生的固体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24、过快城市化带来的压力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运动发生改变;气候条件改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21、医疗和教育压力大25、缓解上述压力的措施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建卫星城26、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措施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背知识总结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 农业生产活动价位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获得产品2、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3、 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

22、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4、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机械、食物偏好、生产历史5、 农业区位类问题叙述模式:气候(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水势配合情况,光照是否充足),地形平坦(山地高原除外)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是否充足;市场广大,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政策支持,机械化水平高低,有食用某种粮食的喜好,这种农业活动生产历史悠久。6、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市场7、 水稻的生长习性好暖喜湿(喜好高温多雨)8、 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

23、原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水稻生产需要9、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不能种水稻的原因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火热干燥,水热配合不利于水稻生长。温带海洋气候夏季最高气温在20以下,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10、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11、 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立体农业模式,布局原因是地形因素12、 我国亚热带沿海耕地经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原因是市场及变

24、化13、 城郊农业布局:花卉蔬菜靠近水源和城区,原因是需要水源和产品容易腐烂;乳牛场要靠近公路,产品容易变质;小麦水稻棉花等可以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原因是单位面积产值低,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水果布局在山区。14、 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15、 环地中海农业时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先进16、 环地中海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有什么影响早期是自然因素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进步,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交通市场等

25、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17、 混合农业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18、 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羊毛产量和出口量为世界第一19、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温暖,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绵羊放牧;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有固定的销售市场,政府扶持20、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种植小麦、牧羊、休耕

26、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21、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22、 我国新疆种植棉花的区位条件光热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地形平坦,政策支持23、 新疆瓜果比较甜的原因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4、 海南省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自然区位优势水热充足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中国是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 季风水田农业(亚

27、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种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们喜爱食用稻米3、 泰国湄南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当地喜爱的食物4、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5、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28、单位面积产量高,受传统观察及经济水平制约,商品率低;日本的水稻生产中机械化水平较高6、 季风水田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7、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8、 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9、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10、 商品谷物农场以小麦和玉米为主。11、 商品谷物农场的区位条件(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12、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

29、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13、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有世界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 14、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由于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高度发达的工业: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15、 我国东北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温带季

30、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热量不足;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美阿以牧牛为主,澳新南以牧羊为主。2、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是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3、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是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4、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31、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5、 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措施修建铁路,发明海上冷冻船,牛肉市场扩展到欧洲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牧草;打机井,取用地下水;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研究6、 乳畜业是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7、 乳畜业的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8、 乳畜业的区位要求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多紧邻消费市场9、 西欧乳畜业的区位优势饲料因素:气候温凉、多雨雾,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市场因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

32、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10、 美国东北部乳畜业的区位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耕作业发展,但适合牧草的种植,且东北部地区紧靠中部平原的玉米带,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饲料条件;美国东北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为乳畜业提供了理想的市场条件,故该地乳畜业发达(二)农业区位分析 1 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具有可能性特点,是可以加以改造和灵活利用的;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饮食偏好等)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对市场指向的现代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决定性)。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7种);中国、世界某

33、区域农业发展区位条件。一般要求全面(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列出主要的有利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1)乳畜业: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的有利条件: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2)城市郊区农业: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分析区位:城郊型农业区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地价(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消

34、费量大; 交通方便;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 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3)商品谷物农业:中国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热量不足;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

35、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专业化水平不同;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4)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5)水稻种植业 (6)混合农业 (7)热带种植园农业 2 某种农产品的区位分析:结合

36、区域地理知识,主要考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1)日本:渔业: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2)东南亚农产:高温多雨的气候,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 (3)印度: 有利条件: 气候多样,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广, 水热充足, 耕地比重大, 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不利条件:水旱灾害多发 人口压力大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的印度半岛东北部及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热量和灌溉水源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热量和灌溉水源充足 黄麻:恒河

37、三角洲,世界首位 高温多雨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气候湿润多雨; 排水良好的坡地。 (4)中亚: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5)西亚和北非: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6)欧洲 法国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农

38、业区。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光照条件优越, 盛产葡萄。 德国 北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7)美国 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地区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8)巴西 农业:水热条件优越. 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 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9)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第12页共页文科之道博闻强记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