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逍遥游1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御六气之辩而彼且奚适也而征一国者北冥有鱼而莫之夭阏者A BC D解析:没有。“知”通“智”,“辩”通“辨”,“辩”通“变”,“而”通“耐”,“冥”通“溟”。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相同,相同解析:虽,都解释为“虽然”。且,前者为“况且”,表递进;后者为“还”,助词。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C彼且恶乎待哉D遂见用于小邑解析: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答案:D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解析:A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B项,“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角。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答案:C5下列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而后乃今将图南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不过数仞而下解析:B项“南”,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C项“合、征”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满意,使信任”。D项
3、“下”名词作动词,意思是“落下来”。答案:A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指草木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此亦飞之至也至:最高限度解析:绝:直上穿过。答案:C7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志B图C名D穷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A项两句中的“志”均为“记载”义。B项“图”:动词,图谋;动词,料想。C项“名”:名词,名字;名词,名声。D项“穷”:形容词,尽、完;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答案:A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适,动词,到,往。A项,动词,作为/动词,叫做;B项,
4、代词,代彭祖/结构助词,的;C项,副词,将近,将要/连词,况且。答案:D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加:去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沮丧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广:身宽而后乃今培风乃:才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适合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饱A BC D解析:加:更加,越发。适:往。用排除法。答案:D10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以战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以五百岁为春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去以六月息者也解析:D项,“以”,介词,用、凭借。A项,“以”,用;B项,“以”,以为,把当做;C项,“以”,介词,因为。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北
5、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6、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控制B去以六月息 去:离开C宿舂粮 舂:捣掉谷壳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负:载,托起解析:A项,控:投,落下。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表判断,表停顿。B项,就;此,这。C项,均表推测语气。D项,在,向。答案:C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
7、析:A项,野马:春天山林沼泽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今为一种野生动物。B项,果然:很饱的样子;今为副词或连词。C项,虽然:虽然这样;今为连词。答案:D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答案:C15把下列句子翻
8、译成现代汉语。(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_(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_解析:结合上下文具体解释,注意句式和语句的通畅。答案:(1)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去呢?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班级_姓名_分数_语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他虽然看不上谄媚者,但是未能免俗,有时为了一己之私,也会违心地对领导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回来以后又觉得心里隐隐的不舒服。随着新品牌纷纷进入,整个净水器行业也出现了品牌泾渭分明、安装复杂、保养困难等诸多问题,缺乏技术创新是整个净水行业的
9、难言之隐。“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英国大批名校排名下滑,个中原因众口难调,有的专家将之归咎为高校科研经费不足,有的专家则认为是生源水平下降。一个人对阅读真正有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反之,再优秀的作品也会觉得索然寡味,收获不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每个人都希望职工对自己纳谏如流,经常建言献策;而自己能够虚怀若谷,听信建议并适当地用于管理工作。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如果不全力以赴于学习,就好像墙面而立,将来会一无所知,往往会被社会淘汰。A BC D解析: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
10、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索然寡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纳谏如流: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墙面而立: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语境不当,对象不当,适用对象不当。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B特洛伊安斯卡亚及其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一份基因相互作用图,将已经熟知的少数自闭症风险基因的相互作用跟数千个其他未知基因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类似之处。C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
11、国民视觉健康估算,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社会经济成本约680亿元左右,占当年GDP的1.3%。D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脸上还带着肉肉的婴儿肥,却硬被套上大人的华丽裙子和高跟鞋,浓妆艳抹,故作成熟,虽然表面上这样的儿童选美,选的是“美”,但实际上,是在考验家长的钱包。解析:A项搭配不当,“贯彻落实”不能搭配“基调”,应在“基调”后加“要求”,动宾才能搭配。C项,语意重复,“约”就是“左右”的意思,二者取其一即可;且“视力缺陷导致社会经济成本约680亿元”此句有误,应该在“社会经济成本”前加“的”,使主语变为“社会经济成本”。D项,语序不当,“虽然表面上但实际上”是组关联词,这种情况要注意主语
12、是否有更换,若没有,则应该将关联词放在主语后;若有更换,则应该将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在此语境中,没有更换主语,所以应该把“虽然表面上”放在“这样的儿童选美”之后。答案:B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B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C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说:“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不同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D热浪翻滚的酷暑天
13、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解析:A.鄙人:谦称自己。正确。B.恭候:用于等待对方。错用。C.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错用。D.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错用。答案: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_,但成年人也不少见。该病表现为下颌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及前后运动,发出“吱吱”的磨牙声,这时虽然别人听得清清楚楚,_。引起夜间磨牙的根本原因是大脑皮层支配颌骨运动区的一部分细胞不正常兴奋,进而导致三叉神经
14、功能紊乱。_,当咀嚼肌进入非正常活动状态时,就产生磨牙。解析:处,由“但成年人也不少见”可知横线处所填语句应与其构成转折关系,写出相反句意即可。处,“虽然”领起转折关系从句,在横线处写出与“别人听得清清楚楚”相反的句意即可,注意不能缺少关联词。处,上文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下文说“咀嚼肌进入非正常活动状态”,不难看出二者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处于中间横线处所填的语句能表明此二者关系即可。答案:磨牙症虽多见于儿童而磨牙者自己却浑然不知三叉神经支配着人体的咀嚼肌5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并阐释漫画的寓意。(要求能准确概括漫画的内容,不准用“无题”)答:_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
15、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图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分析教育孩子“言行不一”的做法。答案:标题:“言”传“身”教;讽刺教育孩子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行动中却不能作示范的做法。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
16、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答:_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要找出体现语段中心或主旨的关键句或领起句,然后根据各句中的关联词语、逻辑关系等合理排序。为领起句,引出文段主要话题,为主旨句,对做解释分析,是由得出的结论,是对进一步具体的解说。关键词语:“其实”“因为”“所以”“也就是说”。答案:名句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
17、”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3)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弘治初,擢四川
18、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益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劫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
19、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略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B轼至
20、/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C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D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名词作主语的“轼”,然后根据“轼”的几个动作“调”“合”“分”等
21、,故选A。答案:A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意为提拔、挑选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拔”意思相近。B“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C“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D“兵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物。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D项表述有错,“兵部”是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不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物”。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
22、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B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一案而解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C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D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王轼有病,皇帝答应了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表述有错。答案:A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译文
23、:_(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译文:_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翻译的关键词:“凶”,收成不好;“籴”,买粮;“按”,审查;“讦”,诬陷。第二句关键词:“凡”,总共;“破”,攻破。答案:(1)收成不好,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赃罪,被诬陷后,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2)用兵共五个月,破贼寨一千多座,斩首四千八百有余,俘获一千二百人。捷报闻于朝廷,皇帝大喜,嘉奖慰劳。【参考译文】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迁任右寺正。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
24、百多人洗血冤情(平反一百多人),被提升为四川副使。收成不好,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赃罪,被诬陷后,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事情真相大白后,官复原职。改任陕西。弘治初年,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升南京右佥都御史,任提督操江。八年,晋升右副都御史,总管南京粮储,不久被命令巡视贵州。第二年调入京任大理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布天下。十三年,拜授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命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率贵州军务,征讨普安贼妇米鲁。当时镇守宦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同发兵讨伐米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俘,普安几乎失陷。杨友等请求朝廷增派军队,因此就任命王轼。王轼还没到达,而杨
25、友等派人招降贼寇。贼寇表面上宣扬要投降,暗地里却聚集众人攻击围困普安、安南卫城,阻断盘江道路,势力更盛。又利用机会劫持杨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远等战死。王轼到后,根据形势调动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会合贵州兵,分八路进军,使退休的都督王通率一路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攻破六坠寨。贼逃遁,渡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便进军解安南卫之围,而曹恺、王通及都指挥李政也各自攻破贼寨。贼回军攻打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用云南兵抵御。贼逃回马尾笼寨,官军聚集攻打更加激烈,土官凤英等击杀米鲁,余党于是被扫平。用兵共五个月,破贼寨一千多座,斩首四千八百有余,俘获一千二百人。捷报闻于朝廷,皇帝大喜,嘉奖慰劳。应召回京,赏赐赠送有加,记功,加授太子少保。后来,改任南京兵部,协助处理军务。连续请求退休,皇上不许。武宗即位,遇病又一次请求。皇上诏令加授太子太保,赐命乘坐传车归家。去世后,赠予太保,谧号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