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期数: 0510 WLG3 025学科:物理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王晔 审稿老师:张凤莲 同步教学信息训 练 篇物理高考总复习单元练习题第八章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 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大,其温度不一定高 B分子平均速率大的物体比分子平均速率小的物体温度高 C物体的平均动能越大,则物体内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大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物体运动时比静止时内能大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f引和f斥两部
2、分组成,则( )A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 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就越小,f斥就越大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就越大,f斥就越小3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o,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B C D4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
3、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6以下实验中,证实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实验是( )A布朗运动实验 B油膜实验 C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D离子显微实验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其中的一个花粉,每隔30s记下它们的位置.用折线分别依次连接这些点成图,这表明( )A这是花粉无规则运动的径迹 B这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径迹C这说明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这说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8将物体A与B相接触,发现A
4、放出热量、B吸收热量,则两物体接触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内能一定比B的内能大 BA的热量一定比B的热量多 CA的温度一定比B的温度高 DA的比热一定比B的比热大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其内能增量一定相等B一定量00C的水结成00C的冰,内能一定减小C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D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小甲乙10图中所示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汽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AE甲不变,E
5、乙减小 BE甲增大,E乙不变CE甲增大,E乙减小 DE甲不变,E乙不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从甲物体自发传递热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多B热机的效率从原理上讲可达100%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所谓“能源危机”是无稽之谈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2下列对气体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不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而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B气体的温度升高,则组成气体的各分子的动能一定变大 C现代冷藏温度可达零下3000C D气体压强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13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6、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14关于绝对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绝对零度附近所有分子都将停止运动 B绝对零度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用摄氏温标来表示,绝对零度的数值为2730C D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绝对零度是可能达到的15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悬浊液的温度越低,运动越缓慢C只要时间足够长,尽管液体不干涸,布朗运动也将会逐渐变慢而停止D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不在液体外部而在内部16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
7、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Bb的温度升高了C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17对于定量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等压压缩,温度降低B等温吸热,体积不变C放出热量,内能增加D绝热压缩,内能不变18如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有温度为00C的水,现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升高到100C,在这一过程中(不考虑水的汽化及瓶的热胀冷缩),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变化( ) A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9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
8、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C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20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气体的密度增大 气体的压强增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22x、y两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氦气,已知x中氦气的温度高于y中氦气的温
9、度,但压强却低于y中氦气的压强.由此可知( ) Ax中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于y中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Bx中每个氦气分子的动能一定大于y中氦气分子的动能Cx中动能大的氦气分子数一定大于y中动能大氦气分子数Dx中氦气分子的热运动一定比y中氦气分子的热运动激烈23在1atm且温度为00C时,1cm3任何气体的分子数( ) A都相同,且为2.71019个 B都相同,且为1.01019个 C都相同,且为6.021023个 D不同种的气体分子个数各不相同24下列说法正确是( )A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C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
10、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D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效的25下列过程可能发生的是( )A某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吸收20kJ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没有其他任何影响B打开一高压密闭容器,其内部气体自发溢出后又自发溢回去,恢复原状C利用其他手段,使低温物体温度更低,高温物体温度更高D将两瓶不同液体自发互融,然后又自发地各自分开26在温度均匀的液体中,一个小气泡由液体的底层缓慢地升到液体面,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则气泡在浮起过程中( )A放出热量 B吸收热量 C不吸热也不放热 D无法判断27如图所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有阀
11、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最初A中水 面比B中的高,打开K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 ABK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28能源可划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2H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第卷考生注意:
12、第卷(2230小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指定位置处.29雨滴从5m高的屋檐自由落下,落在地上,假定损失的机械能都转变为内能,其中一半被雨滴吸收,则雨滴的温度升高了 30某系统在初状态具有内能E焦耳,在外界对它做了E/2焦耳的功后,它放出E/5焦耳的热量,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内能的增量是 焦耳. 31利用油膜法可以粗测阿伏加德罗常数,若已知一滴油的体积为V,它在液面上展成单分子油膜面积为S,这种油的摩尔质量为,密度为,并把油分子看成小球状,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3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1滴油酸
13、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 m2,由此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3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它的速度由9m/s减少到7m/s的过程中,内能增量是某一定值.现让它继续运动,当物体速度减为 m/s时,它将产生与上面相等的内能增量.34估算通常情况下大气中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为_m.(取一位有效数字)35取一个不高的横截面积是3dm2的圆筒,圆筒内装水0.6Kg,用来测定射到地面的太阳能,在太阳光垂直照射2min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0C,则在阳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分钟获得_能量.物理高考总复习“热学”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答案AABCCDACD题号 8 9 10 11 121314答案 C BC CD ABC题号15161718192021答案BDBCDACDABDA题号22232425262728答案ACDAACDCBDAC 二、非选择题29 610-30C 30 31 32510-10m 3334310-9 35. 4.2J6